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政府的中东政策
再见,国务卿克林顿
![再见,国务卿克林顿](https://img.taocdn.com/s3/m/e533fae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2.png)
48 | 中国报道2013年2月 总第108期再见,国务卿克林顿当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美国能否以平和、理性、包容的心态看待中国,坚持在坦诚深入的对话和平等互利的合作中与中方共塑中美关系的新型未来,将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抉择,而不是某位总统或国务卿的风格选择。
晓岸与我们打了多年交道的希拉里·克林顿即将离开美国国务卿的岗位。
她在国务卿任上飞行近百万英里,访问上百个国家,创下多项美国外交的“第一”,对得起“史上最勤奋国务卿”这个妙号。
她超越个人抱负,认真履行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的调整,积极倡导“巧实力外交”,并试图在互联网自由、发展援助、人权外交领域树起自己的旗帜,可以说忠实代表了美国的利益。
同美国一样,克林顿国务卿既是中国的朋友,也是中国的对手,而且是个颇不好对付的对手。
回顾过去四年发生在中美之间的事,她的烙印是实实在在的,需要用两分法来评判。
克林顿国务卿给予中国和中美关系足够关注。
她上任后的首次外访到了亚洲,在中国停留时间最长。
克林顿国务卿过去四年七次来华,作为美方特别代表之一对“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个由两国元首发起的重要机制投入了超乎寻常的精力。
如果把过去四年她与中国同行会面、通话、换函的次数和时长做个统计,毫无意外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将破纪录。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丰富成果和机制本身的发展经验已成为中美关系的历史性财富。
克林顿国务卿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美方奠基人之一。
她和她的中国同仁王岐山副总理、戴秉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外长一起,将中美关系的定位从“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推升至“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直至两国元首确认“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
中美两国国内都有人把官方的这种努力视作“磨嘴皮”,呼吁中国人不要被美国人“忽悠”了、美国人不要被中国人“麻痹”了——这样的理解实在偏狭。
谁都不应否认中美关系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举足轻重的双边关系,其健康稳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两国高层在此方面的战略共识与双方的具体实践一样重要。
冷战之后克林顿政府提出
![冷战之后克林顿政府提出](https://img.taocdn.com/s3/m/127a76b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0.png)
冷战之后克林顿政府提出“冷战之后克林顿政府提出”自1947年至1991年的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持续着。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克林顿政府继任以新的挑战和机会。
在这个新的国际局势下,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倡议,以处理新兴的全球问题。
本文将探讨克林顿政府在冷战之后所提出的几个重要政策。
一个显著的举措是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全球化”政策。
在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成为当时的趋势和焦点。
克林顿政府支持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并通过推动与世界各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该政策的核心理念是扩大美国的经济影响力,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内就业。
此外,克林顿政府还重视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
在冷战之后,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
克林顿政府积极推动国际环境保护协议,并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克林顿政府坚信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另一个重要的政策是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人权外交”。
在冷战解体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开始将人权议题作为外交政策的一个关键因素。
克林顿政府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时,将人权问题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并对侵犯人权的国家采取制裁和外交压力措施。
这一政策旨在推动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改善,并维护人权价值观。
除了上述政策以外,克林顿政府还关注并处理着其他一些重要议题。
例如,克林顿政府注重创新和技术发展,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领域推动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克林顿政府还积极推动全球反恐合作,并采取行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然而,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有人批评克林顿政府过于重视经济问题而忽视了人权问题,指责他们在与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关系中妥协了人权立场。
此外,一些人还质疑克林顿政府是否在处理全球问题时没有足够地考虑到国家安全利益。
总的来说,冷战之后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倡议,以处理新兴的全球问题。
它积极支持全球化、环境保护和人权外交,同时也着眼于创新和技术发展以及全球反恐合作。
克林顿总结
![克林顿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288e6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1.png)
克林顿总结引言克林顿(Bill Clinton)是美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总统之一。
他在任期内,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决策,对美国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克林顿总统的执政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经济政策克林顿总统在经济政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克林顿政府推出的经济复苏计划,也被称为“克林顿新政”。
该计划包括减税、削减政府支出和改革福利制度等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和投资,加速了经济增长。
此外,克林顿政府还成功地推动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签署。
