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24af1a57be23482fb4da4c80.png)
(2)点的视觉特征
点活泼多变,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具有很强 的视觉引导和集聚的作用。在造型活动中,点常用来 表现强调和节奏。 (3)点的作用
①通过集聚视线而产生心理张力
②引人注意、紧缩空间 ③产生节奏感和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深远感, 能加强空间变化,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
立 体 构 成
立 体 构 成
以面形态为主的 现代生活用品
立 体 构 成
创意书架 立 体 构 成
立 体 构 成
4、体 (1)体的概念及基本理论 体是形态设计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以三维度 的有重量、体积的形态在空间构成完全封闭的立体。 (2)体的视觉特征 占据三维空间,可以产生较强烈的空间感; 相 对于点、线和面更具重量感、充实感;具有稳重、 秩序、永恒的视觉感受;不规则体具有亲切、自然、 温情的感觉;体的语义表达与其体量有关。 (3)体的作用 ①产生强烈的空间感,丰富空间造型。 ②产生体量感,空心块立体在具有体量感的同 时,还大大减轻了实际重量。 ③表达特殊情感、传递信息。
立 体 构 成
二、空间美
立体构成不单纯局限在一个物体本身,而是在描 述一个环境与物体的关系,所谓的环境就是一个空间 概念,即包括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空间比较容 易把握,而心理空间更具有艺术效果。每一件作品都 应在造型存在与环境对话中给人视觉、听觉、嗅觉等 全方位感受。
立 体 构 成
日本东京饭田桥地铁站
立 体 构 成
五、德国包豪斯艺术学院 包豪斯艺术学院的创办人兼校长华尔 塔·格罗毕乌斯的教学,为国立建筑工艺学 校带来了以几何线条为基本造型的全新设计 风格。这种理性的科学设计法则奠定了立体 构成教学的基础。
立 体 构 成
伊顿是第一个创造现代基础课的人。 他强调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视觉训练, 对平面、立体形式以及色彩和肌理有完 全的掌握。 他的课程主要强调两点: 强调对于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 理解,特别是二维和三维,或者平面与 立体的形式的探讨与了解; 通过绘画分析,找出视觉规律,特 别是韵律规律和结构规律,逐步对自然 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敏感性。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890503601eb91a37f1115c56.png)
4.空间构成
• 空间是由形与形之间包围的空气形成的 “形”,称之为“负形”。 • 正形、负形需要“正形”而存在,也可以 理解为空间需要依靠实物存在。 • 空间作为“负形”,给我们造成的心理效 能与物理效能与正形一样重要。
立体造型
立体造型的材料
立体造型离不开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性能的了解, 对材料的加工方法的体验与认识,在立体造型中是重 要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 金属材料有非常高的可塑性和强度,可弯曲、焊 接等,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冰冷、坚硬、精密的印象 木材质地相对较软,便于锯、刨、打磨等,但不 易弯曲,受潮变形,给人的心理感受温柔、自然、人 性的印象; 纸材的规格品种比较丰富,对纸材的加工简便灵 活,可剪裁、折叠、弯曲,成型容易,但是不足的是 纸材因吸潮而变形,不利于加工与长期保存,总之纸 材在立体造型训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面的特征
• 是线连续不断运动的轨迹或是连续线的叠 加效果 • 面是立体构成的根本,任何对空间立体形 态的感知都是从面的认识开始的。 • 在立体构成中的面有别于平面构成中的 “面”立体构成中的面有厚度,可分为球 面、曲面、平面等
4.体的特征
• 体是造型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 体是面连续运动的轨迹,也是点、线、面 运动组合后的最终效果 • 体是现实中所存数量最多的形态 • 体可分为规则形态和不规则形态,也可是 几何形态或是有机形态;可以是内部充实 的形态,也可是内部空虚的形态 • 体也可以称为体块
立体造型
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差异
立体造型
平面造型
第六节 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
• 1.对比 对比又共同处于同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中,形 成呼应关系。 在立体构成中形式对比是指人可 以通过视知觉感受到的物体实际形态 上的对比。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82bcb1a8c5da50e2534d7fa4.png)
自然的启示
2、比例 比例可以解释为造型中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
间的关系。
有关比例美的法则,在国际上一致公认为:古希腊时期 所发明的黄金率1∶1.618的比例关系,具有标准美的感 觉。许多造型物体与空间只要近似于这个数字,在视觉 心理上就能产生整体与局部的比例美感。在立体构成中 黄金分割率的应用为2∶3,3∶5,5∶8的近似值比例。
第四章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是把形式美的感觉、 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建立在功能、构造材料、及加工 技术等物质基础上。
人类在创造美的活动中所形成的规律和秩序性, 称为形式美法则。
第一节 单纯化
立体构成中,单纯的含义是指构成要素少,造型简单, 形象明确。单纯美的形态同样能创造出丰富的信息内容和 变幻莫测的立体形态。这就是追求单纯美的价值。
自然的启示
单纯美原理一:将复杂的结构简洁化、秩序化,这 是因为人的视觉心理比较容易识读秩序化的形态;
原理二:将主要的结构特征突出化、强调化,这样 可以引人注目,增强视觉感,这也是立体构成的基本原 则。
自然的启示
线形表达着不同心情,强调 洁单纯的方法创造 形态,同样可以表达丰富的 空间。
自然的启示
自然的启示
