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五十种常见病中医药适宜技术专题课件
合集下载
50种常见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程案例
50种常见病中医药 适宜技术
第三章 骨伤 外科
内容
1 腰痛 2 落枕为主要症状的疾 病。
腰痛是广义的病名,引起腰痛的原 因很多,狭义的包括:急性腰扭伤, 腰肌劳损,椎间关节错缝(骨膜嵌 顿)腰肌纤维组织炎,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肿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椎 弓的狭部不连和脊柱的滑脱,腰椎 的先天变异等。结核,骶椎隐裂, 腰椎增生。
外因:外伤、劳损、受寒 腰椎间盘纤维环
发生破裂,髓核突出, 压迫神经根发病
椎间盘的组成:纤维 环、髓核、软骨板。 椎间盘的作用:稳定 脊椎、缓冲震荡等
1.劳逸失当:久坐伤肉,久行伤筋,劳逸失 当及长期腰部持力活动,积劳伤筋,筋膜受损, 气血凝滞,发为本病。
2.肝肾亏虚:老年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骨髓空虚,筋失温养,筋骨懈惰,易致劳损。
病因病机
3、延误治疗或反复损伤:继发于急性腰扭 伤或其它疾病。
4、腰脊柱先天性畸形:先天不足,结构异 常,筋位不正,肌筋弛弱,常为劳损的内 在因素,如骶椎隐裂、游离棘突等。
腰肌劳损
概述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腰背肌 筋膜炎”。
是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 疲劳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引起腰背 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中医称为“风湿腰痛”、“肾虚腰痛”。 发病以中老年为多。
病因病机
引起腰部劳损的病因较多,劳逸失当,筋膜劳 损,是腰部劳损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1.疼痛常在腰4、5和腰骶关节 2.局部压痛、叩击痛腰前屈、后伸、旋转
痛、双侧腰肌绷紧、腰肌板硬,在腰棘突 两旁仔细逐个触摸时,可发现棘突侧偏, 棘突不在一条线上。
治疗
1.手法复位 背法,二人背靠背,弯腰背起, 以患足离地。使患者肌肉放松后先左右摇摆 3——5次,再上下抖3~5次即可。
第三章 骨伤 外科
内容
1 腰痛 2 落枕为主要症状的疾 病。
腰痛是广义的病名,引起腰痛的原 因很多,狭义的包括:急性腰扭伤, 腰肌劳损,椎间关节错缝(骨膜嵌 顿)腰肌纤维组织炎,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肿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椎 弓的狭部不连和脊柱的滑脱,腰椎 的先天变异等。结核,骶椎隐裂, 腰椎增生。
外因:外伤、劳损、受寒 腰椎间盘纤维环
发生破裂,髓核突出, 压迫神经根发病
椎间盘的组成:纤维 环、髓核、软骨板。 椎间盘的作用:稳定 脊椎、缓冲震荡等
1.劳逸失当:久坐伤肉,久行伤筋,劳逸失 当及长期腰部持力活动,积劳伤筋,筋膜受损, 气血凝滞,发为本病。
2.肝肾亏虚:老年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骨髓空虚,筋失温养,筋骨懈惰,易致劳损。
病因病机
3、延误治疗或反复损伤:继发于急性腰扭 伤或其它疾病。
4、腰脊柱先天性畸形:先天不足,结构异 常,筋位不正,肌筋弛弱,常为劳损的内 在因素,如骶椎隐裂、游离棘突等。
腰肌劳损
概述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腰背肌 筋膜炎”。
是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 疲劳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引起腰背 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中医称为“风湿腰痛”、“肾虚腰痛”。 发病以中老年为多。
病因病机
引起腰部劳损的病因较多,劳逸失当,筋膜劳 损,是腰部劳损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1.疼痛常在腰4、5和腰骶关节 2.局部压痛、叩击痛腰前屈、后伸、旋转
痛、双侧腰肌绷紧、腰肌板硬,在腰棘突 两旁仔细逐个触摸时,可发现棘突侧偏, 棘突不在一条线上。
治疗
1.手法复位 背法,二人背靠背,弯腰背起, 以患足离地。使患者肌肉放松后先左右摇摆 3——5次,再上下抖3~5次即可。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ppt课件
20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 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 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 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 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 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 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 多采 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具有一定 的“发疱疗法” 特征。常用于久咳久喘、腹泻、痹证、喉喑病、口疮、小儿遗 尿等方面的病证。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 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15
2、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 大腿部等。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 涂一些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 返推移,至所拔部位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3、闪罐: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 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4、刺络拔罐:将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 血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火罐吸拔在点刺的部位上,使之 出血,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5-10分钟。
21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辨证选穴用药 1、腧穴选择及配伍: (1)辨证取穴:通过辨证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穴 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取患病 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相应的神经节段选 取腧穴进行贴敷。 (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腧穴 贴敷药物,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也可在患 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的背俞穴。 (4)远端取穴: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 上,如鼻鼽、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等。
