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研究生师资力量
商船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一、学院简介船舶控制工程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
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3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船舶与海洋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4个硕士点;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
其中,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同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轮机工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商船学院现设有航海系、轮机工程系、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海科学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
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3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4个硕士点;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
其中,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同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轮机工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商船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实验和科研设施,设有10个教研室、2个教学实验中心,拥有综合船桥系统(IBS)实验室、船舶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天象馆、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柴油机特性测试、制冷空调、水泵性能测试、冷藏集装箱综合实验室、冷库等等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拥有“天琴”、“天鹰”两艘无限航区的现代化远洋训练帆艇和各类专业证书训练设备。
商船学院拥有一支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47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8人。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1、学院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及其近三年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成就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科为上海海事大学第四期重点学科,2004年起招生硕士研究生,在港口工程结构与岩土工程、海洋工程结构物、港口工程规划和海洋工程流场分析,以及海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近年来,学科点的总体科研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成果,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能力得到加强,部分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我国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以及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领域的新型海岸工程结构及设计方法,海洋动力环境条件的确定,海上工程设施的防灾减灾措施(地震、海浪、海冰及基础冲刷等海洋环境灾害),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影响,海洋水质和主要污染物环境风险预测预报模型的关键技术问题。
在波流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海洋环境研究、生态环境规划等领域开拓科研工作。
学科拥有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实验中心,建有数值仿真实验室、港航工程地质实验室、港航工程土力学实验室、海洋环境工程研究室、安全监测技术实验室、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等作为学科发展依托平台;学科业务积累丰厚,师资力量强,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覆盖面广。
既有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传统研究方向,又有海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新的学术增长点。
学校区位优势突出,技术辐射面大。
上海海事大学作为以海洋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校内相关学科能为该学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学科的发展前景厚实勃发。
本学科研究方向瞄准国际前沿课题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
2004年以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8篇,其中59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明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统编教材、专著5部,校优秀硕士论文4篇,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70余篇。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四)
维普资讯
基 地 的建设 与科 研 项 目的组 织工作 。 主持 和 承担 的在 研 项 目有 燃 料 电池 船舶 电力 推进 系统研 究、 科 技部 中波 国际合作 项 目以及 上 海 市教 委科 技发 展 项 目等 。
丌 H 垒 I 日亡 垂 】1 9 6 4 年2 月生。 工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 9 9 0 年加入九三学
源学 会 变频 电源专 业委 员会 委 员 、 上 海 市 电源 学会 副理 事长 。 目前 主 要研 究方 向为 电力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智 能信 息 处理 与智 能控 制 , 船 舶 与航 运 自动化 。 主 要 学术 成 果 为 : 已主持 完成 省部 级 科研 项 目 4项 , 作 为项 目第 2负 责人 完成 省部 级 科研 项 目 4项 , 作 为 项 目主要 参加 者 完成 省部 级 科研 项 目 3项 ; 已在 国 内外公 开 发表 学术 论 文 6 O余篇 , 其 中有 2 5篇 是在 国际 学术会 议 或 刊 物上 发 表 , 已有 8篇论 文 被 E I 或I S T P收录 , 有 1 O余 篇 被 S A和 I NS P E C 收录 ; 已指 导 5名 法 国海 军学 院 的 留学 生 完成 毕 业论 文 工作 , 已培 养 毕业研 究
, 社, 1 9 9 7年 加 入 中国共 产 党 。 中国 自动化 学会 技 术过 程故 障 诊 断 与安 全 性 专 业委 员会 副主 任 委 员 。 曾任 中 国教 育 工会 上 海 市 委 员会 副 主 席 、 上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交通运输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1、学院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及其近三年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成就1.1学科建设交通运输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是全国最早创建的交通运输管理类专业院系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了丰厚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经验,是我国从事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国际航运、交通工程领域研究与专业教学的主要基地之一。
学院学科体系完整,培养层次分明。
拥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涵盖学科;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个硕士点;与世界海事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合作办学,拥有国际航运与物流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2个中外合作研究生培养项目。
学院学科建设历史悠远、积淀深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是上海海事大学传统优势学科,1981年开始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7年成为交通部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和2008年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战略与规划、港航与物流管理、交通运输信息与决策等方面的研究已形成一定优势,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战略与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未来的发展中,交通运输学院本着“教育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依托“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点及相关硕士点,以港航为特色,针对交通运输战略与规划、港航与物流管理、交通运输信息与决策领域中的重大理论、技术和管理问题展开研究,着力打造和培养能承担国家相关领域基础与应用研究的、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基地和领军人才,切实满足港航等在内的海事领域的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需求,努力把交通运输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鲜明特色的科研和教育机构。
