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边城》、《长河》3a空间性叙述与诗化小说的艺术特征
section of‘‘Border Town’’and‘‘The Long River'’is connected into a whole by space not
与传统小说注重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相比,诗化小说更注重自然 景物的描写,民俗风情的描述,意境的营造以及画面感的构建,从而达到小说诗化 的效果。文学本是时间的艺术,当诗化小说的作者不再追求连贯的故事情节和生动 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时,时间这一传统叙事线索就被弱化,空间作为另一个叙事维度 得到作者们的青睐。1945年,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约瑟夫·弗兰克提出了小说空间 形式理论。这一理论刚提出时,在学术界引起很大争议,后经戴维·米克尔森、左 伦等诸多批评家的研究、补充,这一理论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不断成熟发展起来。 这一理论认为,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展现的,这个整体是由很多分散的又互相联 系的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虽然分散,但具有统一性,而这个整体的统一性存在于 空间关系中,而不是存在于时间关系中。这种空间统一性导致了空间形式的发生, 也使诗化小说中的空间性叙述有了理论依托。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诗化小说的代 表作品,以空间线索取代时间线索,采用空间转换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成为一种重
development of plot.In the narrative structure,the structure of“Border Town'’and“The
Long River'’can be called‘'paintings in series”,each chapter ofthem Can form a painting, some are舭sh and elegant,and some are multicolored and bright.All the paintings Can be unified together by the theme and artistry,and form the paintings in series.111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poetic novels Can be seen by analyzing the spatial narrative of ‘‘Border Town'’and‘‘The Long River'’.
2.人物素材---沈从文
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一、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
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散文集《湘行散记》。
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二、品性1、凸显人性的创作风格: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2、自学为救国成就大家:沈从文14岁就离开学校进了军队,后来只身来到北京,谋生、自学,“我想读点书……读好书救救国家”,就是在这一信念支撑下,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中,自学、创作,最终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独特的创作之路,以多产的著作而置身于现代作家的行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靠自学而取得辉煌成就的作家。
3、坚韧不拔写作:在北京那间“窄而霉小斋”的公寓里,留下了无数个他无日无夜伏案写作的身影。
然而在较长的一段日子里,他投出去的稿子如泥牛入海。
可是,他依然“简单愚直”、“坚忍不拔”,在窘困中仍独立埋头写作。
在他的散文和小说中倾诉自己窘迫处境和内心感受到人生痛苦和孤独,塑造出“乡下人”的形象系列,这既是他对生命形态的考察,又是他生活轨迹的回顾。
沈从文走过的创作之路是一条遍满荆棘的崎岖山路,而沈从文就是一名不屈不挠、披荆斩棘的攀登者,他以锲而不舍的惊人毅力,不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更创造了文学上的奇迹。
4、作有独立思想的作家。
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创作风格是沈从文一生追求的人生境界和创作理想。
他在政治上不与任何人结盟,他是一个彻底的非派别、非集团主义者,沈从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摆脱政治、集团拘束,摆脱人身依附,争取人格的独立。
在文学创作上,沈从文同样要求文学自身的独立性,他认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作家,能够追求这个民族一切症结所在,并弄明白了这个民族人生观上的虚浮、懦弱、迷信、懒惰”。
看虹录
