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1肺肾两虚:补肺益肾,固涩止喘-参附汤加减(参附)2肾虚喘:补肾固本,润肺止喘-参苓白术散参苓)3肺虚喘:补肺定喘,润肺止咳-养阴清肺汤(养阴)4脾虚喘:健脾固涩,补肺止喘-理中丸加减理中)一、肺气虚耗:对于肺气虚耗的治疗,我们可以采用补肺益气养阴的方法,具体药方为生脉散合补肺汤。

二、肾虚不纳:肾虚不纳的治疗方法是补肾纳气,我们可以采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的药方。

三、正虚喘脱:正虚喘脱的治疗方法是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我们可以采用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的药方。

四、肺痈:对于肺痈的治疗,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

初期可以使用银翘散,成痈期可以使用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可以使用加味桔梗汤,恢复期可以使用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五、肺痨:肺痨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

对于肺阴亏损,我们可以采用滋阴润肺的月华丸。

对于虚火灼肺,我们可以使用滋阴降火的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对于气阴耗伤,我们可以采用益气养阴的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对于阴阳两虚,我们可以采用滋阴补阳的补天大造丸。

六、肺胀:对于痰浊壅肺证,我们可以采用化痰降气,健脾益肺的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对于痰热郁肺证,我们可以使用清肺化痰,降逆平喘的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对于阳虚水泛证,我们可以采用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的真武汤合五苓散。

对于肺肾气虚证,我们可以采用补肺纳肾,降气平喘的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七、肺痿:肺痿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

对于虚热证,我们可以采用滋阴清热,润肺生津的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对于虚寒证,我们可以使用温肺益气的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对于上热下寒证,我们可以采用寒热平调,清温并用的麻黄升麻汤加减。

对于肾虚血瘀证,我们可以采用纳气定喘,活血化瘀的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以下是格式正确、无明显问题的文章:十二、不寐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是为不寐。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中医常见病症(40项)1、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2、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苑、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厚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哈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7、肺阴亏耗:滋阴清热、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3、哮病: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甘草、大枣)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夏、橘红)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半夏、陈皮、甘草)4、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和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2、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肝气郁痹;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人参、黄芪、麦冬、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熟地、山药、枣皮、茯苓、丹皮、泽泻、桂枝、附子、人参、蛤蚧)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人参、附子)送服黑锡丹(黑锡、生硫磺、川楝子、葫芦巴、木香、制附子、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5、肺胀1外寒内饮:温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白芍)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半夏、甘草、大枣)3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

常见联合用药汇总

常见联合用药汇总

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是从药学技术角度考虑,基于患者病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并力求降低药品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响、减少剂量缩短疗程、减少禁忌症、强化药效的药理组合应用。

联合用药是对常见病症,由药学技术人员采取公式化模式,整理其用药建议方案,及经历用药的验方组合,以减少一些顾客对病症预防、治疗的盲目性,及店员推荐药品的随意性。

需要药店人员系统地掌握疾病及药品相关专业知识。

常见疾病联合用药方案1、感冒普通感冒的典型病症:鼻塞、流清鼻涕、眼睛发红,流泪,打喷嚏、咳嗽、发烧、痛、咽痛、声音嘶哑。

风寒感冒病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喝,舌苔淡白、脉浮紧。

方案①感冒疏风胶囊〔XX龙鑫〕+VC银翘软胶囊+头孢方案②感冒灵胶囊〔XX东泰〕+头孢+复方薄荷脑鼻用吸入剂或新康泰克鼻贴风热感冒病症:发热重,恶寒轻、口渴、舌红、脉浮数方案①抗感胶囊〔XX多维〕+板兰清热颗粒〔昆中〕+清开灵滴丸〔正大清江〕方案②感冒灵胶囊+清开灵滴丸方案③感冒灵胶囊+头孢2、儿童感冒幼儿感冒还具备以下特点:幼儿感冒后通常伴有发烧,体温升高迅速易引起中耳炎鼻塞病症比成人重,影响病儿的呼吸和睡眠,并引起他们烦燥和哭闹。