1.2科研及教学平台交通运输学院下设交通运输、国航、物流管理、交通工程四个系,拥有交通运输、航运管理、物流管理、交通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交通运输、航运管理、物流管理是上海市特色专业和本科教育高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相促进,全院在校本科生达2118名,坚实的专业基础教育和独特的文化熏陶,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海海大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院训:诚信为本正己安人以义统利持之以恒一、经济管理学院介绍(一)院长寄语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商学院,学院将海运、物流及其他相关的涉海和临港产业的经济管理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宽厚而坚实的商科学科基础和充裕的商科教学资源从事通用性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注重于应用研究,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尊重个人,尊重创新,追求学术民主,倡导团结协作。
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很普通,但我们相信团队的力量,它能让我们这群普通人在一起干成不普通的事情;我们也懂得我们所涉足的领域是非常独特而又富有意义、充满挑战的课题,当我们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功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难以替代的!——曲林迟院长(二)学院介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海运、物流及其它相关涉海和临港产业经济管理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和研究对象,立足上海、辐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海沿江地区、面向海内外,追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种功能的协调发展,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经济管理问题的重要研究基地,为全国海运、物流及其它相关涉海和临港产业提供经济管理人才支持和相关的智力和决策支持,保持着在海内外同领域学术对话中的话语权。
同时,学院利用宽厚而坚实的商科学科基础和充裕的商科教学资源提供高水平的通用性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咨询服务。
学院的使命:∙培养在全球海运与物流产业具有显著竞争力的明日商界领导人;∙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创新知识,并注重应用于海运与物流。
办学理念:∙以教育为中心,以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且和谐发展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基础,注重特色,以基础保证办学质量,以特色体现办学水平,以特色培育和保持竞争力和影响力;尊重个人,尊重创新,学术民主,团结协作,努力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宓为建、王重华、董达善、胡雄、黄有方、楼进、郑苏、黄赛清、张卫、杨勇生、董丽华、史建民、续秀忠、李勇、程永康、马捷、严伟、★何亚飞、添玉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汤天浩、谢卫、刘以建、薛士龙、沈雄、郑宗亚、许晓彦、王步来、黄允千、谭新元、★钱平、吴卫民、韩金刚、王天真、郭燚、陈意惠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孙可平、阎明、孙明、张榕、★曹永友、★刘全桢、蒋开明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顾伟、郑华耀、褚建新、夏永明、黄学武、王国峰、黄建忠、沈爱弟、林叶春、厉善亨、袁敏、薛圻蒙、张雄、王宇澄、何敏、姚文、王建华、翟琳、黄细霞、牛王强、朱瑾、徐为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王锡淮、鲍敏中、叶银忠、徐善林、施伟锋、肖健梅、俞宏生、贺俊吉、范红、★彭建学、张艳、李翠玲、★阎敏辉、★张培、★赵怀林、★沈希忠、★马向华
民商法学
沈秋明、沈禹钧、沈晓明、张江艳、陈芳、吴俐、王铁雄、蒋涛、朱体正、宋旭明
经济法学
康锐、郏丙贵、徐大梅
思想政治教育
刘泽雨、鲍日新、董金明、王红丽、董慧、张苑琛、颜红根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宗蓓华、施欣、刘伟、真虹、林国龙、杨志刚、王学锋、赵刚、侯荣华、李玉如、徐大振、顾伟红、胡美芬、刘红、沙梅、张婕姝、韩皓、王正、余静、周晶洁、秦天保、★王明志、郑士源、李钢、乐美龙
英语语言文学
张滟、尚新、容新芳、许宁云、刘国辉
机械工程(物流方向)
杨斌、高更君、陈淮莉、史立、徐子奇、施笑畏、★刘平、★刘唯、★刘晓航、★白跃伟
机械设计及理论
王重华、胡雄、宓为建、郑苏、章一计、宋光明、马捷、石娟、王悦民、杨勇生★朱云仙、罗红霞、梅潇、施伟辰、程永康、梁岗、梁承姬、周银龙、吴钢、吴姜玮、黎华、洪蕾、黄婉娟、何平、吴桂香、董丽华、陈峰、、黄有方、张纪元、董达善、楼进
上海海事大学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吐血推举转载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导师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一)□朱大奇,男,1964.11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上海市“模范教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船海工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核心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通信评审专家。
一、近5年获奖励情况1、获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第一获奖人):复杂电子设备智能综合故障诊断技术;2、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第三获奖人):长距离输送系统动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3、2006、2007、2008、2009、2010连续5年获上海海事大学“科研突出贡献奖”;二、主持在研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无人水下机器人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8.1-201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安全避障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11.1-2013.12。
3、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新型ARV研制与水下安全航行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3.12。
4、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具有冗余推进系统的水下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
主持人:朱大奇;2010.10-2013.10。
5、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博导类):数据驱动的自治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09.12-2011.12。
6、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研究重点项目:动态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滑模容错控制及其应用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7.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基于生物启发的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8、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基于智能优化的开架水下机器人自修复容错控制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2.12。
上海海事大学导师范文
三、物流工程学院学位点介绍目前学院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并设“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5个硕士专业,分别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近年来已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重大课题多项、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项、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及交通部等重大课题、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到7000多万。
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上述研究型实验室与合作基地为研究生科研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与技术支持。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开始招生。