看虹录作者:薛启铭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6期摘要:“水”是沈从文早期创作的主要意象,是其在著名的乡土写作中反复出现的生命意识和作品风格,而到四十年代之后寓居昆明的时期,沈从文开始思考更加抽象的问题,创作心境大变,在《看虹录》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其跳动的“火”一般的生命意识。
但是两种意象的转变是具有延续性的,也是对于沈从文的人生境遇的概括和表现。
关键词:沈从文;《看虹录》;生命意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1一、早期创作:“水”的清澈与流淌如果要找一个意向来概括沈从文的早期创作,最妥帖的无疑是“水”。
他的作品是从湘西湿润的土壤中孕育出来的,柔软、清澈而饱含着生命的灵性。
沈从文多次在文章中提到水对于自己的“教育”:“檐溜,小小的河流,汪洋万顷的大海,莫不对于我有过极大的帮助,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1]可以说,湘西的水赋予了沈从文看待自然与人事的世界观——“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
”[2]二、《看虹录》:“火”的热烈与毁灭到四十年代之后寓居昆明的时期,沈从文整个散文表现形式的特点相较于早期散文的清新活泼、诗意情怀,显得完全不同。
首先受到索居向下生活的孤寂、冷漠的影响,二来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已经从三十年代对外部现实世界的客观叙写转入对社会人生的内心关照,对人生带普遍性的哲理思考在作品中占据了压倒的优势,“即便那些对人生现实的具象描绘部分,也往往只是通向抽象思考的引子或象征”[3]。
我们看见不善于逻辑思考的沈从文开始被“应该”的抽象问题所困扰,在精神上受到了“小我”与“巨大世界”的碰撞。
在1943年发表的《看虹录》中,“鹿”、“百合”[4]等带有宗教意味的意象值得分析和讨论,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文本中提到的“火”。
而且这里所说的“火”,并不是在故事中多次客观出现的“炉火”,而是诗人或者疯子说的和诗一样“使生命会燃烧起来的”的“火”,“燃烧后,便将只剩下一个蓝焰的影子,一堆灰。
沈从文的一生及著作
边城
• 由四川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 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 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 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 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 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 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 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 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 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 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 量,三斗米,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 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 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 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式!”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 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 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 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 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 只黄狗的《边城》,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美。这种力量使人对“爱”和“美” 的人性更加珍惜,更加向往。在《边城》中,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人以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 (1)翠翠的出生是一种悲壮的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翠翠,这个名 字在读者眼里、心里也是美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简单称呼,它体现了爷爷对翠翠所寄予的理 想。作品中翠翠的心理也很美。翠翠长大后,内心便起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乖巧和欢笑,多了 一份深思和羞涩。 (2)通过老船夫对女儿、对孙女的挚爱来体现的。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 物。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 (3)通过老船夫对自己工作的敬业和对过渡人的慷慨来表现的。在作者的笔下,老船夫是中国 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他生活虽然清贫, 但却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 丝报答 (4)通过邻里之间的互爱来体现的。 船总顺顺便是这一点的总代表。他“大方洒脱”、“欢喜 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 (5)通过描写发生在这里的一个爱情故事来体现的。 总之,《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 这里人性皆真,人性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经纬、营造了这个世界。
