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试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试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试题

2011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湖北省孝感汉川市实验中学王必刚

一、选择题:

1.(烟台市)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2.(福州市)下列说法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 (达州市)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4. 达州市2011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5.(重庆市)下列关于O2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2

B.硫在O2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

火焰

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D.加热KClO3制O2,可用MnO2作

催化剂

6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用氢气作燃料 B.露天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煤作燃料

7.(泰安市).空气的成分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8.(内江市)“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

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B.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9.(湛江市)我市是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

不会

..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氮气10.(荆门市)臭氧(O3)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单质B.稀有气体C.化合物D.氧化物

11.(日照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12.(宜昌市)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3.(桂林市)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4.(桂林市)下列物质和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有液体的是

A.蜡烛B.铝C.磷 D.铁

15.(北京市)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6.(北京市)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3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17.(娄底市)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

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18.(大连市)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海水 C.生铁 D.臭氧

19.(宿迁市)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气体,它的一个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一切生命活动离不

开它,火苗遇到它窜的高……。它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水蒸气

20.(宿迁市)下列哪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A.CH4、CO2、H2B.CO2、HCl、N2

C.SO2、CO、NO2D.HCl、N2、O2

21.(天津市)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石油B.液态氧C.食醋D.水泥砂浆

22.(百色市)下列气体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3.(百色市)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煤

B.加碘食盐

C.水

D.酱油

24.(咸宁市)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钢铁不容易生锈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25.(西昌市)实验室检验氧气应该选用

A.pH试纸B.澄清石灰水C.酚酞溶液D.带火星的木条

26.(成都市)今年春天,不同寻常的低温导致北极上空差点形成臭氧洞。臭氧(O3)属于

A.氧气B.空气污染物C.有机物D.稀有气体

二、填空与简答:

27、(临沂市)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剂等。根据物质的性质选用合适的物质用于食品保鲜,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你认为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

(2)生石灰是常用的干燥剂。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选用生石灰的原因。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式 2.相对分子质量。 3.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书写化学式和理解化学式的含义。 2.难点:(1)化学式中各数字的意义。(2)化学式的含义。 3.疑点:如何根据化学概念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4.解决方法:在复习有关元素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的基础上,采用演示练习纠错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化学计算能力。 三.教学步骤 [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讨论,得出化学式的概念。 [板书]: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强调]:化学式并不是凭空写出来的,而是前人经过多次的精密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再经过推算得出来的。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如可以用O2、、H2O、MgO、NaCl来表示氧气、二氧化碳、水、氧化镁、氯化钠的组成。[设问]:“H2O”除了能表示这种物质外,还可以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化学式的意义。 [小结]: 1.表示水。 2.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表示一个水分子。 4.表示一个水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板书]: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 (4)表示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 二.化合价 复习引入:听写一些物质(MgO、KCl、CuO、MgCl2、H2O、Ca(OH)2、O2、Fe)的化学式。由此介绍各种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一定的,从而提出能体现化合物中不同元素原子数目比值关系的数值—化合价 师生互动: [教师介绍]表P68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介绍化合价口诀,让学生进行记忆,并标出以上几种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教师设疑] 再次阅读表P68,结合上面几种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从中你可得出元素化合价有哪些一般规律? [学生交流]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 2 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 2 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 2 、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 2、NO 2 、O 3 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 2、CH 4 等)

酸雨(NO 2、SO 2 等)白色污染 (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 2O 2 MnO22H 2 O + O 2 ↑ 2KMnO 4 △ K 2 MnO 4 + MnO 2 + O 2 ↑ 2KClO 3 MnO22KCl+ 3O 2 ↑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经典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经典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D.禁止焚烧秸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治理工地扬尘,防止空气中大的颗粒物增加; B选项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增加空气中PM2.5; C选项使用公共自行车,会减少空气中PM2.5; D选项禁止焚烧秸秆,会减少空气中PM2.5;故答案选择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石墨晶体是灰黑色的固体,所以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灰)黑色的 C.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却不一定是化合物 D.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以上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以上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A 不正确; B、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都是(灰)黑色的,比如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故B不正确; C、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却不一定是化合物,比如海水,故C 正确; D、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氯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3.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B.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C.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A、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省略了,所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不是16g,故A说法错误; 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择量程比所量取液体体积略大的量筒,所以可以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故B说法正确; C、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pH值的整数值,无法精确到小数点,所以pH试纸不能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空气中的成分以体积含量计算,氧气约占21%,故D说法错误。故选B 5.碘被公认为人类的“智慧元素”。下列关于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质子数为53 D.原子序数为5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碘元素的名称及汉字偏旁为“石”,可得到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故A错