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学术梯队年龄结构合理,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4人。
本学科以船舶控制工程、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物流系统优化、船舶仿真系统开发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
下设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及应用、控制工程、机器视觉与系统仿真、控制理论与应用三个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智能控制、智能优化理论、故障诊断、容错控制、先进控制算法、系统仿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等。
学科拥有控制理论、过程控制、轮机自动化、船舶多模式自动化电站等实验室。
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交通部、上海市、以及企业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和教学成果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多篇,数十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
本学科具备独立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不仅要求在基础理论上有所研究,而且还要适应于实验室研究及工程实际的软件环境和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有设计及动手能力。
5、电气工程本学科于1987年获“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2001年更名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和“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获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立项
( 辑 编
陈锋杰
廖粤新 )
上 海 海 事 大 学 信 息 工 程 学 院获 教 育 部 教 育教 学 改 革 与 实 践项 目立项
为推 动高 等理 工教育 计算 机科 学 与技术 专业 教 学 改 革 , 高人 才培 养质 量 , 育部导分委 员会 联合 全 国 l 高校 , 《 算 机 科学 与 技 术 专业 规 范 》 广试 点 工 作 申请 立 项 开展 4所 就 计 推
中防火 墙功 能 的验证 提供一 定参 考.
图 1 P 1的入 站 流 量 6 C
参 考文献 :
[ ]陈敏 .O N T网络仿真 [ .北京 :清华 大学出版社 , 04 1 PE M] 20 . [ ]王文博 ,张金 文.O N Tmoee 与 网络仿真[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 0 3 2 PE dlr M] 20 . [ ]孙 屹,孟晨.O N T通信仿真开发手册[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 0 5 3 PE K] 20 . [ ] 李馨,叶明.O NE oee 4 P Tmdl r网络建模与仿真[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出版社 , 0 6 M] 20. [ ]侯 宗浩,王秉康,黄泳翔.网络仿真 的研 究[ ] 5 J .计算机仿真 , 0 3 2 ( 0 : 99 2 0 , 0 1 ) 8 -1 [ 6]顾 晓鸣,龚平 , 李影 ,等.I P网流量仿真与建模[ ] 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 术 , 04, 0 5) 6 264 20 2 ( : 5 -5 . [ ]C H , O T G E O I .D nmiti teIE 0 . 1 rtcloaheeaterta truh u mtJ .I E / M Tas t 7 A FCNI M, R G R E y a cun o h E8 2 1 o o t c i hoei lhogp ti i ] E E AC rn ・ gf E p o v c l [ Ne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
商船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一、学院简介商船学院现设有航海系、轮机工程系、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海科学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
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3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4个硕士点;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
其中,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同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轮机工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商船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实验和科研设施,设有10个教研室、2个教学实验中心,拥有综合船桥系统(IBS)实验室、船舶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天象馆、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柴油机特性测试、制冷空调、水泵性能测试、冷藏集装箱综合实验室、冷库等等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拥有“天琴”、“天鹰”两艘无限航区的现代化远洋训练帆艇和各类专业证书训练设备。
商船学院拥有一支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45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8人。
具有博士学位19余人、硕士学位70余人。
持有海船船长证书13人、大副证书9人、轮机长证书7人、大管轮证书5人。
专业实验人员2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9人。
二、专业介绍学院的学科专业:博士专业轮机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图一:商船学院研究生专业架构图轮机工程:轮机工程学科创建于1909年,办学历史悠久,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84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相关学科群和相关实验室群结构完备。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表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表导师姓名王倪传性别男出生年月1985.12职务/职称系主任/教授(校聘)学历、学位研究生、工学博士所在系(部门)软件工程系电子邮箱wangnizhuan1120@ 主要研究方向 1.机器学习与类脑智能;2.神经信息工程;3.海洋空间信息技术主要科研工作与成绩王倪传,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工学博士,香港大学电气电子工程系访问学者,2010年本科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年硕士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2016年博士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王倪传博士于深圳大学医学部任助理教授,2017年10月至2018年03期间任医学信息工程系副主任,于2018年3月加入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任教授,创建人工智能与神经信息工程实验室(ARINE-Lab),任ARINE-Lab主任,2018年入选“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2019年8月任软件工程系主任。
王倪传博士是2014年度“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入选者,其论文“Occupational Functional Plasticity in Human Brain:A Resting-state fMRI Study of Seafarers”获2018年第五届脑成像与脑电研究与应用研讨会“青年论文奖”提名奖、获2018年度第四届连云港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在Human Brain Mapping、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Frontiers in Psycholo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并完成了2项“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金”和1项“上海海事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高层人才项目各1项,参加国家、省市等课题近20项。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Dean’s Message ********************************************************************* 21世纪,我们跨入了以信息网络为龙头的知识经济时代。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弘扬艰苦创业之精神,以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院发展壮大为根本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以培养学生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运用能力为基础,为国家输送大批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自学院建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开放化与创新化道路,在教师引进、教材建设、科研选题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强调开放化与创新化的理念。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们在科学研究、项目合作、师生交流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深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欢迎广大莘莘学子报考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王晓峰院长********************************************************************* 院长寄语Introduction********************************************************************* 学院介绍:学院贯彻以科研为导向,教学为基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方针。
