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doc 6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doc 64页)
第一章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稻农皮炎
一、浸渍糜烂型皮炎
二、尾蚴皮炎
【治疗】
一、治疗原则
以外治疗法为主,一股不需内服药物。
二、外治方法
1、五倍子液:五倍子250g 明矾120g 白酒1000ml。浸泡上述药物1-2天后外搽,3-4次/日。
2、石榴外洗液:石榴皮120g 五倍子、地榆各60g 明矾250g。煎水后泡洗,2-3次/日。
3、复方茶叶液:茶叶30g 明矾60g。煎水外洗敷。本方用于渗液较多者。
4、花椒10g 食盐适量。煎水外洗,2-3次/日。主要用于尾蚴皮炎。
5、散剂外敷:炉甘石、冰片、青黛各10g。共研细末,局部外扑。本方用于渗液较多者。
三、内治方法
如继发感染,发生急性皮下淋巴管炎、甲沟炎、丹毒等时,加用清热解毒、利水渗湿治疗,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
4.毒邪下注:腮部肿胀,发热,烦躁,口苦咽干,男性睾丸肿痛,女性少腹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中医治疗
1、针灸治疗
①体针疗法
治法:泻火解毒、消肿止痛,针用泻法。
针灸处方:以手足少阳、阳明经腧穴为主。翳风,颊车,合谷,外关,内庭,足临泣。
穴位加减:热毒袭表加中渚、关冲清热解表、疏风散毒;火毒蕴结加大椎、曲池泻火解毒、软坚散结;热毒攻心加百会、水沟醒神开窍、熄风镇痉;毒邪下注加太冲、大敦、归来疏泄厥阴之气、化痛止痛。
针刺操作:各腧穴均按常规针刺;大椎、关冲、百会等穴可点刺出血。
②其他疗法
灯火灸法:取角孙穴。将穴区周围的头发剪去,用灯心草蘸麻油点燃后,对准
穴位迅速点灸皮肤,一点即起,听到响声即可。若未出现响声,应复点灸1次。
局部敷药:取青黛散10克、冰片5克,温水调匀,敷于患部。或用新鲜仙人
掌去刺,切薄片或捣烂敷于患部。
皮肤针法:取合谷、耳门、颊车、翳风、外关、胸1-4夹脊。先叩刺耳门经
过颊车至翳风,然后叩刺合谷、外关、胸1-4 夹脊,使皮肤潮红或微微出血。
耳针疗法:取腮腺、面颊、皮质下、相应区域压痛点。毫针强刺激;也可埋针、
药丸按压。
穴位注射:用板蓝根注射液2ml,每次选1~2穴,每穴注入0.5~1ml。
2、中药治疗
热毒袭表:治宜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方用银翘散加减。
火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热毒攻心:治宜清热解毒,醒神开窍,方用普济消毒饮加紫雪丹。
毒邪下注:治宜清热解毒,疏肝利湿,方用普济消毒饮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五、注意事项
1、针灸治疗腮腺炎效果明显。有并发症者应及时对症治疗。
2、本病传染性很强,患病儿童应注意隔离。
3、发病期间宜卧床休息,清洁口腔,清淡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第四节面神经炎
四、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①常规针刺疗法: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筋经。
针灸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阳白、下关、迎香、翳风、合谷、
曲池,颊车透地仓,阳白透鱼腰、四白透迎香,
随证加减:风寒证加风池、外关;风热证加风池、曲池;抬眉困难加攒竹;体
虚者加足三里、三阴交;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针刺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面部穴位多取透穴刺法,初期面部穴位
不宜过重,多轻刺浅刺;恢复期可加灸法。
②其他针灸疗法:
皮肤针法:取患侧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地仓、颊车、牵正,用
轻叩法,以局部微红为度。后期可使轻微出血,再用小火罐吸拔5~10分钟,至局部皮肤微紫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各型各期。
温针灸法:适用于风寒型及气血不足型。取颧髎、下关、曲池、三里、外关等
穴,加艾灸行温针灸。或悬灸面部。注意防烫伤。
拔罐疗法:适用于风寒型和气血不足型。用小号火罐行面部闪罐。不要刺激太
强,以温热舒适、不留罐印为度。注意防烫伤。
穴位注射:取患侧阳白、四白、颊车、地仓,太阳、牵正、下关、翳风
及双侧
曲池、足三里,选维生素B12或兰他敏注射液,面穴0.2-0.3ml/穴,体穴1~2ml/穴。每次取3~4穴注射,隔日一次。适用于各型各期。
敷贴疗法:取患则太阳、颊车、地仓、颧髎、牵正、下关、阳白等穴,将马钱
子锉成粉末约1~2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麝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适用于早期或恢复期。
电针疗法:颊车与地仓、阳白与四白各为一组,各接电极一头,以断续波刺激
10~20min,通电15分钟,通电量以面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电针宜于后期使用,急性期多不宜使用。适用于恢复期及发病时间较长者。
③针灸推广技术—“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
急性期是否针刺在学术界有较大争议,西医学认为早期不宜针刺,若针刺会加重局部水肿。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早期针灸介入对于促进病情好转,预防慢性致残很有帮助,所以一旦发病可立即应用“经筋刺法”进行治疗。该法适应于各期周围性面瘫神经麻痹。无特殊禁忌症。
治法:疏调经筋
针灸取穴:主穴:阳白四透、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颧髎、太阳透地
仓。配穴:闭目露睛加四白两透、睛明;口歪甚者加下关;面瘫初起加风池、翳风、对侧合谷。
针刺体位:基本要求是穴位充分暴露,肌肉充分放松,体位舒适安稳,且能持
久保持。本针刺法取穴方便,坐卧位均可。建议初次针刺者选用卧位,以防精神紧张、晕针等。
针刺操作:以上诸穴均每日针刺一次,留针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