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罪犯心理矫治的学科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监狱学是研究监狱、监狱法制、监狱行刑理 论以及对罪犯实施惩罚与改造这一社会现象 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发展适应了新 时期监狱工作的改革趋势
❖ 目前,监狱体制、工作机制改革正在深入进 行,监狱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正在 积极推进,以教育改造为中心,不断提高罪 犯改造质量,以成为监狱工作的主题。
(二)新的社会信息对罪犯心理的积 极作用
❖ 罪犯被判刑入狱后,导致其形成反社会心 理问题的不良社会信息源可能会被切断, 如果及时注入新的、健康的社会信息,就 会对罪犯的心理带来积极影响。
❖ 我国精神病专家钟友彬创立的“认知领悟 疗法”,能够使来访者真正接受新的信息, 感到以前的想法行为可笑,主动抛弃原有 的态度和行为,使障碍得以消除。
❖ 罪犯心理矫治正是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成为我国监 狱工作新时期走上科学化道路的重要标志之 一。
该学派的创史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临床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弗洛伊德的犯罪观
❖ 他将产生犯罪和犯罪的原因归结为性压抑、 性发展障碍所引起的人格异常。
❖ 1915年,弗洛伊德在论文“由于罪恶感而犯 罪的人”一文中,初次应用精神分析的观点 解释犯罪问题,为犯罪学中精神分析学派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B 社会心理学理论
❖ a 不同预见理论。一个人犯罪或者抑制犯罪,是由 他对犯罪行为进行预期的后果决定的。
❖ b 中和技术理论。大多数犯罪人具有传统的价值观 和态度,当他们犯罪时,与这些价值观产生矛盾, 但是为了顺利实施犯罪,他们抵消或中和其犯罪行 为的性质或技巧,消除心理上的罪恶感,从事犯罪 行为。
❖ 潜意识理论对人的行为决定于个体不知觉的 潜意识和童年经验。
❖ A.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 我本能。他称性本能为欲力(里比多),这 种本能促使人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己。自我 本能是保护自我不受伤害。
❖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之下,弗洛伊德认为人 性中存在侵略和自我毁灭的本能。
❖ 因此,修正了他以前的本能论,认为性本能 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其不同的直接目的,但 是最后都指向生命的增长和增进,生的终极 是死,他又提出了死亡的本能,而死亡本能 罪重要的衍生物是攻击。
(四)认知理论的犯罪观及矫治理论
❖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 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作为一个流派立足于心理学 界。
❖ 人之所以犯罪,是由于其道德水平低下造成的。 ❖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态
度和行为中的认知成分的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 断出另一个认知时产生的不舒服、不愉快的情绪。
❖ 4 犯罪行为往往是由于外伤性事件引起的, 这种事件使个人的记忆受到抑制。
❖ 5 犯罪行为可能是置换性敌意的一种表现。
❖ 另外,布朗纳对违法青少年的情绪性态度特征概括 为:
❖ 1 在爱情关系中得不到满足的强烈的感情。 ❖ 2 由于自我表现愿望、儿童期受到损害而产生的异
常愿望及青春期愿望受到阻碍而引起的深刻体验。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犯罪观及其 矫治理论
❖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 美国,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 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
❖ 人本主义犯罪观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原因所 致,所以改造罪犯是一个重新社会化的过程。
❖ 人本主义犯罪观的核心观点是:没有任何人 生来就是一个罪犯,所以绝大部分罪犯是可 以改过自新的,要改变犯罪心理,就是要使 犯罪人在内心的潜意识里建立起对他人的尊 重,接受包括爱在内的道德准则。
❖ 3 在家庭、学校、交友方面的强烈不满的情绪。 ❖ 4 由于家庭和双亲控制错误引起的强烈不满情绪。 ❖ 5 对兄弟姐妹的嫉妒感。 ❖ 6 内心压抑而产生的不幸感。
5、精种分析的心理治疗及矫治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用于心理治疗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 (1)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鼓励患者毫无拘束地 道出内心的一切。
对罪犯的心理矫治也是人发挥意识能动性的体 现
❖ 对矫治工作者而言,他们作为罪犯心理矫治 的主体,在矫治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把握 整个矫治活动的方向,其主观能动性发挥的 程度,直接影响罪犯心理矫治的进程。