方案①小儿感冒宁合剂+退热贴+头孢克肟颗粒〔莎普爱思〕方案②小二感冒宁合剂+头孢克肟颗粒+四季抗病毒3、儿童非感染性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偶尔呕吐,大便每日多在10以内,每次大便量不多,伴有少量水分大便呈黄色或黄下次色,有时有酸味,带白色或者淡黄色奶块〔奶癣〕可有少量沾液和泡沫,得病后精神好,如果没有其他疾病同时存在,一般不发烧,很少引起脱水等合并症。

方案①蒙脱石散+宝宝一贴灵+止泻宝童颗粒方案②婴儿健脾散〔XX健民〕+妈咪爱方案③蒙脱石散+合生元方案④蒙脱石散+婴儿健脾散+尼美舒利颗粒+宝宝腹泻贴4、慢性咽炎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总感到咽部有咽不下又吐不出的东西,剌激咳嗽,枯燥,发胀,堵塞,瘙痒等,但很少有咽痛。

精选整理我临床常用验方治疗各种疼痛

精选整理我临床常用验方治疗各种疼痛

我临床常用验方治疗各种疼痛!来爱爱医快一年了,跟同仁们学到很多,在此我把我临床应用多年的“秘方”,献给大家以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本方疗效好,且便宜,就一不足,主药必须遵法炮制。

龙马自来丹渊出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原方为马钱子,地龙,朱砂3药合成,主治各种痹痛。

我在原方基础上加上地鳖虫,全蝎,僵蚕,炙山甲。

张锡纯谓马钱子“开通经络,透打关节之力,远胜它药”。

配虫药取其虫蚁搜风剔络之意,佐朱砂为衣,制约马钱子毒性,且能护心神通血脉。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脉,化淤血,去风湿,止痹痛之功效。

组方为:马钱子30g,地鳖虫9g,地龙9g全蝎9g,炙山甲9g,僵蚕12g,朱砂0.3g马钱子制法:用土炒至膨胀,再入香油炸之,俟其有响爆之声,外呈棕黄色,切开呈紫红色时取出,与其它葯共研细末,后入朱砂,蜜丸40粒。

用法:每晚临睡前用糖开水送服1粒,服一周后不效可于每晨加服半粒。

服本药须严格掌握剂量不可盲目加量,临床个别患者求愈心切,误服大量,此时可予浓糖水或甘草,绿豆煎汤频饮即解,不要有太多顾虑!本丸适用各种痹痛,如肩背腰腿及周身疼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等,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类风湿性病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龙马自来丹【来源】《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马钱子240克地龙8条(去土,焙干,为末) 香油500克【用法】将香油入锅内熬滚,人马钱子炸之,待马饯子微有响爆之声,取一个用刀切两半,看其内以紫红色为度,研为细末,再入前地龙末,和匀,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每次0.9~1.2克,临卧用盐水送下。

若五六岁小儿,服0.6克,红糖水送下。

如不为丸,散剂亦可服。

【主治】痫证。

按:原书指出:治疗痫症"每晚先服黄耆赤风汤一付,临卧时服丸药(即本方)一付。

吃一月后,不必服汤药,净吃丸药,久而自愈。

愈后将丸药再吃一二年,可保除根。

"龙马定痛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8-07-01 09:54【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腿痛”范畴,其发病机制为腰部肌筋损伤或虚损,无力固定髓核,邪至所凑,髓核突出,累及经脉,致经脉气血运行受阻,病程日久,复感风寒而复发或加重。

骨科优势中医病种

骨科优势中医病种

一腰间盘突出症【病史采集】1.发病时间,是否有外伤史或慢性积累性受伤史。

2.腰腿痛的位置、性质、持续时间、与运动的关系。

3.每次发作的诱因,既往的治疗情况。

4.是否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体格检查】1.腰椎侧凸。

2.腰部活动受限。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5.感觉异常:腰5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骶1神经根受累者,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6.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者,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者趾及足跖屈力减弱。

