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引》审议汇报2015102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Source: Roland Berger & Partners
汇报完毕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感谢!
16
该方法是逻辑维度评价
前后对比:对比并购类投资项 目的实际效果与项目的预定目标, 或对比并购类投资项目实施前后 的企业的相关指标,找出偏差和 变化,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和经 验教训。
有无对比法:对比并购类投资 项目的实际效果与测算的无此并 购类投资项目条件下的相关指标, 找出变化,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和经验教训。
法合规性评价
价
价
项目投资效率评价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8
3.4 制度的主要要点——评价内容(续)
(五)可持续性 评价
(六)对标分析 评价
(七)成功度 评价
(八)经验教训 对策建议
内部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 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标 成功度评价的过程 可供推广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外部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与行业最佳水平的对标 成功度评价的结论 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9
3.5 制度的主要要点——评价方法
(一)逻辑框架法
(二)纵向对比法
(三)横向对比法
是一种理解从投入到产出之间 因果关系的有效工具。 逻辑模型包括投入、活动、产 出、成效和影响等5个关键要素。 对一个项目投入一定的资源, 以便其展开必要的活动;至少一 些活动会获得一定产出,比如产 品或者服务;通过这些产出应该 会带来某种变化。
该方法从时间维度评价
作为对纵向比较的补充,将并 购类投资项目实施后企业的相关 指标与在同一时期未实施并购类 投资项目的同类企业相关指标进 行比较,或将并购类投资项目实 施后企业的相关指标与行业相关 指标的平均情况进行比较,找出 差异,分析原因,有助于得出结 论和对标学习。
该方法从空间维度评价
10
3.6 制度的主要要点——评价流程
1
制定年度 工作计划
2
制定工作 计划
3
制定工作 大纲
4
5
制定实施方 提交自评价
案
报告
Biblioteka Baidu
6
开展现场调 研
7
8
提交并验收 收尾与成果 后评价报告 应用
总结梳理, 明确后评 价组织形
制定年度计 式
划
评价方式
列支相应经 工作里程
费预算
碑
明确后评价专 制定后评价技 项目单位履行 进场听取情况 提交后评价报 落实审核意见
适用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全资、控股 或具有实际管理权的境内外企业(以下简称“所属企业”)。
约束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开展并购类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并购类投资项目”是指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以投资项目形式利用现金或
者有价证券等方式获取外部标的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股权或资产,并 最终实现对该企业的控制或重大影响,包括合并、收购和接管等形式。
12
4、总结——指引体系
Why 评价目的
总结经验教训 实现管理提升 考核和追责重要参考
What 评价内容
项目决策 实施过程 效率效果 可持续性
Who 评价方式
独立第三方评价方式 上级管理单位评价方式
Effect 评价效果
跟踪落实 成果应用(考核、分享)
咨询服务评价 满意度回访
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引 5W2H1E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 价工作指引》审议汇报
集团公司投资管理部 2015年10月
1、制度的背景和必要性
2005年6月,国资委编发了《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该指南为贯彻落实《国 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精神,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中央企业提高投资 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规范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推动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 立,是中央企业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资料归档,支 付尾款。
PP DD CC AA 循循 环环
11
3.7 制度的主要要点——附则、附件
方法、工具、模板 1234
证据链
《后评价工作大纲》模板 《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模板
专家意 见
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价框架开发指南