❖ 对被矫治的罪犯而言,他们既是矫治活动的 客体,又是自我矫治的主体。在制定和实施 罪犯心理矫治计划时,都要力争把矫治目的 与罪犯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使罪犯 产生更多的自我矫治意识。
❖ (2)梦的解析(dream interpretation):弗洛伊德将梦 境分为两个层次;当事人所记忆者称为显性梦境,显性梦境 并非梦的真正内容。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潜性梦境, 潜性梦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根据 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潜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人潜意识 中的问题。
c 漂移理论。大多数少年犯罪人是一些漂流者,他 们在犯罪行为和守法行为之间漂移,是否犯罪取决 于当时的情境、心理、情感。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哲学基础
存在决定意识 ❖ 存在决定意识:罪犯作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主体,
其意识乃至犯罪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罪 犯的个体意识反映,除了一部分生理原因和脑病 变原因外,主要是罪犯在生活实践中对客观世界 的不正确乃至歪曲的反映。 ❖ 罪犯心理矫治的对象是罪犯业已形成的反社会心 理及其他心理问题。
❖ 认知心理学的矫治理论
❖ 认知疗法强调认知过程在决定行为中的重要 作用,认为行为和情绪多半来自个人对情境 的评价,而评价受到信念、假设、形象、自 我交谈等的影响。
(五)其他心理学理论的犯罪观
❖ A 发展理论 ❖ 发展理论是指用人的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发展和成
熟程度的差别来解释犯罪行为产生原因的一组理论 学说。 a 道德发展理论:人犯罪是由道德发展水平低下造 成的。 b 人际成熟水平理论:人际关系方面的成熟水平低造 成犯罪 c 人格成熟理论:犯罪是由不成熟的人格引起的。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互动良好者人格正常, 三者间长期冲突是心理异常的主因。
❖ C.罪恶感。罪恶感是犯罪的动机。
2、阿德勒的犯罪观
❖ 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 认为犯罪既不是先天遗传决定的,也不是后
天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个人的自卑感、低劣 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错误的家庭教育等因素引 起的。
3、埃里克森的犯罪观
第三章 罪犯心理矫治的学科基 础
教学目的与Fra Baidu bibliotek求
❖ 理解罪犯心理矫治的心理学基础 ❖ 了解罪犯心理矫治的哲学基础 ❖ 了解罪犯心理矫治的社会学基础 ❖ 了解罪犯心理矫治的精神医学基础 ❖ 了解罪犯心理矫治的监狱学基础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心理学基础
❖ 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犯罪观及其矫治理论
意识对存在能动的反作用
❖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 1、人不仅能够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表 面现象,而且能够通过思维认识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形成一定的认识,有 计划、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事物。
❖ 2、人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认识、评价、 控制、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即在改 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断在实践中 认识、调节、完善自己的主观意识。
(一)心理因素能导致罪犯各种心身 疾病
❖ 临床实践证明,罪犯在服刑过程中的许多躯 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就其病因来看,都与一 定的心理因素有关:
❖ 1、认知因素:罪犯的许多心身疾病都是由于 对事物、对他人、对自己、对人际关系、对 社会现实的错误认识、或无知、偏见引起的。 如:各种适应不良的病态行为、恐惧症、抑 郁症、反社会人格。
❖ 他认为攻击就是指向外部而不是指向自身的 一种自我毁灭的需要,人类本能中这种攻击 性和破坏性的肆虐满足就会导致犯罪。
❖ 因为犯罪就是违反了为了文明的存在而确定 的各种禁律,而这种禁律是违反人类本能的。
❖ B.人格。 ❖ (1)本我:指人格结构的底层是由潜意识支配的
部分。由本我所支配的行为多表现在性的满足或攻 击破坏,故而支配本我者是享乐原则。 (2)自我:指人格结构的中层部分,是以现实环 境为取向的较为理性部分。经由自我活动可使本我 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故而支配自我者是现实原 则。 (3)超我:指人格结构中的上层部分,对本我的 冲动具有约束作用,由超我的约束可使人的行为符 合于社会道德规范。故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三)人际关系对罪犯心理的影响