沈从文与《边城》
沈从⽂与《边城》沈从⽂与《边城》沈从⽂湖南凤凰县,现代著名的作家、历史⽂物研究家,苗族⼈,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家族,⽗亲是汉族。
正是⽣活在湘西和⾝体中有着湘西⼟家族⼈的那种⾎统才让他具备了那种少数民族特有的⽓质,并且在⽂章中也才能深刻的体现出⼀种特有的地域特⾊。
他的很多⽂学作品如,《边城》《三三》等有名的代表作,这些不仅是先⽣⼀个时期创作的内容,在⼀定的意义上也是他对于⽣活中现实⼈物的塑造和凝结。
沈从⽂于1988年去世,否则在那个时期他的作品是最接近于诺贝尔⽂学奖的,他的作品不但在中国乃⾄于在世界都有⼴泛的影响。
说起沈从⽂与济南的关系,1931年徐志摩去世,他作为朋友来到济南与徐志摩的家⼈共同料理后事;1956年沈从⽂跟随⽂化考察团再次来到济南,对于济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叙述济南时讲到,“济南给从北京来⼈印象极深的是清净。
街道⼜⼲净,⼜清净。
⼈极少,公共汽车从不满座,在街中⼼散步似的慢慢⾛着,⼗分从容。
”他还特别注意到济南的“住家”:“济南住家才真像住家,和苏州差不多,静得很。
如这么作事,⼤致⼀天可敌两天。
有些⼈家门⾥边花⽊青青的,⼲净得⽆⼀点尘⼟,墙边都长了霉苔,可以从这⾥知道许多⼈⽣活⼀定相当静寂,不⼤受社会变化的风暴摇撼。
但是⼀个能思索的⼈,极显然这种环境是有助于思索的。
它是能帮助⼈消化⼀切有益的精神营养,⽽使⼀个⼈⽣命更有光辉的。
”因为他⽣于江南凤凰县,这样的湘西地域特⾊注定了他的⽣活与⽔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常在⽔上渡船的⽅式写下了很多⽔的⽂字。
“檐溜,⼩⼩的河流,汪洋万顷的⼤海,莫不对于我有过极⼤的帮助,我学会⽤⼩⼩脑⼦去思索⼀切,全⽅位的是⽔,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点也亏的是⽔”他对于⽣命的意义对于过去⽣活、未来⽣活追求⼒量的热情洋溢,正是因为有了⽔其作品也如⽔⼀样,⽔是柔软的⼒量,看起来柔弱,但是上德、上善均⽤⽔来⽐喻(上善若⽔、上德若⽔)。
⽐如,沈从⽂讲沉默如⽔,⽽不是⽤沉默是⾦来⽐喻。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含答案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田塍.( ) ②手谕.( ) ③猛鸷.( ) ④竹篁.( ) ⑤琅.琅( ) ⑥鳜.鱼( ) ⑦赌骰.( ) ⑧水碓.( ) ⑨竹篠.( ) ⑩信笺.( ) ⑪棒杵.( ) ⑫强悍.( ) ⑬薪饷.( ) ⑭攫.住( ) ⑮缝罅.( ) ⑯狼嗥.( ) ⑰幡.旗( ) ⑱缮.写( ) ⑲臃.肿( ) ⑳雉.媒( ) ○21晒谷簟.( ) ○22傀儡..( ) (2)多音字①帖⎩⎪⎨⎪⎧ 临帖.( )请帖.( )服帖.( ) ②数⎩⎪⎨⎪⎧ 数.学( )数.落( )频数.( ) ③薄⎩⎪⎨⎪⎧ 厚薄.( )薄.板( )薄.荷(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鳜( )獗( )蹶( ) (2)⎩⎪⎨⎪⎧ 腾( )滕( )塍( )(3)⎩⎪⎨⎪⎧ 砺( )粝( ) (4)⎩⎪⎨⎪⎧槽( )糟( ) 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1)千篇一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鱼得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举步维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模大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惠而不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孙俊峰一再强调自己并非所谓的“成功者”,认为社会不应该千篇一律....,没有人说北大毕业就一定要去当公务员或者去大企业工作。
【活动设计】《边城(节选)》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精排版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个湘西, 一个在地图上,一个在黄永玉的画 里,一个在沈从文的笔下。一部田 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 珠玉,一部特殊的乡土文学。
同于其他地方的活动。在这种风俗活动中展示淳朴、美不胜收的风土 人情,表现湘西人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为后文做铺垫。
在这热闹的场景中,主人公一一登场:翠翠、爷爷、老船夫、傩送 等。翠翠与傩送在端午节时初相遇,为小说的后半部分情节的展开、 塑造人物做好了铺垫。
小结:
熔优美清新的风景画和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于一炉, 充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 “边城”环境中生活
俨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 的人们也必定是与这
[jǐ]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 里的环境相匹配的,
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 他们是“一群未被现
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 代文明污染”的善良
分析:潜台词就是要爷爷陪着一起去,但同时表明要爷爷去不是 因为自己胆小,聪明可爱,同时也隐隐道出了翠翠内心深处的孤 寂和对爷爷的依恋。
形象探究
仔细阅读课文,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情节二: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 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 想:“假若爷爷死了?” (19段)
结尾意味深长,作者好像在等待人们理解自己的创作动机
《边城》的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 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 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 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 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沈从文散文中的水意象
沈从文散文中的水意象1 水的原始意象———亘古如斯的文化承载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忘川悠悠。
沈从文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文中一再表白自己的文学事业只是建筑在“水”上。
认为“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是水。
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水。
”“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
故事中我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做背景。
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上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
我文字中的那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
”他的散文《戴水獭帽子的朋友》、《老伴》、《辰河流域的水手》等等,或在河边,或在溪上,演绎着人间的离合悲欢。
即使不直接以水为背景的作品,也带着水的色泽。
《云南看云》中变幻莫测的云彩,五彩斑斓的霞,还有澄明如镜的天。
他们交织出的画面也渲染着水的光彩,流溢着水的音符。
水为何如此深远地影响着他的散文创作呢? 这与水的原始意象密切相关。
1. 1 水象征阻隔,也暗含着联结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
”水作为原始意象本是一种自然物象,先民们通过无数次的感悟转化为一种心理积淀,使人们对水达到一种普遍的体验。
在我国,水作为一种原始意象是阻隔的象征,具有阴柔的美感。
在《易经》中,《坎》卦代表水,同时也代表险阻; 《说卦》曰:“坎,陷也”; 《象辞》也说:“习坎,重险也。
”水意象表示阻隔意绪早在《诗经》中就有体现。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一湾清水,波光摇曳,倒映着相恋双方日益憔悴的身影,载得动多少离人的相思泪? 此岸和彼岸隔着几度春秋? 积蓄着多少惆怅和孤独?沈从文的散文世界,是一个水的世界。
在这方世界里的人物依然也摊派了哭笑吃喝,演绎着悲欢离合。
看虹录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看虹录薛启铭 山东省新泰一中高三(13)班摘 要:“水”是沈从文早期创作的主要意象,是其在著名的乡土写作中反复出现的生命意识和作品风格,而到四十年代之后寓居昆明的时期,沈从文开始思考更加抽象的问题,创作心境大变,在《看虹录》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其跳动的“火”一般的生命意识。
但是两种意象的转变是具有延续性的,也是对于沈从文的人生境遇的概括和表现。
关键词:沈从文;《看虹录》;生命意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62-01一、早期创作:“水”的清澈与流淌如果要找一个意向来概括沈从文的早期创作,最妥帖的无疑是“水”。
他的作品是从湘西湿润的土壤中孕育出来的,柔软、清澈而饱含着生命的灵性。
沈从文多次在文章中提到水对于自己的“教育”:“檐溜,小小的河流,汪洋万顷的大海,莫不对于我有过极大的帮助,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1]可以说,湘西的水赋予了沈从文看待自然与人事的世界观——“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
”[2]二、《看虹录》:“火”的热烈与毁灭到四十年代之后寓居昆明的时期,沈从文整个散文表现形式的特点相较于早期散文的清新活泼、诗意情怀,显得完全不同。