25
二、常见疾病的贴敷疗法
(一)感冒 治法:解表疏风。 操作步骤: 1、薄荷泥涂擦法:取鲜薄荷叶数片,用手揉成泥状,擦太阳 穴、迎香、合谷穴,可使头痛、鼻塞缓解,体温下降,每日 2-4次, 1-3天为1疗程。 2、蒜泥贴敷法:当感冒伴有明显咽痛时,可用本法贴合谷穴, 将大蒜(最好是紫皮独头蒜)10克,去皮洗净,捣烂如泥状。每 次取3-5克贴穴位上,一般贴1-3小时,以皮肤发痒发红但不 起泡为度,每日贴敷一次,3-5天为1疗程。 特别提示:贴蒜泥法还可以用于以下病证,贴患侧合谷穴治 疗乳蛾(急性扁桃体炎),贴双侧鱼际穴治疗喉痹、喑哑(急性 咽喉炎),贴双侧涌泉穴治疗鼻鼽(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和腹泻 (急慢性肠炎)等。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 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 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 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 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 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 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 多采 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具有一定 的“发疱疗法” 特征。常用于久咳久喘、腹泻、痹证、喉喑病、口疮、小儿遗 尿等方面的病证。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 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15
2、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 大腿部等。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 涂一些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 返推移,至所拔部位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3、闪罐: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 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4、刺络拔罐:将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 血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火罐吸拔在点刺的部位上,使之 出血,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5-10分钟。
21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辨证选穴用药 1、腧穴选择及配伍: (1)辨证取穴:通过辨证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穴 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取患病 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相应的神经节段选 取腧穴进行贴敷。 (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腧穴 贴敷药物,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也可在患 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的背俞穴。 (4)远端取穴: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 上,如鼻鼽、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等。
25
二、常见疾病的贴敷疗法
(一)感冒 治法:解表疏风。 操作步骤: 1、薄荷泥涂擦法:取鲜薄荷叶数片,用手揉成泥状,擦太阳 穴、迎香、合谷穴,可使头痛、鼻塞缓解,体温下降,每日 2-4次, 1-3天为1疗程。 2、蒜泥贴敷法:当感冒伴有明显咽痛时,可用本法贴合谷穴, 将大蒜(最好是紫皮独头蒜)10克,去皮洗净,捣烂如泥状。每 次取3-5克贴穴位上,一般贴1-3小时,以皮肤发痒发红但不 起泡为度,每日贴敷一次,3-5天为1疗程。 特别提示:贴蒜泥法还可以用于以下病证,贴患侧合谷穴治 疗乳蛾(急性扁桃体炎),贴双侧鱼际穴治疗喉痹、喑哑(急性 咽喉炎),贴双侧涌泉穴治疗鼻鼽(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和腹泻 (急慢性肠炎)等。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培训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13
贴敷疗法治疗疾病
n 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等肺系疾病, 每年农历三伏期间使用。
n 贴敷方法:取肺俞、心俞、膈俞3对背腧穴。喘息 严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 者加脾俞,咳嗽遗尿者加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 者加天突。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14
贴敷疗法禁忌症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19
熏洗法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等,均忌用全身 熏洗。
2、危重外科疾病,严重化脓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抢救者,忌 用熏洗。
3、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肢体干性 坏疽者,禁止使用中高温(超过38度)熏洗。 4、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均不宜进行熏洗。 5、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熏洗。 6、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 7、有过敏性哮喘病的患者禁用香包熏法。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 讲
主要内容
毫针刺法 灸法 拔罐疗法 穴位贴敷 耳压疗法 熏洗疗法
基本操作方法 常见病应用 禁忌症 注意事项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2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 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 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感谢大家的聆听
中医适宜技术专题宣讲
24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 性的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PPT课件
xx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常用中医养生保健穴(10个)
xx市中医医院
1
.