7.反射异常:骶1神经根受压,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受压,肛门反射减弱。

【辅助检查】摄X光片、CT、MRI、X线造影,B型超声,电生理检查等。

【诊断及分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

常见分型:1.膨隆型。

2.突出型。

3.脱垂游离型。

4.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鉴别诊断】1. 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1)腰椎结核,腰椎肿瘤,常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利用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

(2)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3)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以第3腰椎横突尖压痛为典型表现,局部封闭效果好。

(4)椎弓根峡部不连。

(5)脊椎滑脱:从X线侧位片上可了解椎体的滑脱情况并据此计算其程度。

注意近1/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滑脱。

2. 与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的鉴别(1)神经根及马尾肿瘤,依据影像学予以鉴别。

(2)椎管狭窄症: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下腰痛、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受压表现,需仔细研判X线片、造影、CT、MRI、才可作出鉴别。

约30~40%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同时合并椎管狭窄症。

3. 与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鉴别(1)梨状肌综合征:以臀部和下肢痛为主要表现,髋关节外展、外旋位抗阻力时可诱发症状。

(2)盆腔疾病:如肿瘤、炎症等。

【治疗原则】绝大多数的病人经非手术疗法可缓解症状,经严格非手术疗法,或有马尾神经受压表现的病人可行髓核摘除术。

中医药学概论 ppt课件

中医药学概论 ppt课件

2021/4/29
8
作业Homework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
名称。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收载药物多少种?
2021/4/29
Email:nxz9898@
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多方面(原因、 部位、性质、程度、邪正关系)病理特性的概括。
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 (方法论)
其它理论
--核心-藏象经络
其它理论
基石 元气论
2021/4/29
22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是我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把宇宙看成一 个统一的整体,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整体:统一性、联系性、完整性。 人:不是人体。人包括:心理、生理。
明清时期:李时珍《本草纲目》载 药1892种,中国药学史上的里程碑,
载药850种,比欧洲《纽伦堡
科学分类。
药典》早883年。
➢ 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 张景岳《景岳全书》;朱橚 《普济方》最大的方书。
➢ 温病学四大家:吴又可、叶天
士、薛生白、吴鞠通。
2021/4/29
21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学时
1 3 1-2 中医药学绪论
2
1 5 1-2 阴阳五行
2
2 3 1-2 藏象
4
2 5 1-2 藏象
2
3 3 1-2 气血津液
2
2 1 1-4 校外认药
4
3 5 1-2 病因病机
2

中医骨伤

中医骨伤

中医骨伤科学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2、骨擦音: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3、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称为骨病。

4、清创术:就是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细菌,使污染伤口转变成为干净伤口,缝合后使之能一期愈合。

5、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6、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7、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软骨软化性关节病等:它的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

8、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9、筋伤: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统称为筋伤。

10、筋断裂:系指外力作用于肢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的断裂,伤后导致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斑、畸形等临床表现。

11、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简称“肩周炎”。

12、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又称网球肘。

13、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症候群。

14、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

15、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16、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最新中医内科学教材(精品收藏)

最新中医内科学教材(精品收藏)

第一章肺系病症第一节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感冒为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它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

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时行感冒暴发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

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

故感冒不是小病,须积极防治.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故西医感冒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1。

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因风为六气之首,“百病之长”,放风为感冒的主因。

六淫侵袭有当令之时气和非时之气。

由于气候突变,温差增大,感受当令之气,如春季受风,夏季受热,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病感冒;再就是气候反常,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人感“非时之气”而病感冒。

六淫之间可单独致感冒,但常常是互相兼夹为病,以风邪为首,冬季夹寒,春季夹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夹燥,梅雨季节夹湿邪等。

由于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而以夹寒、夹热为多见而成风寒、风热之证。

2.时行病毒时行者指与岁时有关,每2—3年一小流行,每10年左右—-大流行的邪气;病毒者指一种为害甚烈的异气,或称疫疠之气,具有较强传染性的邪气。

《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时行病毒之邪.人感时行病毒而病感冒则为时行感冒。

(完整版)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完整版)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一、感冒的诊疗常规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诊断依据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调护: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