首先受到索居向下生活的孤寂、冷漠的影响,二来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已经从三十年代对外部现实世界的客观叙写转入对社会人生的内心关照,对人生带普遍性的哲理思考在作品中占据了压倒的优势,“即便那些对人生现实的具象描绘部分,也往往只是通向抽象思考的引子或象征”[3]。
我们看见不善于逻辑思考的沈从文开始被“应该”的抽象问题所困扰,在精神上受到了“小我”与“巨大世界”的碰撞。
在1943年发表的《看虹录》中,“鹿”、“百合”[4]等带有宗教意味的意象值得分析和讨论,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文本中提到的“火”。
而且这里所说的“火”,并不是在故事中多次客观出现的“炉火”,而是诗人或者疯子说的和诗一样“使生命会燃烧起来的”的“火”,“燃烧后,便将只剩下一个蓝焰的影子,一堆灰。
沈从文创作年表
《沈从文全集》总目第1卷小说本卷收《鸭子》、《蜜柑》、《入伍后》、《公寓中》。
《鸭子》1926年11月由北新书局初版,为无须社丛书之一。
原目:戏剧,《盲人》、《野店》、《赌徒》、《卖糖复卖蔗》、《霄神》、《羊羔》、《鸭子》、《蟋蟀》、《三兽窣堵波》(附文《关于〈三兽窣堵波〉》);小说,《雨》、《往事》、《玫瑰与九妹》、《夜渔》、《代狗》、《腊八粥》、《船上》、《占领》、《槐化镇》;散文,《月下》、《小草与浮萍》、《到北海去》、《遥夜(一及二)》、《水车》、《一天》、《生之记录》;诗,《残冬》、《春月》、《薄暮》、《萤火》、《我喜欢你》。
《蜜柑》1927年9月由上海新月书店初版。
1928年5月再版。
现采用再版本。
原目:《序》、《初八那日》、《晨》、《早餐》、《蜜柑》、《乾生的爱》、《看爱人去》、《草绳》、《猎野猪的故事》。
原书中序无标题。
《入伍后》1928年2月由北新书局初版。
原目:《入伍后》、《我的小学教育》、《岚生同岚生太太》、《松子君》、《屠桌边》、《炉边》、《记陆弢》、《传事兵》、《过年》(戏剧)、《蒙恩的孩子》(戏剧)。
《公寓中》新编集。
集名为编者所拟。
编入1925年至1926年间发表的小说9篇:《公寓中》、《绝食以后》、《莲蓬》、《第二个狒狒》、《用A字记录下来的事》、《白丁》、《棉鞋》、《重君》、《一个晚会》。
戏剧一出:《母亲》。
第2卷小说本卷收《老实人》、《好管闲事的人》、《篁君日记》、《梓里集》。
《老实人》1928年7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
1932年11月由新中国书局再次出版时,书名改为《一个妇人的日记》。
现用初版本。
原目:《自序》、《船上岸上》、《雪》、《连长》、《我的邻》、《在私塾》、《老实人》、《一件心的罪孽》、《一个妇人的日记》。
《好管闲事的人》1928年7月由上海新月书店初版。
原目:《好管闲事的人》、《或人的太太》、《焕乎先生》、《喽啰》、《怯汉》、《卒伍》、《爹爹》。
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教案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背景资料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 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
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
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边城(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沈从文
刘文典眼中的沈从文:
“傲骨狂徒”刘文典从不把朱自清、沈从文这些用白 话文写作的“才子”放在眼里,他曾说“在西南联大, 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应该拿四百块钱,我应该拿 四十块钱,朱自清可拿四块钱。可我不会给沈从文四毛 钱。沈从文要都当教授,那我是什么?那我岂不成立太 上教授了吗?”
奇人&狂人刘文典 安徽大学首任校长、学潮、蒋介石
一: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 赞美人性美; 二: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 人性的丧失。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中篇小说:《边城》( “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 长篇小说:《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作品风格
风俗美
(1)有哪些风俗? (2)作者在第三部分第2段说:“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 和过年”在这三个节日中究竟是怎样的热闹?
①端午(第三部分3—4段):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观看热闹的 龙舟比赛、参加捉鸭子游戏。 实写端午节的热闹。 ②中秋、过年(第五部分2段):男女对歌、观赏狮子和龙灯、放 烟花。 虚写中秋节的热闹、回忆两年过年的热闹。
• 分析:潜台词就是要爷爷陪着一起去,但同时表明要爷爷去不是因为自己胆小, 聪明可爱,同时也隐隐道出了翠翠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爷爷的依恋。
情节二: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 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19段)
• 分析:这是翠翠的心事与惧怕,反衬着她对爷爷深厚的感情,爷爷是她生活的 依靠,更是她心灵的寄托。
