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立体构成要素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要素》课件

《立体构成要素》课件


面是由线移动或点密集形成的二 维形态,具有大小、形状等属性

面在立体构成中可以起到塑造三 维形态、表现质感、分割空间的
作用。
面的形状、大小、角度等变化可 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
受。

体是由面旋转或叠加形成的三维 形态,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的属性。
体在立体构成中可以起到塑造空 间感、表现空间关系、强调立体
、危险相关联。
色彩的象征意义
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如绿色象征生命、成长,黑色象
征死亡、哀悼。
CHAPTER 05
立体构成的技法要素
堆积
总结词
通过将多个元素叠加组合,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厚重感的立体效果。
详细描述
堆积技法常用于雕塑、建筑和产品设计等领域,通过将不同大小、形状和材料 的元素逐层叠加,形成具有深度和体积感的立体造型。这种技法可以营造出丰 富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详细描述
空间营造技法关注的是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层次感。通过合理地安排元素 的位置和大小,可以营造出深邃、宽敞或封闭的空间感。这种技法常用于室内设 计、展览布置等领域,以实现特定的空间氛围和视觉效果。
CHAPTER 06
立体构成的实例分析
建筑立体构成实例
总结词
建筑立体构成实例展示了空间和形式 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不同的材料和 结构实现立体感。
色彩的混合
色彩可以通过加色混合、减色混合和中性混合三种方式进 行混合,加色混合使色光叠加,减色混合由颜料吸收色光 ,中性混合通过旋转角度叠加色光。
色彩的运用与表现
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层次
通过对比不同色彩的属性,可以产生 不同的视觉效果,如明度对比、纯度 对比和色相对比。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Solid Structure课程性质:是一门重要的工业设计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从平面过度到立体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分:4总学时:64适用专业: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中的有关专业先修课程:《素描》、《工业设计概论》、《平面构成》教学目的和要求: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加强脑与手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简单经济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探求立体形态的形式规律和设计原理,寻求材料,结构,力学与形态表现的和谐规律。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促使其形态的科学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概述第一节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立体构成是物体形态设计的基础第三节立体构成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本章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第一节认识点线面第二节认识体量第三节认识材质第三节认识空间本章重点:材质空间的认识本章难点:空间的构成认识第三章半立体构成第一节一切多折第二节肌理构成本章重点:表情练习——一切多折本章难点:一切多折制作第四章线立体构成第一节垒积、衍架、框架线层排列第二节线织面本章重点:线材构成本章难点:线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五章面材构成第一节透空柱体、多面体结构第二节层面排列第三节单体积聚与形体的插接构成本章重点:面材构成本章难点:面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六章块材构成第一节有机形体的塑造第二节形体的分割与组合第三节块的积聚构成本章重点:块材构成本章难点:块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七章综合构成第一节综合构成的要求、形式与要注意的问题本章重点:综合构成本章难点:综合构成的实际制作四、成绩考核方式以完成设计作业形式的考查课,综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如下作业:1、纸的表情练习(一切多折) 1件 15%2、线材构成 1件 15%3、面材构成 1件 15%4、块材构成 1件 15%5、综合构成 1件 40%五、教材与参考资料《立体构成》胡介鸣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立体构成》赵殿泽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6《立体构成基础》蒋民民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立体构成》蔡从烈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注:1、本课程作业更偏于创意实践题。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
7
量感
动感

空间感
肌理感
9
色彩感
10
3
抽象形态:点线面体
4
二、材料要素 1.材料的概念 2.材料的特征 材料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是形态、色彩、肌理的载 体,不同材料所引起的心理感受不一样。
平整光滑的石材——整洁、精密 纹理清晰的木材——自然、亲切 全反射的镜面不锈钢——精密、高科技、现代感、时尚感 刷漆钢管造型——高科技、现代感、时尚
材料的加工方法:折叠、刨削、凿钻、切割、烧烫、拼贴、
焊接、镶嵌、拧绞
教材p66图3-12 3-13
5
6
三、美感要素 1.美感概念 美感主要源于心理的感觉,美感要素要求综合各要素达 到完美的造型。 2.美感的特征表现 立体构成中,美感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量感:重量感、数量感、体量感。 动感:扩张、伸张、充满活力,具备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空间感:空间给人的心理感觉。 肌理感:材料表面的纹理质感。 色彩感: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感觉效果。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 一、形态要素 二、材料要素 三、美感要素
1
一、形态要素 1.形态的概念 形态不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 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 念体。 2.形态的特征
具象形态:模仿自然的形态,模仿花卉造型
抽象形态:对自然形态的提炼简化,点线面体。
2
具象形态:模仿自然的形态 教材 p67 图3-7 3-8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将汇总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美术课程内容。

