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的中医治疗综述

合集下载

七种中药对口腔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开题报告

七种中药对口腔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开题报告

七种中药对口腔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口腔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通常存在于人体的口咽部、女性生殖器官等部位。

当人体免疫系统失调或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体内细菌群发生变化,容易导致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此外,感染人口也在逐年增加,而且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疗效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中药具有方剂复杂、成分多样、来源广泛等特点,且有很好的药效和治疗效果。

因此,本研究选取七种中草药,对其进行体外抑制实验,以期寻找对口腔白色念珠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七种中草药在体外抑制口腔白色念珠菌的能力,为其成为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七种中草药:西洋参、丹参、白术、黄芪、苦参、玄参、梅花酮。

2. 细菌培养选取口腔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实验,并在密度为1×106个菌/mL下进行培养。

3. 实验设计将不同浓度的七种中药制备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同时制备对照组。

将相等的细菌放入含有不同浓度试验物的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并记录 0、6、12、24h 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束后,根据光学密度测定菌落数量,计算出相应的抑菌率。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有助于确定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有效中草药,并为其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五、预期结果预计七种中草药均能够有效地抑制口腔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且在不同时间内,不同浓度的中草药对念珠菌的抑制效果也不同。

最终,可以得出每种中药对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最佳浓度,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如何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

中医如何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

中医如何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口腔健康是我们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给人们带来不少困扰。

中医在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口腔念珠菌感染。

口腔念珠菌感染是由念珠菌属引起的口腔黏膜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感染。

常见的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片、假膜、红斑、口角炎等,患者可能会感到口腔疼痛、灼热、干燥,味觉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进食和说话。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需要从调整人体的整体状态入手。

饮食调理是中医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讲究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甜腻、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浊内生,从而为念珠菌的滋生创造条件。

相反,应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等。

例如,绿豆、薏米、山药、冬瓜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可以适当多吃。

起居有常也是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关键。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恢复人体的正气,增强免疫力。

中医认为,夜晚是人体阴气旺盛、阳气内敛的时候,如果熬夜,就会损伤人体的阴气和阳气,导致阴阳失调,抵抗力下降。

此外,要注意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但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情志调节对于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同样不可忽视。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容易使人体的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失常,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旅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在中医理论中,口腔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按摩一些穴位,可以起到调理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从而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

小儿鹅口疮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小儿鹅口疮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小儿鹅口疮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鹅口疮又名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粘膜炎症。

常累及口腔的唇、舌、齿龈及颊粘膜。

若失治可蔓延到咽喉、食管等。

本病常见于新生儿、消化功能紊乱或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及长期应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本病以口腔粘膜布满白膜为主要特征,故中医学中还有“雪口”、“白口糊”之称。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本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因此菌是一种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寄生于正常人的皮肤及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的粘膜。

新生儿可由产妇阴道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

婴幼儿多由于食具消毒不严,乳母奶头污染,或喂养者手指不洁等途径传播感染而得病。

此外,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营养不良和其他慢性疾病等,都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原因。

2.病理婴幼儿抗病力减弱,不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滋生繁殖,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白色念珠菌与某些微生物之间微生态平衡失衡,原有的拮抗作用被破坏,均可导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

白色念珠菌在口腔粘膜生长,使粘膜上皮细胞退化。

在浅表上皮形成溃疡,有纤维素性渗出,上皮坏死细胞和丛生菌聚集在一起形成乳白色斑膜,覆盖溃疡面,呈亚急性或慢性炎症表现。

上皮浅层有大量菌丝和孢子,上皮下结缔组织中有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充血。

二、中医关于本病,在《诸病源候论·鹅口候》中,已有较系统的论述,其中有“小儿初生口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此由在胎时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故也。

”《外科正宗·鹅口疮》又有进一步的描述,“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

《医门补要·鹅口疮》中亦指出“脾胃郁热上蒸,口舌白腐,叠如雪片,在小儿名鹅口疮。

”又有“小儿病久,肺胃大虚,无根之火上浮,满口生疮烂腐……。

”本病的形成,可由先天胎热内留,或口腔不洁感染秽毒之邪所致。

念珠菌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

念珠菌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

念珠菌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

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或内脏器官的真菌病。

临床表现各异、轻重不一。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肿瘤、移植、艾滋病等高危人群的逐年增多,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目前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

中医文献中对本病的记载较早,对本病的最早描述见于《诸病源候论》,称为“鹅口疮”、“燕口疮”。

《备急千金要方》对本病症状做了进一步论述,《外科正宗》详尽描述了本病的症状,并指出其病机与心脾两经之火热有关。

本病属中医的“湿温”范畴。

一、病原学念珠菌是一种以出芽方式繁殖的酵母状真菌,又称芽生孢子。

多数芽生孢子伸长成芽管,不与母细胞脱离,形成比较大的假菌丝,少数形成厚膜孢子和真菌丝,但光滑念珠菌不形成菌丝。

念珠菌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4~6 μm,在血琼脂及沙氏琼脂上生长良好,最适温度是25~37 ℃。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目前已发现300余种。

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临床上最常见,约占念珠菌感染的50%~70%,毒力也最强,可引起全身各种感染。