第二节 秩序性
所谓秩序,就是指变化中的统一因素。 变化是事物存在的最根本形式——事物在变化中发展、 改变。在造型上变化是丰富和创新。 秩序是规律和条理,秩序构成和谐。 秩序性的形式法则有:
1、节奏与韵律 节奏——有规律的重复形式的出现。 韵律——在重复中加人不同的组合变化,使它产生 和谐、优美的韵律感。在造型视觉艺术中,线条的疏 密、刚柔、曲直、粗细、长短和体块形状的方、圆、 角、锥、柱的秩序变化、形式感和一致性则意味着 “韵律” 。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364799126edb6f1aff001f70.png)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一、对比与调和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
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
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
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
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
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
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
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
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
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
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
立体构成实训报告点线面
![立体构成实训报告点线面](https://img.taocdn.com/s3/m/0328cf9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a.png)
一、引言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之一,它通过使用各种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
其中,点、线、面是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基本元素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立体构成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与反思。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系统地学习了立体构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1)点、线、面的概念: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线由点组成,面由线构成,体由面组成。
(2)空间与透视:空间是指物体存在的三维空间,透视是物体在空间中的投影,包括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
(3)形式美法则:包括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
2. 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以下实践操作:(1)点线面构成练习:通过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创作出具有美感、富有创意的立体作品。
(2)空间与透视练习: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3)形式美法则练习: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原则,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三、实训成果1. 点线面构成作品在点线面构成练习中,我创作了一组以“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立体作品。
作品以三角形为基本单元,运用点、线、面等元素,呈现出和谐共生的意境。
在创作过程中,我注重元素的排列组合,力求使作品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2. 空间与透视作品在空间与透视练习中,我创作了一幅以“都市风景”为主题的画面。
画面以平行透视为基础,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城市建筑的空间感。
通过调整线条的粗细、长度和角度,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3. 形式美法则作品在形式美法则练习中,我创作了一组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的立体作品。
作品以圆形为基本单元,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等原则,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四、实训反思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能。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1b1d7b25c1c708a1294a4468.png)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
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
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
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
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
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
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