第一章色彩
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调、明度、纯度。

2. 基本色彩:红、黄、蓝及其搭配。

3. 色彩的表现形式:单色、对比色、冷暖色、色彩的明暗变化等。

第二章形与造型
1. 二维与三维的区别与联系。

2. 平面构成要素:点、线、面。

3. 立体构成要素:体、形、空间。

4. 比例与透视的基本概念与运用。

第三章布局与构图
1. 平面构图要素:前景、主体、背景。

2. 立体构图要素:前景、中景、背景。

3. 各种构图方法的运用:对称、平衡、重心、光线等。

第四章素描
1. 素描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素描的线条与阴影表现。

3. 素描的构图与透视法。

4. 素描的材料与工具应用技巧。

第五章水彩画
1. 水彩画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水彩画的颜料与颜色运用。

3. 水彩画的湿笔法与干笔法技巧。

4. 水彩画的构图与层次表现。

以上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

希望这份文档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教材或寻求老师的指导。

2.第二章、形态要素

2.第二章、形态要素

实线
与虚线相比实线在形态关系中属于积极的线,是指以现实形态呈现出的线, 其特征为长度与宽度差别比较显著的形态。任何以具体物质材料所构成的, 长度与宽度有显著差别的形态,都属于实线。
例如,电线、树枝、河流,以及在绘画、雕塑、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各种条 状的形态等。
在各种形态语汇中,线是知觉最丰富、用 途最广泛、造型变化最生动的一类。应该 说,线给人的知觉感受是多方面的,可以 非常生动而细腻地传递各种精神信息,尤 其是对人的性格、情感、情绪地传递,更 能够显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形态构成中,实点是指以现实形态呈现出的点, 也就是在感觉中比较“弱小的形态”。在一定的空 间范围内,任何以具体物质材料所构成的,面积、 体量弱小而直观的视觉形态,都属于实点的范畴。 例如,天空上的星星;大地上的甲克虫;服装上的 纽扣;以及在绘画、雕塑、建筑、艺术设计的整体 形态关系中,所显现出来的各种比较小的局部形态, 都可以被理解为实点。
线除了能够表达情感,传递精神气息之外, 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分割空间。立体造型 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重新分割空间、调 节空间的过程,通过不同的线对空间进行 分割而确定形态轮廓、表示色彩范围、再 造新体量,并构成了各种新的空间范围和 各种新的形态特征。
2.3面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 面的基本特征是所占据的空间面积比较大。 在形态构成学中,面同样也存在着“实面”与“虚面”
虚点的作用
虽然,抽象的虚点既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材料、 形状和色彩特征,但是,虚点在视觉关系中有 其独特而重要的功能。无论是从设计师们对视 觉形态的再造过程而言,还是从观众对作品造 型的观赏过程而言,都离不开这种没有任何形 态特征的虚点。这是因为,各种现实形态在整 体造型关系中的上下左右、疏密聚散之布局, 启承转合的运动节奏变化等不同的形态关系, 从本质上都是通过对虚点所在位置的控制来整 体把握的。在造型活动中,正是利用虚点对各 种现实形态的布局和动态进行整体关照,才得 以使设计师或美术家们,能够突破各种现实形 态具体外部特征的局限,宏观地把握造型的形 态、色彩,及其抽象的节奏与旋律关系。

立体构成 第二章

立体构成 第二章

The First Section
第一节
形态的概述
一、形态的概述
(一)形态的概念
形状、形象、形态的区别
在立体构成中 形状是静止的,是通过人感受到的物体或者图形客观的外在属性 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形状,是物体或者图形 表现出来 的一种内在属性 形态可以认为是形态和形象的结合,形式物体或图形的外部轮廓,是静 止的,而态则是经过人们的思想的人话的、精神的、动态的内在属性。所 以形态更加完整,是视觉和情感的结合。
而所有的形态要素都是以点为基础产生的。同时,各形态要素在不同 的形下(如色彩、轮廓、材料和结构)可以带来不同的态。