但是,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比例和耐药现象也在不断上升。

热带念珠菌能引起侵袭或播散性念珠菌病,近平滑念珠菌易引起心内膜炎。

克柔念珠菌对多种吡咯类药物天然耐药,光滑念珠菌也易对吡咯类药物耐药,对其他药物的敏感性也降低;葡萄牙念珠菌则对两性霉素B不敏感。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念珠菌病患者、带菌者以及被念珠菌污染的食物、水、医院等环境贮源是本病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多数念珠菌病可能是内源性感染引起的。

主要是由定植体内的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大量增殖并侵袭周围组织引起自身感染,常见部位为消化道。

外源性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外界菌体而致病,如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亲水性作业等;也可从医院环境获得感染,如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医疗器械等间接接触感染;还可通过饮水、食物等方式传播。

口腔念珠菌病的中医治疗综述

口腔念珠菌病的中医治疗综述

口腔念珠菌病的中医治疗【摘要】本文对中医药治疗口腔念珠菌病进行了综述,提示中医药对口腔念珠菌病有较好的疗效;外治法是其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病;中医中药;综述口腔念珠菌病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口腔黏膜疾病。

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有一部分健康人群的口腔、消化道等可带有念珠菌,一般情况下是不发病的,只有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包色念珠菌可由芽生孢子型转为菌丝型,然后致病。

近些年,临床上抗生素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导致的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机体受到菌群感染的机会增大,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增加了 3 ~ 5 倍,是口腔黏膜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3]。

念珠菌病中医文献无对应病名。

公元610年,由隋代隋太医博士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一书中称之为“鹅口疮”[4]。

本文对本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简要整理。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口为身之门户,口腔为消化道的起端。

脏腑机能之盛衰直接关乎口腔、齿、舌、唾、涎的正常与否,脏腑病变,则循经反应于口,发为口腔黏膜病[5]。

本病多因口腔不洁,感受邪热,染毒而发,过食辛辣,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或久病久泻,伤及元气,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浊内停,上泛于口等,在辨证论治上应多采用清心脾积热兼去湿或者养阴清热、淡渗利湿、健脾益胃、养阴生津之法[6]。

二、辨证论治概述1.内治法①心脾积热、夹湿型:以清心脾积热兼祛湿为主要治法,施以导赤散、加味清热泻脾散、黄连甘草饮,心脾热盛大便秘结不通者辅以凉膈散对症治疗[7]。

②阴虚夹湿、虚火上浮型:以养阴清热、淡渗利湿为主要治法,施以六味地黄汤重用茯苓、泽泻或另加苡仁、车前子、白茅根之属对症治疗。

2.外治法2.1.局部用药:用一稍粗棉签蘸冷浓茶慢慢拭去口中白色绒毛状膜。

①心脾积热者,可用黄连、银花、甘草煎汤或用野蔷薇花瓣泡水拭口或漱口。

②虚火上浮者,可用儿茶、青黛煎汤拭口或漱口。

中西医结合治疗念珠菌性口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念珠菌性口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念珠菌性口炎的临床研究谷群英;王祖龙【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gra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Candidal stomatitis. Methods A total of 97 case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and both were treated with itraconazole capsule. Integ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was given additionally to the treated group(51 cases)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an. The course was tow weeks for both groups.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ere observed,and the next study was implemented two weeks after withdrawing medication to compare the relapse rate between groups. Results The symptoms wer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ed group was88.24% ,and th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1.74%. The result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the relapse rate of treated group was 13.0%,which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0.0%. The result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s Integ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could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with high efficacy and low relapse rate.%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念珠菌性口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7例念珠菌性口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1例.观察组按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同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100mg,1次/d;对照组口服伊曲康唑肢囊100 mg,1次/d.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临床症状变化及有效率,停药后2周复查,比较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24%,对照组为71.74%,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发率比较,观察组为13.0%,对照组为5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念珠菌性口炎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期刊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14)001【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念珠菌性口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伊曲康唑;辨证施治【作者】谷群英;王祖龙【作者单位】100039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54念珠菌是一种真核微生物,存在于人体的不同腔隙中,为口腔黏膜常驻菌。

中药口腔护理对重症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影响

中药口腔护理对重症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影响

中药口腔护理对重症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影响研究背景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感染,常见于重症患者,包括重症监护患者、危重症患者、术后患者等。

口腔念珠菌感染不仅会影响口腔和咽喉黏膜的健康,还可能通过吞咽、咳嗽等方式引起肺部感染和全身感染,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虽然现有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口腔念珠菌感染,但是很容易出现药物耐药性和副作用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中药口腔护理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着良好的口碑和疗效。

中药口腔护理一般使用中药水或药膏等口腔护理产品,通过口腔内部刺激,加速口腔黏膜组织的修复,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治疗口腔疾病的目的。

因此,我们探究中药口腔护理对重症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影响,有望为重症患者的口腔和全身健康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方法我们选取了10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另一组采用中药口腔护理辅助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治疗情况,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初步筛选患者,确定符合口腔念珠菌感染的重症患者2.对每位患者进行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检测和评估3.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分组,随机分配治疗方案4.研究期间每周对患者进行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检测和评估5.通过统计和分析比较,得出中药口腔护理治疗组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分析经过严谨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中药口腔护理组的治疗疗效较好,治疗成功率达到75%,常规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45%。