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
一方面,在视觉上、高的形体比低的形体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圆的比直的更令人注目,因此对比手法的运用能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的视线也会因动静对比而产生趣味感。
建筑设计师有意将楼梯的尺寸做大,其实质就是让暗示运动的要素充满趣味。
利用形状来协调形体使之形成统一感在形体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如果大的形体中所有小形体的尺寸和体量是一样的,这些小形体排列的距离也一样.无形中这些形体会呈现出一种几何美感,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感。
一旦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同形体的细小部位结合,那么这种由外及里的协调则会表现出形体的整体性,是对比与调和的高度体现。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研究形体的色彩具有积极的意义.构成形体的天然色彩材料与经过施色的材料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关系。
它们相互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以紧张感和刺激感,一旦它们形成调和关系则给人以色彩的秩序感。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https://img.taocdn.com/s3/m/f06f572abb68a98271fefab1.png)
形式法则的存在是人类对于自然和人为的美感现 象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并经长期验证所得 到的共同结论。一件作品如果具有美的形式,就 能马上吸引人的视觉,唤起人们的美感而产生愉 悦的心理。形式不美,无法使人得到审美的愉悦, 也妨碍内容的表达及人们对内容的接受。因此, 立体构成应将各种形式要素(点、线、面、体、 色彩、肌理和空间等)的组合,遵循美学原则, 以便最大可能的增强美感效能。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
渐变韵律——造型要素按照一定规律渐次发展变 化。如形态大小渐变、方向渐变、位置渐变、厚 薄渐变等,渐变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自然扩张和收 缩的感觉(图3-3-2、图3-3-3、图3-3-4)。 交错韵律——造型要素按照一定规律做有条理的 交错、相向旋转等变化,这种韵律动感较强,易 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图3-3-5)。 起伏韵律——造型要素做高低、大小、虚实的起 伏变化,即为起伏韵律,这种韵律较活泼且富有 动感(图3-3-6)。 特异韵律——造型要素在有规律的变化中求突破, 力求产生新奇感(图3—3-7)。
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 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们的生活中,到处都 充满着节奏感。如心脏的跳动、大海的波涛、动 物的奔跑、一下接一下的抡锤劳作、红绿灯有节 奏的变换等等。立体构成造型的节奏,是指造型 要素以统一形态的反复、渐变和反复交替来形成 有秩序、有规律的运动感。如一捆竹筷洒落在地 上,会使人觉得竹筷很多,而且很乱;若把竹筷 等距离有规律的排列在地上,或呈扇形,或呈列 状,让人觉得整齐而单纯。
第一节 对称与平衡
对称形式是一种力的平衡关系,在视觉上比较完美统一,在立体构成 中要灵活运用。对称能给人以庄重、严肃、条理、大方、静穆、完美 的感觉。但过于追求对称,会产生呆板、单调、沉闷的感觉,要在对 称的大环境中寻找一些有突破因素的形式,寻求一种小的合理的变化, 在视觉上感到量的相等。换言之,就是在保持整体平衡的基础上,局 部有一些小小的变化,这些变化并没有打破对称的大格局。 均衡是相对的平衡,是以支点为重心,保持形态各异却量感相同,达 到力学的平衡形式。在立体构成中,达到量感的平衡,不仅仅是指物 质形态在物理上的力量的平衡,它还包括来自于色彩、肌理以及心理 空间等构成要素对心理量感平衡的影响,往往心理量感的平衡才是平 衡效果的关键。一般来说,大的形比小的形具有更大的心理量感;彩 度高的形比彩度低的形具有更大的心理量感;明度低的形比明度高的 形具有更大的心理量感,这些都是处理均衡关系时应注意的地方。 对称是一种秩序、庄重、有条理的静止的美;而均衡则是打破静止局 面,追求一种活泼、轻快的富于动感的美(图3-1-3、图3-1-4)。
三、立体的构成要素(六大要素)r
![三、立体的构成要素(六大要素)r](https://img.taocdn.com/s3/m/ca1e1c08650e52ea55189870.png)
持续对比--这种对比包含了先后秩序的时间因素,使对比作为更强烈的印象被感觉到。例如:在构成艺术展览会上,你刚欣赏过了一件用树根材料制的作品,紧接着又观赏另一件用金属材料制作的作品,那么前者所具有的天成妙趣、自然原始的美与后者的经机械加工、电镀饰面,有现代感的美则会给你以鲜明的对比
,从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持续对比因素所起的作用。
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安排空间是不可忽视的。空间与褓一样,也存在构成问题。
例如:问一个普通人,柱子是什么样的?回答常常是"圆柱"、"方柱"。其实不然,柱子的形态可以为无数种----中空透雕的、扭曲的、塔形的、伞形的、双柱或群柱并列的、左右透前后封闭的、带有写实形象的雕塑形式的等等。柱子的概念如果说是圆的、方的,这并没有表达柱子的本质,承重才是柱子的本质。只要能承重,那么它
如果重点考虑空间与时间对它的影响对比的形式还有如下三种状况:
(1)
并置对比--所占的空间较小,即相互呈对比状态的形体较集中地放置,使人的视域中心一下子就能包容。这样的对比效果较强烈,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常常成为造型的焦点所在和趣味中心。
(2)
间隔对比--是一种较调和的对比形式,是指将相互呈对比形式的形体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这种形式一般不易产生构成焦点,而只能是重点间的响应。运用得当,易创造良好的装饰效果,并起到平衡的作用。
中,都有起着最明智的总导演作用。
(二)形式美的要素
"美"的概念,在美学中的含义很广。既指事物的内容,又指事物的表现形式。