鲁教版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2.高原缺氧是因为? 海拔高感到呼吸困难,是因为空气变稀薄,即单位体积内氧气等各种气体的量都降低了(浓度含量没有变)。 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 1.燃烧物的选择:在空气中只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铜丝、红磷、白磷等) (用此知识点解答:不选择Mg、S、C的原因?) ①碳消耗一体积氧气的同时产生一体积二氧化碳,无法测出消耗的氧气体积 ②铁丝在点燃或加热情况下不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易将氧气除尽; ③镁条点燃情况下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测量不出氧气的含量。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在一定条件下,让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与某固态物质发生反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使密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减小,从而导致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3.用加热铜和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注意事项: a.气球作用:平衡压强 通过气球的胀缩促进气体的流动,使氧气充分反应 b.推拉注射器:促进气体的流动,使氧气充分反应 c.用铜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注意 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铜粉必须过量,保证氧气被反应完全。 ③加热时间要足够,保证铜与氧气充分反应。 ④反应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读取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三.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热点)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次用自制的天平定量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发现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原理: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流程: 3.各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及原因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4% 0.03% 项目加热铜红磷燃烧 实验装置A图B图 实验原理2Cu+O2Δ2CuO 4P+5O2点燃2P2O5 实验现象红色的铜粉变为黑色;冷却到室温后, 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减少。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烧杯中的水 倒流到广口瓶中,约占广口瓶容积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拓展:两个实验均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A图: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加热情况下不能与铜丝反应 B图: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溶 于水 误差分析偏小(5条)偏大原因(3条)偏小原因(4条)偏大原因铜粉量不足装置向外漏气红磷不足 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 时,空气受热逸出加热完毕后未冷却 至室温读数 反应后没将气球 内气体全部挤入 注射器内就读数 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 止水夹 加热温度未达到反 应温度 加热时没有推拉注 射器 注射器与玻璃管 间的连接导管容 积较大 实验完毕后,导管里 还有一段水柱 加热时间太短装置漏气,使外界空 气进入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4.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5.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混合物 纯净物 概念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特征 无固定的性质,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有固定的性质 化学符号 无固定的化学符号 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举例 空气、海水、牛奶 N 2、O 2、H 2O 联系 混合物 纯净物 6.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的总称,属于混合物,又称为惰性气体。 7.空气污染物为有害气体和烟尘。 8.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氧 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在101KPa ,-183摄氏度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218 摄氏度时,氧气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0.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11.物质与氧发生的发生,叫做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 混合 分离

性。 12.进行的很慢,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1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 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属于 物理变化。 15.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 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16.催化剂的特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和减慢) (2)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3)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17.几种反应。 (1)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 (2)碳+氧气 二氧化碳 (3)硫+氧气 二氧化硫(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实验前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集气瓶炸裂) (5)过氧化氢 水+氧气 (6)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7)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NO2X+2H2O.则X 的化学式是() A.N2B.NO2C.NH3D.N2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在 N2H4+2NO2X +2H2O反应中,反应前共有氮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反应后的原子为: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则2X中含有氮原子4个,故X的化学式为N2,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 2.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金属的活动性越弱,使用的年代越早,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其次是铁和铝,错误; B、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硫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降低,正确;C、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60是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错误;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与使用年代的关系,元素质量分数的求算,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的溶解性等知识。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和氮气是有用的 B.空气主要提供人们呼吸,而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不大 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氧气,更有益于人类的发展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复习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填空题专练 新人教版 精

空气 1、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自然资源.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物(填物质类别),爆米花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以防污染,因为被污染的空气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和两大类; (2)生活中既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生活中可以用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另外我国是淡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所以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请你为你家庭的日常生活提出一种节水措施. 【分析】(1)可以根据物质的物质组成和氧气的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根据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方法以及节约用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爆米花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两大类; (2)生活中既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加入肥皂水,搅拌,气泡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是硬水;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用淘米的水浇花等可以节约用水. 故填:(1)混合物;水蒸气;有害气体;烟尘;(2)煮沸;肥皂水;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2、下列现象中:①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冷饮,过一断时间后,冷饮瓶的外壁上就出现水珠; ②冬天,人说话时,可看到呼出的气体变成水雾;③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几天后,饼干就变得不脆了;④夏天吹空调时,可看到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有“冷气雾”;⑤在空气中对着干冷的玻璃杯吹气时,玻璃杯的壁上出现水雾.其中,能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有,能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要高的有. 分析】根据水的物态变化及人体呼吸原理,空气中各成分极其性质特点分析回答本题. 【解答】解:①夏天盛放冰镇啤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冷的瓶子表面遇冷凝结成小液滴的原因,从而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②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要高; ③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几天后,饼干就变得不脆了,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水蒸气变潮,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④夏天吹空调时,可看到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有“冷气雾”,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冷凝成水滴,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证装置不漏气 B.用放大镜聚焦日光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的原因一定是集气瓶内没有氧气 D.该实验可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答案】C 【解析】 A、凡是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实验,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证装置不漏气,正确; B、放大镜有汇聚光线,提高温度的作用,故用放大镜聚焦日光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 C、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的原因可能是集气瓶内没有氧气,也可能是红磷量不足,错误; D、若红磷足量,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压强降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酸和碱反应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热液体D.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图示中导管与外界通着,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 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9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就属于第几周期。 【详解】 A、氟原子是9号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核外电子数为9,故A正确;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B正确;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氟元素和氯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6、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教学内容 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及其它0.0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如空气。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 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练钢等; 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3、保护空气 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练习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