这些协定为美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机会,并促使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然而,对于克林顿总统的经济政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他的金融监管政策被认为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克林顿政府的解禁政策让银行和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漏洞,为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
内政政策在内政政策方面,克林顿总统致力于改善社会福利和医疗制度。
他推动了“克林顿医改”计划,旨在为美国人提供普遍的医疗保险。
然而,该计划在国会遭到强烈反对,最终未能实施。
尽管如此,克林顿政府还是通过了其他一些重要的社会福利改革,如儿童医疗保险计划(CHIP)和福利改革法案。
克林顿政府对环境保护也给予了重视,推出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
克林顿总统签署了《清洁水法案》和《清洁空气法案》,加强了对水和空气质量的监管,保护了环境和公众健康。
然而,克林顿政府也在一些内政问题上遭受批评。
例如,对于重要的教育改革,克林顿总统的政策并未实现预期的改善。
此外,他还在死刑和移民政策上面临着争议。
外交政策克林顿总统的外交政策备受关注,特别是在中东和巴尔干地区。
在中东问题上,他积极推动巴以和平进程,并亲自参与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谈。
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终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在巴尔干地区,克林顿政府采取了行动,阻止了波斯尼亚和科索沃的种族清洗。
冷战后时期美国全球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时期美国全球战略对中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ad3c349e518964bcf847c33.png)
冷战后时期美国全球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会计系097819号杨洋苏东剧变,冷战几十年来形成的铁幕再一夜之间遭到毁灭,苏联的解体将美国的全球战略瞬间打乱,一时还茫然无措的它不得不重新制定以其为中心的全球战略,以继续维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也开始急剧膨胀起来,并依仗其独一无二的雄厚经济军事实力,大肆推行其“单边主义”政策,或无端干涉别国内政,或对其他主权国家横加指责,力图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美国的霸权行径,不仅受到中国、俄罗斯以及美国一些盟国(如法、德等国)的有力抵制,也遭到世界一些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坚决反抗。
前苏联突然解体,美国成为第一大国,冷战后的几任总统均主张称霸世界,积极推行单极世界,使多极化处于弱势,美国的全球战略也由此备受世界关注。
(1)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实现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
第二,提出建立欧洲新格局,实质是确保在欧洲的利益。
第三,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2)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
“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
为此,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
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
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
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A.第一任期间1993年1月13日,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名听证会上提出,冷战后美国“需要设计一项新的战略”来保护美国利益: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4c1ff3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c.png)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文章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西方国家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其基本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权。
美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是: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
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渗透,同苏联一起攻击中国。
埃及面对巴以问题的立场
![埃及面对巴以问题的立场](https://img.taocdn.com/s3/m/72c6a11cff00bed5b9f31d26.png)
中东地区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石油资源极其丰富。
在历史上,古代犹太人曾居住在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
后因外族入侵和迫害,犹太人陆续迁离。
阿拉伯人在这里世代定居。
一战后,占领这一地区的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1948年5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阿以分治的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结柬。
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
以色列很快因此而建国,并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了大片原定划给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土地。
大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离开家园,流落到其他阿拉伯国家。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至今没有建立起来。
以色列又通过第三次中东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等。
巴以争端包括领土和水资源问题。
中东和平不能真正实现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大国为维护本国利益,插手、干涉巴以争端,并偏袒以方。
美国支持以色列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维持力量平衡。
中国主张以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为基础,要求双方切实履行已达成的协议,使和平进程不断取得进展。
中国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选择,支持巴人民的正义事业。
1947年,英国公布了《印巴分治方案》(《蒙巴顿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其中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20世纪50年代都成为共和国。
但这一方案在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上留下了后患,这对南亚次大陆的安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独立后,印巴关系一直很紧张,并于1971年发生了印巴战争。
1972年6月,印巴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东巴基斯坦分离,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美英等西方国家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大小冲突愈演愈烈,在一些地区甚至爆发了局部战争。