人们评定和鉴赏一件构成作品的优劣,往往习惯以它给人的"美感"来反映。"美"在立体构成中,成为一种实体的、感性的东西存在,是一个具有特殊规律性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美的内容处处表现于具体的形式之中,这种具体的形式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称它为"形式美"。它的基本内容是: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1b9c203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7.png)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是指在立体空间中,通过组合和排列不同的几何形状和体块,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形态。
它涉及到空间的分割、比例的协调、线条的流动以及体块的平衡等多个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 平衡:体块的分布要均衡,不要让某一方过于重或过于轻。
2. 对称:通过将镜像相互对称的体块放置在空间中,创造出稳定和谐的形态。
3. 不对称:通过不同大小、形状和材质的体块的组合,创造出有趣、富有变化和动感的形态。
4. 接近黄金分割:通常将立体空间按照黄金分割比例进行分割,能够营造出美感和和谐感。
5. 流线型: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曲线,创造出优雅、动态和有节奏感的形态。
6. 空虚和实体:合理的利用空间,通过体块间的空隙和间隔,创造出层次感和深度感。
7. 对比:通过将不同形状、尺寸、材质或颜色的体块相互组合,创造出对比和冲突,增强立体空间的吸引力。
8. 节奏:利用重复、循环、间隔等手法,创造出有序、连贯和有节奏感的形态。
这些形式美法则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设计目的进行灵活的运用和组合,帮助设计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艺术感的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226b9e99daef5ef7ba0d3ca6.png)
1、立体构成的起源_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起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 91 9年在德国成立。
由于1932年遭纳粹党迫害而被迫关闭,教师流亡他国。
但仅仅1 3年的时间竞培养出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设计人才。
包豪斯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建筑师、艺术家、画家们,我们一定要面向工艺”,包豪斯的教学计划也是用这个精神来指导的。
在各个阶段都要训练每个学生用手和用脑,并且要二者统一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工艺加工的技能获得个人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以达到符合工艺的要求。
包豪斯第一次把不可靠的感觉变成科学及理性的视觉法,开创了理性艺术设计的先河。
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使包豪斯成为现代构成设计的发源地。
目前世界上的设计教育通行的专业基础课就是包豪斯首创的。
这个基础艺术课的结构,是把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独立成体系,使视觉教育第一次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仅是基于艺术家个人的、非科学化的、不可靠的感觉基础上。
基础课其实是一次洗脑的过程,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把学生入学前的所有视觉习惯洗掉,代以崭新的、理性的视觉规律。
利用这种新的规律,来启发学生的潜在才能和想像力,并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能够创造出崭新的造型及真正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
基础课的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设计,而不是把训练本身当作目的。
训练的方法是理性的分析,而不是任意的、个人的自由表现。
在立体构成教学中注重对材料、肌理和形态对比的研究,让学生发现和表现形形色色的对比关系,如物体的大小,线的曲直,肌理的光滑粗糙,色彩的坚硬感与柔软感等等。
体验材料的视觉、触觉的效果和物理性能,并以纸板等材料进行构成教育的方法。
让学生在不考虑任何附加条件的情况下,研究材料的空间美感变化,从而奠定了立体构成的基础,使之成为世界设计类教育中至今必修的课程之一。
2、立体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点、线、面、体的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台成新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5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5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8b875f492f60ddccdb38a045.png)
14
2、反复 相同单元的反复能产生严整而富有秩序性的统一感; 相似单元的反复能形成统一中的变化; 相异单元的反复能够形成变化中的统一效果; 反复的原则必须寻求适宜的规律、程序,以把握适当 的效果;
调和与反复的基础上,以达成不同的律动效果;
25
[秩序] 秩序是理性的组织规律在形式结构上所形
成的视觉条件; 秩序的特质取决于规律的模式,规律越简
单,整体效果越严整,规律越复杂,整体效果 越活泼;
在形体的组织结构上,还要注意秩序的变 化;
26
[比例] 比例通常是指整体形式中部分与部分或部
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构成美的比例很多,有如下几种主要形式: 1、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 3、黄金比
42
类似的调和 对比的调和
32
1)类似的调和 类似调和是指采用相同或相似的造
