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重要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重要进展
(2005年)
一、基本情况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计划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针对全国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组织实施的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地调涵[2005]50号“关于下达2005年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任务书(第一批)的通知”附件中明确了该计划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工作起止年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海南省地质调查院、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总体目标任务:开展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查明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评估,编制环境地质系列图件,建立数据库和评价系统,提出防治对策建议,为国土开发整治、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
二、主要工作进展
1、完成了《城市环境地质图系编制指南》初稿编写,建立了城市环境地质调
查评价数据库,进行了部分地质环境专题评价系统的建设,初步完成了城市环境地
质战略和全国主要城市分布及其地质环境规律等研究,提出了地质环境风险评价方
法和评价体系,为全国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开展奠定了技术、理论和方法基础。
2、开展了甘肃、海南和黑龙江三个省共1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环境地质调查。
完成了1:5万环境地质调查面积2400 km2、环境地质问题遥感解译2200 km2、1/10
万水文地质调查(修测)面积4000 km2;完成水文地质钻探200米、水质分析340件、土壤污染分析60件;完成专项地质灾害调查900多km2,完成各类地质灾害调查
点256处。
3、编写了年度报告和相应图件。
总之,各工作项目调查评价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2005年度计划的工作量及所
有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果。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支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1)完成了《城市环境地质图系编制指南》初稿编写,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
评价成果图编制提供了统一技术、方法方面的指导。
(2)建立了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数据库,开发了部分地质环境专题评价子系统,为全国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取得的数据的数字化管理搭起了平台,为城市环境地质程序化评价奠定了基础。该数据库已发给了黑龙江、甘肃、海南、四川、云南、浙江、江西等7个省,供开展城市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录入使用。
(3)建立了地质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并以石家庄市为例,完成了
化学工业建设用地、异地调水等地质环境风险评价示范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果,为
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4)开展了地质环境价值、地下水污染经济损失等方面的评价理论方法预研究,并在石家庄得到较好的应用,为城市地下水污染经济损失评价提供了可靠的
方法。
2、全国主要城市分布及其地质环境背景规律研究方面,完成了中国城市分布
与区域地质背景关系、地质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布规律等研究,认为我国主要城市
分布受我国区域地质环境控制:
①中国三大地势阶梯控制了我国地形地貌格局,决定了我国地质环境分区特征
和气候条件,宏观上影响了河流分布,形成了对城市发展有正面影响的地质资源
及有制约作用的地质灾害等。
第一阶梯以青藏高原为主,海拔5000m~3000m,绵延分布有一系列西北至
东南向山脉,高原南缘的巴颜喀拉山(图1)。总体上该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气
候恶劣、地质资源贫乏、地理条件差,人类宜居性差。因此只分布拉萨等3个地
级城市(图)。仅占全国地级以上313座城市的0.96%,城市密度:0.012座/万Km2。
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伏牛山为东界,海拔2000m~1000m。本区内
白于山以北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白于山
以南为黄土高原、秦岭山脉及太行山地(图1)。该区相对于第一阶梯,地势比
较低,地形较平坦,气候条件稍好,地质资源较丰富,总体上地质环境较好,
人类宜居性稍好。因此,分布有83座地级以上城市,占全国地级以上313座城市
的31.62%,城市密度:0.25座/万Km2。
第三级阶梯,自太行山、伏牛山以东至滨海,由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鲁中
丘陵组成,丘陵山地海拔多在200m~500m之间,平原海拔多在100m以下(图1)。本区地形平坦、河流众多、地下水等地质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气候
条件好,适宜人类居住,总体上地质环境最好。因此,该区分布有211座地级
以上城市,占全国地级以上313座城市的67.41%,城市密度:0.683座/万Km2。
中国三级地势阶梯城市分布概况表
地貌阶梯
包含省区 区域面积(万Km2) 分
布的地级以上城市数
目(座) 占地级以上统计城市的比例(%) 区域城市分布密度(座/万Km2) 总体
全部国土 960 313 100 0.326 第一级阶梯
西藏、青海。 254.4 3 0.96% 0.012 第二级阶梯
重庆、新疆、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四川、贵州、云南等。 396.43 99 31.62% 0.250 第三级阶梯 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海南等。
309.15 211 67.41 0.683
图1 中国地势与城市分布
②城市分布受地形地貌条件制约:城市是人类聚集和文明发展的结晶,是地表大的聚落系统,城市的兴起和发展需要有足够面积的平坦或相对平坦地面作为回旋余地。优越的地形地貌条件为城市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地面环境及下垫面和基础,同时,又对城市的地域结构、形态、景观、功能等多方面有深刻影响。因此,地形地貌是城市赖以形成发展的自然基础,是城市形成分布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