2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一)三棱针点刺治疗咽喉肿痛 1.选穴:少商、商阳、耳尖 2.方法:三棱针点刺法
3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二)三棱针点刺治疗麦粒肿 1.选穴:太阳、耳尖、眼穴 2.方法:三棱针点刺法
10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九)推拿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 1.选穴:腰痛穴、委中穴 2.方法:新病按揉健侧腰痛穴,配合病人活动腰部,患侧
委中放血;12小时后配合在疼痛部位施按揉、滚、拍、擦 等手法
11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十)艾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1.选穴:神阙、足三里、百会 2.方法:艾条灸
6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五)推拿配合拔罐治疗腰肌劳损 1.选穴:肾俞、阿是穴 2.方法:在腰部施行滚法、按揉、拨法、斜扳法、拍法、
擦法,点委中穴。然后在腰部排罐。
7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六)刮痧治疗胃肠型感冒 1.选穴:风池、大椎、肺俞、胃俞、大肠俞、曲泽、委中 2.方法:在背部和相关穴位刮痧
12
.
13
.
2019/11/4
14医适宜技术
(七)推拿治疗呃逆 1.选穴:耳中、攒竹、率谷 2.方法:耳中穴用掐揉法,攒竹、率谷穴用拇、中指按揉
9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八)推拿治疗落枕 1.选穴:后溪、落枕、风池、肩井、阿是穴 2.方法:新病按揉健侧后溪、落枕,配合病人活动颈项;
12小时后配合在疼痛部位施按揉、滚、拿揉、拳叩等手法
——常用中医养生保健穴(10个)
xx市中医医院
1
.
2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一)三棱针点刺治疗咽喉肿痛 1.选穴:少商、商阳、耳尖 2.方法:三棱针点刺法
3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二)三棱针点刺治疗麦粒肿 1.选穴:太阳、耳尖、眼穴 2.方法:三棱针点刺法
10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九)推拿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 1.选穴:腰痛穴、委中穴 2.方法:新病按揉健侧腰痛穴,配合病人活动腰部,患侧
委中放血;12小时后配合在疼痛部位施按揉、滚、拍、擦 等手法
11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十)艾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1.选穴:神阙、足三里、百会 2.方法:艾条灸
6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五)推拿配合拔罐治疗腰肌劳损 1.选穴:肾俞、阿是穴 2.方法:在腰部施行滚法、按揉、拨法、斜扳法、拍法、
擦法,点委中穴。然后在腰部排罐。
7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六)刮痧治疗胃肠型感冒 1.选穴:风池、大椎、肺俞、胃俞、大肠俞、曲泽、委中 2.方法:在背部和相关穴位刮痧
12
.
13
.
2019/11/4
14医适宜技术
(七)推拿治疗呃逆 1.选穴:耳中、攒竹、率谷 2.方法:耳中穴用掐揉法,攒竹、率谷穴用拇、中指按揉
9
.