(六)老船夫对翠翠的试探:触景生情,虑及未来 (回到现在,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引发了翠翠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沈从文的故事(优秀4篇)
沈从文的故事(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沈从文的故事(优秀4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语录了吧,语录是不讲求段落、内容间联系的一种文体。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沈从文散文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沈从文散文专练沈从文作品:《白河流域的几个码头》《箱子岩》《辰河小船上的水手》《虎雏再遇记》《云南看云》《桃源的小划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河流域的几个码头沈从文那条河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
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清澈见底。
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
①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
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可沽酒。
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袴,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
②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
(本段引自小说《边城》)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
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
水深而清,鱼大如人。
河岸两旁黛色庞大石头上,在晴朗冬天里,尚有野莺画眉鸟,从山谷中竹篁里飞出来,休息在石头上晒太阳,悠然自得啭唱悦耳的曲子,直到有船近身时,方从从容容一齐向林中飞去。
水边还有许多不知名水鸟,身小轻捷,活泼快乐,或颈膊极红,如缚上一条彩色带子,或尾如扇子,花纹奇丽,鸣声都异常清脆。
白日无事,平潭静寂,但见小渔船船舷船顶站满了沉默黑色鱼鹰,缓缓向上游划去。
傍山作屋,重重叠叠,如堆蒸糕,入目景象清而壮。
白河多滩,凤滩、茨滩、绕鸡笼、三门、驼碑五个滩最著名。
弄船人有两个口号:“凤滩茨滩不为凶,上面还有绕鸡笼。
”上行船到两大滩时,有时得用两条竹纤在两岸拉挽,船在河中小小容口破浪逆流上行。
绕鸡笼因多曲折石坎,下行船较麻烦,一不小心撞触河床中的大石,即成碎片,船上人必借船板浮沉到下游三五里方能得救。
三门附近山道名白鸡关,石壁插云,树身大如桌面,茅草高至二丈五尺以上。
山中出虎豹,大白天可听到虎吼。
由三门水行七十里,到保靖县。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萧萧》 (选自文集《新与旧》)
《丈夫》 (选自文集《沈从文文集》)
《代狗》 (选自文集《沈从文文集》)
《无题》 (诗)
<<边城>>选段
“……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 ‘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 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 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 狗。”“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 汇入茶峒的大河,……溪河如弓背……小溪 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 水即或深至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 河中游鱼来去皆不可以计数。”
tún
小豚
zé
咋碎
xīà
石罅
生字词积累
kān
神龛
zhēn
铁砧
cí
茨棚
là
拨剌
zēng
扳罾
mí
糜碎
niǎn
石碾
chéng
田塍
xīn
谭鑫培
整理本文主要内容
开头两段写自己幼年时的两次件事分别是:
(
)、(
)
本文主要写的是作者上私塾时的(
)经历
从第九自然段开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有趣的经历?
9:到(
他的创作也与水有着难以分离的关系:沈从文
从十五岁开始在沅江流域随土著军队过了五年的流
浪式生活。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我在那条河流边
住下的日子约五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
不与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
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这一段经历可以
说在沈从文的一生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以至9:到( 城外的庙 )看热闹 10:藏( 书篮 ) 11: 逃学失败受罚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探究:逃学与成功