对于风寒感冒,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

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

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

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

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对于体质素差、治疗不当或感邪较重者,表邪入里化热,邪陷心包,出现高热神昏,呼吸急促等危重证候者,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二、咳嗽的诊疗常规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1、诊断依据a)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中药综合必考点

中药综合必考点

1 2 3 4 5 6 7 8中医基础理论病症症的区别(见 PDF 版本)阴阳学说阴阳偏胜:治疗原则是“损其有余”、“实则泻之”阳胜则热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泻走多余的火热,即“ 热者寒之”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宜用温热药祛除多于的阴寒,即“ 寒者热之”阴阳偏衰:治疗原则是“补其不足” 、“虚则补之”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滋阴的药物,治疗阴虚的虚热证。

又称“阳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用助阳的药物,治疗阳虚的虚寒证。

又称“阴病治阳”五行学说总纲领:“虚则补其母,实则泄泻其子”滋水涵木法:通过滋养肝肾之阴,以制肝阳的治法。

金水相生法:指的是滋补肺肾阴的治法。

培土生金法:指通过健脾补肺的方法。

益火补土法:指通过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

总纲领:包括“抑强”和“扶弱”。

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相侮抑木扶土法:指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的治法。

培土制水法:指的是健脾以制约水湿停聚的治法。

佐金平木法:指的是滋阴肺阴,清肝火的治法。

泻南补北法:指的是泻心火、补肾水的治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

藏象学说心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心气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参与了血液的生成心主神明:“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肝的生理特点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易亢易逆,故称“刚脏”或“将军之脏”。

肝的生理功能肝主藏血;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脾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肉;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肺的生理特点:“娇脏” “华盖”肺的生理功能阴阳关系的临床应用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心肝脾肺9101112131415161718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和肃降肺主调通水道(又被称为“肺为水之上源”和“肺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全身血管汇合在肺进行气体交换)肺在志为悲;在液为涕;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肾的生理功能肾主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在窍为耳胃的生理功能胃主受纳腐熟:被称为“太仓”、“水谷之海”。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一、喘证:1、患者以“--”入院,当属中医“喘证”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至的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临床病证。

患者长期接触煤尘,损伤肺气,肺气失于充养,肺之气阴不足,易受外邪,感受外协,外邪入里化热,邪热壅肺,灼津成痰,痰热郁遏肺气,肃降无权,故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痰热郁蒸,故见身热。

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见咳嗽,舌红、苔黄,脉滑数亦为痰热蕴肺之证。

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喘证,痰热蕴肺辩证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病位在肺,患者因肺气亏虚,易反复发病,预后不佳。

2、患者以“--”入院,属于中医“喘证”辨病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至的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患者年过半百,其气已衰,肺气亏虚,气失摄纳,故喘憋。

舌淡、苔白,脉沉弱亦为肾虚之症,肾气亏虚而见下肢水肿,纵贯舌脉症本病当属喘证,肺肾亏虚辩证范畴,病性属虚证,病位在肺肾,反复发病,当疗效差。

3、患者以“--”入院,故属中医“喘证”辨病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至的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患者因感受风寒,邪袭于肺,外闭皮毛,内遏肺气,肺卫为外邪所伤,肺气不得宣降,气机壅阻,上逆做喘,故见喘息,肺气不降故见喘嗽,寒为阴邪,其主收引,致毛窍收缩,腠理闭塞,故见恶寒发热,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滑,脉浮紧均为风寒雍肺之象,病性属实,病位在肺,预后良好。

喘证辩证依据(实喘、虚喘):1、风寒袭肺:辨病辨证依据:风寒上受,内合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故喘咳气逆,胸部闷胀。

寒邪伤肺,凝液成痰,则痰多稀薄色白。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故见恶寒、头痛、无汗等表寒证。

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亦为风寒在表之征。

病因为风寒袭肺。

病机为重感风寒,邪袭于肺,内则壅遏肺气,外则郁闭皮毛,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宣畅。