常见病症的中医适宜技术
(八)推拿治疗落枕 1.选穴:后溪、落枕、风池、肩井、阿是穴 2.方法:新病按揉健侧后溪、落枕,配合病人活动颈项;
12小时后配合在疼痛部位施按揉、滚、拿揉、拳叩等手法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3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气虚感冒 暑湿感冒
主要症状 鼻塞、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
发热、咽喉疼痛、痰黄黏稠 年老或体虚、恶风寒或发热、倦怠无力 发热恶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见于夏季
4
二、单方验方 1、姜葱糖水 生姜10-30克,将其捣烂,加适量红糖、葱白2段,水煎煮,趁热服,服后
7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燥热咳嗽 痰湿阻肺
主要症状 咳嗽新起,痰稀色白 咳嗽新起,痰稠色黄 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 久咳痰多色白,或兼见食少脘满,大便时溏
8
二、单方验方 1、黄芩汤
黄芩3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风热咳嗽。 2、桑叶煎
嫩桑叶30—6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燥热咳嗽。 3、百合款冬花饮
18
泄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腹泻,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疾病。临床以排便 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 邪内盛或肝郁乘脾,肾阳虚衰,导致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所致。本病 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19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2
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临 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 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风邪或时行疫毒 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此病全年 都可以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12
二、单方验方 1、钩藤汤
钩藤30g,水煎,早晚分服,30日为一疗程。可清热平肝,熄风定眩。治疗肝 阳上亢型眩晕,本品不宜久煎。 2、黄芪饮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气虚感冒 暑湿感冒
主要症状 鼻塞、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
发热、咽喉疼痛、痰黄黏稠 年老或体虚、恶风寒或发热、倦怠无力 发热恶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见于夏季
4
二、单方验方 1、姜葱糖水 生姜10-30克,将其捣烂,加适量红糖、葱白2段,水煎煮,趁热服,服后
7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燥热咳嗽 痰湿阻肺
主要症状 咳嗽新起,痰稀色白 咳嗽新起,痰稠色黄 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 久咳痰多色白,或兼见食少脘满,大便时溏
8
二、单方验方 1、黄芩汤
黄芩3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风热咳嗽。 2、桑叶煎
嫩桑叶30—6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燥热咳嗽。 3、百合款冬花饮
18
泄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腹泻,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疾病。临床以排便 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 邪内盛或肝郁乘脾,肾阳虚衰,导致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所致。本病 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19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2
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临 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 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风邪或时行疫毒 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此病全年 都可以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12
二、单方验方 1、钩藤汤