沈从文为什么要逃学?他的逃学与 后来的成功有什么关系?
探究:逃学与成功
你怎样评价沈从文的逃学行为?沈从文在逃学 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走向成功的因素? • “逃学”中沈从文汲取了许多有利于以后成才 的因素。如:锻炼了他的观察力、想象力,让他 学会思考、认识美。 • 沈从文逃学,并未放弃小书的学习。玩是孩 子的天性,但他们最终能成为一代名人,还是离 不开学校的教育。沈从文并没有放弃小书的学习, 只是学校的课程很轻松的。“许多书总是临时来 读十遍八遍,背诵时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 遗。”当书本的知识不再满足他的需求的时候, 他把目光转向非常广博的大自然、社会生活。对 自然万物的眷恋、对人生百态的关注,为其以后 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延伸
• 水对沈从文的影响,在他的文 学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让我 们以《边城》为例分析)
边城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 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 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 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 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 放烟火,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这些 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 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 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 说的快乐。”
•
在散文《逃学为读书》中,三毛并未 鼓励读者像她一样逃学,而是要描述和说 明课堂之外的教育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写作训练
• 学会用真实的笔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选取童年生活的一个片断,写自传。
沈从文的自然及其当代生态意义
沈从文的自然及其当代生态意义张语和一、自然是最好的启蒙者我想从沈从文最有名的那篇小说说起。
枟边城枠里一切发生的地方“茶峒”是沈从文所构筑的湘西世界中极为重要的一处: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沈从文亲笔为它绘了图,名曰枟茶峒城势枠,从中能清晰地看到山、溪、白塔、人家。
那山俨然要隔断外界与这里的来往,大有保护神的气势与风度,那水则柔弱清澈,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而山水中的人家更是成了山水的一部分,一切都极近自然。
这样的环境是极为诗意的,又是极为原始和自然的。
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也与自然和谐地共存,处在一种理想的生态状况之中。
翠翠就是塔下单独人家的那个女孩子,她的名字即来于自然:“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①沈从文在翠翠出场时说的这些话很耐人寻味,人的生命是自然孕育的,人在自然中成长,获得了自然的品格和气质。
最为重要的是“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也就是说,自然不仅仅可以养育人,而且是可以教育人的,这句话对于理解沈从文至关重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在提到自然时,往往更注重它的物质功用,因为是大自然养育了人,这是无须再论证的,自然的精神功用则被彻底忽略了。
这忽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尤为明显,而沈从文则是个例外,他与自然有种天然的亲近,在沈从文,自然不仅仅是人类的唯一栖息地,更是人类最好的启张语和,兰州大学文学院。
①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蒙者。
可以说,他发现并强调了自然的精神功用。
鸭窠围的夜阅读参考答案
鸭窠围的夜阅读参考答案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篇一:鸭窠围的夜阅读答案篇二:鸭窠围的夜阅读答案深沉素朴的生命之歌——沈从文《鸭窠围的夜》解读-推荐阅读--韩师中文系《大学语文》精品课程-poweredby深沉素朴的生命之歌——沈从文《鸭窠围的夜》解读时间:2011-9-117:28:59点击:关键词:朴素意象生命流注本色世相摘要: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解读了《鸭窠围的夜》一文的魅力:首先是灌注在朴素意象中的生命感、湘西情,其次是以视听结合的笔法去呈现活色生香的本色世界。
《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的散文名篇,是其着名散文集《湘行散记》的第三篇。
1934年初,为探母病,在离乡十余年后沈从文重返故乡,他乘船由常德沿沅水溯流而上,一路上随时向新婚的妻子张兆和报告旅途见闻,这些家书即是《湘行散记》的雏形,《鸭窠围的夜》就是在1934年1月16日晚间那封信的基础上改定的。
它写隆冬时节的一场雪后,作者随船夜泊鸭窠围,于此从黄昏到午夜的所历所感。
