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供给侧:供给侧结构调整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是从鼓励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取向: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土地和资本资源配置等。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表象体现:需求不足。自2015 年初以来,央行 5 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

发挥

的重新调整和优化,改革不合理的制度障碍,激发各经济主体活力,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各种政策总和。其政策着眼点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更加强调“治本”,从产业、企业等角度观察认识问题,更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和活力再造。需求侧改革则偏重于短期,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入手,主要采取扩大投资、鼓励消费等方式扩大需求,采取短期的反周期宏观调控措施,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从政策效果看,需求政策短期效果显着,对经济回暖、就业稳定、社会民生等作用明显,但副作用较大,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时候甚至会延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供给侧改革分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激进式改革短期见效,但隐患较大,渐进式改革如中医疗法,其结果是可以“治本”。

供给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需求下降与需求外移并存”,具体表现为:外需减少导致外向型供给体系中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但供给体系同样没能及时跟上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的消费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需求的能力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矛盾突出。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而国内居民境外消费猛增,2014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金额已超过10000 亿元,这里面既有消费观念和国外品牌商对华定价策略等因素,但更多是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和品牌不足的问题,同时,流通和财税体制造成的价格差异也是重要原因。从实体经济看,有些产业已经达到产能峰值或资源环境承载的极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未富先贵”的问题较为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将需求侧的短期措施和供给侧的长期改革

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供给侧管理角度看,本质上都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最优配置资源要素,提质增效社会经济增长。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必须在于结构改革,这与需求侧管理的改革重点显着不同。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的异同,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肖林(2016)主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生产力和经济的长期发展能力,供给侧管理针对的是经济长周期中的制度和结构等问题;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经济短周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需求侧管理重点关注短期有效性。张为杰(2016)从政策管理角度比较了供给侧和需求侧两大结构性改革,他认为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重点在于财政货币政策调整,而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的政策更侧重于制度变革与机制体制创新、发挥市场与企业的主体作用。冯志峰(2016)认同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的说法,他认为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经济的稳定增长,更要考虑未来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兼顾需求侧的同时须以供给侧为主导,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

我国经济宏观调控重心从需求侧刺激向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转移,表明政府转变短期刺激政策偏好,开始下决心通过“供给侧”改革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关键在于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的转移,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于创新要素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很多学者认为,所谓“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从鼓励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理解“供

施,生产端改革主要是指能化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需求侧改革的内涵界定需求管理是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也是西方政府宏观管理中的通行做法。其理论渊源来自于20 世纪30 年代的凯恩斯革命,主要观点是政府无为而治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的职能要从“守夜人”变为“调节者”,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其中,促进消费的政策是最好的政策,促进投资的低利率政策是次好政策。政府应该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反周期操作,例如在萧条时期,应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并辅以扩张的货币政策如降息等促进经济复苏,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则应采取相反的政策措施。在我国,需求侧改革和政策措施最主要的着力点有三个方面,即传统意义上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主要政策措施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采取扩大出口、扩大投资或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

供给学派的主要逻辑和主张包括四大方面。一是供给侧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二是经济刺激和投资可作为增加供给的途径;三是减税是增加刺激的主要手段;四是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增加刺激的外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