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总复习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建立者:周武王
国都:镐京(镐)
末代君主:周幽王
西周的分封制度:
1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2 主要内容:周天子把土地 平民 奴隶分给亲属 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 的命令 向天子缴纳贡品 平时镇守疆土 战时带兵 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 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 4 启示:国家想要富强必须进行改革;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必须在同旧事 物的不断斗争中发展壮大; 改革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要与时俱进; 改革要勇于突破旧制度的束缚。
本章节主要的考查方式是同种性质改革 的对比与融合,请看以下这则例题:
材料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材料三: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西晋(266年——316年)
1建立者:司马炎
2都城:洛阳
3统一三国的时间:280年
4统一三国的顺序:263年灭蜀 266年灭魏 280年灭吴
5 灭亡的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2 分裂是短暂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所提到的分裂时期总共有 三次,分别是: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期、三国 鼎立时期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但是从 历史的趋势来看,分裂和混乱总是暂时的, 它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们可以从分裂时 期的状况看出,中华民族的发展是离不开国 家的统一与稳定的。
思想: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于统一思想 在中央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 军事:北击匈奴
有利于保持西 汉北部边境的 作用: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安定,为经济 使西汉进入了 鼎盛时期。 发展赢得了条 件。
启示: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是不可逆的趋势。任何王朝的发展和鼎 盛都离不开国家的统一。所以,国家的 强大必须要以统一为前提和保障。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是不可逆的趋势。任何王朝的发展 和鼎盛都离不开国家的统一。而刚刚完成统 一的王朝又总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出台 一些加强国家统一的措施。历史上比较有名 的加强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朝代(也 是期末考试考察机率最大的朝代)就是秦代 和汉代。同学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文化:统一文字
思想:焚书坑儒
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征伐岭南
3作用: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4 结论:通过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我 们得到了以下几点认识:国家的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可逆的趋势;任 何王朝的发展和鼎盛都离不开国家的统 一;统治阶级出台的政策都是为了巩固 自身的统治。
评价秦始皇:
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主要改革有三次,分 别是: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 革.这三次改革无一例外都促进了国家的强大 。历史充分说明了: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 想要富强必须改革。
管仲改革:
1 国家:齐国
2 时间:春秋时期
3主要人物:管仲 齐桓公
4 内容: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建立强 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5作用:齐国国富兵强,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 一个霸主。
2三国鼎立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本时期源于东汉末年军阀的混战,而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是通过两次比较大的战争确立 的。 魏 (220年)发展农业兴修水利。 蜀 (221年)手工业发达 蜀锦名扬天下。 吴 (222年) 造船业发达。
3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略)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改革与革新
6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
春秋时期的晋文公改革:
1 时间:春秋时期
2国家:晋国 3主要人物:晋文公 4内容: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5作用:使晋国国富兵强,赢得了城濮之战的胜 利,使晋文公成为春秋时的另一位霸主。 6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
商鞅变法(体现了法家的思想):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国家:秦国 3主要人物:商鞅(地主阶级的代表) 秦孝公 4背景: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地主和农民阶级逐渐形成。 5目的: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1 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期
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主要时代特征:天子的势力衰微 ,诸侯势力增强
这个时期所有的诸侯国为了争当霸主或统一 全国而纷纷选择了改革之路。
其中所提及的霸主分别是 春秋时的 : 齐桓公 晋文公 宋襄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战国时的: 齐Baidu Nhomakorabea楚 燕 韩 赵 魏 秦
本次期末考试主要侧重于考察学生 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所以开放及综 合性的题型较多。这一类题主要以时间 跨越较大的材料题为主。而这种材料题 又以对比题型和启示、认识类题型最为 常见。所以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我 们除了分章节板块复习以外,还要着重 训练这些题型。
复习板块:
专题一: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更替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必须在同 旧事物的不断斗争中发展壮大; 改革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要与时
俱进;
改革的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不能 生搬硬套; 改革要勇于突破旧制度的束缚。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主要人物:孝文帝
3内容:
改革的前奏:孝文帝迁都(平城——洛阳)
原因:气候 粮食 位置 不利于统治和吸收汉文化。 改革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 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 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改为姓元;鼓 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职和律 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 尊老养老的风气。
6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 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 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 派官吏治理。
7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 力不断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8启示:国家想要富强必须进行改革;
(2)西汉:
西汉王朝的建立结束了秦末农民战争以及楚 汉战争的混乱局面 。它是中国国历史上又一个统 一的王朝,地位比较重要。它从建立到鼎盛走出 了一条厚积薄发的道路。汉初的休养生息无为而 治的制度以及文景两朝皇帝的简以立国的治国态 度为即将到来的汉武帝时代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 础。这充分说明了:勤俭立国 奢侈丧邦的道理。 而不久以后出现的汉武帝的大一统则是整个西汉 王朝的盛世时期。汉武帝在政治等方面的大一统 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西汉的统治,更重要 的是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各领域的统一。
西 晋
隋 陈
建立时间
国都
建立者
末君