中医药基本知识ppt课件

中医药基本知识ppt课件

证症状;金银花、菊花等治疗见效;说明金银花、菊花
药性是寒凉的 完整版课件
34
中医药基本知识
药性理论
四气
温热药-多数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 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 寒凉药-多数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
完整版课件
35
药性理论
五味
中医药基本知识
产生于商周 成熟于战国与秦汉
阴阳对立 阴阳依存 阴阳消长(量变) 阴阳转化(质变)
完整版课件
中医药基本知识
15
中医药基本知识
阴阳学说
《景岳全书·传忠录》:设能明彻阴阳,则 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阐明组织结构 阐明生理活动 阐明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诊断 用于疾病治疗
完整版课件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 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夫 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 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 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 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 者为阳
33
中医药基本知识
药性理论
四气
药物的性能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人体产生的反 应归纳出来的 药物的四气,是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
感受风寒,可见“恶寒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 苔白”等寒证症状;紫苏或生姜煎汤服用后,发汗,上 述症状减轻或消失;说明紫苏、生姜药性是温热的
发生疔疮、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舌苔黄等热
毒归升五四
性经降味气

完整版课件
32

药性理论
四气
中医药基本知识
四气 --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反应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 面的作用倾向
四气与药物气味的关系: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

小儿常见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

小儿常有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小儿常有病症中医辨证论治(一)汗证【归纳】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沉寂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病证。

汗证有盗汗与自汗之分,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白天沉寂状态下,或稍作活动即汗出很多者为自汗。

汗证常有于婴少儿和学龄先期儿童,特别素来体质虚弱者,则更易发生汗证。

婴少儿睡后边部微有汗出,以及天气酷热,衣被过厚,激烈活动,乳食过急等以致的汗出,均属正常生理现象,不为病态。

汗证为中医病证,在西医学常有症状“多汗”中有相关记录。

【病因病理】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腠理而来。

故凡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营卫调停,腠理固密,津液就内敛而不易外泄。

反之,若体质虚弱,阴阳失调,气血受损,营卫不和,腠理松懈,则常汗出很多,形成汗证。

其他也可因调护得宜,饮食不调,或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均可以致脏腑积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

【诊断要点】1.小儿在沉寂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汗出很多。

2.寐则汗出,醒则汗止者称盗汗;白天沉寂状态或稍事活动汗出者称自汗;但头汗出很多则可称头汗。

3.需除外因传生病、风湿热、结核病等引起的汗出。

【辩证分型】1.表虚不固症状:全身自汗或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明显,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简单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纤弱。

证候解析:肺性情虚,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测发为汗证。

动则气耗,故活动后汗出更其。

肺主皮毛,肺气虚卫外不固,外邪易侵入而致病,故常易屡次感冒。

舌淡苔白月永纤弱,均为表虚不固之象。

2.营卫不和症状:自汗为主,遍体汗出,微寒怕风,时有低热,精神疲备,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证候解析:营卫失和,卫气不能够外固,营阴不行以内守,津液无以固敛,故遍身汗出,微寒怕风,或伴低热。

营卫不和,源由正气不足,病后体虚失调,故见精神疲备,纳呆食少。

舌淡红苔白,脉缓,均为营卫不和之象。

3.气阴两虚症状:盗汗为主,也可盗汗、自汗并见,体弱神萎,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干低热,舌质淡少苦,或见花剥苔(地图舌),脉首饰。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中医常见病症(40项)1、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2、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苑、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厚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哈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7、肺阴亏耗:滋阴清热、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3、哮病: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甘草、大枣)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夏、橘红)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半夏、陈皮、甘草)4、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和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2、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肝气郁痹;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人参、黄芪、麦冬、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熟地、山药、枣皮、茯苓、丹皮、泽泻、桂枝、附子、人参、蛤蚧)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人参、附子)送服黑锡丹(黑锡、生硫磺、川楝子、葫芦巴、木香、制附子、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5、肺胀1外寒内饮:温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白芍)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半夏、甘草、大枣)3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颤病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颤病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吴勉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善忘,神识呆滞,行走不稳,头晕目眩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2.西医诊断参照《神经病学》(贾建平,陈生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1)程度不一的帕金森样表现,以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很少见,多以双侧起病(除皮质基底节变性外),对左旋多巴治疗不敏感。