型要素作反复处理产生的调和形式,具 有柔和融洽的效果;
a、形的类似 b、色的类似 c、质的类似 d、机能的类似
33
2)对比的调和 对比调和是指采用不同甚至是对立的造型要素作对照的安排, 使其因相互加强衬托的作用而形成统一、和谐的形式,具有强烈、 明快的感觉;
2.运动感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在人们的感觉中
总把那些不可视的运动缓慢的物体当作是“静止的”。正因为 如此,艺术家的兴趣与追求,就是要去表现那些“静止的”形 态中的潜在内力变化关系。通过对物体材料的变形变质,去强 调物体运动变化的本质。
3.空间感 在这里主要指空间给人的心理感觉。这种空间心理感觉是来自于形体向周围的扩张而
产生的。
4.肌理感 它可以丰富造型,加强立体感和
立体构成形式法则-05
![立体构成形式法则-05](https://img.taocdn.com/s3/m/5af7704e4a7302768e993946.png)
--新媒体设计师-黄河
四、 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
1、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 (1)统一与变化
统一是指在差异中求取一致性和共通性。统一就是和谐一律,是多样的变化或 构成强烈对立的各种因素趋向缓和,达到整体统一的艺术效果。形象与形象之 间都是密切结合、相互关联、有秩序、有条理的。
变化是指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邻接而产生的现象,具有丰富的造 型,可增强形体、产生生动活泼的情趣,如图4-37至4-38所示。
图4-37 统一形态的组合
图4-38 渐变形态的统一与变化
(2)对比与调和 差异性显著的为对比,互相衬托更加突出各自的特点。对比是矛盾与差异构成的, 它指两个以上,有差别的要素放在一起所显示的对照、比较,形成强烈鲜明又富统 一感的整体效果,如图4-39所示。
差异性较小的为调和,有共有的、近似的特征。调和是指在不同事物中,强调其 共同性的因素,使事物之间协调化。调和又使对比的双方起着过渡、中和的作用, 使双方彼此接近,产生协调关系。如图4-40所示。
图4-41 中心发射对称平衡(学生作品) 图4-42 对称性平衡(学生作品)
图4-43 非对称性平衡(学生作品)
(4)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音乐的术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 的规律出现,就产生了不同的节奏。节奏美是一种条理、重复和连续性的艺术 表现形式,倾向一种理性的美,如图4-44所示。
所谓韵律,则是使节奏具有强弱起伏、悠扬急缓的变化,赋予节奏一定的 情调,如图4-45所示。
图4-44 重复形态的节奏感(学生作 品)
图4-45 重复造型变化的韵律感(学生 作品)
(5)过渡与呼应
过渡与呼应。过渡是联系整体中不同部位和不同形态的艺术手段,使不同形态之 间产生协调一致的的视觉效果。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2978b0d5bb4cf7ec4afed058.png)
4.5 形象的特异 特异,就是处在秩序很强的设计形象群体中,有个别异质性的形象,就会突出的显
示出来。他的表现形式,就是在局部范围破坏这种规律,使这个局部显得很特殊,而引 起观者的注意。
这种构成形式,在设计整体中,使人感到富有变化,而且容易突出重点,表现的活 泼跳跃,视觉冲击力强。
2.4肌理 肌理是指物质材料表面的质感,是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们的心理感知反映。
这种感知一般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人们通常通过物质材料的表面肌理判断物质的物理 特性,比如光滑与粗糙、软与硬、轻与重、干与湿等等。
在立体构成中,不同材料的选用,不仅仅是因为材料的性能和加工程序,更大程度考 虑肌理给人的心理感受。
《椅子》/马克·纽森/线材的运用
体块的基本形态及其感情特征
2.2.1 平面几何体 四个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直线互相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 形体的表面为平面,其棱线为直线。简练、大方、庄重、沉稳;象征稳重、严肃。
2.2.2 几何曲面立体 由几何曲面所构成的方体块或回转体。 几何曲面的立体造型,其秩序性强。既严肃端庄,又有曲线变化,不失变化、活泼。
调 和: 在对比中,找出统一的因素。使作品 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一定得联系,相互起到配 合的作用,使作品的整体协调。
4.4 构图的平衡 平衡,是指一件作品的整体布局,能够安定、平稳。在人们的视觉经验里,不平衡的状
态是不稳定的。给人的感觉是不舒服的。所以要求我们设计的作品,必须达到平衡的形式。 最完美的平衡形式,就是对称。它表现稳重、大方,形象庄重和谐。 对称形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过于完善,欠缺活泼,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平衡形式,在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d46bc907c8d376eeafaa315d.png)
• 第一节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奇妙的自然形态吧, 这是大自然所完成的“立体构成”作业。
(一)来自宝岛台湾的礼物─野柳海岸的女王头像
(二)爱尔兰的“巨人之路”
(三)美国的“波纹岩”
(四)洪都拉斯的“大蓝洞”
二、人工形态
经过人工制造出来的形态,都属于人工形态 。
不同形状的体和不同程度的量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截 然不同的。
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物理的量:是指形态的大小、多少、轻重等。 2、心理的量:是充满生命力的形体其内在的运动变化在 人们头脑中的反应。 二者之间的联系: 由心理的量表现出来的力度感、重量感和结实感,是通过 形体的气韵和精神构成的一种分量,来作用于人类视知觉 的。心理的量主要强调心理的感受,而不是对象的实际物 理重量。
3.点立体的作用
(1)通过集聚视线而产生心理张力
(2)引人注意、紧缩空间
(3)产生节奏感和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深 远感,能加强空间变化,起到扩大空间的 效果
泰国Ango灯具创意设计
1. 秩序规则,集聚排列的点产生线和方 向的效果.