❖ 在罪犯心理矫治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是矫治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 矫治工作者与被矫治的罪犯之间的关系: ❖ 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共情”的基础上。 ❖ 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 这种关系带有专业性。
四、罪犯心理矫治的精神医学基础
精神医学史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 病机理、临床病象、疾病的发展规律, 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 1 违法犯罪与刺激—反应理论中同赏罚相联 系的效果律、强化原理所发挥的作用相关。
❖ 2 违法犯罪与泛化原理的作用有关。 ❖ 3 社会化的条件反射过程未完成容易犯罪。
行为主义学派关于犯罪行为的矫治理 论
❖ 行为矫正有关人的基本假设:P49
❖ 行为主义治疗常用的矫正治疗方法有:系统 脱敏法、厌恶疗法、行为塑造法、代币治疗 法、生理反馈疗法、暴露疗法、模仿学习法、 角色扮演法等。
❖ 2、情绪因素:不良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抑 郁、恐惧、愤怒、沮丧等,能抑制消化功能, 使代谢功能紊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各种身 心疾病。
❖ 3、意志因素:一方面,由于意志品质不良, 使一些罪犯正确意志衰退,病态意志亢进, 意志倒错。
❖ (二)利用心理因素治疗罪犯的身心疾病
五、罪犯心理矫治的监狱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矫治方法
❖ 罗杰斯对治疗过程提出了12个步骤: ❖ 1 来访者主动求助 ❖ 2 治疗者说明情况 ❖ 3 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 ❖ 4 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
极情绪 ❖ 5 促进来访者的成长 ❖ 6 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绪
❖ 7 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 ❖ 8 帮助来访者采取决定 ❖ 9 疗效的产生 ❖ 10 扩大疗效 ❖ 11 来访者全面成长 ❖ 12 治疗结束
❖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 如果个体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够满足其一定 的需要,那么,以后出现这种行为反应的概 率就会增加。
❖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行为时通过观察和模仿 他人的行为而形成的,人们更加有可能模仿 别人那些受鼓励或者奖赏的行为。
❖ 认知行为学说。人们的行为是由认知决定的。
行为主义学派的犯罪观
个体的社会化之所以出现差异,会有健全个性与 不健全个性乃至反社会个性的不同,原因是:不 同个体处于不同的社会信息的影响之下。不同个 体对社会信息进行了不同的选择。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内化,对于人的 心理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犯罪人的心理问题形成,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是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消极社会信息影响的 结果。
❖ (3)移情(transference):分析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对心 理医师的情感性反应,从而了解患者在感情方面的问题。
(二)行为主义学派的犯罪观及其矫 治理论
❖ 关于人的行为的学习理论
❖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伴随着对某种本能反 射本来没有作用的一个中性刺激出现时,由 于总是伴随着能够引起这种本能反射的有效 刺激,多次重复之后,这种中性刺激也能引 起这种本能刺激。
三、罪犯心理矫治的社会学基础
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综 合研究的社会科学,它注重研究人的社会 化,研究社会生活,社会结构以及人际之 间的相互关系等。
❖ 社会化: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 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 成员的过程。
(一)犯罪人的心理问题是接受 消极社会信息影响的结果
❖ 他认为每个人都能克服危机,达到自我同一 性的平衡,如果青少年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 则会产生角色混同或同一性危机。
4、玛格丽特・ 沃伦对犯罪的解释
❖ 概括为: ❖ 1 犯罪行为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状态,这种
形态基本上不同于任何其他的神经官能症。 ❖ 2 犯罪人经常被一种强迫性的追求惩罚的需