线


二、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
一、点的立体构成
(一)点的概念及基本理论
几何学上,点只代表位置,没有长度、宽度和厚度。它存在于线段的两端、 线的转折处、三角形的角端、圆锥形的顶角等位置。
一、形态的概述
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有机形态
自然形态(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可视或可以触 摸的形态)
无机形态 生活中的
三维形态 具象形态
人工形态(人类有意识的从事视觉要素之 间的组合或构成活动所产生的形态)
抽象形态
一、形态的概述
(1)自然形态
自然形态是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的形态,是自然
没有立体。
一、形态的概述
一、形态的概述
三维是指在平面二维系中又加入了一个方向向量构成的空间系。三维既 是坐标轴的三个轴,即x轴、y轴、z轴,其中x表示左右空间,y表示上下 空间,z表示前后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人的视觉立体感。
一、形态的概述
一、形态的概述
四维形态涉及到的是关于时间的观念。电影,游戏以及所有的新

《立体构成及应用》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立体构成及应用》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线要素
线要素
以面形态为主的 现代生活用品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面立体的视觉特征 依据面的形成原因和轮廓特征,可将实面归纳为几何形、有机形和不规则形三种类型,其视觉特征也有所不同。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面立体的作用 增加视觉效果,如果将面重复叠加,能产生厚重感,并增强实用功能 ; 分割空间 ; 在节省空间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支撑力。
人工形态
第一节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第一节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什么是写意 “写意”一词,在我们中国,最早是出处是在水墨丹青的中国画中,我们所经常提到的“形有尽,而意无限”说的就是写意;而今天,我们将“写意”的理念运用到广告摄影的拍摄中,则可以更好的丰富画面的层次、烘托气氛。
1
人工形态根据造型特征可分为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
形与立体构成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形态要素:(形、色、肌理等元素)
机能要素:(指应有的功能)
审美要素:(综合各要素达到完美)美 所有的三维形态 可根据来源分为两大类 (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人工形态里面又分为:具象形态、抽象形态
任何造型都有三要素构成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在立体构成中,不可能存在真正几何学意义上的点,而只能是一种相对的比较,是一种最小的视觉单位。
点的构成,可因点的大小、点的亮度和点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产生多样性的变化,并因此产生不同的效果。
01
02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点立体的视觉特征 点活泼多变,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具有很强的视觉引导和集聚的作用。在造型活动中,点常用来表现强调和节奏。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汇总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汇总
点、线、面、体的关系
1. 点、线、面、体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点元素在立体构成中是用来确定位置 线元素在立体构成中是用来确定面的转折 面元素在立体构成中是用来确定物体的朝向 体元素在立体构成中是用来确定占源自的空间量2. 立体构成的种类
半立体(两点五维构成) 线立体 面立体 块立体
半立体又称之为二点五维构成.是在平面材料上进行 立体化加工,使平面材料在视觉和触觉上有立体感,但没 有创作物理空间的构成方法,故称为半立体构成。
活当中,由块体切割所形成的面,或由面与面之间的集聚 之构成则随处可见。
块材 块材是形态设计最基本的表达形式,是具有长、宽、
深(厚)三度空间的量块实体。 是立体空间形态最为有效的造型形式。
形态(点材、线材、面材和块材)、色彩与肌理是立 体构成形态的三要素。
方向、位置、空间、数量及重心,是构成形象中相 关与配合的要素,决定视觉元素彼此间的位置编排关系。
点材 点材是平面几何“点”的三维化。 点材由于材料支撑的关系,往往和线材、面材、块材
的构成相结合形成效果。
线材 线材是以长度单位为特征的型材。 无论直线或曲线均能呈现轻快、运动、扩张的视觉感受。
面材 所谓面材,通常指面状即面积比厚度大很多的材料。 在几何学上,面是由线的移动轨迹所致,但在现实生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一、立体构成中的概念元素 二、立体构成材质的视觉特征
一、 立体构成中的概念元素
点材、线材、面材和块材是构成形态的基本概念要素, 也是构成立体形象的材料和空间特征,所有立体形态都是由 点材、线材、面材和块材基本要素加工组合而成的。
构成的形态要素之间呈复杂的互动性,探索构成形态 要素之间的心理特征和视觉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浮雕式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第一节 对比与调和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第一节 对比与调和