钩藤30g,水煎,早晚分服,30日为一疗程。可清热平肝,熄风定眩。治疗肝 阳上亢型眩晕,本品不宜久煎。 2、黄芪饮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PPT课件
3.风痰哮
【病 机】 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临床表现】 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 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 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舌苔厚浊,脉滑实。 【治 法】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处方举例】 三子养亲汤加味。
4.风哮
哮病发作时的病机为内伏之宿痰,遇诱因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 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 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 主,因病因不同临床主要分为冷哮证、热哮证、寒包热哮证、风痰哮证、 风哮证、虚哮证、瘀哮证。
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 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肺虚不能 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并因卫外不固而反易受 外邪的侵袭而发;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于肺,积湿生痰, 上贮于肺,则影响肺气的升降;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 水泛为痰,或阴虚火旺灼液成痰,上干于肺,加重肺气出纳失常。 由于三脏的相互影响,可致同病,常可见肺脾气虚、肺肾阴虚、脾 肾阳虚之象。由此可见,哮病未发时以正虚为主,临床主要分为肺 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肾虚证。
3.体虚病后 :素质不强,则易受邪侵。如幼儿哮病多由禀赋不足所 致。若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 以致肺气损耗,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火旺,热蒸液聚,痰热 胶固,均可致哮。
二、病机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 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 的潜在“夙根”,此后,如遇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各种诱因,均 可引起发作。这些诱因每多错杂相关,其中尤以气候变化为主。
常见病中医治疗培训课件
车前粳米粥:车前子15克(布包)煎水去渣,入粳米60克煮粥,玉米粉适量用 冷水溶和,调入粥内煮熟吃,每日1剂,常吃。适用高血压痰湿壅盛之眩晕。 三、简易治疗术 1、刮痧法
头部(百会、太阳、风池)、背部(肝俞、肾俞)、前臂内侧(内关)、下肢 外侧(足三里)各1~2分钟。 2、外敷法 ①填脐疗法。黄芪、五味子各10克,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 肝脏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健脾益气,适用 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 ②敷涌泉法。吴茱萸20克,肉桂2克,共研细末,米醋调匀,捏成饼状,于睡前 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次晨取下,连续3~5次。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 米醋或毛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10~15天。可 引热下行,适用于眩晕耳鸣,烦躁多梦,颜面潮红。
二、单方验方 1、炮姜散 炮姜6克,研末,米汤调服。可温中止泻,治疗寒证泄泻。 2、莲子扁豆散 莲子、扁豆各60克,研为细末,每次6克,米汤送服,每日两次,可补脾止泻。 3、苹果方 苹果1—2个,将其烤熟,去皮,蘸红糖少许食之,每次可服1—2个,每日2次, 可涩肠止泻。
三、简易治疗技术 1、刮痧法 可选取腹部(中脘至天枢)、上肢(曲池、外关)、下肢(上巨虚、足三里 )、背部(胃俞、大肠俞)每穴1—2分钟。 2、拔罐法 取穴天枢、足三里、脾俞、关元、大肠俞。选用口径合适的玻璃火罐,以闪 火法在上述穴位拔罐,留罐15分钟,每日一次,3日为一疗程。
胃部受寒以后胃痛发作,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 痛甚、得食则缓
二、单方验方 1、浓盐水
取食用盐,用热开水调成浓盐水,咸度以能忍耐为度,痛时服下。消化性溃疡 慎用。 2、胡椒葱汤
胡椒粉1克,葱白3克,姜6克。先烧开水,下姜、葱白,煮沸而成姜葱汤。用 热姜葱汤,送服胡椒粉放入姜葱汤中饮用。可暖胃行气止痛,适用于为胃寒痛症 。胃热痛者忌服。