为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精神足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人才。
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力量,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交通部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获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学院于2007年被列为上海市高校信息工程(港口航运)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上海海事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导师 联系方式
电子工程系朱大奇教授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电子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机生产工程学会机床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模范教师,《船海工程》核心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通信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水下机器人传感、控制与路径规划;港航设备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人工神经网络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Email:dqzhu@谢宏教授男,1962年生,陕西汉中市人,工学博士,教授。
2002年4月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作博士后研究,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在悉尼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物流信息监控和生物信号处理等Email:hongxie@曾连荪教授男,教授。
长期从事无线接入技术和定位测控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成功了多项导弹测控、医疗电子和汽车电子工业产品。
上海无线电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惯性学会理事;上海通信制造行业协会定位导航专委会副主任。
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负责过五项国防“七五”、“八五”等预研攻关和型号项目。
目前为我国无线测控网建设首席专家,建设总工程师。
研究方向:无线接入技术、定位测控技术、安全监控技术等。
Email:lszeng@安博文副教授男,1969年出生,上海市曙光学者,副教授。
2009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200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武汉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
Email:bwan@薄华副教授女,1971年生,副教授。
2006年6月,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二十)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二十)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29)4
【摘要】王晓峰 1958年生.教授,博士,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专业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上海海事大学学报》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anular Computing,Rough Sets and Intelligent Systems(IJGCRSIS)编委,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委员、粗糙集与粒度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博士生导师;大学学报;海事;上海;Intelligent;交通信息工程;专业委员会;简介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131;K826.16
【相关文献】
1.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八) [J],
2.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二十) [J],
3.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二)/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三) [J],
4.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四)/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十五) [J],
5.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八)/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九)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an’s Message ********************************************************************* 21世纪,我们跨入了以信息网络为龙头的知识经济时代。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弘扬艰苦创业之精神,以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院发展壮大为根本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以培养学生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运用能力为基础,为国家输送大批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自学院建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开放化与创新化道路,在教师引进、教材建设、科研选题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强调开放化与创新化的理念。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们在科学研究、项目合作、师生交流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深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欢迎广大莘莘学子报考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王晓峰院长********************************************************************* 院长寄语Introduction********************************************************************* 学院介绍:学院贯彻以科研为导向,教学为基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方针。
为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精神足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人才。
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力量,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交通部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获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学院于2007年被列为上海市高校信息工程(港口航运)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分布式计算、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模式识别、属性论方法、数据库、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多媒体技术、通信理论与技术、信息理论与技术、交通电子与通信系统、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脑电信号分析与应用、计算机测控系统、图像分析与视频处理、生物信息学及智能感知系统等*********************************************************************学院简介Information of Speciality*********************************************************************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点简介: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等。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自从1996年申请到硕士点以来,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了一只高学历、老中青相结合、生机勃勃富有朝气的学科建设和科研队伍,目前拥有教授5名,副教授7名和一批极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博士。