2.中药口腔护理组的口腔黏膜有较好的恢复情况,症状改善明显,减轻了患者疼痛。

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但中药口腔护理组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4.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复发率中药口腔护理组为15%,常规治疗组为25%,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中药口腔护理对重症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药口腔护理可以通过口腔内部刺激,提高口腔黏膜的免疫力,调节口腔内部微生物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目的。

口腔念珠菌病的诊疗及护理

口腔念珠菌病的诊疗及护理

口腔念珠菌病的诊疗及护理
口腔念珠菌病,是口腔黏膜感染真菌所引起的疾病。

多为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由于病损处呈广泛弥散的白色小点或斑块,故亦称“雪口疮”。

多见于小儿,也可见于成人。

【主要表现】
(1)病史:多见于婴儿及长期服用抗生素的成人。

(2)症状体征: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部,局部黏膜充血,逐渐形成乳白色小点、条索或斑块。

严重者蔓延及扁桃体、咽部、牙龈,早期黏膜充血明显,斑片附着不紧密,可擦掉,显露红色黏膜糜烂面,可有轻度出血。

多无明显全身反应。

(3)辅助检查:采集黏膜损害处标本、黏膜脱屑,涂片检查可见念珠菌。

【治疗与护理】
(1)局部治疗:①哺乳前后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涂搽患儿口腔,轻症患儿2~3日内即可消失,再继续用药数日,以预防复发。

②幼儿可用0.05%甲紫溶液每日涂搽3次。

③局部可用5万~10万单位/毫升的制霉菌素水混悬液涂布,每2~3小时1次,涂布后可咽下,7~10日为1个疗程。

(2)全身治疗:酮康唑,成人剂量200毫克/次,1次/日,口服,2~4周为1个疗程;或伊曲康唑,成人剂量100毫克/日,口服,2周为1个疗程。

(3)中药治疗:青黛粉用棉棒蘸擦白膜处。

也可用细辛研细末,醋调敷脐部。

(4)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可酌情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等。

(5)护理措施:①婴幼儿进食应注意卫生,奶瓶应热水洗烫擦净再用,乳母喂奶前应洗净奶头。

②成人每日刷牙2~3次,饭后清洁漱口。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 坤 李红 ( 1 . 甘 肃 中 医 药 大 学 7 3 0 0 2 0 2 . 甘 肃 中 医 药 大 学 附属 医院 7 3 o 0 2 o )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老 年 口腔 念 珠 茵 病 的 临床 疗效 。方 法 : 选 取 口腔 念 珠 菌 病 患者 6 4例 ,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3 2 ) 和 实验 组 ( n 一3 2 ) 。对照组给予 0 . 9 Na C l 溶 液 漱 口加 口服 氟康 唑 治 疗 , 实 验 组 在 对 照 组 的 基 础 上 联 合 自制 中 药 安 全 性及 真 菌 转 阴 率 情 况 。 结 果 : 治 疗 后 2组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4 6 . 8 8 和 8 1 . 2 5 , 且 实验 组 高 于对 照 组 ( P <0 . 0 1 ) ; 2组 真 菌 转 阴率 分 别 为 3 4 . 3 8 和 6 5 . 6 3 , 且 实验 组 高 于对 照 组 ( P <0 . 0 5 ) ; 2组 均 未 出现 不 良反 应 。结 论 : 自制 中药 喷 荆 联 合 氟 康 唑 治 疗 口腔 念 珠 茵 感 染 的疗 效较 佳 , 具 有 更 显 著 的 抑 菌效 果 。 【 关 键 词】 1 : 7 腔 念 珠 茵 ;中 药 喷 剂 ;氟康 唑 ;临床 疗 效 【 中 图 分 类 号: I R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1 6 7 4 —3 6 1 X( 2 0 1 7 ) O 3 ~0 0 2 5 ~O 1
中 国农 村 卫 生 2 0 1 7年 3月 第 6期 总 第 1 0 8期 C h i n a S r L i r a ] h e a l t h , Ma r c h 2 0 1 7 , No . 6 , To t a l No 1 0 8

浅析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

浅析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

浅析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摘要:目的:对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进行探究分析,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口腔念珠菌病患者 40 例进行病历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制酶菌素片和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

对照组中采用制酶菌素片进行治疗。

结果:试验组远期的复发率为17.65%,对照组为50.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病;制酶菌素片;六味地黄丸口腔念珠菌病(oropharyngeal candidiasis,OPC)是念珠菌属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疾病。

一般情况下是不发病的,只有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才会致病。

近些年,临床上抗生素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导致的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口腔念珠菌病及其他真菌机会性感染的疾病愈发常见。

患者若长时间患口腔念珠菌病,可能会发生恶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本文选取 2015年 3 月~ 2015 年 9 月口腔念珠菌病患者 40 例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其中,男性14例,年龄在5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1.5岁,病程为1~2 8个月,平均病程为1 4.5±1.5个月;女性2 6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1.5岁,病程为1~30个月,平均病程为15.5±1.5个月。