第一节 对比与调和
1.对比是指立体造型中构成要素之间的各 种关系极不相同的配置时,产生个性鲜明的对 抗因素。 2.调和的概念与对比相反,是指在立体造 型中强调其构成要素之间共同性的因素,使对 比的双方减弱差异并趋于协调。 一般说来,对比与调和关系的表现形式很 多,但是对于立体构成来说,尤立体构成中,实体是指封闭的立体形态, 如球体,立方体等;空间是指空虚能容纳之处。 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主要从凹与 凸,正于负和虚与实方面去体现。如亨利.摩 尔的雕塑作品。
材料质地
立体构成要把握的美学原则主有形态感觉上对比与调和的原则节奏与韵律的原则材料构成上稳定与轻巧的原则和量感与空间感的原则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第一节 对比与调和 第二阶 节奏与韵律 第三节 稳定与技巧 第四节 量感与空间感
概述: 概述:
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美的工作,艺术设计作品的形式 对人们理解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西方美学界,一些学 派把美学叫做叫做形式美,反映了美学与形式极为密切的 关系。美的根源表现在潜在心理与外在形式的协调统一。 一件作品如果具有美的形式,就能马上吸引人的视觉,唤 起人们的美感而产生愉悦的心理。形式不美,无法使人得 到审美的愉悦,也妨碍内通的表达及人们对内容的接受。 因此立体构成应将各种形式因素(点、线、面、体、肌理 和材质等)的组合,遵循美学原则,以便最大可能地增强 美感效能。立体构成要把握的美学原则主有形态感觉上对 比与调和的原则、节奏与韵律的原则、材料构成上稳定与 轻巧的原则和量感与空间感的原则。
一、材料质地
材料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各种材料都具有各不相 同的外观特征和手感,体现出不同的材料质地美。 如:木材的朴实自然;铜材的坚硬沉重;布的温馨舒 适;铝的轻快华丽等能使人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受。 材料的对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如:中国夏朝时期的 器皿采用皮革与陶的对比,给人以丰富的心理感受。 立体构成中利用材料对比的情况: 光滑与粗糙、硬材与软材、透明与不透明、固体与液体干 湿、透明与不透明、新材料与旧材料。 注意:要根据构成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来决定是加强材质的 对比关系还是要加强材质的调和关系。

立体构成课件

立体构成课件
(一)硬线材的构成 3、线层结构
将硬线材沿一定方向,按层次有序排列而成的具 有不同节奏和韵律的空间立体形态为线层结构。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一、线材的构成 (一)硬线材的构成
4、框架结构 (1)以同样粗细单位的线材,通过粘接、焊接、铆
接等方式结合成框架基本形,再以此框架为基础 进行空间组合,即为框架结构。
□ 设计的领域非常广泛,它可分为商业设计、工业设计、环 境艺术设计等门类,而这些艺术门类还可以细分为广告设 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服装设 计、染织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等专业门类。
□ 立体构成能为设计提供广泛的发展基础。
□ 立体构成可以为设计积累大量的素材。
□ 立体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造型的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和构 成能力,在基础训练阶段,创造出来的作品可成为今后设 计的丰富素材。
政治动机和风格: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和文化的理论决定了构成主义的内容。这些 论述围绕在政治动机与风格。
构成主义者认为:所有艺术家应该进入工厂,在那里才有真实的 生命。艺术同时也将为构筑新社会而服务。
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塔特林的第三国际塔方案
塔特林的第三国际塔方案
构成主义把结构当成是设计的起 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 这个立场成为世界现代主义建筑 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一、线材的构成
(一)硬线材的构成 2、垒积构造
把硬线材料一层层堆积起来,相互间没有固定 的连接点,可以任意改变的立体构成,叫垒积构 成。
材料之间之靠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维持形态。特 点是易于承受向下压力,若横向受力则很容易倒 塌。
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一、线材的构成