求所困扰,以便减轻从无意识的欲望中产生 的罪恶感和焦虑。 ❖ 3 犯罪行为可能是获取在家中得不到满足的 需求和欲望的替代性满足的一种手段。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发展适应了新 时期监狱工作的改革趋势
❖ 目前,监狱体制、工作机制改革正在深入进 行,监狱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正在 积极推进,以教育改造为中心,不断提高罪 犯改造质量,以成为监狱工作的主题。
(二)新的社会信息对罪犯心理的积 极作用
❖ 罪犯被判刑入狱后,导致其形成反社会心 理问题的不良社会信息源可能会被切断, 如果及时注入新的、健康的社会信息,就 会对罪犯的心理带来积极影响。
❖ 我国精神病专家钟友彬创立的“认知领悟 疗法”,能够使来访者真正接受新的信息, 感到以前的想法行为可笑,主动抛弃原有 的态度和行为,使障碍得以消除。
❖ 罪犯心理矫治正是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成为我国监 狱工作新时期走上科学化道路的重要标志之 一。
该学派的创史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临床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弗洛伊德的犯罪观
❖ 他将产生犯罪和犯罪的原因归结为性压抑、 性发展障碍所引起的人格异常。
❖ 1915年,弗洛伊德在论文“由于罪恶感而犯 罪的人”一文中,初次应用精神分析的观点 解释犯罪问题,为犯罪学中精神分析学派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B 社会心理学理论
❖ a 不同预见理论。一个人犯罪或者抑制犯罪,是由 他对犯罪行为进行预期的后果决定的。
❖ b 中和技术理论。大多数犯罪人具有传统的价值观 和态度,当他们犯罪时,与这些价值观产生矛盾, 但是为了顺利实施犯罪,他们抵消或中和其犯罪行 为的性质或技巧,消除心理上的罪恶感,从事犯罪 行为。
❖ 潜意识理论对人的行为决定于个体不知觉的 潜意识和童年经验。
❖ A.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 我本能。他称性本能为欲力(里比多),这 种本能促使人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己。自我 本能是保护自我不受伤害。
❖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之下,弗洛伊德认为人 性中存在侵略和自我毁灭的本能。
❖ 因此,修正了他以前的本能论,认为性本能 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其不同的直接目的,但 是最后都指向生命的增长和增进,生的终极 是死,他又提出了死亡的本能,而死亡本能 罪重要的衍生物是攻击。
(四)认知理论的犯罪观及矫治理论
❖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 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作为一个流派立足于心理学 界。
❖ 人之所以犯罪,是由于其道德水平低下造成的。 ❖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态
度和行为中的认知成分的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 断出另一个认知时产生的不舒服、不愉快的情绪。
❖ 4 犯罪行为往往是由于外伤性事件引起的, 这种事件使个人的记忆受到抑制。
❖ 5 犯罪行为可能是置换性敌意的一种表现。
❖ 另外,布朗纳对违法青少年的情绪性态度特征概括 为:
❖ 1 在爱情关系中得不到满足的强烈的感情。 ❖ 2 由于自我表现愿望、儿童期受到损害而产生的异
常愿望及青春期愿望受到阻碍而引起的深刻体验。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犯罪观及其 矫治理论
❖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 美国,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 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
❖ 人本主义犯罪观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原因所 致,所以改造罪犯是一个重新社会化的过程。
❖ 人本主义犯罪观的核心观点是:没有任何人 生来就是一个罪犯,所以绝大部分罪犯是可 以改过自新的,要改变犯罪心理,就是要使 犯罪人在内心的潜意识里建立起对他人的尊 重,接受包括爱在内的道德准则。
❖ 3 在家庭、学校、交友方面的强烈不满的情绪。 ❖ 4 由于家庭和双亲控制错误引起的强烈不满情绪。 ❖ 5 对兄弟姐妹的嫉妒感。 ❖ 6 内心压抑而产生的不幸感。
5、精种分析的心理治疗及矫治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用于心理治疗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 (1)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鼓励患者毫无拘束地 道出内心的一切。
对罪犯的心理矫治也是人发挥意识能动性的体 现
❖ 对矫治工作者而言,他们作为罪犯心理矫治 的主体,在矫治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把握 整个矫治活动的方向,其主观能动性发挥的 程度,直接影响罪犯心理矫治的进程。