1.2 临床症状急性伪膜型念珠菌病多发于婴幼儿和新生儿,其主要症状为唇、舌、颊、腭黏膜外伪膜较难擦除,如果用力强行擦除可见表面糜烂、充血;急性萎缩型念珠菌病多发于 45~55 岁的人群,其主要症状为弥散性红斑及舌黏膜萎缩;慢性萎缩型念珠菌病多发于 55 岁以上的人群,主要症状为义齿的承托区黏膜有大面积的充血,颜色发红,呈散状红斑;慢性增殖型珠菌病,发病年龄多为 45~55 岁,主要症状为颊或口角内侧的黏膜上出现白色斑块,病情严重时白斑的黏膜表面会出现增生颗粒,导致黏膜丧失弹性。

中医中药熏蒸能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吗

中医中药熏蒸能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吗

中医中药熏蒸能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吗在日常生活中,口腔健康是我们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口腔念珠菌感染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给不少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那么,中医中药熏蒸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能否在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方面发挥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口腔念珠菌感染。

口腔念珠菌感染是由念珠菌属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常见的念珠菌有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

这种感染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如婴幼儿、老年人、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等。

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腔黏膜红肿、疼痛、白色斑膜、口干、味觉异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进食和说话。

接下来,我们再认识一下中医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患者的身体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借助药力和热力的作用,通过皮肤、黏膜等吸收药物,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等作用。

那么,中医中药熏蒸为什么有可能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呢?从中医的理论来看,口腔念珠菌感染多与体内的湿热、热毒、正气不足等有关。

中药熏蒸所使用的中药,往往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健脾、扶正祛邪等功效。

通过熏蒸,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口腔及周围的经络和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提高对念珠菌等病原体的抵抗力。

例如,一些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祛湿健脾的中药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可以改善体内的湿气环境,减少念珠菌滋生的条件;而扶正的中药如黄芪、党参、当归等,则能够补充人体的正气,增强免疫功能,使机体更有能力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此外,中药熏蒸还可以改善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将营养物质和免疫细胞输送到口腔组织,促进受损黏膜的修复和再生,同时也能够更快地清除代谢废物和病原体,维持口腔的健康环境。

中西医联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联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

结节状增生 、味觉减退 、拒食等 。实 验室检查假膜 涂片镜检有菌 丝和
我 院接 受 治疗 的 1 0 0例 冠 口腔 念珠 菌病 患者 进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顾 性 分析 ,随机 分为 实验 组和对 照 组 ,对 照组 给 予常规抗 茵药制 霉菌素 治疗 ,治 疗组给 予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在 对照 组 基础上 加服 含川 连 、 条芩 等成 分的 自制 中药 煎剂 , 两组疗 程均 为 1 个 月。结果 对 于 口腔 念珠 茵病症状 改 善
国疃曩疆l 固匝一 2 0 1 4 年1 2月第 1 2 卷 第3 4 期

中医中药 ・ 2 9 7
中西医联合治疗 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
汪 欣 熊 宇
(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西南医院 口腔科 ,重庆 4 0 0 0 3 8 )
【 摘 要】 目的 观 察 中 西医结合 治 疗 口腔 念珠 茵病 的 临床疗 效 ,为 临床 治疗提供 一 定的理 论依 据 。方法 对从 2 0 0 9 年1 0月至 2 0 1 3 年 9月来

念珠菌 是一种真菌 ,其对干燥 、 日光 、紫外线及化学 制剂等抵抗 力较 强。多半健 康人的 口腔 、阴道 、消化道 都可能携带念 珠菌 ,但是 为非 致病性念珠 菌 ,不会 引起疾 病。然而 ,近年来 随着器 官移植的增 多和抗 生素在临床 上应用愈加广 泛甚至是泛滥 ,造成患者 菌群 失调或 免疫 力降 低 ,从而使 携 带的 念珠 菌转为 致病 性 ,导致 内脏 、皮肤 、 黏膜 等 被 感染 【 1 。 】 。1 3腔念 珠 菌病 就 是 由 口腔黏 膜 念珠 菌 感染 所 引 起 的一种 E l 腔 疾病 。 口腔念珠 菌病 临床 上可 表现 为念珠 菌性 口炎 、 念珠 菌性唇 炎 、念珠 菌 口角 炎等 ,如得 不到 及时 治疗 ,可蔓 延 到咽

中医如何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

中医如何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

中医如何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在中医领域,对于这种疾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发生多与人体内部的失衡有关。

这种失衡可能源于正气不足、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

正气不足时,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包括念珠菌的感染。

脾胃虚弱则会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导致体内湿气积聚,为念珠菌的滋生创造条件。

湿热内蕴则是湿邪与热邪相互交织,使得病情更为复杂。

针对口腔念珠菌感染,中医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以及饮食调理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来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念珠菌感染的机会。

如果是湿热内蕴的情况,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等,以清热利湿,消除体内的湿热之邪。

在中药的选择上,也有一些具有抗真菌作用的药材。

例如,黄连、黄柏、苦参等,都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对于抑制念珠菌的生长有一定的作用。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外治法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使用中药漱口剂,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煎汤漱口。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薄荷等。

这些中药可以直接作用于口腔病灶,减轻炎症,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也是中医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一种方法。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中脘、内关等,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改善脾胃功能。

艾灸则可以温通经络,祛湿散寒,对于虚寒体质的患者尤为适用。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强调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腻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助湿生热,加重病情。

建议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以保持脾胃的正常运化。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此外,中医还注重情志的调节。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降低免疫力。