《立体构成》第二章—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

《立体构成》第二章—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

3. 块立体的作用 (1)产生强烈的空间感,丰富空间造型。 (2)产生体量感,空心块立体在具有体量感的同时,还大大 减轻了实际重量。 (3)表达特殊情感、传递信息。
TAPC台北艺术中心竞标作品
五、空间的立体构成 空间的立体构成是由点、线、面、块占据或围合而 成的三度虚体,具有形状、大小、材质、色彩、肌理等视觉 要素,以及位置、方向、重心等关系要素,其效果也深受这 些要素的影响。
半立体是以平面为基础而将其部分空间立体化, 它的特性在于平面凹凸的层次感和不同变化的光影效 果;
点立体是以点的形态在空间产生的视觉凝聚的形 体,它富有玲珑、活泼的独特效果;
线立体是以线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所产生的形体 ,它富有穿透性的深度感;
面立体是以平面形态在空间中构成的形体,它富 有分离空间或虚或实或开或关的局限效果;
5. 线立体的心理作用 不同线的选择,对立体形态的整体效果的表达是不同的。 (1)细线——纤小、柔弱 (2)粗线——刚强有力 (3)直线——正直、刚强 (4)曲线——圆滑、柔和 (5)光滑——细腻、温柔 (6)粗糙——粗旷、古朴
《扭曲》
《雾都》
《空间引力》
《空间序曲》
《竖琴》
《困》(图71)
3. 面立体的作用 (1)增加视觉效果,如果将面重复叠加,能产生厚重感,并 增强实用功能 ;
(2)分割空间 ;
(3)在节省空间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支撑力。
创意书架
以面形态为主的 现代生活用品
2)板式构成
《城市景观》(图80)
3)插接构成
《晕》(图81)
4)薄壳构成
《思维的风帆》(图82)
4)薄壳构成
生物形态 (有机形态)
自然形态 自然形态 (无机形态) 三维形态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3.视觉均衡 • 应避免视点含混朦胧,浮动不定
4.拓扑构造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这种几何学又和通常的平 面几何、立体几何不同。因为大量自然现象具有连续性, 所以拓扑学具有广泛联系各种实际事物的可能性。通过拓 扑学的研究,可以阐明空间的集合结构。
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1790~1868)在1858年发现了莫比乌斯 曲面
• 1,形的概括性
• 视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复杂形体的感知与记忆带有概括的综合 性特点,这是我们大脑对形象信息长期加工后的进化选择。
2.稳定与轻巧
• 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度越大,平衡感越强。 • 材质的重量感也成为影响稳定感与轻巧感的因素 • 材料表面的色彩明度低,稳定感相对较强;材料
表面的色彩明度高,轻巧感越强。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形态要素 第二节 形式要素 第三节 材料要素 第四节 技术要素
第一节 形态要素
形态要素是构成形态的最小单元,是基本要素,包括形、色、 质、空间四个方面。任何形态的存在都无非是这些基本要素 的共同呈现。
• 1,形态
立体构成的基本造型要素不同于平面构成中虚幻表现, 具体的点、线、面、体在空间
第一步 要在创意设计的基础上画出图样。 第二步 是在规划图样基础上放大到实际尺寸,在材料上定好
线 第三步 初加工 第四步就是精加工
创作加工的过程是一个可变性很大的过程,中间会有很 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我们在开始尽可能考虑周全,安排 好每一步工作。
第三章 平面与立体间的思维转换

在初始阶段,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进
三、根据材料的固有形态分类
有形材料: 指有一定自身形态的材料如石头、金属、 木材等。
无形材料: 指没有固定形态,可随外界因素而改变 形状的材料。如砂土、石膏、塑料、纸浆等。

第二讲 立体构成 线的构成

第二讲 立体构成 线的构成

触觉:

温暖-可用温和、厚重、膨胀的造型和柔软的肌理。 冰凉-可用僵直、平薄、收缩的造型和光滑的肌理。 搔痒- 可用杂乱、动荡不安的造型和粗糙的肌理 疼痛- 可用强直、细薄、尖锐的造型和坚硬的肌理。 干燥-可用粗短并交错纵横的造型和松散的肌理 潮湿-可用沉重、迟滞不畅的造型和凹陷的肌理。

创造生长感 旺盛的生命力能让人产生强有力的感觉。生长是生命 内力运动变化的结果,是健康活力的体现。 将这种扩张、伸展、向上的形态借以创造的运用,作 品具有生命力,让人感受物体内在运动的强烈趋势。