头部(百会、太阳、风池)、背部(肝俞、肾俞)、前臂内侧(内关)、下肢 外侧(足三里)各1~2分钟。 2、外敷法 ①填脐疗法。黄芪、五味子各10克,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 肝脏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健脾益气,适用 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 ②敷涌泉法。吴茱萸20克,肉桂2克,共研细末,米醋调匀,捏成饼状,于睡前 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次晨取下,连续3~5次。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 米醋或毛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10~15天。可 引热下行,适用于眩晕耳鸣,烦躁多梦,颜面潮红。
二、单方验方 1、炮姜散 炮姜6克,研末,米汤调服。可温中止泻,治疗寒证泄泻。 2、莲子扁豆散 莲子、扁豆各60克,研为细末,每次6克,米汤送服,每日两次,可补脾止泻。 3、苹果方 苹果1—2个,将其烤熟,去皮,蘸红糖少许食之,每次可服1—2个,每日2次, 可涩肠止泻。
三、简易治疗技术 1、刮痧法 可选取腹部(中脘至天枢)、上肢(曲池、外关)、下肢(上巨虚、足三里 )、背部(胃俞、大肠俞)每穴1—2分钟。 2、拔罐法 取穴天枢、足三里、脾俞、关元、大肠俞。选用口径合适的玻璃火罐,以闪 火法在上述穴位拔罐,留罐15分钟,每日一次,3日为一疗程。
胃部受寒以后胃痛发作,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 痛甚、得食则缓
二、单方验方 1、浓盐水
取食用盐,用热开水调成浓盐水,咸度以能忍耐为度,痛时服下。消化性溃疡 慎用。 2、胡椒葱汤
胡椒粉1克,葱白3克,姜6克。先烧开水,下姜、葱白,煮沸而成姜葱汤。用 热姜葱汤,送服胡椒粉放入姜葱汤中饮用。可暖胃行气止痛,适用于为胃寒痛症 。胃热痛者忌服。
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
心脾(xīn pí) 积热
积热化火
火热熏蒸
发为口疮
口舌溃烂
第五页,共102页。
口疮(kǒuchuāng)—病因、病机
阴虚(yīn xū) 火旺
阴不制阳
溃烂成疮
虚火(xū huǒ)上炎
口舌灼烧
第六页,共102页。
口疮—诊断(zhěnduàn)要点
根据临床(lín chuánɡ)体 征(舌、颊内粘膜,唇内 粘膜及上腭出现淡黄色或 灰白色大小不等的溃疡为 特征)和复发性、自限性 等病史规律进行诊断。
(6)天冬,麦冬,玄参,甘草,水煎或研末为 丸含化。
(7)漱口后,用养阴生肌散:牛黄、黄柏 (huánɡ bǎi)、龙胆草、雄黄、青黛、冰片、甘 草,敷患处。
第十六页,共102页。
口疮(kǒuchuāng)—适宜技术
针灸疗法: 选廉泉、承浆(chénɡ jiānɡ)、地仓、颊车、
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每次取2穴,各穴 位交替使用,实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法, 或悬灸。
中医药适宜(shìyí)技术
口疮
第一页,共102页。
口疮(kǒuchuāng)—定义
指口腔粘膜上发生(fāshēng)的表浅、如豆大的 小溃疡点,又称口疳、口痈等。
第二页,共102页。
口疮(kǒuchuāng)—特点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周期性反复发作 溃疡大小不等,数目一个(yī ɡè)至数个。 剧烈疼痛 自限性
或卵巢炎等。
第二十七页,共102页。
流行性腮腺炎—病因(bìngyīn)、病机
腮部漫肿坚硬作痛:
足少阳胆经经脉绕耳(腮部)而行。邪
入少阳,气血淤滞,邪毒循经上攻腮颊故耳下
腮部漫肿坚硬作痛。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要点
1、腰部疼痛: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 轻时重,缠绵难愈。休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劳累、阴 雨天气、受风寒湿影响则症状加重,腰部喜热怕冷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或粗糙感。
2、腰部活动: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有时在活动时有牵掣不适 感。不耐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或 叉腰等动作,以减轻疼痛。
五十种常见病中医药适 宜技术
骨伤 外科
内容
1 腰痛 2 落枕 3 颔痛 4 漏肩风 5 肘劳
腰痛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腰痛是广义的病名,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狭义的包括:急 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椎间关节错缝(骨膜嵌顿)腰肌纤维 组织炎,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 椎肿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椎弓的狭部不连和脊柱的滑脱, 腰椎的先天变异等。结核,骶椎隐裂,腰椎增生。
病因病理
内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外因:外伤、劳损、受寒 腰椎间盘纤维环发
诊断要点
3、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痉挛,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 下肢牵擎疼痛等症状。
4、检查 A、压痛点: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
椎横突等处。轻者压痛多不明显。
诊断要点