❖ 对被矫治的罪犯而言,他们既是矫治活动的 客体,又是自我矫治的主体。在制定和实施 罪犯心理矫治计划时,都要力争把矫治目的 与罪犯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使罪犯 产生更多的自我矫治意识。
❖ (2)梦的解析(dream interpretation):弗洛伊德将梦 境分为两个层次;当事人所记忆者称为显性梦境,显性梦境 并非梦的真正内容。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潜性梦境, 潜性梦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根据 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潜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人潜意识 中的问题。
c 漂移理论。大多数少年犯罪人是一些漂流者,他 们在犯罪行为和守法行为之间漂移,是否犯罪取决 于当时的情境、心理、情感。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哲学基础
存在决定意识 ❖ 存在决定意识:罪犯作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主体,
其意识乃至犯罪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罪 犯的个体意识反映,除了一部分生理原因和脑病 变原因外,主要是罪犯在生活实践中对客观世界 的不正确乃至歪曲的反映。 ❖ 罪犯心理矫治的对象是罪犯业已形成的反社会心 理及其他心理问题。
❖ 认知心理学的矫治理论
❖ 认知疗法强调认知过程在决定行为中的重要 作用,认为行为和情绪多半来自个人对情境 的评价,而评价受到信念、假设、形象、自 我交谈等的影响。
(五)其他心理学理论的犯罪观
❖ A 发展理论 ❖ 发展理论是指用人的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发展和成
熟程度的差别来解释犯罪行为产生原因的一组理论 学说。 a 道德发展理论:人犯罪是由道德发展水平低下造 成的。 b 人际成熟水平理论:人际关系方面的成熟水平低造 成犯罪 c 人格成熟理论:犯罪是由不成熟的人格引起的。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互动良好者人格正常, 三者间长期冲突是心理异常的主因。
❖ C.罪恶感。罪恶感是犯罪的动机。
2、阿德勒的犯罪观
❖ 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 认为犯罪既不是先天遗传决定的,也不是后
天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个人的自卑感、低劣 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错误的家庭教育等因素引 起的。
3、埃里克森的犯罪观
第三章 罪犯心理矫治的学科基 础
教学目的与Fra Baidu bibliotek求
❖ 理解罪犯心理矫治的心理学基础 ❖ 了解罪犯心理矫治的哲学基础 ❖ 了解罪犯心理矫治的社会学基础 ❖ 了解罪犯心理矫治的精神医学基础 ❖ 了解罪犯心理矫治的监狱学基础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心理学基础
❖ 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犯罪观及其矫治理论
意识对存在能动的反作用
❖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 1、人不仅能够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表 面现象,而且能够通过思维认识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形成一定的认识,有 计划、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事物。
❖ 2、人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认识、评价、 控制、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即在改 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断在实践中 认识、调节、完善自己的主观意识。
(一)心理因素能导致罪犯各种心身 疾病
❖ 临床实践证明,罪犯在服刑过程中的许多躯 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就其病因来看,都与一 定的心理因素有关:
❖ 1、认知因素:罪犯的许多心身疾病都是由于 对事物、对他人、对自己、对人际关系、对 社会现实的错误认识、或无知、偏见引起的。 如:各种适应不良的病态行为、恐惧症、抑 郁症、反社会人格。
❖ 他认为攻击就是指向外部而不是指向自身的 一种自我毁灭的需要,人类本能中这种攻击 性和破坏性的肆虐满足就会导致犯罪。
❖ 因为犯罪就是违反了为了文明的存在而确定 的各种禁律,而这种禁律是违反人类本能的。
❖ B.人格。 ❖ (1)本我:指人格结构的底层是由潜意识支配的
部分。由本我所支配的行为多表现在性的满足或攻 击破坏,故而支配本我者是享乐原则。 (2)自我:指人格结构的中层部分,是以现实环 境为取向的较为理性部分。经由自我活动可使本我 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故而支配自我者是现实原 则。 (3)超我:指人格结构中的上层部分,对本我的 冲动具有约束作用,由超我的约束可使人的行为符 合于社会道德规范。故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三)人际关系对罪犯心理的影响