空间感

空间感--包括空间紧张感、空间进深感、空间流动感。 空间与场力
摍 禐 拏 悎 蘸 溡 査 摍QuickTime? 澱 TIFF. 尌 棜 佬 )瀭 棜 佬 嵜 栚 埃
立体构成
第二讲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

立体构成要素: 点、线、面、体
立体构成要素特点: 三维空间的立体概念: 有视觉和触觉并存、有位置、 长度和厚度的立体。 不单是几何形,可以是任何 形式:自然形、有机形、偶然 形、抽象形等。


立体构成的点可以是小钢珠、小玻璃、小石子、纽扣、 瓶塞等身边随手可及的物体。
听觉:

悦耳- 可用柔和、起伏的造型和光滑的肌理。 刺耳- 可用强直、尖锐、持续的造型和光滑的肌理。 沉闷- 可用平直、少有弯曲的造型和粗糙的肌理。 嘈杂- 可用乱、不规则、跳跃的造型和粗糙的肌理。
量感的表现

创造对外力的反抗 创造生长感


创造对外力的反抗:
生命力具有对压力的挣扎、反抗是量感的体现。 规律:形的变化简单、恰当,产生的量感较强。

第二章《三维造型基础》构成要素

第二章《三维造型基础》构成要素

精选可编辑ppt
43
三维造型基础
(二)对比形的积聚 指构成空间形态的单位形态是不同的。它可以在形体的切割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而成
新的立体形态,也可以用相似或相进的形体组合。其组合方式比较自由,主要是以视觉平衡 为标准,强调对比因素(形状、大小、多少、动静、方向、粗细、轻重等)。但也要注意整 体的协调与统一性。同时还要考虑材质、色彩、形状(线形、面形、体形)的综合对比构成。
67
精选可编辑ppt
68
精选可编辑ppt
69
精选可编辑ppt
70
精选可编辑ppt
71
精选可编辑ppt
72
精选可编辑ppt
73
精选可编辑ppt
74
精选可编辑ppt
75
精选可编辑ppt
52
三维造型基础
1、强调功能的构成 就是要重视立体造型的使用功能并能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倡造型 的科学性。注意发挥新型材料和造型结构的性能特点,把造型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 同时强调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
精选可编辑ppt
53
三维造型基础
2、强调材料的构成 就是要注重材料的自然特性,注重顺应或突破材料自身的美感,注重开 发新材料和利用旧材料。利用材料的特性构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形态。
37
三维造型基础
精选可编辑ppt
38
三维造型基础
在切割过程中要注意:(1)数量不要过多 (2)形体比例 要均匀 (3)考虑好形体的方向、大小、转折面的变化 (4) 切后表面的交线要舒展流畅、富有变化
精选可编辑ppt
39
将古典造型转化为原始艺术造型。融合立体 主义、 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朦胧状态。
一、三维形态的体块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第二阶 节奏与韵律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第二阶 节奏与韵律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第一节 对比与调和 第二阶 节奏与韵律 第三节 稳定与技活,到处都充满着节奏感。 如昼夜交替,四季循环、潮起潮落、心脏脉动等,都有各自不同 的规律与节奏,并且这些节奏给人的感受非常和谐。保持了节奏, 符合了人们的心理要求,人们就会感到愉快。 立体构成造型的节奏,是指造型要素以同一形态的反复、渐 变和反复交替来形成有秩序、有规律的运动感。 丹麦建筑家伍重设计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其造型运用了 抽象形态的连续出现,每组薄壳结构弧面顶的动势产生由下向上 的方向渐变,使其组与组,群与群之间产生连续与间接,并有着 强烈的节奏感。 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情调的感觉,它能使节奏具有强 弱起伏、悠扬缓急的情调,也就是各类艺术作品中有起伏变化、 抑扬顿挫所产生的美感,节奏是韵律的条件,韵律是节奏的神话, 韵律的构成应该说比节奏难度更大,更带有感情色彩。+
韵律的形式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重复与渐变 二、交错与起伏 三、特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引导视线,并产生力度感
两点之间容易造成心理上的虚线。当画面上有两个以上的点时,人们的视线通 常会按由大到小、由左到右、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的顺序移动。点对视线的引导会 产生心理上的张力。