(2)伴有其他征象,如不自主运动、垂直性眼球凝视障碍(见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早期出现且严重的痴呆和视幻觉(路易体痴呆)、皮质复合感觉缺失和锥体束征(皮质基底节变性)等。

(二)证候诊断1.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肢体僵直,行走不稳,肢体颤动,头晕眼花,起则晕剧,甚则晕厥,面色少华,记忆下降,四肢乏力,动则加重,小腹坠胀,小便失控,大便费力,心烦不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两虚、痰浊内阻证:活动缓慢,姿势异常,肢颤不止,行走不稳,记忆减退,神识失控,时清时昧,胸脘痞闷,夜寐不安,惊惕肉瞤,心中懊恼,大便溏薄,夜尿频多,遗精易泄,舌质白,苔白腻,脉濡滑。

3.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肢体颤抖,行走不稳,双目凝视,目光呆滞,反复跌倒,头昏目涩,言语不清,吞饮咳呛,项背前倾,面色晦暗,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苔薄白,脉细弦涩。

4.阴阳两虚、痰瘀互阻证:肢体扭转,不能站立,肢颤不已,表情呆板,头晕眼花,面色晄白,筋脉拘紧,言语謇涩,吞饮呛咳,反应迟钝,失眠惊惕,目涩耳鸣,腰酸腿软,小便失禁,畏寒肢冷,舌质淡白或夹瘀斑,舌体瘦小,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 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治法:健脾升清、补益气血(1)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夏、橘红)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半夏、陈皮、甘草)4、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和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2、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5、肝气郁痹;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人参、黄芪、麦冬、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熟地、山药、枣皮、茯苓、丹皮、泽泻、桂枝、附子、人参、蛤蚧)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人参、附子)送服黑锡丹(黑锡、生硫磺、川楝子、葫芦巴、木香、制附子、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5、肺胀1外寒内饮:温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白芍)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半夏、甘草、大枣)3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

(葶苈子、大枣、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虚汤合参蛤散6阳虚水泛:温阳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中医内科学----癌病