念珠菌病中医外治

念珠菌病中医外治

念珠菌病中医外治
药方:黄柏、黄芩、紫荆皮、花椒、石榴皮、苦参、白鲜皮各30克,地肤子、藿香、蛇床子、羌活各10克,千里光15克,小儿用量酌减。

每天1剂,加水1500毫升—2500毫升,沸后煎煮15-20分钟。

用法:取药液,待水温降至15℃-20℃时浸洗患处,药渣复煎,1天2次,每次20-30分钟,浸洗擦干后局部扑粉。

随证加减:热盛者加地榆、紫草、大青叶;有脓疱者加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糜烂渗液较甚者加苍术、土茯苓、枯矾。

点评:中医认为皮肤念珠菌病主要是由于风湿热侵袭皮肤,蕴积生虫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此病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大多发生于皮肤皱褶、易潮湿部位,以红斑、浸渍、糜烂、微小水疱、脓疱、瘙痒为其临床特点,故本方就是针对中医病机以及其临床特点组方,主要功效为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方中黄柏、黄芩、藿香、紫荆皮清热燥湿为主药;辅以花椒、石榴皮、蛇床子杀虫止痒,合主药加强其燥湿解毒之力;佐以苦参、白鲜皮、地肤子使其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更强;千里光、羌活具有清热解毒,除湿之功,可加强其清热之力。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以上诸药有较强的广谱抗真菌作用,并有消炎,敛湿,保护表皮,防止渗出或减少渗出,促进皮损治愈等作用。

尤以黄柏、黄芩、藿香、紫荆皮、花椒、苦参、白鲜皮、石榴皮等药有较强抑制和杀灭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此方作为洗剂,既经济、方便、安全、有效,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药联用治疗肺癌患者口腔念珠菌病65例临床观察

中西药联用治疗肺癌患者口腔念珠菌病65例临床观察

治疗 主要选用多烯类 、 咪唑类抗真菌药。
间 24年 : 中精 索静 脉 曲张 亚 临床 2 . 其 O例 , I度 2 3
Ⅱ度 2 6例 ; 左侧 5 7例 , 右侧 4例 , 侧 8例 。2 双 本研究选用 的药物 中制霉菌 素为多烯类抗生 例 , 素, 对念 珠 菌 属 的抗 菌 活 性 高 [ 2 ] 酸 氢 钠 为 弱 碱 组一般 资料 经统计 学 处理无 显 著性差 异 ( 00 ) 。碳 P> .5 ,
性, 溶液 可溶解菌体粘 蛋 白 , 碱化 口腔 内环境 , 从 具 有 可 比性 2 O 不 而抑制真菌在 口腔内生长 。 治疗 口腔念珠菌病时 , 1 纳入 标 准 参 照 WH 《 育 夫妇 标准 检 查 与 .
除 消 除局 部 的致 病 因素 外 ,提 高 患 者 的免 疫 功 能 诊 断手 册》” I 。① 夫妇 同居 1年 以 上 的 已婚 男性 , 性
仁 1g 川 牛 膝 1g 五 味 子 1 g 菟 丝 子 ( ) 0 , 0, 0, 0, 炒 1 g
编辑 : 杭 吴 宁 韦
车 前 子 ( 煎 )0 , 盆 子 1 g 枸 杞 子 1 g 橘 核 包 1g 覆 0, 0, 1g 小 茴 香 1g 0, 0 。按 中药 的相 关 属 性 和药 性 特 点分 独进行加T炮制 院 “ 活血生精煎” 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 别 单质 量 标 准 参 照 《中处 理 。 由本0 煎 药 室 统 一 煎 煮( 国 药 典 )0 5版 第 1部 口服 ) 2 男性不育症 6 临 9例I床观察 液 体 制 剂 项 下 的 标 准 要 求 ) 每 剂 煎 煮 3次 , , , 混匀 分 成 3袋 , 袋 约 2 0 , 供 给 患 者 。每 次 1袋 , 每 0 mL 提

口腔念珠菌感染治疗及护理

口腔念珠菌感染治疗及护理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常 见症状之一
口腔溃疡通常表现为口腔内壁、 舌头、牙龈等部位的红肿、疼痛
口腔溃疡可能伴随口臭、吞咽困 难等症状
口腔溃疡可能反复发作,影响生 活质量
口臭可能表现 为口腔异味、 口干、口苦等
口臭可能影响 社交和生活质