朴素意象中的“生命流注”风雪,无边的寒气,冷硬脏湿的棉被,瘦弱的孩子,打盹的母亲,无声的名片,摇曳的灯光,熊熊的火光,歌声,划拳声,嘱托声,羊叫声,锣鼓声……《鸭窠围的夜》以大量原生态的生活意象来呈现水上人的生活状态。
这些朴素而生动的意象不仅体现出沈从文对湘西水手生活的熟悉,更寄寓着他对这些同乡们命运际遇的深刻理解。
文中数次提到小羊的叫声,作者说那“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这叫声让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
作者为什么会忧郁他触着的、看明白的又是什么小羊“固执而且柔和的叫声”让作者由被命运主宰的羊想到眼前这些安于天命的人——他们都是自然之子,活得质朴、率真,却又被动、艰辛,他们因缺乏对自身际遇和命运的自觉而让沈从文忧郁满怀——这忧郁缘于他对湘西无以言喻的爱。
文中写到临街的铺子里烤火者的情形时,特别地提到神龛下的名片,还说:“除了这些名片,那屋子里是不是还有比它更引人注意的东西呢锯子,小捞兜,香烟大画片,装干栗子的口袋,……提起这些问题时使人心中很激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沈从文
在我一个自传里,我曾经提到过水给我的种种印象。
檐溜,小小的河流,汪洋万顷的大海,莫不对于我有过极大的帮助,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
”这是一句真话。
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可以说是皆从孤独得来的。
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得来的。
然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
年纪六岁七岁时节,私塾在我看来实在是个最无意思的地方。
我不能忍受那个逼窄的天地,无论如何总得想出方法到学校以外的日光下去生活。
大六月里与一些同街比邻的坏小子,把书篮用草标各做下了一个记号,搁在本街土地堂的木偶身背后,就洒着手与他们到城外去,钻入高可及身的禾林里,捕捉禾穗上的蚱蜢,虽肩背为烈日所烤炙,也毫不在意。
耳朵中只听到各处蚱蜢振翅的声舌,全个心思只顾去追逐那种绿色黄色跳跃伶便的小生物。
到后看看所得来的东西已尽够一顿午餐了,方到河滩边去洗濯,拾些干草枯枝,用野火来烧烤蚱蜢,把这些东西当饭吃。
直到这些小生物完全吃尽后,大家于是脱光了身子,用大石压着衣裤,各自从悬崖高处向河水中跃去。
就这样泡在河水里,一直到晚方回家去,挨一顿不可避免的痛打。
有时正在绿油油禾田中活动,有时正泡在水里,六月里照例的行雨来了,大的雨点夹着吓人的霹雳同时来到,各人匆匆忙忙逃到路坎旁废碾坊下或大树下去躲避。
雨落得久一点,一时不能停止,我必一面望着河面的水泡,或树枝上反光的叶片,想起许多事情。
所捉的鱼逃了,所有的衣湿了,河面溜走的水蛇,叮固在大腿上的蚂蝗,碾坊里的母黄狗,挂在转动不已大水车上的起花人肠子……因为雨,制止了我身体的活动,心中便把一切看见的经过的皆记忆温习起来了。
也是同样的逃学,有时阴雨天气,不能向河边走去,我便上山或到庙里去,在庙前庙后树林或竹林里,爬上了这一株,到上面玩玩后,又溜下来爬另外一株,若所爬的是竹子,必在上面摇荡一会;爬的是树木,便看看上面有无鸟巢或啄木鸟孵卵的孔穴。
雨落大了,再不能做这种游戏时,就坐在楠木树下或庙门前石阶上看雨。
既还不是回家的时候,一面看雨一面自然就需要温习那些过去的经验,这个日子方能发遣开去。
雨落得越长,人也就越寂寞。
在这时节想到一切好处也必想到一切坏处。
那么大的雨,回家去说不定还得全身弄湿,不由得有点害怕起来,不敢再想了。
我于是走到庙廊下去为做丝线的人牵丝,为制棕绳的人摇绳车。
这些地方每天照例有这种工人做工,而且这种工人照例又还是我很熟悉的人。
也就因为这种雨,无从掩饰我的劣行,回到家中时,我便更容易被罚跪在仓屋中。
在那间空洞寂寞的仓屋里,听着外面檐溜滴沥声,我的想像力却更有了一种很好训练的机会。
我得用回想与幻
想补充我所缺少的饮食,安慰我所得到的痛苦。
我因恐怖得去想一些不使我再恐怖的生活,我因孤寂又得去想一些热闹事情方不至于过分孤寂。
到十五岁以后,我的生活同一条辰河无从离开,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五年。
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
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至少我还有十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那条河水正流与支流各样船只上消磨的。
从汤汤流水上,我明白了多少人事,学会了多少知识,见过了多少世界!我的想像是在这条河水上扩大的。
我把过去生活加以温习,或对未来生活有何安排时,必依赖这一条河水。
这条河水有多少次差一点儿把我攫去,又幸亏它的流动,帮助我做着那种横海扬帆的远梦,方使我能够依然好好地在人世中过着日子!
再过五年,我手中的一支笔,居然已能够尽我自由运用了。
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
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
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是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
我文字中一点庆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
再过五年后,我的住处已由干燥的北京移到一个明朗华剩的海边。
海既那么宽泛无涯无际,我对人生远景凝眸的机会便较多了些。
海边既那么寂寞,它培养了我的孤独心情。
海放大了我的感情与希望,且放大了我的人格。
(选自《从文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