(三)点的空间感
点的密集排列可以形成虚面或虚体。由大到小渐变排列的点,还能产生节奏感和 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深远感,加强空间变化,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
(二)创造空间紧张感
阿恩海姆认为“紧张实隐含于从正常位置或正常形态之脱离。”这是紧张感的一 种表现形式,即形态具有脱离原有形态的倾向。同时,通过形态要素的位置、数量、 距离和角度等因素的变化,也可以创造空间紧张感,具有空间紧张感的形态往往同时 具有强烈的量感。
(三)创造空间流动感
在建筑或室内设计中,利用形体的起伏绵延可以制造空间的流动感,使空间充满 动感和活力,丰富空间表现手段。
产品,往往能以新颖的形态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激起人们购买与使用的欲望。
第五节 错视
一、错视的内容
二、错视的作用
一、错视的内容
(一)形体错视
(二)光影错视
(三)运动错视
(一)形体错视
由于人们的视线受透视的影响,在特定的视角下,形态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在立体形态中,我们利用形态的相互穿插,或者利用形态的特殊性,比如,材质的透 明、形态局部的断开、表面色彩图案的影响等来营造特定视角形成的奇特效果,让人 们的视知觉产生错视,获得迷幻的空间效果。
第四节 结构
一、结构与强度
二、结构的基本连接方法 三、结构与形态的创新
一、结构与强度
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必定是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并在一定的结构形式下使其 发挥最大的强度。所以在形态设计中,排除材料自身的性能之外,结构的强度与结
构形式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二、结构的基本连接方法
(一)滑接
(二)钢接
果,它比物理空间更具有艺术效果。空间感包括空间紧张感、空间进深感和空间流 动感。
二、空间感的表现
(一)利用透视渐变制造空间进深感
(二)创造空间紧张感
(三)创造空间流动感
(一)利用透视渐变制造空间进深感
人的透视经验一般是:大的形体感觉近,小的形体感觉远;形态重叠时,被 掩盖的形态显得远;形态相同时,排列间距大的显得近,间距小的显得远。这种 经验会使人在观察物体时造成视觉错觉,这种错觉能够加强空间进深感。
第二节 量感
一、量感的感念
二、量感的表现
一、量感的概念
立体形态的量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物理量,一个是心理量。物理量指物体 的重量,它通常由体积的大小、容积的多少和材料的质量等因素决定。物理量是可 以测量和把握的。 心理量是指人的心理对物体重量的一种感觉,心理量的大小取决于心理判断的 结果,是可以感受而无法测量的。心理量源自物理量,是物理量到精神量的转化。 除了受体积、容积、材料的影响,视觉上的结实感和紧张感,材质上的光滑感和粗 糙感,以及色彩上的轻重感都是影响心理量大小的因素。
不同形态的线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直线挺拔、刚劲,具有男性特征,显示出 一种强烈的力度和强度;曲线则表现出优雅、轻松、柔和、动感的女性特质。
三、面
面是线的移动轨迹,也是体块的断面、表面的外在表现,它具有强烈的方向 感和视觉感,能较好地表现立体构成中的肌理要素。面从空间形态上可分为平面 和曲面两种。平面有规则平面和不规则平面之分,按形状也可细分为几何形、有 机形和偶然形;曲面也有规则曲面和不规则曲面之分,按形状又可细分为几何曲 面和自由曲面。
(二)光影错视
由于人们习惯光线从上而下的照射,所以,反常角度的光源会造出陌生甚至相反的错 觉。光线的强弱可以改变人们对形态体积的认知,特殊角度的光线和强烈的光线还会 形成形体消失的效果。
(三)运动错视
运动错视是指一个高速运动的物体看起来像静止的,而一个静止的物体却给 人运动的感觉。比如,我们常说的“月亮走”就是一种运动错视。实际上,月亮 的确是在运动的,但是因为遥远的距离,我们的肉眼根本不能察觉到它的移动,
(四)创造一体感
形态之间恰当的距离或要素之间在材质、肌理、形态上的近似性能够使多种元素 组成的形态更具有一体感,从而使形态富有力量感和视觉冲击力。
第三节 空间感
一、空间感的概念
二、空间感的表现
一、空间感的概念
在立体构成中,空间分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空间为实体所限定,一般 可以计量其占有的体积。心理空间没有明确的边界,它是形态对周围的扩张所形成 的心理感受。立体构成中的空间感主要是指心理空间。它是人类知觉产生的直接效
(三)铰接
(一)滑接
滑接主要是通过物体自重和加强物体表面的摩擦而达到物体之间的相互连接,如 石、砖、木材的堆积成型。这连接方式一般稳定性较差,当受到从侧向来的外力时, 它没有太大的抵抗能力。