如南斯拉夫解体后出现了地区性战争和1999年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轰炸。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772876bd1a37f111f1855b4d.png)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摘要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与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构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力量结构,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调整对外战略来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
关键词:冷战结束;美国;对外战略调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宣告了“美苏争霸”的两级格局结束,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面对这一迅猛的国际形势,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能不对战后持续40多年的全球战略进行全面的根本性的调整,以寻找新的范式替代反共产主义的“遏制战略”,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本文将从布什政府时期,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以及现在的奥巴马执政时期来分析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不同时期如何调整对外战略来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维护其领导地位。
一布什政府时期布什总统任期内,跨越冷战前后两个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
①1989年初,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
所谓“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军事遏制的条件下,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以“和平演变”为灵魂,抓住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亲西方的反对派,最终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
②1989年底,提出了建立欧洲新格局的“新大西洋主义”:主张把北约、欧共体、欧安会三大机制作为建立欧洲新格局的基础,其实质是要在重塑欧洲格局的过程中保持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确保美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利益。
3提出美国“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强调在美国的领导下,实现一个“和平和安全、自由和法治”的世界;(2)在国际事务中更加强调“多边”合作,而不是“单边”行动,注重发挥盟国和联合国的作用;(3)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在世界上巩固和推进所谓“自由”与“民主”事业;(4)实施地区防务战略,重点防止和应对威胁美国利益的地区冲突。
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时期的外交政策课件
![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时期的外交政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8694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1.png)
面对苏联解体后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 动荡,老布什政府推动北约东扩,确 保欧洲稳定与安全,同时推动欧洲一 体化进程。
建立世界新秩序
倡导多边主义
老布什政府提出建立“世界新秩 序”的理念,倡导多边主义和国 际合作,以应对全球挑战和威胁 。
推进军控与裁军
在老布什政府的推动下,美国与 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达成一系列 军控与裁军协议,为世界和平与 稳定做出贡献。
对抗苏联扩张
在冷战背景下,里根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来对抗苏联的扩张行为,包括 加强北约联盟、推动军事现代化等 。
促进盟友合作
里根积极与美国的盟友合作,共同 应对全球挑战,进一步巩固了美国 的全球影响力。
与苏联的关系及“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里根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战” 计划,旨在通过发展导弹防御系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克林顿时期支持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多边 贸易体制,通过国际合作和规则制定,促进全球 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化。
开拓新兴市场
克林顿政府鼓励美国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推动与 亚洲、拉丁美洲等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关系,加强 经济互联互通。
应对种族和民族冲突,促进人权和民主
强调人权外交
克林顿政府将人权外交作为重要方向,通过外交手段促进全球范围 内的人权和民主。
强调人权和民主价值观
里根将人权和民主价值观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石,通过外交 手段推动这些价值观在全球的传播和实践。
促进市场经济
里根倡导自由市场经济,推动全球经济体系向自由化和市场化方向 发展,这也成为了他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02
老布什时期的外交政策
冷战结束与苏联解体
结束冷战
老布什总统在任期间,冷战结束,苏 联解体,标志着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 化。美国在此背景下积极调整外交政 策,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
克林顿传简介
![克林顿传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8ff58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5.png)
克林顿对全球政治的影响与遗产
影响
• 克林顿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提高了美国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 • 克林顿的外交政策主张,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遗产
• 克林顿在任期间的成功经验,为后来的美国总统提供了借鉴 • 克林顿在全球和平与发展领域的贡献,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克林顿的政治遗产与历史评价
05
克林顿的政治影响与遗产
克林顿对民主党的影响与贡献
影响
• 克林顿在任期间,民主党在美国政治中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 克林顿的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张对民主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贡献