中医内科学----癌病

(1)、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 身热,脱肉破胭,真脏见,十月之内死。”所述 症状类似肺癌晚期临床表现,并明确指出预后不 良。
(2)、清·祁坤《外科大成·论痔漏》说:“锁肛
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
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上述症
7
8 . 现代医学:癌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 目前已认识到癌病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 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 以彻底治愈。中医药治疗癌病以扶正祛邪 为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 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癌病各阶段 中的作用,可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 作用,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 生存期。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0
大脑枕叶部肿瘤定位征为视野缺损。 胼胝体部肿瘤精神症状明显。中脑部肿 瘤早期易出现脑积水,而发生头痛、视 乳头水肿及呕吐等。小脑部肿瘤以运动 失调为特征。桥脑部肿瘤则以交叉性偏 瘫、交叉性感觉麻木及眼球垂直性震颤 与眼外展麻痹为特征。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1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6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积聚》说:“凡积 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 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 曰补,四者而已。”对积聚之治法作了 高度概括。
(3) 唐代《晋书》中说:“初帝目有
瘤疾,使医割之”,为我国手术治疗癌 病的最早记载。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81癌病放化疗的患者常出现消化障碍骨髓抑制机体衰弱及炎症反应等毒副反应中医辨证分型以阴虚毒热气血损伤脾胃虚弱肝肾亏虚等为常见常用治法为清热解毒生津润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代表方如黄连解毒汤沙参麦冬汤圣愈汤香砂六君子汤左归丸右归丸3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针灸治疗学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针灸治疗学
v 辨证加减:肝阳上亢者可配行间、百会;痰浊上 扰者可配丰隆、阴陵泉;阴虚阳亢者可配肝俞、肾 俞、三阴交、太溪;阴阳两虚者配关元、照海、命 门。失眠烦躁者可配神门;便秘者可配支沟;胸脘 痞闷者可配内关、足三里;肢麻者可配阳陵泉。
v 方法:每次选用6~8穴,病情轻者,用轻或中度 刺激,留针20~30分钟,中间行针1次。亦可用温 针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重者适当 延长留针时间,每隔3~5分钟行针1次,每日1~2 次,20次为l疗程。
v 2耳针疗法
v 取穴:神门、降压沟、耳尖、肝、肾、缘中、 交感、皮质下。
v 方法: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中等刺激, 留针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
v (七)肺肾两虚
v 咳喘反复发作,呼多吸少,动则愈甚,痰稀色白, 畏寒肢冷,苔白而滑,脉沉细无力。
【治疗】
v (一)治疗原则 v 发作时宜祛邪豁痰、利气降逆;平时宜扶正固本,
益肺健脾益肾。 v 针刺疗法 v 取穴:肺俞、列缺、天突、太渊。可随证加减. v 方法:每次选用5~7穴,各穴施以中等或较强刺
v 热哮:复方马兜铃涂法——取马兜铃等药为末调 糊,涂定喘、肺俞、膏肓俞穴。方法同上。
v 6. 穴注:取定喘、中府、膻中、肺俞、膏肓俞等 穴,用胎盘组织液4毫升,或0.1%肾上腺素1毫升 或地龙注射液4毫升穴注,各注入0.1~0.2毫升/穴。
v 7. 挑治:①实证:取胸区点、椎环点、背区点以 及压痛点、痧点挑治止喘。②虚证:喘平后,常 灸背区点、足三里、三阴交
v (四)阴阳两虚
v 头昏目眩,畏寒肢冷,下肢酸软,或虚烦、口干、颧红,舌 质光而淡红,脉沉细。
v 【治疗】
v 治疗原则: v 肝阳亢盛-----清肝泻火,平肝潜阳; v 痰浊上扰-----化痰降浊; v 阴虚阳亢-----滋阴潜阳,平肝降火; v 阴阳两虚-----滋肝养肾,补阴壮阳。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药膳不宜随便吃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其实,吃药膳的学问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这四道常见的药膳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

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季食最佳,不论时节,单论作用,这四道菜也很不同,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适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食用,黄芪炖鸡则是增强免疫力的药膳,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忌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

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用的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病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性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处,还特别有益健康,叨唠素炒百合(肺清止咳)、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山楂膳(消积养血)、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等等,这些药腾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药膳是为患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中药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的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证。

降糖茶【组成】炒苍术20-30克炒白术15-30克淮山药30-50克生黄芪30-50克玄参15-30克北沙参30-40克玉竹20-40克五味子15-25克桑螵蛸10-15克【功效】健脾实胃、止渴抑饥、降糖。

【用法】每日1剂,煎3次当茶饮。

食疗方两则(一)鲜菠菜根90克干鸡内金银灰色,水煎,1日2次饮。

(二)五加皮、五味子各6克,开水冲泡代茶,每日一剂。

养身要有平常心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求之。

养生,不能只求一法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常情常态。

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的意义,甚至是痛苦。

优势病种

优势病种

巧家县中医院针灸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5月修订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义腰痛病是因感受寒湿等外邪侵袭或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并有扭闪挫伤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主要机理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1 诊断依据: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1.2 常发生于青壮年。

1.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1.4 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1.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1.6 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或相邻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

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 中医辨证分型三期分别为发作期、缓解期、恢复期。

2.1 发作期:有明显外伤史,腰腿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肌肉痉挛。

2.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疼痛,不耐劳。

2.3 恢复期: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

3 症候分类3.1 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3.2 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或麻木,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濡缓。