治疗口腔念珠 菌感染有助于
缓解口臭
2
口腔念珠菌感 染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可有效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
2
局部用药:如漱口水、口腔喷雾等, 可缓解症状,减轻不适
3
联合用药:根据病情,可采用抗真菌 药物与局部用药联合治疗,提高疗效
4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药物敏感 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生活习惯调整
1
2
3
4
保持口腔卫生:勤 健康饮食:避免高糖、 保持良好的作息:充
刷牙、使用牙线、 高脂、高盐的食物, 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
漱口水等
多吃蔬菜水果
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戒烟限酒:减少吸 烟、饮酒对口腔的
刺激
3
口腔念珠菌感 染的护理措施
口腔清洁
刷牙:每天至少刷牙 两次,使用软毛牙刷 和含氟牙膏
谢谢
汇报人姓名
心理调适
1
保持积极心态: 面对疾病,保持 乐观、积极的心 态,有助于病情 恢复。
2
减轻心理压力: 学会释放压力, 避免焦虑、抑郁 等负面情绪影响 病情。
3
4
增强心理支持: 寻求家人、朋友、 医护人员等各方 面的心理支持, 增强战胜疾病的 信心。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保持良好 的作息、饮食习 惯,有助于病情 恢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口腔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口腔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应用的全部数据都统一计算单位,并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有效排除人工计算的各种误差。如果计算结果P值大于0.05,说明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果P值小于0.05,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实验的P值均小于0.03,因此,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口腔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儿童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儿童口腔念珠菌病患儿340例,把340例患儿平分两组,每组各有170例,其中,实验组170例患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的170例患儿进行单纯的西药治疗,经过相同治疗周期(4周~5周)后,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根据研究数据可以得知,实验组口腔念珠菌病患儿治疗效率比对照组的高22.94%(P<0.05);实验组口腔念珠菌病患儿的治疗满意度比对照组的高出21.78%(P<0.05)。结论::对口腔念珠菌病患儿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患儿及其家属的治疗满意度也明显变高,有效改善口腔念珠菌病患儿的病情,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儿童口腔念珠菌病患儿340例,把340例患儿平分两组,每组各有170例。170例实验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94例,女性患儿76例,实验组患儿年龄均在半岁到2岁之间,病程在7天到1个月之间。17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91例,女性患儿79例,对照组患儿年龄均在5个月到2岁之间,病程在8天到1个月之间。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础资料之间无太大差异,P值大于0.05,因此,研究对象选择有意义。

六、口腔念珠菌病方1.生地藜钩汤-2.山栀连芩汤

六、口腔念珠菌病方1.生地藜钩汤-2.山栀连芩汤

六、口腔念珠菌病方1.生地藜钩汤-2.山栀连芩汤六、口腔念珠菌病方口腔念珠菌病系白色念珠菌病的一个临床类型。

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所引起。

当机体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降低时尤易感染。

念珠菌在口腔粘膜上聚集形成一层乳白色的薄膜,揭除后可见基底有红色糜烂渗出,严重时可波及气管、食道、口角。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系统性抗真菌药物,轻者只需局部涂擦甲紫,或用制霉菌素悬液喷雾或口含片剂等。

中医称之为“鹅口疮”。

认为系由心、脾二经之热所生,以清心火,祛脾湿为治法,常用内服与外用结合治疗。

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生地藜钩汤生地、淡竹叶各3g,白蒺藜、钩藤各2g,木通4g,蝉蜕、甘草各1g。

每日1剂,浓煎,分数次频频喂服。

此为15天以内的新生儿量,可按年龄大小增减。

并配合搽口末药,除去口腔内的白膜防止落而再生。

口末药组成:天然硼砂50g,明雄黄20g,牛黄、儿茶各3g,人中白10g。

上5味共研极细末,再过筛瓶贮备用。

每治1例鹅口疮3~5g便足够,用洁净的竹片或明亮光滑的纸片蘸黄豆大小的药末于婴儿舌上即可。

本方乃家传喉科方,历传六代的有效方之一,经50年的临床验证,治愈婴儿鹅口疮颇效。

2.山栀连芩汤黄连15g,黄芩、生军各3g,山栀、生石膏、生地、茯苓、银花、灯芯各5g。

水煎2次,少量多次内服。

另每日用银花、川连、生甘草各3~5g煎汤拭口,或外吹冰硼散,每日2次。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心脾积热型小儿鹅口疮21例,结果:口腔白屑均在1周内去尽,乳食增加,精神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念珠菌病的中医治疗【摘要】本文对中医药治疗口腔念珠菌病进行了综述,提示中医药对口腔念珠菌病有较好的疗效;外治法是其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病;中医中药;综述口腔念珠菌病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口腔黏膜疾病。

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有一部分健康人群的口腔、消化道等可带有念珠菌,一般情况下是不发病的,只有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包色念珠菌可由芽生孢子型转为菌丝型,然后致病。

近些年,临床上抗生素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导致的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机体受到菌群感染的机会增大,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增加了 3 ~ 5 倍,是口腔黏膜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3]。

念珠菌病中医文献无对应病名。

公元610年,由隋代隋太医博士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一书中称之为“鹅口疮”[4]。

本文对本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简要整理。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口为身之门户,口腔为消化道的起端。

脏腑机能之盛衰直接关乎口腔、齿、舌、唾、涎的正常与否,脏腑病变,则循经反应于口,发为口腔黏膜病[5]。

本病多因口腔不洁,感受邪热,染毒而发,过食辛辣,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或久病久泻,伤及元气,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浊内停,上泛于口等,在辨证论治上应多采用清心脾积热兼去湿或者养阴清热、淡渗利湿、健脾益胃、养阴生津之法[6]。

二、辨证论治概述1.内治法①心脾积热、夹湿型:以清心脾积热兼祛湿为主要治法,施以导赤散、加味清热泻脾散、黄连甘草饮,心脾热盛大便秘结不通者辅以凉膈散对症治疗[7]。