商 西周 东周
前2070年 阳城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0年 殷 镐 洛邑

汤 武王 周平王

纣 幽王
专题二:统一与分裂
统一和分裂是我国古代史中常见的现象。 本学期我们所学到的大统一的王朝有:夏 商 西周 秦 西汉 东汉 西晋。而动乱的分裂时期 主要有三个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的纷争时 期、三国鼎立时期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
4区分“从这三则材料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和“从这三则材料中的到了什么启示?” 第一个问法表明让你总结出三则材料各自蕴含 的启示。这就要求同学们将三则材料分别进行 总结提炼归纳。
第二个问法表明三则材料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 启示,需要把他们对比总结,找出三者都蕴含 的启示。 5按问题逐条解答,一定要分条解答。
在这一章考的最多的题型就是材料分析题或是 识图题。并且多将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知识糅合 成一道题来考察大家的掌握程度。如下面这两 则例题:
例题1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 很有作为的皇帝,有人说:“秦始皇是千 古一帝”它的很多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人说起汉武帝,一般都给他四字评语 “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令后人瞩目。 那么,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围绕秦始皇设 计出三个问题,围绕汉武帝设计出两个问 题,并简要回答。(05——06年保定市调 研题)
西汉
定都:长安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 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这 和秦始皇大兴土木及晋武帝讲究奢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利于加强 这充分说明了:勤俭立国 奢侈丧邦的道理。 中央集权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政治: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 有利于增加财政 铸造五铢钱。 收入,实现经济 上的大一统。
方法:
1 分析试题。这一步称之为是初审。意思就是将试 题题干和问题分开。 2 简化试题。我们通常把这一步称之为是复审。就 是说用笔将试题的主干成分画出并弄清它的大致意 思,提炼试题的精华部分。 3 明确题意。弄清出题老师要考察你的内容具体是哪 一部分,并迅速反应出这部分知识在书上的哪里。 4按步骤逐条答题。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统一与分裂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改革与革新 专题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大融合 专题五:中国古代人民生活的发展与演进 专题六:中国古代的战争
氏族社会 专题一: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更替 繁荣时期
氏族社会 解体
中国朝代表:
元谋人 北京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大汶口人 尧舜禹 时 期
原始社会
山顶洞人
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1)秦代:
秦代是在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时代纷争之 后所建立的一个统一王朝。它存在的时间 虽然很短,但是地位十分重要。它的存在 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中国重归一统。 它的建立奠定了中国统一王朝的基础。它 为加强国家的统一所创立的各项制度为后 世历朝历代所效仿,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所以是历年期末考察的重点内容。
期末总复习
总述:
本次期末测试的主要内容是七年级历史上学 期全册,但是主要的考查内容分布在以下几课:
第二课 第四课 第六课 第七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夏商西周的兴亡 春秋战国的纷争 大变革时代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主要题型:
一定要联系材料答题,切 ——《魏书》 不可脱离材料凭空想当然 的答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所涉及的是哪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一匡天下”指的是 什么? 2 材料二中所提及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商鞅 的主张体现了那个学派的思想观点?“不法古”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所提到的制度是什么?出自于哪次改革?
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定都:咸阳 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秦王嬴政 后改称秦始皇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目的: 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 2 具体措施: 政治:开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促进了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钳制了思想 有利于加强君 主专制中央集 权。
4从这三则材料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分析:
1做材料题有两种方法: 一是先看材料后看题,然后带着问题从材料中找答案; 二是先看题,然后带着问题到题目中找答案。但是无论是哪种 方法都要遵循一个原则:一定要联系材料答题,切不可脱离材 料凭空想当然的答题。 2 初步审题,弄清题目中一共有多少问题。因为有的问题是隐 蔽的,但是往往又是占有一定分值的。如题中以分别表示出来 的部分一定要注意。 3逐题作答,分清题意。 不是让同学们翻译这句话 例如:“一匡天下”指的是什么?的意思,而是说清楚这件 事是什么?
奴隶社会
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476)
封建社会
战 国 秦
前221年 定都咸 阳
前202 年定 都长安
西汉
新朝
266年 洛 阳
东汉 十六国(前秦统一 黄河流域) 东晋(317年建康)
魏(220年 洛阳) 三国 蜀 (221年 成都) 吴(222年 建邺 ) 东魏 北魏 西魏 宋 齐 北周 梁 北齐
1评价方法: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通常是客观 的,全面的。所以一定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 评价,评述其历史功过。 具体答题步骤是:
答:(1)某某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某某历史人物的历史过失是什么。
(3)所以某某历史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所以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大过的人,我 们在评价他时一定要客观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