信号信息处理硕士点简介:信号与信息处理作为上海海事大学重点学科,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上海市模范教师1人,曙光学者1人,晨光学者1人。
目前,该学科主持国家863项目2项、参与国家863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博导类)、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及上海市“曙光学者”、“晨光学者”等人才培养项目、主持总装备部国防预研基金项目、近50项,并承接多项大型横向科研项目。
电子与通信专业硕士点简介:本硕士点于200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以培养电子与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目前,该专业有多名教授、副教授,师资力量雄厚。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简介:本硕士点始建于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于1990年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目前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本学科专业已形成一批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现有教授、副教授2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博士15人。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简介:本硕士点于2000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专业已形成一批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现有教授、副教授2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博士15人。
主要学科带头人有王晓峰教授、刘广钟教授、张明教授、冯嘉礼教授、杨智应教授等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计算与属性论方法、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分布式计算与软件工程、多媒体分析、处理和检索等。
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点简介:本硕士点于200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中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先进技术方法与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系统应用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开发与管理、数据库开发与应用、电子商务、港航物流管理等。
*********************************************************************专业介绍Faculty Capability********************************************************************* 电子工程系近三年来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2项、参与国家863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博导类)、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及上海市“曙光学者”、“晨光学者”等人才培养项目、主持总装备部国防预研基金项目、近50项,并承接多项大型横向科研项目。
朱大奇教授电子工程系主任﹑博士、博士生导师;“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带头人,信息工程学院博士学科点申报负责人;“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研究方向:水下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等谢宏教授工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物流信息监控和生物信号处理等安博文副教授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徐志京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电子工程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与导航技术、多传感器信息采集处理,海上智能交通系统陈淑荣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通信网交换技术、视频分析、视频图像检测张友俊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微波技术杨文璐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生物信号处理、脑机接口、视觉感知与图像理解、智能信息处理张颖副教授工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嵌入式系统、RFID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实时定位技术(RTLS)、网络视频监控孔薇副教授工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处理,主要包括语音信号及生物信号的智能信息处理。
杨静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图像通信与视频压缩编码黄洪琼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在智能交通领域、航运智能运输系统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 计算机系近些年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课题、交通部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业大量研究项目,有的项目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交通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发表论文三百多篇,著作十多部。
王晓峰教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等刘广钟教授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信息化技术等冯嘉礼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工作者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属性论、机器学习等张明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物流、航运信息化技术等曾卫明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脑功能成像等杨智应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与软件工程杨斌,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处理理论与工程技术、供应链过程可视化彭青松,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安全生产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信息处理栾翠菊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网格计算、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张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信息检索、自动应答等*********************************************************************师资力量Equi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上海海事大学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LUVIS(Laboratory of Und erwater Vehicle and Intelligent System)成立于2007年9月,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副教授4人,讲师工程师4人,博士生3人,硕士生12人。
主要研究方向:水下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AUV路径规划与安全航行技术、水下机器人模型辨识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人工神经网络;主要研究成果: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SCI、EI收录40余篇,同行他引900余篇次;出版专著与教材5部;授权与申请国家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项;200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6、2007、2008、2009连续四年获上海海事大学课题组科研突出贡献奖。
目前主要科研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博导类)、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及上海市“晨光学者”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