②阴虚夹湿、虚火上浮型:以养阴清热、淡渗利湿为主要治法,施以六味地黄汤重用茯苓、泽泻或另加苡仁、车前子、白茅根之属对症治疗。

2.外治法2.1.局部用药:用一稍粗棉签蘸冷浓茶慢慢拭去口中白色绒毛状膜。

①心脾积热者,可用黄连、银花、甘草煎汤或用野蔷薇花瓣泡水拭口或漱口。

②虚火上浮者,可用儿茶、青黛煎汤拭口或漱口。

以后均可擦锡类散、冰硼散等。

2.2.针刺疗法:取地仓、合谷,留针5分钟,每日或间日1次[8]。

三、经方的临床应用观察1.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主治“狐惑之为病,状若伤寒,目不得闭,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近年来,诸多医家对该方的研究很多,认为其在治疗口腔黏膜病中效果独特。

刁俊鹏等[5]使用消糜颗粒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病。

消糜颗粒由甘草泻心汤加味而成,刁俊鹏等运用本方随证加减辨治,取其益气运脾、清热解毒、和胃降逆、清化湿热之功,佐以温散寒邪、温通经脉、温阳化湿等法,用之当,效如桴鼓。

消糜颗粒由生甘草、黄芩、黄连、清半夏、干姜、人参、大枣组成,方中重用生甘草四两为君,益气补脾,清热解毒;黄芩、黄连苦寒,泻脾气之热结;清半夏燥湿和胃降逆;干姜辛温而守,助甘草以补中温土;大枣助甘草益土,人参补中而益气,土得补则运,以绝湿之根源,诸药合方共奏辛开苦降、攻补兼备、泻热散寒、解毒祛湿之功[9]。

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

停药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为 12.5%,对照组为 50.0%。

2.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属于中医众多经典代表的其中一个,具有“滋补肾阴”的疗效,而人类的生、老、病、死等均与肾气的盛衰情况息息相关。

肾虚患者各项细胞的免疫指标与正常指标相比明显偏低,如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血清IgM含量等,由此表明了肾气与免疫力的密切关系。

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中表示,六味地黄丸对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力有明显效果。

此外,六味地黄丸中含有熟地黄、山茱英、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等成分,其中茯苓的药性温和,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力,保护肝功能,在口腔念珠菌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还可中和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10]。

王舟[11]使用六味地黄丸配合制霉菌素片治疗老年人口腔念珠菌病,结果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

四、其他治法的临床应用观察杨菁菁等[12]对清宫《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清热除湿祛风膏”加减后,拟由白鲜皮、白芷、白僵蚕、白花藤、白及、苦参等组成五白方,结果总有效率68.57%;五白方配合氟康唑治疗,总有效率85.19%,单纯应用氟康唑总有效率50.00%。

汪欣等[13]采用自制中药煎剂(药物组成为:川连、条芩、柴胡、白芍、郁金、陈皮、三棱、莪术、半枝莲、蛇舌草、生薏苡仁,随证加减,每天1剂水煎温服),并配合制霉菌素漱口,结果显效率为34%,好转率为58%,无效率为8%,总有效率92%。

钱嵩[14]采用月石合剂(月石、制霉菌素、冰片等制成散剂)外用治疗本病60例,总有效率100%。

程金姝等[15]治疗念珠菌性咽炎43例,采用大蒜注射液静滴,或自制大蒜泥或大蒜液口服,并配合西药酮康唑静滴,结果显效率为79.09%,好转率为13.95%,无效率为4.65%。

赵纪生等[16]以柳花散加味(黄柏、青黛、肉桂、冰片、大黄等研末)内服并外用治疗尿毒症合并念珠菌性口腔炎16例,结果痊愈9例,好转5例,无效2例。

治愈好转率为87.5%,平均治疗时间为4.8天。

刘庆彤等[17]用自制真菌1号合剂(冰片、儿茶、茵陈蒿、石菖蒲等)外用治疗本病30例,痊愈12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疗效优于对照组。

黄尧洲等[18]采用鹤草芽粉含漱治疗艾滋病口腔念珠菌感染12例,结果治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

五、中药及提取物的相关研究[21]1.单味中药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现状近百年来,科学家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

有研究发现[19-20],白色念珠菌对虎杖、溪黄草、苍耳子、地锦草、大黄、生大蒜汁、七叶一枝花、丁香、一口钟、土槿皮、木鳖子、黄连、知母、黄芩、五倍子、桂枝、肉桂、高良姜敏感性较高,其中以对虎杖的敏感性最明显。

王殿明[22]等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芍药苷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芍药苷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及细胞黏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抑制效果与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

2. 复方中药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现状中药复方的抗真菌作用研究现状中药抗真菌的机理比较复杂,有些方剂中的单味药并无明显的抗真菌活性,但复方却呈现一定疗效。

有研究发现[23],黄连分别与黄柏、甘草、知母、黄芩配伍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较大,黄连配黄柏与黄连配知母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五倍子、丹参提取物相互配伍抑制作用较单用抑菌效果佳。

3.中药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研究现状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的深入,许多中药的活性成分已经确定,究其化学成分,中药抗菌的有效成分主要分为酚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

3.1.酚类①Albicanyl caffeate和Resveratrol是两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分别与白色念珠菌共同培养24 h后,生长良好的白色念珠菌发生形状学改变:细胞壁膜皱缩不平,变薄,且有严重剥脱及裂纹现象;细胞壁局部有缺损,质地疏松;细胞膜不再连续,有凸起;胞质变得不均匀。