4、检查 A、压痛点 B、重者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僵硬。 C、X射线检查:除少数可发现腰骶椎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生外,多无
2.药物治疗:内服:消肿镇痛胶囊、三七伤药片以舒筋活血 。 3.外用:膏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变或在 外因作用下,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 全部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脊 髓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为骨伤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20-40青 壮年,男性较多。多见于第四、五腰椎之 间及腰五骶一之间。
•外伤史明显
诊 •腰部剧痛,行走不利,双手撑腰
断 •扭伤韧带(弯腰时加重,背伸无变化) 要 •小关节损伤(旋转痛加重) 点 •无放射痛症状,直抬腿阴性
•X线片无腰部骨折
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2.药物治疗: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可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止痛汤
(或七厘散),外贴膏药。中后期宜和营通络、补益肝肾, 内服和营止痛汤、补肾壮筋汤等加减。 3.针灸治疗:常用人中、委中、水沟、后溪等穴,用泻法。 手针腰痛穴,强刺激,并嘱患者活动腰部,常有缓解疼痛作 用。 4.固定和功能锻炼:卧床休息,可防止继续损伤,减轻疼痛。 疼痛缓解后逐步作腰部的各种功能锻炼。
腰肌劳损
概述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腰背肌筋膜炎”。 是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疲劳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
引起腰背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中医称为“风湿腰痛”、“肾虚腰痛”。 发病以中老年为多。
病因病机
引起腰部劳损的病因较多,劳逸失当,筋膜劳损,是腰部劳损的主要原因。 1.劳逸失当:久坐伤肉,久行伤筋,劳逸失当及长期腰部持力活动,积劳伤筋,
急性腰扭伤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儿童老年患者较少见。
病因:由间接外力所致,腰部过度的后伸、前屈、扭转、弯腰超过了 腰部的正常的活动范围。
临床表现:明显外伤史。受伤时感到腰部格达的响声即产生腰一侧或两 侧剧烈的疼痛。不能伸直、屈伸、转侧、起坐困难、深呼吸、咳嗽症 状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骨盆旋转阳性。
腰椎小关节错缝
定义:指腰椎与腰椎之间的上下小关节突 的接触面因扭转外力而发生微小离错,不 能自行复位而且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
病因病机
腰部用力活动时,除肌肉、关节相互配合外还必须以呼吸来调节如搬抬重物时, 首先用气来充实腹部,将腹部变成实体后才有力量,用力大小以呼吸来调节,呼 吸与运动失调,就可伤及关节、肌肉。没有精神准备的突然动作均可致伤,如失 足落空、脚踩滑物、突然扭闪、弯腰拾物、抬搬重物,由于呼吸与肌肉的配合失 调,致使关节不稳而随外力方向扭向侧方,即成本病,损伤过程中常可听到“咔 叽”的小关节韧带撕裂声音。
临床表现
1.疼痛常在腰4、5和腰骶关节 2.局部压痛、叩击痛腰前屈、后伸、旋转痛、双侧腰肌绷紧、腰肌板硬,
在腰棘突两旁仔细逐个触摸时,可发现棘突侧偏,棘突不在一条线上。
治疗
1.手法复位 背法,二人背靠背,弯腰背起,以患足离地。使患者肌肉放松后先 左右摇摆3——5次,再上下抖3~5次即可。
3.针灸治疗:取阿是穴、肾俞、志室、气海俞、命门、腰阳 关、足三里、华佗夹脊等穴。
4.练功活动:避免劳累,适当运动,加强腰背肌锻炼,宜作 按摩腰眼、风摆荷叶等腰部练功活动。
按语
1、手法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但关键是要消除致病因素,即改变原来的腰部超负荷现象, 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纠正习惯性姿势不良,尽可能变换体位,勿使过度疲劳。 3、睡硬板床,同时配合牵引及其它治疗,如理疗、热敷、熏洗等。 4、强腰背肌肉锻炼,节制房事。 5、腰部注意保暖,汗出不可当风,避免感受风、寒、湿、外邪侵袭。
筋膜受损,气血凝滞,发为本病。 2.肝肾亏虚:老年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骨髓空虚,筋失温养,筋骨懈惰,
易致劳损。
病因病机
3、延误治疗或反复损伤:继发于急性腰扭伤或其它疾病。 4、腰脊柱先天性畸形:先天不足,结构异常,筋位不正,肌筋弛弱,常为
劳损的内在因素,如骶椎隐裂、游离棘突等。 5、寒湿外袭:腰部劳损,复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可使损与痹并病。
异常发现。
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大致与腰部扭挫伤手法相同,手法以劳损部位 为主要对象。
2.药物治疗:治宜和营舒筋、通络止痛,选用和营止痛汤、 独活寄生汤或七厘胶囊,局部贴膏药。寒湿偏胜者,治宜温 经宣痹通络,可用羌活胜湿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或透骨利节 胶囊。对体质虚弱者,宜养气血、壮筋骨,可选服三痹汤或 健步虎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