• 克林顿成功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 克林顿在环保、教育改革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民主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政治遗产
• 克林顿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为美国社会发展奠定了 基础 • 克林顿的外交政策,为维护美国的国际地位做出了贡献
历史评价
• 克林顿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总统之一,被誉为 “新世纪的领导者” • 克林顿的政治成就和影响力,将永远载入美国历史的光 辉史册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克林顿的早期职业生涯与政治抱负
早期职业生涯
• 1973年在阿肯色州担任司法实习生 • 1974年至1976年在阿肯色大学担任讲师 • 1976年至1980年在耶鲁大学担任讲师
政治抱负
• 1970年代开始参与政治活动,支持民主党候选人 • 1992年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
02
克林顿的政治生涯
Docs
社会政策
• 推行教育改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提高环境质量
成就
• 在任期间提高了美国的教育水平,降低了贫困率 • 成功推动了《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克林顿怎么化解美国债务(3篇)
![克林顿怎么化解美国债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7a7ac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0.png)
第1篇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债务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1993年至2001年,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美国成功化解了债务危机,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
本文将从克林顿时期的政策背景、主要措施以及成效等方面,探讨克林顿如何化解美国债务。
二、克林顿时期美国债务问题的背景1. 政策背景克林顿上台时,美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
1981年至1992年,美国财政赤字连续11年超过1000亿美元,国债总额从1981年的9136亿美元猛增至1992年的3.3万亿美元。
同时,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
2. 经济背景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通胀、高失业到低通胀、低失业的转型期。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克林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三、克林顿化解美国债务的主要措施1. 增加税收克林顿政府认为,增加税收是解决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的有效途径。
1993年,克林顿签署了《经济稳定法案》,对高收入者和大企业实施增税政策。
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增加了财政收入。
2. 减少政府开支克林顿政府强调,减少政府开支是控制财政赤字的关键。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削减国防开支、优化社会福利体系等,有效降低了政府支出。
3. 推进社会福利改革克林顿政府认为,社会福利体系改革是解决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1996年,克林顿签署了《福利改革法案》,将福利援助与就业相结合,鼓励失业者积极寻找工作。
4. 促进经济增长克林顿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增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等,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
四、克林顿化解美国债务的成效1. 财政赤字大幅下降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财政赤字从1992年的2900亿美元降至2000年的1270亿美元。
财政赤字的下降,为降低国债规模创造了条件。
2. 国债规模逐渐降低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国债规模从1992年的3.3万亿美元降至2000年的5.6万亿美元。
美国是中东和平进程的主导者
![美国是中东和平进程的主导者](https://img.taocdn.com/s3/m/c3c43486bceb19e8b8f6ba17.png)
为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服务于民主强国的有效机构”。
而联合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力量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不可能受美国摆布。
于是美国对联合国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联合国符合美国的利益,那么我们就利用它;如果联合国不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我们就抛弃它。
”具体到中东问题上,正如1995年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基德韦所说:“美国将让联合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不会让它充当主要角色。
在涉及重大的外交问题时,美国不会让联合国插手。
”正是在美国排斥和联合国自身机制的制约下,联合国在巴以和谈问题上扮演了一个尴尬的角色。
尽管如此,联合国对以色列所采取的不利于巴以和谈的行动仍给予积极关注:1990年联合国安理会谴责以色列在圣殿山事件中的暴行;1995年联合国大会认定以色列定都耶路撒冷为非法;1997年第51届联大认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上特别是耶路撒冷的定居活动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重大障碍;2004年3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通过决议谴责以色列暗杀亚辛;2004年10月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与国际“人权观察”组织强烈抨击以色列在加沙滥用武力,严重破坏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的行为。
2005年3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分别与巴领导人阿巴斯和库赖进行会谈,并承诺国际社会将加大对巴以和谈的促进力度,以推动双方落实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同时,联合国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联合国难民工作署(UNRW A)作为最早成立的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救援组织之一,一直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工作,向难民营里的巴勒斯坦人提供最低的生存保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参与对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援助工作;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也一直在巴勒斯坦开展工作。
就未来巴以和谈的走向而言,可以肯定这样几点:首先,联合国181、242和338号决议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基础。