揭示酚类化合物可改变白色念珠菌的超微结构,从而为其抗菌作用提供依据。

②鞣质是一类结构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诃子鞣质可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可致使白色念珠菌形态不规则;生物膜结构被破坏;细胞质不均一;菌丝相明显减少。

③丁香酚具有解热、抑菌、降血压等功效,但对真菌是否有抑制作用尚未明确,杨菁菁等证实八角茴香油、肉桂醛、柠檬醛及丁香酚对口腔念珠菌有抑制作用[23],李晓晴等也证实丁香酚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从而更加确定丁香酚对念珠菌的作用效果[25]。

3.2.生物碱类①小檗碱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碱,主要用于清热、解毒以及细菌性腹泻的治疗。

小檗碱对细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但在实验浓度下其并不具抗真菌活性。

有研究表明,小檗碱与氟康唑联用,显示出较强的抗真菌作用[26]。

②苦参碱是另一种常见的生物碱,苦参药物浓度直接影响白色念珠菌的细胞体积大小,且随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其对白色念珠菌各生长周期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影响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及功能。

3.3.挥发油类挥发油又称精油,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具有芳香气味及挥发性的油状物质的总称,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又不与水混溶,常见的如大蒜油、山苍子油等。

①大蒜油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对细菌、真菌、杆菌、病毒等均有抑制杀灭作用。

大蒜油中大蒜烯,可通过阻断脂质合成来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且大蒜油中大蒜素提取物的耐药率极低。

熊延靖等以小鼠为实验对象,以生理盐水作为大蒜油的对照,分别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MTT法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蒜油对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内脏活菌数目的影响发现,7 d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组织中的白色念珠菌数量显著减少,肯定了大蒜素抑制白色念珠菌作用[27]。

②山苍子油从山苍子果实中提取而来,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山苍子油可能是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DNA、RNA、细胞壁及胞体内多糖的合成而起到抑菌效果。

曾跃斌等在此基础上,对山苍子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山苍子油不仅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耐唑类药物念珠菌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山苍子油可降低小鼠肾脏白色念珠菌菌落形成单位计数,从而延长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证实山苍子油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效果[28]。

七、讨论在所选中医药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文献中,外治法是其最主要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1]费永杰.口腔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进展分析[J].健康必读(下半月), 2011,26(11):417.2.[2] 李芷,李秉琪.口腔念珠菌病的分类[J].口腔医学,1993,13(2):104- 105.[3]李家庆, 尚霞.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 大家健康, 2013, 7(1): 167-168.[4]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史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刁俊鹏, 丘耿姗, 谢明花. 不同中药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病的观察[J]. 中医中药,2013, 20(3): 117-118.[6]欧阳卫权,范瑞强.中医治疗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 2002,19(5):6-9.[7]徐治鸿,主编.中西医结合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3.[8]吕艳红,潘东晟,王秀锋.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及新进展[J].中医治疗前沿, 2011,(7):11-12.[9] Hsiao HH,Tsai HJ,Liu YC,et al.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atients withacute leukemia[J]. Kaohsiung J Med Sci,2006,22(5):217-222.[10]沈漪,罗冬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l):114一116.[11]王舟. 老年人口腔念珠菌病56例临床治疗探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4):256-257.[12]杨菁菁, 周曾同, 周海文, 范媛, 沈雪敏. 中药五白方漱口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 49(7): 53-55.[13]汪欣, 熊宇. 中西医联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2(34): 297-297.[14] 钱嵩.月石合剂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60例[J].辽宁中医杂志 ,1998, 25(10):475.[15] 程金姝,林英,林功标.中西医结合治疗咽部念珠菌性咽炎43例[J].福建中医,2000,31(3):28.[16] 赵纪生,赵翔.柳花散加味治疗尿毒症合并念珠菌性口腔炎16例[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13(6):6.[17] 刘庆彤,毕云,刘明,等.真菌ⅠⅡⅢ号合剂治疗念珠菌性口腔炎、肺念珠菌病及念珠菌性肠炎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2001,42(2):98-100 .[18] 黄饶洲,张莅峡,黄卫平,等.鹤草芽粉含漱治疗艾滋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1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1998,5(11):33-34.[19]李曼,殷中琼,程安春,等.射干等20种中药对4株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4,34(6):967-972.[20]李昕,赵月,苏昕.32味中药水提物对4种真菌抑菌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2(3):36-39.[21] 杨坤.抗口腔念珠菌病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 10-12[22]王殿明,王健平,杨景云,等.芍药苷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5):4038-4042.[23]张卫.七种中药对口腔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制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24]杨菁菁.五白方对口腔念珠菌抑制效能的临床研究及组方有效成分药敏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25]李晓晴,惠海英,骆志成.香叶醇、β-香茅醇和丁香酚抗念珠菌活性的体外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31(2):87-89.[26]王维欣.黄连素等纯中药成分对氟康唑抗非白色念珠菌的增敏作用与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27]熊延靖,董群.大蒜素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11):1233-1238.[28]曾跃斌,钱元恕,侯冰,等.山苍子油对白念珠菌全基因组表达谱的影响[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5(4):295-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