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 二、氧气 1、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 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中和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2、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里燃烧的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并放出热量。 3、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人燃烧 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在氧气里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4、化合反应: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5、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练习 1、以下对氧气的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空气教学目标了解空气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乐趣。 4、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重点与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一、引入 师:描述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时刻离不开的空气。 二、新课讲解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板书课题) 2、讨论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学生互相评价。) 3、生:阅读课文,回答 (1)课本介绍了哪一位化学家?他有哪些贡献? (2)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4、介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个) 5、生:阅读实验2 –1,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6、教师:演示实验2-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册的填写。 7、学生:思考问题: 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 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不足; ③、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④、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8、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找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板书) 9、练习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知识点

《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的组成 1、原始大气的组成:以二氧化碳(CO 2)、一氧化碳(CO )、甲烷(CH 4)和氨气(NH 3)等为主 2、绝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氧气分别与一氧化碳、甲烷、氨气作用,使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N 2)。经过数十亿年的变迁,终于形成了现在地球上以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的大气层。 4、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材P79): 实验原理:2Cu+O 加热2CuO (注射器中的氧气被铜粉消耗) 实验中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玻璃管中要装细铜粉,而不是装一根粗铜丝?(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加快反应) (2)实验中为什么要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使注射器中的空气都能尽快与细铜粉接触,从而加快反应,使里面的氧气能尽快被消耗完) (3)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 1/5,这说明了什么?(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了1/5的体积) (4)上述实验中,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实验结果不准确,可能是:装置漏气;加热的时间太短;细铜粉不纯, (5)为什么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消耗完后,注射器内还有气体。这说明空气中除了氧气,还有其它气体) (6)试推测:实验完毕(氧气被消耗完)后,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性质(不能燃烧;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工业上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 空气——→液态空气———→ 2、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氮气的用途:生产硝酸和化肥;作食品的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液态氮常作致冷剂 稀有气体的用途:用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 用氦气充气球比氢气好,为什么? 氦气属于惰性气体,性质比较稳定,危险性低。氢气非常活跃,危险性大,现在有规定不允许用氢气 充氢气球了 三、关注空气质量 1、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比较 采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针筒抽气法、气囊法等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对比实验获得的结论:通风不畅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新鲜空气高 2、空气的污染 空气的污染物:①可吸入颗粒物,如:沙尘暴;②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我国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不包括二氧化碳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 加压 降温 升温 -1960C 氮气 液态氧气(储存在蓝色钢瓶中)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测试(解析版)

2019-2019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二氧化碳无毒,在空气中含量过多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若名科学家张存浩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研究的火箭燃料常用的氧化剂是高氯酸铵(NH4ClO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3 C. +5 D. +7 3.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12克 B. 12 C. 1.66×10﹣27千克 D. 克 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3O﹣﹣3个氧元素 B. SO2﹣﹣1个二氧化硫分子 C. O2﹣﹣2个氧原子 D. ﹣﹣1个铁离子 5.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 A. 二氧化硫(SO2) B. 二氧化碳(CO2) C. 氮气(N2) D. 氧气(O2) 6.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P2O5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 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 本实验可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7.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有白烟产生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C.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产生 D.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8.已知某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 。若该碳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镁原子的质量为()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2、明确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知道研究物质性质时如何选取物质。 3、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原理,药品的选择依据,会进行误差分析。 4、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部分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5、通过回顾实验技能考试中“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完成对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的归纳。 6、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学会通过间接法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形成对物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并将这些思 路和方法应用于学习研究之中。 教材分析: 空气是学生第一次对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的第一次研究,氧气又是学生第一次对纯净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虽然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氧气的性质和制取”两个实验都重点进行讲解,但讲授过程中重知识轻理念。虽然这些理念性的东西在中考过程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很多学生在国际奥林比克竞赛中屡获殊荣,但诺贝尔奖得主却寥寥无几,与此也不无关系。所以,本节课的复习除了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如何研究物质以及研究物质应从何入手等观念性的东西。 学情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气体的制取与性质”是中考常考的要点,学生平时练习的较多,所以对于此部分的基础知识学生大多掌握的较好。但是将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系统化并把此种思路应用于平时解题和学习中很多学生从未考虑过。如何帮助学生将研究混合物中某物质的含量和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整理出来,并将此应用于平时的解题和学习中,既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期望学习的。 重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鲁教版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成分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 爱白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白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白然资 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 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白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白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白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

