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地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越的地理位置
• 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要冲,控制着欧亚非海上 交往的咽喉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30多年来,新 加坡的领导者始终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 出位置,不断拓展海运业、航空业、造船、修船业以及 与之配套的仓储、传输等服务业,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变成了现实的经济优势,由此诞生和延展的一系列产业 构成新加坡经济的基石。
经济概况
• 以不到全球十万分之一的面积和千分之一的人口, 创造着全球第二位的人均对外贸易值(超过所有发达 国家)和世界第一的转口贸易总值。 • 现代意义上的香港经济,始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 并且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经济转型。三次经济转型中, 香港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得以提升 • 香港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并 且连续第18年获得评级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经济 自由度指数排名第一,香港同时为全球其中一个最安 全、富裕、繁荣和生活高水平的城市,素有“东方之 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 全球最富有国家和地区排名中香港人均GDP45,944美 元位列第8。 • 香港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个奇迹
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 1、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十 分合适。以世界为市场、 基于自身情况适时调整产 业结构。 2、采取了区域化经济战 略。 • 3、政府官员高知化。
韩国的腾飞
自然地理概况:
大韩民国(简称韩国),位 于东亚朝鲜半岛南半部, 东 濒日本海(朝鲜东海),西 临黄海(朝鲜西海),东南 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韩 国西海岸同中国山东半岛的 最短距离约为190公里, 南部港口釜山同日本本州岛 的最短距离约为180公里。 韩国的面积为9.9万平方 公里,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 的45%, 基本上与我国江 苏省或浙江相当。
香港经济的崛起
香港经济的崛起
• 3)1952-1970年香港第一次经济转型:成为以港产品出口的 自由港。他们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制衣等业为先驱,充分运 用来自上海等内地城市的资金和人力,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工 业化成功的背景,主要是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着重发展技术密集 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还有中国政府一直政治上稳定, 经济上支持香港。 • 4)1970-1997年香港第二次经济转型:成为以服务业为主的 自由港。71-81年从工业化走向经济多元化。首先推行工业多 元化,再是市场多元化,然后是经济多元化。70年代是香港金 融业,旅游业及房地产业兴起和迅速发展的时期,香港成为地 区性的国际金融中心。82-97年从经济多元化走向以服务业为 主。制造业大量北移到珠江三角洲。国际资本进入香港与日俱 增。还有政府的积极推动。 • 5)97年起香港开始第三次经济转型:向经济科技化增长模式 方向发展。在大力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吸引制造 业投资,重建香港新一代本土工业。主要是信息产品,芯片制 造,制药和生物科技的现代高科技产业。
香港经济的崛起-原因分析
2.政府设立创业板市场,促进高新技术产 业的发展,推动香港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 提高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3.重视整体环境的营造和宣传,大力发展 旅游经济。 香港的经济崛起,首先因其抓住了外部 环境变革机遇,积极发展;其次,香港经 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间经历了不少 波折,香港政府以及人民自身不屈不挠, 积极努力地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在其发 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韩国腾飞之印记
经济发展第一阶段: • 1953——1961年,是战后经济恢复的时期,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 这一时期韩国的经济发展的重点主要是恢复和发展工业部门, 其中 纤维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经济发展第二阶段: • 1962——1971年是轻工产品出口主导型阶段,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 产业 .出口每年实际增长36%以上,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8.7%。 经济发展第三阶段: • 1972——1981年,是重化工业出口主导型阶段,重点发展以重化工 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步建立了大规模的工业体系 . • GDP平均增长率为8.5%,技术进步率为3.4%,即40%的经济增长是 由技术贡献的。 经济发展第四阶段: • 1982年以后,是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的阶段,实施了科技主导型政 策,重点是提高本国的研究以及开发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教 育 制 度
• 香港的教育主要由香港政府的教 育统筹局(下称“教统局”)管 理,制度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 部份: • 学前教育:透过私立的幼儿 园和幼稚园,为学前儿童提供机 会学习与群体相处。 • 九年免费教育:在全港设立 官立或津贴资助学校,为适龄学 童提供六年制小学及三年制初中 课程。 • 高中及预科课程:设立两年 制高中(中四、中五),为学生 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设立 两年制预科课程(中六、中七), 作为学生报考大学前的课程准备。 • 专上课程:提供各种形式的 专上课程,包括工业学院、大专、 大学教育。
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奇迹
60年代以后,韩国开始推行 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开发战 略,实行宏观调控发展计划,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 有利的国际环境,及时调整 发展战略、经济政策、部门 结构、产业布局等,经济取 得迅速发展。结果,长期属 于落后农业国之一的韩国, 一跃成为与新加坡、台湾、 香港并列的亚洲“四小龙” 之一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引 起世界的普遍关注。
香港经济的崛起
• 而成为亚洲四小龙则是在80年代,即第二 次转型期时,香港利用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转 型的机会发展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实现了经 济的起飞. 这一时期香港经济周期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周 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1985年以来,香港 经济与中国 大陆的经济联系也逐渐加强,原 有的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大陆,而服务业逐渐 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 以下是香港第二次经济转型以至成为四小龙 的相关图表与数据:
香港经济结构转型轨迹 : • 1)从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起,到1941年日 本帝国主义侵占香港的43年时间里,是香港从开 埠到转口港建成时期。发展的三个主要原因:一 是新界划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分的人力资 源。二是内地一批资金,劳动力流入,还有一批 从北美,澳大利亚,南洋一带归国的华侨在香港 停留定居,带来资金和管理的经验。三是广九铁 路的通车。 • 2)1946-1952年是香港战后复元和转口贸易的 恢复时期。1947年至1951年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 三十五。原因主要是香港对内地贸易额的激增。 这一时期香港充分利用优良港口,各种基础设施 以及国际贸易关系网,从转口贸易和航运中获利。
1980-2001服务业、制造业对香港GDP的贡献比率 图
各指标在该时期的平均增长率:
香港 GDP增长率 储蓄率 投资率 外贸依存度 第一产业比率 第二产业比率 第三产业比率 60年代 13.6 - - - - - - 70年代 19.3 26.5 19.6 1.5 2 35.5 62.5 80年代 19.7 30.5 27.5 1.8 0.9 31.9 67.2
香港经济的崛起-原因分析
内部环境 1.香港特区政府扮演了推动,协助和支持的角色。 (1)建立市场规则和实施反垄断法。这是保证市场 机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因为一旦市场 被垄断,价格信号和比较优势信息就被扭曲,企业 也就难以按照比较优势进行投资决策。 (2)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降低经济发 展过程中的过度波动。 (3)采取适当的方式,参与建设和投资于那些具 有某种外部性的产业,以及那些需要较大规模的初 始投资,以及需要较长建设周期的项目,例如教育、 卫生、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必要的基础设施部门。这 样可以为社会经济活动建设起必要的基础设施,降 低经济活动和市场机制运行的交易成本。
东方之珠——香港
地理位置
教育制度
经济崛起 原因分析
地 理 位 置
香港位于珠江口 东侧,背靠中国大陆, 面朝南海,为珠江内 河与南海交通的咽喉, 南中国的门户;又地 处欧亚大陆东南部、 南海与参湾海峡之交, 是亚洲及世界的航道 要冲。 香港境域大致包括 深圳河以南,分为香 港岛、九龙、新界和 离岛4 部分。由于不断 填海造地,土地面积 在不断变化之中至1 9 9 3 年,全境土地面积 增为1 0 7 8 平方公里
进出口占GDP比重
进出口占GDP的比重 60 50
100million $
40 30 20 10 0
10 13 16 19 22 25 28 31
系列1 系列2Fra Baidu bibliotek
year 1=1970
34
1
4
7
腾飞之原因分析
原因四: 196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确定日本向韩国提供5亿美元 的援助.这对缺乏资金的韩国来说,无异是一支强有力的 催化剂。美、日不仅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援助韩国, 还允许韩国商品进入它们的国内市场。 原因五: 韩国民众在文化习俗方面,都和中国相近,与中国交往也 没有重大的心理和历史包袱,地理上又毗邻中国华北和东 北,文化经济交流融合便利,正朝向双赢的局面不断深化。
腾飞之原因分析
原因一: 坚持增长导向型。工业导向型,外向型经济战略。 放松贸易保护,减免各种关税,大力鼓励和资助出口。1964 年设立“振兴出口会议”,定每年的11月30日为“出口日”。 自1962年至1981年,外贸出口以年增长30%的高速度递增, 出口由0.55亿美元跃至212.54亿美元,带动GDP年递增8.3%。 原因二: 制度创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及其转 换,在经济发展模式上选择了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尤其 是90年代以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开始向四间主导型市场 经济体制转换。 原因三: 产业结构以及产业政策的调整,支柱产业的重点 培育,发展。三大产业的变动以及合理的调整 .70年代,一, 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9%,30.7%,40.3%,到了80年代为 16.0%,43.3%,40.7%,90年代为7.7%,45.1%,47 .2%.
外资流进新加坡的原因
• • • • 开放的经济 优越的地理位置 财政激励政策 良好的投资环境 完善的基础建设 稳定的政策、完善的法制建设
开放的经济
• 不折不扣地实施市场经济体制 • 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在金融、运输等服务行业采 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同或近似的作法 • 同西方接轨,始终力求使自己的工业产品面向美、 欧、日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实行西方的工业标 准
香港经济的崛起-原因分析
• 外部环境: 历史地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扮演了内地改革 开放的重要角色,不但成为内地了解世界的最大“窗 口”、对外贸易的最大“通道”,引进外资的最大“基 地”,与国际接轨的最大“桥梁”,而且在回归之后,其 经济注定将日益与内地经济融为一体,成为中国经济一 个极为重要和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更紧密经贸关系才显示出其对香 港经济转型的推动力。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框架下,部 分货物贸易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将促使香港利用资 金、信息、商业创意和技术引进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内 地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人才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和高增值 产品,形成新的优势产业。香港的信息、资金优势同内 地的结合,促进香港高增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三:技术密集阶段。 1986-1998年是新加 坡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 鼎盛时期。在此期间, 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高 新技术,发展高科技基 地,一跃成为全球最重 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 之一。此外新加坡还获 得海外融资,成为世界 上第三大炼油中心。这时的新加坡政府已经把制造业 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双擎。 第四:知识密集阶段。
台 湾
韩 国
香 港
新 加 坡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 个岛国,也是一个城 市国家。该国位于马 来半岛南端,毗邻马 六甲海峡南口,其南 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 尼相隔,北面有柔佛 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 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 之间。新加坡是全球 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 “国家资本主义”, 属于新兴的发达国家, 并以稳定的政局、廉 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 第一:劳动密集阶段。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新加坡失业率高达10%,劳动力成本低廉,新政 府首先采取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 业的方针,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力求 最大限度解决失业问题。 • 第二:资本密集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半叶,随 着新加坡经济基础逐步稳定,新政府提出了“自 动化,机械化,电脑化”的发展方针,将制造业 朝着更加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