2. 面的交界处、顶角产生的点.点虽小,但它通过位置的变化,则可以 产生不同的感觉,变成对整体具有强烈影响的布局。
的错觉。
• 在立体构成和雕塑装置中,同样也可以让错觉感发挥其魔幻般的魅力 。比如:利用光影、重叠、视点变动、空间进深、静止和运动等这些 手段都能产生错视。
立体错觉
灯光
立体错觉
角度
错视感
• 肌理感
•
它可以丰富造型,加强立体感和质感,尤其是在装置构成表现
中,可以使物体形态达到以假乱真的逼真效果。造型中肌理表现,
立体构成1-概念 三要素点线面
![立体构成1-概念 三要素点线面](https://img.taocdn.com/s3/m/61294f97a0116c175e0e480b.png)
(二)曲线:曲线形体具有女性性格。能够表达文雅、 优美、轻松、柔和、富有旋律的感觉。 1几何曲线 主要包括圆、椭圆、抛物线等。能表达饱满、 有弹性、严谨、理智、明快和现代化的感觉。但又具有机 械的冷漠感。 2自由曲线 是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或我们用手独立完成。 如浪线体、弧线体等,是一种自然的、优美的、跳跃性的 线形。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要素
形态在三维立体空间上的概念:立体构成的中所涉 及到的造型语言,是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立体构成形 态的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 一、点: 立体构成的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立体形态。点的不 同的排列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力量感和空间感。 (一)点的空间位置:空间中的点可以引起视知觉稳定的集中 注意。 (二)点与点的关系:点的有序排列,产生连续和间断的节 奏和线形扩散的效果。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会产生积聚和分离 的效果。 (三)点的空间变化:由大到小排列的点,产生由强到弱的 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的深远感,能加强空间的变化,起到 扩大空间的效果。
立 体 构 成
线的形态
线是构成空间立体的基础,线的不同组合方式, 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如最常见的面和体。 (一)直线:直线具有男性特征。能表现冷漠、严肃、紧张、 明确而锐利的感觉。 1水平线 水平线能让人联想到地平线,水平线的组织能产 生横向扩张感。因此水平线能表达平稳、安定、广阔、无限 的感觉。 2垂直线 由于是与地平线相交的直线形体、形成了与地球 引力和反方向的力量,显示出一种强烈的上升和下落的力度 和强度,能表达严肃、高耸、直接、明确、生长和希望的感 觉。 3斜线形体 斜线的动势造成了不安定、动荡的倾斜感,向 外倾斜可引导视线向深远的空间发展;向内倾斜,可引导视 线向线的交汇点集中。
(二)立体构成美的形式法则
构成基础第二版电子课件第四章立体构成
![构成基础第二版电子课件第四章立体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fa0eb11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9.png)
第三节 立体构成材料与加工
4. 根据材料的物理性能分类 材料根据物理性能分类,可以分为弹性材料、塑性材料和黏性材料。 弹性材料如皮筋、弹簧等,塑性材料如石膏、黏土等,黏性材料如胶水 等。
第三节 立体构成材料与加工
5. 根据材料的形态分类 材料根据形态分类,可以分为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和块 状材料。 (1)点状材料 点状材料本身的表现力极弱,它在构成中充当的是点缀、协调的配 角角色,很少作为主角单独出现。典型的点状材料有小玻璃珠、豆粒、 纽扣、瓶盖、药片、螺帽等。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图4-1-12 线的作用 1
图4-1-13 线的作用 2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立体构成中面的要素