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白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一空气中有什么? 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可白己搜集或从实验室借取)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白己对空气的认识。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围绕科学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课题开展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导学案新人教版

课题2 氧气 【学习目标】 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活动方案】 活动一、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经验,观察氧气,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活动二、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1.观察演示实验,完成表格。 2.讨论:分析细铁丝在空气里不能燃烧,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以及木炭和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活动三、认识几种反应类型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找一找上面三个化学反应的相同点。 2.完成下列填空: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思考: ①糖溶于水是化合反应吗? ②物质跟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吗? ③你知道有哪些氧化反应?现象都明显吗? 4.阅读课本P36,完成下列填空: 缓慢氧化:定义 举例: 【课堂反馈】 1.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分别写出硫、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4.蜡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A.都发光 B.都剧烈地反应并产生热量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是化合反应5.同学们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中,错误的做法是()A.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后,由瓶口慢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B.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应预先在瓶底放少量的水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瓶底也可以铺一层细沙 D.将铁丝在空气中烧得红热后,插入氧气中照样可以燃烧 6.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水→氢气+氧气 B.氢气+氧气→水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word)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word)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下面是摘录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其中肯定有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C.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D.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D选项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蕊与变为紫色;故答案操作C 考点:实验现象及记录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9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就属于第几周期。 【详解】 A、氟原子是9号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核外电子数为9,故A正确;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B正确;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氟元素和氯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鲁教版.doc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 法。 2、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教学的起点挂靠在已知与未知的衔接点上,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着力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课前布置研究性课题——空气中有什么?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表他们的高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认识上的不足,不失时机地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如何应用化学反应的方法。 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的基本思想。探究的动因源于问题,探究的功效在于教师的恰当引导。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本节课追求的又一个教学目标,对于“关注空气质量”,“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等知识的学习,宜采用学生课下收集资料,课上自学教材和相互交流的方式进行。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式的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 2、初步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提供了一组图片,从微观角度入手,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种符号可以传递的信息,引导学生从不同思维角度思考化学式的意义。 化合价的含义教材只做简单讲解,注重让学生观察化合价与化学式,注重让学生找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规律,将规律进行总结。 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定量计算,其前提是必须让学生明确化学式的意义。在次基础上,教材以水为例,设计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和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物质的元素宏观组成和原子的微观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能自己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归纳。正确书写化学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而学生刚接触化学时间不长,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由模仿开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学生第一次接触物质组成的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共识;在学生能理解的进行计算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有梯度的训练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堂教学反思

XX中心学校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堂教学反思 班级: 执教:*老师 日期:201*年*月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堂教学反思

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应该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应该以学生为重点,教会孩子们如何学,如何做,如何真正地掌握知识点,从被动的学习演变成主动地学习。本周讲课空气这一节课的内容,叫我感受颇深,多位老教师的指正叫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课后思想总结。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探讨的,人类离不开空气,空气又是人类生存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的成分有哪些呢?我们如何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呢?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展开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认识。 (一)、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活动 本节课以学生的兴趣需要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上课伊始通过欣赏美丽的风景,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到了本节课的研究任务上。抓住学生好玩爱动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整节课以轻松地探究形式教学生自己去探讨研究氧气的体积含量。并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实验的原理与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实验探究。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要以学生为重点展开实验探究,应该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拓展,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逐步培养,是学生自己乐于学,乐于动手。 同时学生的猜想,直接影响他们探究的方向和目的。因此,

应该重视学生的猜想,而且要时刻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他们提出的疑点应给与解释,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作出探究。 (三)、赏识学生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该多多的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还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同时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及时的处理学生的疑惑并且认识到初学者的思维方式,更应该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去解答他们的不懂点,疑惑点。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应该给予鼓励不能给予否定的态度,应该委婉的告诉学生如果这么做是不是就会好一点呢?用这样的语言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会给学生增加探索的信心。 通过这节课的讲解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应该多多的以学生为中心,带着学生从他们的出发点去思考问题,更应该积极向老教师学习,注意讲课的方式方法,多注意语言的运用,更应该注意现阶段的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新知的联系与应用。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不要求多尔要求精,不要求繁而要求懂,做到学生对知识的简单明确,之后再进行能力提升。最后达到知识的应用与升华。本节课叫我再一次的成长,再一次的得到了锻炼。我会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更加的努力的学习,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