3.3 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中医常见病症(40项)1、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2、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苑、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厚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哈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7、肺阴亏耗:滋阴清热、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3、哮病: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甘草、大枣)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夏、橘红)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半夏、陈皮、甘草)4、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和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2、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5、肝气郁痹;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人参、黄芪、麦冬、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熟地、山药、枣皮、茯苓、丹皮、泽泻、桂枝、附子、人参、蛤蚧)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人参、附子)送服黑锡丹(黑锡、生硫磺、川楝子、葫芦巴、木香、制附子、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5、肺胀1外寒内饮:温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白芍)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半夏、甘草、大枣)3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

(葶苈子、大枣、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虚汤合参蛤散6阳虚水泛:温阳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白芍)6、肺痨1肺阴亏虚:滋阴润肺-月华丸(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熟地、阿胶、山药、茯苓、桑叶、菊花、獭肝百部、三七、川贝母)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当归、芍药、桔梗、贝母、甘草)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人参、白术、当归、黄芪、枣仁、远志、芍药、山药、茯苓、枸杞、熟地、紫河车、龟板、鹿角)7、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当归、赤勺、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甘草)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3、痰浊闭肺:通阳泻浊、豁痰宣痹-瓜萎薤白半夏汤(瓜萎、薤白、半夏、白酒)4、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5、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汤合炙甘草汤6、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人参、麦冬、黄芪、白术、茯苓、陈皮、桂心、地黄、当归、白勺、远志、五味子、甘草)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人参、附子、肉桂、熟地、枣皮、枸杞子、杜仲、山药、甘草)8、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龙齿、琥珀、磁石、朱砂、茯神、菖蒲、远志、人参)2、心血两虚: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黄连、半夏、陈皮、生姜、竹茹、枳实、大枣、甘草)9、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高良姜、香附、紫苏茎叶、陈皮、甘草)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法半夏、陈皮、茯苓、连翘、枳实、砂仁、甘草)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枳壳、法半夏、甘草、玄胡、郁金)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黄连、栀子、半夏、茯苓、陈皮、草豆蔻、甘草)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砂仁)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关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当归、川楝子、白芍、甘草)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10、泄泻:暴泻 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疏表散寒—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厚朴、半夏曲、大腹皮、茯苓、桔皮、甘草、生姜、大枣)2、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加甘草)3、暑湿泻泄清暑化湿-黄连香薷饮(黄连、香薷、厚仆、半夏、陈皮、茯苓、泽泻)4、食滞肠胃:消食导滞-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法半夏、陈皮、茯苓、连翘、枳实、砂仁、甘草)久泻 1、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甘草)2、肾阳虚衰: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11、痢疾: 1、湿热痢:清热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大黄、黄芩、黄连、当归、赤芍、甘草、木香、肉桂、槟榔)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胃苓汤(苍术、厚朴、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陈皮、甘草、生姜、大枣)??或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当归、干姜)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赤石脂、干姜、粳米、肉桂、当归、白芍、炙甘草、诃子、罂粟壳、肉豆蔻、党参、白术、木香)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人参、白术、干姜、黄连、甘草、茯苓)12、腹痛: 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高良姜、紫苏、香附、乌药、陈皮、甘草) 2、湿热壅滞:泻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大黄、枳实、黄芩、黄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芍药、甘草)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当归、川芎、赤芍药、生蒲黄、五灵脂、玄胡、小茴香、干姜)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桂枝、饴糖、生姜、大枣、白芍、甘草)13、胁痛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见12-4)2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腑逐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3肝胆湿热: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黄芩、栀子)4肝络失养:滋阴柔肝-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14、黄疸: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茵陈嵩、山栀、大黄)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茵陈嵩、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花生、黄芩、石菖蒲、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壳、白芍、大海、生姜、大枣)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犀角散(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阴黄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茵陈蒿、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健中汤(黄芪、桂枝、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生姜)黄疸消退1、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疏肝解郁—逍遥散合鳖甲煎丸2、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汤(茵陈、猪苓、茯苓、泽泻、白术)3、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见12-4)或归芍六君子汤15、鼓胀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除湿散满-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柴胡、枳壳、芍药、川芎、香附、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苍术、陈皮、厚朴)2寒湿困脾:温阳散寒,化湿醒睥-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行气利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7鼓胀出血: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8鼓胀神昏:清心开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或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