(二)钢接
钢接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的连接点采用化学或物理的加工方法,使其产生较强的钢 接点,如钢材之间的焊接、钢筋混凝土的铸接、塑胶材料通过黏结剂而连接成型等。 这种结合方式不仅能抵抗来自上方的外力,也能抵抗来自左右方向及回转性质的外力。
不同形状的面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规则形面基本上是在严谨的数理原则下产生 的,带有理性的严谨感,具有简洁、单纯、硬朗特征,富有秩序之美;不规则面变化
多样,富有艺术趣味,显得轻松、随意、自由。
四、体块
体块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共同构成的三维空间。体块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 以由面的运动形成。体块具备立体感、空间感和量感。大而厚的体块能表达出浑厚、 稳重的感觉,小而薄的体量则体现出轻盈、漂浮之感。
我们感觉月亮在快速移动是因为月亮周围有大片的浮云在快速移动,而我们却感 觉云彩似乎是静止的。
二、错视的作用
在现代设计中,利用光影、色彩、重叠、视点变动、空间进深、静止与运动等手 段让错觉发挥其魅力,从而达到我们的设计目的。
thanks
(二)创造生长感
在自然界中,旺盛的生命力能使人产生强而有力的感觉,生长本身就是生命内力
运动变化的结果,是健康活力的精神体现。模拟有生长机能和生命活力的形态可以创 造生长感,生长感使形态具有强烈的量感。
(三)创造动势
螺旋上升的形态、连续旋转的形态、上大下小的形态、有速度感的形态和有指向 性的形态都能营造出强烈的动势。有动势的形态体现了力量的集聚和流动,因此具有 强烈的量感。
立体构成
本章导读
和平面构成一样,在立体构成中点、线、面也是最基本的 形态要素,并具有视觉效果。与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只具 有位置、形状和大小不同,立体构成中这些基本要素是具有位 置、长度、宽度、厚度和重心的三维立体,故其视觉效果更加 强烈。同时,在立体构成中,量感、空间感、结构及错视感也 是影响其造型形态的主要因素。
二、线
在几何学中,线由点的运动轨迹形成的。在立体构成中,只要它的粗细限定在 必要的范围内,与周围其他视觉形态相比较能充分显示连续性质,并能表现长度和 轮廓特性的,都可以称之为“线”。 线从形态上大致可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又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和折线; 曲线包括弧线、螺旋线、抛物线、双曲线以及自由曲线。 线在立体形态的造型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既可以作为形态的骨架,也可以 成为结构体的本身。相对于点、面和体块而言,线更具有速度与延伸感,在力量上 更显轻巧。
二、量感的表现
(一)创造对外力的反抗,营造张)创造一体感
(一)创造对外力的反抗,营造张力
亨利·摩尔说“一件有生命的雕塑是活生生、有张力的,要比石或木的原体给 予人更大的感觉,无论雕或塑都应给人一股由内向外的力量和生生不息的感受”。 雕塑也是通过构造三维空间中的立体,把无机无生命的材料变成富有生命特征 和充满生命力的形态。生命内力所具有的对压力的挣扎、反抗,物理上的量与反抗 感的结合,才能创造出震撼人心的、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立体造型。
第二章 立体构成要素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造型要素 第二节 量感
第三节
空间感
第四节 第五节
结构 错视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造型要素
一、点 二、线 三、面
四、体块
一、点
(一)创造视觉焦点,产生心理张力
(二)引导视线,并产生力度感
(三)点的空间感
(一)创造视觉焦点,产生心理张力
孤立的点易于成为视觉的焦点,当空间环境中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 集中在这个“点”上面,并形成视觉张力。
(三)铰接
铰接是处于滑接与钢接之间的一种结合方式。如木材的榫接,以及其他材料的螺 钉连接等均属于铰接形式。铰接成型的结合部位能像铰链一样作回转运动,因此,当 受到外力时,其变形情况基本上不会转移到柱体上。
三、结构与形态的创新
物体形态的存在必须依赖于物体自身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形态 变化,结构是形态变化、创新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具有别致奇巧结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