联合国181号决议赋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国的合法性,242号决议确定了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338号决议要求执行联合国242号决议的所有部分。
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新战略
![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新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e94568ff81c758f5f61f67a0.png)
浅析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新战略苏东剧变,冷战几十年来形成的铁幕再一夜之间遭到毁灭,苏联的解体将美国的全球战略瞬间打乱,一时还茫然无措的它不得不重新制定以其为中心的全球战略,以继续维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也开始急剧膨胀起来,并依仗其独一无二的雄厚经济军事实力,大肆推行其“单边主义”政策,或无端干涉别国内政,或对其他主权国家横加指责,力图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美国的霸权行径,不仅受到中国、俄罗斯以及美国一些盟国(如法、德等国)的有力抵制,也遭到世界一些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坚决反抗。
前苏联突然解体,美国成为第一大国,冷战后的几任总统均主张称霸世界,积极推行单极世界,使多极化处于弱势,美国的全球战略也由此备受世界关注。
(1)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这一时期世界局势的巨大变化,使美国感到在战略上需要确立一种由它领导和支配下的世界秩序,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扩展其在全球的利益。
1990年9月,在海湾危机爆发不久,布什即正式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战略构想。
之后,布什又多次对他的“世界新秩序”构想进行补充和进一步阐释。
“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有:(1)强调在美国的领导下,实现一个“和平和安全、自由和法治”的世界;(2)在国际事务中更加强调“多边”合作,而不是“单边”行动,注重发挥盟国和联合国的作用;(3)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在世界上巩固和推进所谓“自由”与“民主”事业;(4)实施地区防务战略,重点防止和应对威胁美国利益的地区冲突。
布什的“世界新秩序”构想,是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在对外关系方面的一个纲领,其基本目标是维护冷战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应付美国面临的各种新的挑战,在世界上推进“民主”事业,从而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
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全球战略虽仍带有过渡色彩,未完全抛弃冷战期间的战略观念,但它第一次确定了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总目标,勾画出美国新全球战略的一个粗略的轮廓,成为布什政府对美全球战略实施调整的总方针。
克林顿国务卿为奥巴马中东和北非讲话所做的引言
![克林顿国务卿为奥巴马中东和北非讲话所做的引言](https://img.taocdn.com/s3/m/dd5156b9960590c69ec37684.png)
克林顿国务卿为奥巴马中东和北非讲话所做的引言SECRETARY CLINTON: Thank you all, and welcome to the State Department. I am delighted to be here to welcome the President as well as our colleagues from the Diplomatic Corps, Senator Kerry, and senior officials from across our government, and especially the many young Foreign Service and Civil Servants who are here today.克林顿国务卿:谢谢大家,欢迎光临国务院。
我很高兴能在这里欢迎总统以及来自外交使团的同事们、参议员克里、我们政府各部门的高级官员、特别是今天在座的许多年轻的外交人员和公务员。
Mr. President, from your first days in office you have charged us with implementing a bold new approach for America’s foreign policy – a new blueprint for how we advance our values, project our leadership, and strengthen our partnerships. We have seen that in a changing world, America’s leadership is more essential than ever, but t hat we often must lead in new and innovative ways.总统先生,从您就职初始,您就赋予我们重任,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实施一个大胆而全新的方针——这是指导我们推广我们的价值观、发挥我们的领导作用、加强我们的伙伴关系的一幅新蓝图。
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
![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87e5e27869dc5022aaea00e2.png)
(二)经济发展的原因
1、新科技革命
北美
2、经济社会 政策调整
4、廉价原材料 来源
欧洲
3、经济合 作频繁和
深入
5、相对稳定 的国际环境
日本
(三)不同的经济模式与面临的共同问 题
1、发达资本主义的几种主要经济模式 2、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层矛盾
返回本章
1、发达资本主义的几种主要经济模式
(2)德国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时以社会 因素保障市场的运行。它的特点是将市场竞争和 社会平衡结合起来,在保证个性自由、讲求效率 的同时,争取社会公平和平等。它强调个人自由 与社会义务相结合,在鼓励竞争的同时,注重各 利益集团之间的协商;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向工 人提供较普遍的社会保障;在企业管理方面,建 立起共同决策制度等。
美国的单边主义指:把美国的利益放在国际共 同体之上,用一国自身的力量解决国际问题。
其特点是:
(1)美国的霸主地位50年内不能受到挑战 (2)按照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可以单独对 一个目标进行打击 (3)可以置国际机制与国际规则于不顾
3、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
smart power
贝拉克·奥巴马
希拉里·克林顿
2、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针对苏东国家出现的社会经济危机,提出了“超越遏制战 略”;同“遏制”战略相比,目标更高、空间更广、手段更多。
◆提出“新大西洋主义”更加重视“西西”关系,力图巩固 美国在西方盟国中的领导地位;
◆对中国既维持美中关系基本框架,又诱压中国进行“和平 演变”的基本政策方针;
克林顿的参与和扩展战略的目标
民国展识领标扩经地这主经民形导“是展济位一三济主态。参:美模。战大、,三与积国式略支确力方和极 的 ,是柱保图面扩参利确建美从实基展与益立立国经现础战国、其在军济美上略际价“经事、国,”和值世济安军对即的地观界、全事世振主区和领实和和界兴要事政导力扩意的美目务治”、,
冷战后美国政府的欧洲一体化政策
![冷战后美国政府的欧洲一体化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606685fa453610661fd9f41c.png)
冷战后美国政府的欧洲一体化政策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进一步深化与扩大,欧洲联盟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继续提高,对欧美关系中的美主欧从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新挑战。