1. 立体构成中面的概念 在几何学中,面具有位置、长度和宽度,但无厚度。但在立体构成 中,为了使我们看得见、摸得到,需将面扩大为三次元的体来表现。 面的种类很多,决定其面貌的主要因素在于外轮廓线。面材有直面 造型和曲面造型之分,它们非常具有美感,面材还具有将三次元造型简 化或抽象化的独特表现技能,如图4-1-14、图4-1-15 所示。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四、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在立体构成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节奏是以规律 性的重复体现出统一,如图4-2-11、图4-2-12 所示。而韵律则以起伏回 旋、疏密有致、抑扬顿挫体现出变化。在立体构成设计中,若能灵活熟 练地掌握节奏和韵律,就会获得如同音乐般的美感形态,如图4-2-13、 图4-2-14 所示。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四、立体构成中体的要素
1. 立体构成中体的概念 在几何学中,体具有位置、长度、宽度和厚度,但无重量。在立体 构成中,体是形态设计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以三维度的有重量、体积 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完全封闭的立体,如石块、建筑物等。体因为占有 实际空间,所以从任何角度都可以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到它的存在,如 图4-1-20、图4-1-21所示。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3be2e65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9.png)
二、影响稳定与轻巧的相关因素
(一)接触面积与重心位置 (二)材料质地 (三)形体分割 (四)色彩
(一)接触面积与重心位置
底部接触面积较大的形态比较具有稳定感,给人一种牢靠、严肃的感觉;反之,底 部接触面积较小的形体轻巧感增强,给人一种飞升之势,充满动感与活力。
一般来说,当物体重心离开安置面距离超过物体总高的三分之一以上时,人们会感觉 物体比较轻巧;当物体重心处于物体高度三分之一处或三分之一以下时,则稳定感增强。 如下图由师菲利普·斯达克的设计作品,他通过提高作品重心,给人一种轻巧中的稳定 感。
(二)材料质地
不同的材料质地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材料的稳定与轻巧感觉受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材料表面的肌理;二是材料密度。
(三)形体分割
材质本身处于没有空隙的实体状态时,感觉往往是沉闷而封闭的,因此显得很沉重。 利用点、线、面进行空间分割,能让原本笨拙的形态显得通透而轻巧。
(四)色彩
材料表面色彩明度低,则稳定感强;材料表面色彩明度高,则轻巧感增强。
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
实体与空间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各自的存在,它们是辩证互补的关系。 实体是客观的,它存在于空间中;空间是宏观的,没有具体的实体就很难感觉到空间。 在立体构成中,实体给人以封闭、厚重的感觉,空间则给人以通透、轻巧的感觉。实 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主要通过形的凹凸、正负、虚实等方面去实现。
立体构成
四、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在立体构成中,由于形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不同从而形成了丰富的色彩对 比。人在感觉色彩的过程中伴随着心理活动,导致出现冷暖、进退、轻重、厚薄、扩 张与收缩、动与静的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
一、重复节奏
三、起伏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曲线:(椭圆、圆、抛物线等)
曲线
饱满、有弹性、现代感。
自由曲线: 自然的、优美的、跳跃的线型。
圆润、柔和感。
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 线的质感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等。
A
26
线的空间表现:
线本身不具有占据空间形体的功能,但却可以通过线 群的积聚表现出面的效果。还可以由各种面加以包围,形 成一定封闭式的立体空间造型。线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 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实面、虚面、体)。
A
21
3.线的顶端产生的点.
A
22
4. 打洞、挖孔设立的点.