❖ 在罪犯心理矫治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是矫治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 矫治工作者与被矫治的罪犯之间的关系: ❖ 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共情”的基础上。 ❖ 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 这种关系带有专业性。
四、罪犯心理矫治的精神医学基础
精神医学史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 病机理、临床病象、疾病的发展规律, 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 1 违法犯罪与刺激—反应理论中同赏罚相联 系的效果律、强化原理所发挥的作用相关。
❖ 2 违法犯罪与泛化原理的作用有关。 ❖ 3 社会化的条件反射过程未完成容易犯罪。
行为主义学派关于犯罪行为的矫治理 论
❖ 行为矫正有关人的基本假设:P49
❖ 行为主义治疗常用的矫正治疗方法有:系统 脱敏法、厌恶疗法、行为塑造法、代币治疗 法、生理反馈疗法、暴露疗法、模仿学习法、 角色扮演法等。
❖ 2、情绪因素:不良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抑 郁、恐惧、愤怒、沮丧等,能抑制消化功能, 使代谢功能紊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各种身 心疾病。
❖ 3、意志因素:一方面,由于意志品质不良, 使一些罪犯正确意志衰退,病态意志亢进, 意志倒错。
❖ (二)利用心理因素治疗罪犯的身心疾病
五、罪犯心理矫治的监狱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矫治方法
❖ 罗杰斯对治疗过程提出了12个步骤: ❖ 1 来访者主动求助 ❖ 2 治疗者说明情况 ❖ 3 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 ❖ 4 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
极情绪 ❖ 5 促进来访者的成长 ❖ 6 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绪
❖ 7 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 ❖ 8 帮助来访者采取决定 ❖ 9 疗效的产生 ❖ 10 扩大疗效 ❖ 11 来访者全面成长 ❖ 12 治疗结束
❖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 如果个体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够满足其一定 的需要,那么,以后出现这种行为反应的概 率就会增加。
❖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行为时通过观察和模仿 他人的行为而形成的,人们更加有可能模仿 别人那些受鼓励或者奖赏的行为。
❖ 认知行为学说。人们的行为是由认知决定的。
行为主义学派的犯罪观
个体的社会化之所以出现差异,会有健全个性与 不健全个性乃至反社会个性的不同,原因是:不 同个体处于不同的社会信息的影响之下。不同个 体对社会信息进行了不同的选择。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内化,对于人的 心理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犯罪人的心理问题形成,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是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消极社会信息影响的 结果。
❖ (3)移情(transference):分析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对心 理医师的情感性反应,从而了解患者在感情方面的问题。
(二)行为主义学派的犯罪观及其矫 治理论
❖ 关于人的行为的学习理论
❖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伴随着对某种本能反 射本来没有作用的一个中性刺激出现时,由 于总是伴随着能够引起这种本能反射的有效 刺激,多次重复之后,这种中性刺激也能引 起这种本能刺激。
三、罪犯心理矫治的社会学基础
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综 合研究的社会科学,它注重研究人的社会 化,研究社会生活,社会结构以及人际之 间的相互关系等。
❖ 社会化: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 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 成员的过程。
(一)犯罪人的心理问题是接受 消极社会信息影响的结果
❖ 他认为每个人都能克服危机,达到自我同一 性的平衡,如果青少年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 则会产生角色混同或同一性危机。
4、玛格丽特・ 沃伦对犯罪的解释
❖ 概括为: ❖ 1 犯罪行为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状态,这种
形态基本上不同于任何其他的神经官能症。 ❖ 2 犯罪人经常被一种强迫性的追求惩罚的需
求所困扰,以便减轻从无意识的欲望中产生 的罪恶感和焦虑。 ❖ 3 犯罪行为可能是获取在家中得不到满足的 需求和欲望的替代性满足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