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并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善。
试通过对国际背景、国内形势等方面对美国政府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时期欧洲一体化政策进行多角度剖析。
标签:美国政府;克林顿;布什;奥巴马;欧洲一体化从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时期是美国政府自冷战后对欧洲战略“重新审视”的重要历史阶段,美国对欧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克林顿政府的欧洲一体化政策克林顿政府上台之初,优先关注国内问题及经济事务,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并不明朗。
但是从1994年经济有所好转之后,一切开始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1月,克林顿在其发表的第一个关于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声明中宣称,支持欧洲联盟及其发展更加强大的共同机构,美国不仅鼓励欧洲搞经货联盟,原则上也赞同欧盟发展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便使西欧联盟发挥更加有力的作用[1]20。
7月,克林顿在柏林发表的演说中更是进一步地阐明他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他说:“展望21世纪,我相信,一个统一在民主、自由市场和共同安全下的欧洲,在维护繁荣与和平方面,是我们最好的伙伴。
”[2]1克林顿时期欧洲一体化政策最大的特征就是同意欧洲可在某种程度上发展安全和防务特性,“充分支持发展一个欧洲安全和防务特性——这一特性的形成将加强大西洋联盟中的欧洲支柱,同时也会加强大西洋两岸之间的联系,并使欧洲联盟能够为它们共同的安全和防务承担更大的责任。
大西洋联盟和欧洲联盟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
”克林顿政府是冷战后“最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政府[3];但是,它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是有限度的[4]。
这主要是基于美国一贯政策的实质即自身利益而定,这决定了它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在安全层面,政府同意欧盟发展安全和防务,但又不能削弱北约在欧洲安全中的主导地位,最终目的仍是为了保持对欧洲的主导权。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李璐璐)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李璐璐)](https://img.taocdn.com/s3/m/697c85f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c.png)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把反苏、遏苏与追求扩张、称霸结合起来,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战略需要分别实行了既有连贯性又有针对性的对外战略。
美国的对外战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进攻战略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防守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反击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平攻势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1945—1952年)。
形成:杜鲁门是战后美国的第一位总统。
二战结束时,美国明确地把全球扩张、称霸世界确定为国家对外政策的总体目标。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的国际影响,也打破了美国的称霸之梦。
1947年6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声称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应该承担“领导自由世界对极权主义政权进行一场全球性的圣战”。
这篇讲话成为美国对苏联宣战的政治宣言。
据此,美国推出了遏制战略。
内容: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已经被一个庞大的强国所控制,海洋国家如果要保持在全球范围的力量均势,就必须遏制住这个国家向大陆边缘地带的扩张。
美国必须以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把苏联的力量控制在它目前所占据的地区。
也就是首先遏制苏联的进一步扩张,然后再通过其他手段使遏制战略扩展到中间地带及整个世界。
实施:实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基金”援助西欧和扶持日本,稳定该地区的政局,扩大美国的影响;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缔结《日美安全条约》,重新武装分裂后的西德,建立了与苏联对峙的军事联盟;实施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杜鲁门主义,包围中国,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实施“第四点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支持亲美政权,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安全区”;在军事上主张在核垄断的基础上扩张军备,准备打“两个半战争”。
评价: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战略标志着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
克林顿:政府尘埃落定 书潮方兴未艾
![克林顿:政府尘埃落定 书潮方兴未艾](https://img.taocdn.com/s3/m/672b70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5.png)
克林顿:政府尘埃落定书潮方兴未艾
泽文
【期刊名称】《出版参考》
【年(卷),期】2002(0)11
【摘要】评论克林顿的新书美国新近出版了两本评论克林顿的书:(一)《最佳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美国》(The Best of Times:America inthe Clinton Years),作者为海恩斯·约翰逊(Haynes Jonhson),由哈考特出版。
【总页数】1页(P32-32)
【关键词】克林顿;尘埃落定;回忆录;兰登书屋;比尔·克林顿;系列回忆;克林顿政府;美国经济;评论;传记作家
【作者】泽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9.712
【相关文献】
1.浅析“9·11”前后小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变化——兼论与克林顿政府的比较 [J], 王儒佳
2.美国政府反贫困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念及其政策变迁——从约翰逊到克林顿政府 [J], 王庆安
3.冷战后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简论——以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时期为对象 [J], 吕
香芝
4.重新塑造政府(下)建立一个花钱少效率高的政府─—从克林顿政府的改革计划看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影响 [J], 蔚智前
5.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通电话江泽民重申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严正立场克林顿表示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