A
23
5. 结构中设立的点起到分割区域的作用。
A
24
A
25
二、线的立体构成
线的形态
直线
水平线:有如地平线,有横向扩张感。
平稳、广阔的感觉。
垂直线:与地平线相交的直线形体,显示出
强烈的上升与下落的力度和强度。 严肃、高耸、直接、明确、生长感。
A
35
A
36
曲线构成
A
37
缠绕构成
A
38
单元线材的构形—线材的排列 节点构造,相邻两根线材间的上
下、左右、角度关系决定排列运动的 方向。
构成的要点是:避免理想化的机 械的重复排列,强调重复运动受环境 和外力的干扰所产生的个性变化。当 然,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加上线材长短 的变化,则会更加生动。
A
线的立体构成表现:
A
27
攀岩的藤蔓长椅
A
28
美国史密森学会Kogod 庭院的“浮云屋顶”。
A
29
垂直构成
A
30
A
31
交叉构成
A
32
回旋构成
A
33
框架构成
A
34
框架构成 是独立线框的刚性空间组合。分为平面线框、立体线框和由平 面线框插成的立体线框。组合方法有重复、渐变(求心、扩 展)、自由组合。
4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奇妙的自然形态吧, 这是大自然所完成的“立体构成”作业。
(一)来自宝岛台湾的礼物─野柳海岸的女王头像
A
5
(二)爱尔兰的“巨人之路”
A
6
(三)美国的“波纹岩”
A
7
(四)洪都拉斯的“大蓝洞”
A
8
二、人工形态
经过人工制造出来的形态,都属于人工形态 。
相对于自然形态而言,人工形态是指人类有 意识的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或构成活动所产 生的形态。它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的结 果。如雕塑、服饰、手机、汽车、建筑物等。
面材在质感上有:硬质的、软质的、透明的、肌理的等。
A
44
面的空间表现: 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
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立体空间 造型。 面的立体构成表现:
A
45
面的切割 折叠
A
46
A
47
A
48
A
49
A
50
折板构造
A
51
面的重叠构成
A
52
A
第五章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 立体形态感觉
A
1
任何造型都有三要素构成
• 1、形态要素:(形、色、肌理等元素) • 2、机能要素:(指应有的功能) • 3、审美要素:(综合各要素达到完美)
所有的三维形态 可根据来源分为两大类
(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人工形态里面又分为:具象形态、抽象形态
39
扭结构成
A
40
桁架构成 一定长度的线材,用铰节点将其组合 成三角形,并以三角形为基础发展成 正四面体框架,四面体框架就是立体 桁架构造的最基本单位。由于各杆件
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所衍以架整构体成性强,
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可以制造成 既轻又大又结实的形体。
A
41
A
42
垒积构成 由于靠
重力和接触面 间的磨擦力来 维持形体,所 以不能制作任 意的形态。构 型时,应注意 材料间磨擦力 的大小和重心 的位置。
• 立体构成中的点不仅有位置、方向和形状,而 且有长度、宽度和厚度。
A
14
在立体构成中,不可能存在真正几何学 意义上的点,而只能是一种相对的比较, 是一种最小的视觉单位。
点的构成,可因点的大小、点的亮度和 点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产生多样性的变化, 并因此产生不同的效果。
A
15
2.点立体的视觉特征
点活泼多变,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 具有很强的视觉引导和集聚的作用。在造 型活动中,点常用来表现强调和节奏。
抽象形态是不直接模仿原形,而是根据 原形的概念及意义而创造的观念符号,使 人无法直接明确原始的形象及意义。
A
12
康定斯基作品
A13Leabharlann 一、点的立体构成(一)点的立体构成
1.点的概念及基本理论
• 在几何学上,点只代表位置,没有长度、宽度 和厚度。它存在于线段的两端、线的转折处、 三角形的角端、圆锥形的顶角等位置。
A
2
无论自然形态或是人工形态,都可以将其看成是形态 基本要素的组合,都有其形态生成的根据。按照形态的外 形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点、线、面、体四个部分。 (立构中的点、线、面有别于几何学中的定义,他们都是 有大小、粗细、厚薄之分)
A
3
• 第一节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A
53
A
54
A
55
多种形面混合构成
A
56
插接构成
A
57
A
58
A
59
A
16
3.点立体的作用
(1)通过集聚视线而产生心理张力
(2)引人注意、紧缩空间
(3)产生节奏感和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深 远感,能加强空间变化,起到扩大空间的 效果
A
17
泰国Ango灯具创意设计
A
18
1. 秩序规则,集聚排列的点产生线和方 向的效果.
A
19
A
20
2. 面的交界处、顶角产生的点.点虽小,但它通过位置的变化,则可以 产生不同的感觉,变成对整体具有强烈影响的布局。
A
43
三、 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在几何学中是线移动或块体切割后而形成的形 态。包括平面和曲面。
面立体的视觉特征:依据面的形成原因和轮廓特征,可将实面 归纳为几何形、有机形和不规则形三种类型,其视觉特征 也有所不同。
规则的平面(几何):富有理性和机械的冷漠 曲面:因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变化,如正面看到凸形、背面 则看到凹形。
A
9
人工形态根据造型特征可分为具象形态与 抽象形态。
(一)具象形态
具象形态是依照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构造 的写实性的形态,它与实际形态相近,反映物 象细节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本质面貌。比如人 物蜡像、秦始皇兵马俑等所表现的就是原形的 具体相貌及体态特征。
A
10
明星蜡像
A
11
(二)抽象形态
简单的说,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 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 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