按客观规律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客观规律办事
石家庄市第22中学李英邮编:050031 电话:5059214
教材分析:
第二课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内容是第一、二节内容的发展和引申。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普遍联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第一、二、三节的内在联系。
“按客观规律办事”是第三节的中心内容。同时,这既是第二课内容的逻辑归宿,也是学习第二课内容的最后落脚点,因而,在第二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围绕这个中心内容,第三节由两框组成。第一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属于世界观的内容,是基本原理。第二框,按客观规律办事,属于方法论的内容,是原理的基本要求。
学情分析:
(1)经过前面对哲学常识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逐步培养起了辨证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学科知识的学习已经能够接受有关规律性的知识。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杂志及文学作品积累起来的社会知识也为学习本课作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3)对规律客观性及其“指导意义”,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结合社会的和身边的实际对规律客观性进行分析的能力急需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规律的客观性的含义;解放思想的含义;实事求是的含义
理解:正确理解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不能创造、消灭的,是不可抗拒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规律。
运用:教育学生要在实际生活中,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
能力目标:(1)能运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表述规律的客观性,锻炼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能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以培养学生的论述说明能力。(3)根据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的道理,分析改革开放中的典型事例,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觉悟目标: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认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精髓和根本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办法和优良传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教学重点: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规律的客观性,特别是思维规律的客观性
教学思路:坚持教学三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与教法的统一.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学习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释疑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彻教育直观性原则。遵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由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4、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图示、图表、图片、视频、多媒体展示材料等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法、讨论法问题法等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展示规律概念图,强调作为规律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性:固有的联系、本质的联系、必然的联系。
(设计理念)展示规律概念图,复习上节课的难点:规律的概念,检查学生对此概念的掌握情况;同时由规律的三个特性导入规律是在人的意识之外而独立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讲授新课:
二、按客观规律办事(板书)
1.规律具有客观性(板书)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里氏9.3级强
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
尼、、孟加拉国、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
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什么是海啸
呢?
播放海啸有关视频及图片:
观看视频后思考下列问题:1)视频中提到的海啸发生的原因有哪些?造成的后果又有哪些?2)为什么在12月26日爆发,我们能控制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
(1)规律的客观性含义: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板书)
教师归纳: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是由于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内在联系,它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不是人们的意志所赋予的。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喜欢它,它都客观的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
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这一点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例如,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在原始社会初期因为没有这个条件,价值规律自然不起作用,进入其他社会后具备了这个条件,价值规律就发生作用了,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来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这些科学家发现这些规律以前,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就在宇宙中发生着作用,生物进化规律,也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亿万年了。可见,自然界规律是客观的,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规律就自发的存在并发生着作用,在人类产生以后,无论人们是否发现和认识它,是否喜欢它,它都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提问: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吗?
教师归纳:历史上社会形态的更替,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否则,我们早已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劳动人民也不会忍受几千年的封建压迫了。可见
(2) 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板书)
(3) 思维规律是客观的(板书)
展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设问:为什么人的遗忘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思维规律虽然是人脑进行意识活动规律,但是,不仅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内容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且在反映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规律,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所以,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
总之,无论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还是思维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即是规律的客观性。
该曲线反映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
量的关系,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
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
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