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青少年犯罪率逐步上升,据有关统计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 , 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
总数的 70%;同时 , 青少年犯罪年龄正不断下降 , 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只有15〃 7岁。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 , 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不愿意面对 , 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工作 , 有利于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 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从 2000年到 2004年 ,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每年都有上升的势头,从犯罪分类情况看 , 排在前 5位的是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 , 而这种排列是相当稳定的 (2005年 09月 17日《法制日报》。由
此可以看出 :第一 , 从犯罪性质看 , 抢劫、盗窃犯罪最为突出 , 以侵犯财产为目的
的案件居多。第二 , 从犯罪形式看 , 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由于青少年思想还不大成熟 , 缺乏作案经验 , 犯罪心理压力大 , 个人作案势单力薄 , 他们经常纠集数人去共同实施犯罪 , 所以青少年犯罪基本上都是两人以上的共同犯罪 , 有的甚至有较为固定的团伙。第三 , 从犯罪手段看 , 作案手段残忍 , 犯罪后果严重。由于青
少年的犯罪动机比较简单 , 目的单一 , 随意性强 , 较少有预谋 , 事前没有经过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 , 常常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
激 , 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第四 , 犯罪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据统计 , 我国青少年犯罪年龄正不断下降 , 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只有 15〃 7岁。
二、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 即社会、家庭、学校对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影响
一方面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 , 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另一方面 , 当前文化市场上充斥大量
的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和其他有损人民群众健康内容的产品。宣传舆论阵地受拜
金主义思想的影响,大量的渲染暴力,恐怖、色情的文化作品占领了文化市场,这些思想很容易占据人生观尚未确立的青少年的头脑,并且支配他们的行动,成为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因素。另外就业压力大、社会改革中出现的贫富分化、一切向钱看等不正常观念的影响对涉世不深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
消极影响。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 , 就有可能致使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的
青少年被其吸引 , 导致青少年心理畸形 , 使理想信念严重扭曲 , 价值趋向出现误区 , 当其欲望因种种原因无法满足时 , 遂将低级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作为追求目标 , 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 , 父母是第一任教师 ,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心里形成人格障碍 , 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
父母教育方法失当、重养轻教、放任自由、顺其自然等不健康行为在一定程
度上对青少年的影响较大。青少年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 , 久而久之 , 使他们形成孤独、自卑、怨恨、狂妄的性格 , 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随着思想意
思和生活观念的改变,目前的家庭组织相对产生了不稳定的因素,而且越来越严重,夫妻双方离异,单亲的子女受不到良好的家庭启蒙教育。
学校教育中 , 由于不少学校热衷于应试教育 , 忽视德育教育、法制教育 , 没有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 造成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受压 , 厌学、辍学现象出现 , 一些校外恶势力趁机渗入校园 , 发展、拉拢或胁迫敲诈学生 , 加剧校园的暴力活动和治安环境的复杂化 , 诱发青少年学生的偏差行为 , 把青少年学生进一步推向违法犯罪的泥坑。
(二主观原因 , 即青少年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
段 , 在生理、心理上尚不完全成熟 , 社会经验少 , 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 , 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变化复杂 , 极不稳定。正是由于大多数青少年犯文化素质不高 , 思想贫乏 , 道德观念薄弱 , 法制观念淡薄 , 不学法 , 不懂法 , 自控能力差和极
其脆弱的心理 , 使得他们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 经不起诱惑 , 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 , 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 意气用事 , 不计后果 , 他们往往不顾道德和法律的束缚 , 铤而走险 , 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 从而走上了犯罪的
道路。
三、对青少年犯罪处理的建议
(一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主导思想,这一思想不只是现在要坚持将来在更长的时间甚至是永远的主题,在一切都围绕经济建设为主的今天,经济建设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 一些领域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只求结果不要过程,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一些经济强手披上合法的外衣, 套上闪光的光环充当着黑恶势力的主要角色,无所不能,这一现象不知不觉地给青少年灌输了一种潜意思的错误思想。因此崇尚理想, 文明, 道德的精神风气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不能放松。在社会各领域营造和谐,清洁的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二对青少年犯罪应讲究“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了处罚未成年犯罪人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 , 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 ,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鉴于此 , 对未成年人犯罪以宽缓刑事政策为基调 , 一方面是由未成年人犯罪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 是刑法人道主义的必然要求。尊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 , 避免像对待成年犯罪人那样动辄动用刑罚手段 , 防止因刑事处罚本身促使未成年犯罪人变成更严重的犯罪者。另一方面 , 由于未成年人尚处于初级社会化过程之中 , 较之成年人还处于社会弱势地位 , 属于社会应当关心和保护的对象。对少数严
重青少年犯罪者应注意以严济宽 , 即当青少年犯罪已经出现明显的严重化态势时 , 就不能排除对少数社会危害性很大、人身危险性强的青少年犯罪予以严厉制裁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