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二味药探秘中医“异病同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心得:二味药探秘中医“异病同治”
伤寒论方剂的神奇在于力简而专,只要对症准确,往往有一剂知,
二剂愈,三剂已的效力。将经方运用自如的大师常称颂伤寒论方剂“效
如桴鼓”,意思是意思是一敲就响,立竿见影。
因此,在伤寒论中并不会见到太过复杂,动轧十几二十味中药的方剂,往往寥寥无几的几味药却疗效甚广,如甘草干姜汤。此方仅甘草、干姜二味,却是误治救逆的良方。
但经方大师们的智慧不止如此,此方还被地运用到尿失禁(遗尿)
的临床治疗,与其说是经验,不如说都巧妙地运用了甘草干姜汤主证的阴阳得失机理。下面就以此汤为例,探秘中医的“异病同治”。
甘草干姜汤为什么能治尿失禁(遗尿)呢?当然能治并不代表包治,因为尿失禁可能有很多原因引起,但只要符合甘草干姜汤的主证机理,就
可以“有是证用是方”,包括但不限于伤寒论条文中所讲误治致厥的问题。
先看三个医案:
病例1:患者,张某,男,51岁。2000年11月14日诊时,面色白,脉寸浮尺弱,早晚恶寒,四肢乏力,口不渴,早晚咳嗽时吐白沫,时而小便濒数,渐成夜间遗尿。自述1999年3月因劳动后,贪凉饮冷水一杯,继则咳嗽,夜晚遗尿逐渐增多。开始在他医处以肾虚、脾虚治疗,服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缩泉饮之类长达半年之久,时愈时发。予以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5克,干姜(炮)8克,忌冷饮食物类。一剂煎服后,当晚遗尿减少,续服7剂而愈。后改用六君子汤加炮姜服之,稳固疗效。循访未见复发。
病例2:患者何某,女,40岁,2002年2月16日来我处治疗。中等身材,体型偏瘦,苔白湿润,脉浮紧,胸闷,喘,厌食,口不渴,咳嗽发热汗出,夜晚遗尿。自述生第三个孩子时,产中受寒,咳嗽治好后,一遇风寒即咳嗽、遗尿,气喘加重,渐至夜间尿液自流,更觉苦闷不堪。先予以小清龙汤加石膏煎服,一剂药后热减汗止,咳嗽渐退;连服两剂后胸舒能食,但夜间遗尿,时而口吐白沫,遂改用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5克,干姜(炮)10克,水煎服,忌冷饮食物。两剂后白沫少,夜尿渐少,再以原方连进5剂,再无夜间遗尿。若遇感冒咳嗽,遗尿亦不复发。
再看胡希恕的一例:患者30岁,为赤峰来京打工者,病2月,服专科药1月多,症有增无减,且使生活拮据。症见:尿急、尿等待、小便频数,夜尿6 一7次,手足逆冷,口中和,舌苔白,舌质暗,脉沉细。给予炙甘草12克,干姜10克煎服。二周后特来致谢,知其痊愈。
这就很奇怪了,这个甘草干姜汤在伤寒论里明明是用于外感伤寒误用桂枝汤攻表而导致”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的厥逆证。这是一种阴阳两气大伤,阴中无阳,阳中无阴,阳不制阴,津液大
失的一种病证,是一种表里两虚的病人发汗发过头后出现的阴阳两失表现,这已经不是阴阳不调的问题了,是阴阳双失,所以上为热乱,中为满逆,下为挛急(脚拘紧或抽筋状)。这个时候用甘草干姜汤是用炙甘草干姜温中而壮其脾阳,又用炙甘草温上壮胸阳。干姜又助炙甘草一力而使用津液通过全身,以润所生之阳。所以误治的厥逆得阴阳双补而解。
照这样的机理怎么也不会与遗尿这样的问题搭上关系,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细究其治则出处,原来《金匮要略》(此书其实也是伤寒论的一部分)在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说:“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看来用甘草干姜汤治遗尿这样小便失禁的情况还是出自仲师之手,经方大师们的用法还是有据可依。
这三例医案使用甘草干姜汤均得效验,其中有脉浮的有脉沉细的,说明患者有的还有表证,有的则没有;不渴说明有里寒;遗尿或小便频数说明膀胱阳气不足,对所蓄之水气化不力。综合所有症状,显然是里寒症状较多,这是一种典型的虚寒。因为身体虚,免疫力不够强大,不能在表皮发作起来,身体又虚又寒,可见病的主证已经不在体表了。这种情况跟上面所说的误治同而有异。相同的是体虚阳气不足,不同的是误治是津液大失引起的干、渴、挛症状,而遗尿则是水气不化。仔细再揣摩一下,这里的不同其实有一个大同就是:无论是津液大失,还是水气不化,都是津液失调!
无论怎么说,这里遗尿的情况肯定是阳气不足了,这个时候如果开什么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来补肾的话,肯定把阴阳的方向搞错了,因为这些药是用来滋肾阴的,不会去除里寒。所以第一个案例中“开始在他医处以肾虚、脾虚治疗,服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缩泉饮之类长达半年之久,时愈时发。”
那么病位不在体表在哪里?这个里寒到底里到什么程度?需要补哪里的阳气?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机理。这个机理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已经讲过“诸病水液、澄沏清冷、皆属于寒”而《诸病源候论》则进一步认为:“此由膀胱虚冷,不能制约于下故也。”《景岳全书》讲:“小水虽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失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先利之,治肾者,必先治肺,温肺化水(饮)固护周身,所谓治水(饮)者,肺、脾肾、三脏也。甘草(炙)能温中、温上,干姜(炮)能温散、温中、温三焦,此二味平阴阳、和营卫。
如果从大师的解释去看并不好理解,如果从阴阳五行的角度去行就好理解了。脾胃属土,津液尿液汗水这些均属水,阴阳五行里,土是克水的(这里的克是调节、理顺、制衡的意思),土没有问题,水才不会泛滥或干涸。所以水的问题严重了,首先是脾胃出了问题。
所以当出现里寒水证的时候,首当其充就是强脾胃。要补的阳气首先补脾胃的阳气。怪不得胡希恕在解本方时,联系了《金匾·肺疾肺痈咳嗽上气》篇及《金匾·水气病》篇讲解,明确指出甘草干姜汤是治里虚寒太阴病之剂。太阴病,就是脾的问题。
由此看来,伤寒论真是不简单,区区二味药,蕴含了阴阳五行,人体津液流转机理等复杂的问题。当揭开一切表面迷惑人的烦杂病证后,才会发觉这里的阴阳之道。
二味药,可救误治之厥,也可止遗尿之苦,不由得让人感叹中医“同病异病同治,异病同治”的神奇伟大,又惊奇于大道至简单,万宗归一。如果连两味药的经方都不懂,我们还何谈其他的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