档案资料
《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模板
逻辑框架 报告及结论 访谈记录
评价方法 事实数据
2
2、制度概况
五
附则及附件
一
适用范围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
四
管理内容
《后评价工作大纲》 模板
二 约束对象
三
岗位分工
管理原则 组织形式
评价内容 集团公司统一领导 评价方法 鼓励业务中心自行管 流程步骤 理和组织
《后评价工作实施方 案》模板
并购类项目后评价框 架开发指南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 价报告》模板
7
3.4 制度的主要要点——评价内容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全程 回顾总结
(三)项目效果 评价
(四)项目影响 评价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决策阶段总结
执行时间 公司概况 交易方式
实施阶段总结
目标实现程度 实际执行效果 成功度评价
投后整合总结
项目决策和实施程序合 项目目标及实施效果评 项目风险管理评
How 评价方法
评价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How much评价费用
纳入项目二类费 纳入企业管理咨询费
When 评价流程
年度后评价工作计划 项目后评价工作计划 项目后评价工作大纲 项目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执行实施方案并验收
Where 评价场所
现场调研 问卷调查 面访座谈 案例研究
13
5、制度制定过程
明确后评价项目标准和触发条件 建立信息系统
未接受意见
与工程管理某些评审职能结合 明确费用来源 调整前期决策、并购实施、并购整合3个阶段划
分方式。
我我部部已已就就该该指指引引已已先先后后向向制制度度委委员员会会相相关关职职能能部部门门((包包含含制制度度委委员员会会、、投投资资委委员员会会成成员员)),,各各业业务务 中中心心、、直直管管单单位位共共计计1166个个单单位位征征求求了了意意见见。。
同年,集团公司制定发布了《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试行办法》,并于2008年、2014 年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完善,用于规范和指导集团公司投资后评价工作。集团公司于2006年第一次组织对收购 香炉山钨业的后评价工作,之后每年都组织牵头1-2个项目的后评价,截至目前共完成了11个项目的后评价 工作。
投资部在《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2011-2015年投资后评价工作指导意见》(2011)提出“通过‘十 二五’期间的投资后评价工作实践,继续探索并购和参股类、工程建设类项目后评价组织的实施形式、评价 内容、评价方法”;在2013年7月和今年4月组织的两次后评价工作研讨会也都提出并探讨了在固定资产类投 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制度和实践逐步完善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探索建立并相关制度,以指导和规范集团 公司的并购类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2005年
2006开始
初步建立制度 实践探索阶段
2006年 收购香炉山钨业
2012年 收购德国不莱梅 钢材加工中心
2012年 收购二十三冶
2015年初 纳入工作计划
2015年4月 第二次研讨会发
往征求意见
2015年10 提交审议发布
14
6、征求意见情况
反馈情况
落实情况
11家单位无意见 文字性修改意见全部接受并修改 同意但未修改
--若采用“上级管理单位评价方式”,内部 专家成员与被评价项目不得存在直接利益 关联,项目实施主体人员不得参与后评价 专家组,
科学规范原则
--后评价技术方案的设计应具有科学性、适 应性和可操作性,评价工作应该遵循规范 的程序。
--形成可交付的成果文件也应满足集团公司 及所属企业文档质量控制规范的范式要求。
家组组建方式 术方案。
内部签发程序 汇报
告征求意见并 和报告建议
签订咨询合同 明确分工及责 必要时征求意 踏勘现场
或委托书
任人
见并完善修改 查阅资料
申报后正式启 明确现场对接
动工作
安排
访谈交流
必要时交底
完善
成果应用
主导方审核验 对评价工作进
收报告
行总结
签发报告
所有后评价机构及专家人员均需在后评价工作中进行相应的责任声明
6
3.3 制度的主要要点——组织形式
第一种形式 集团公司主导组织
第二种形式
集团公司主导 +
业务中心组织
第三种形式
集团公司指导 +
业务中心主导组织
原则
组织方负责选择后评价机构(与其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或者筹建后评价专家组,并支付费用。 主导方对后评价成果组织验收。
国家相关规定和央企相关制度建设,尤其是工作实践,大多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领域。我司股权 类项目后评价仅有3个(个数占比27%)。国资委于2013年发布的《关于规范中央企业并购的意见》(国资发 改革[2013]30号)要求中央企业 “逐步建立并购后评价制度,在并购完成后三年内,对并购类项目进行系统 客观的评价”。但是截至目前,针对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价并无具体的指导意见或类似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后评价工作指南的指南,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均仍处于探索阶段。
集团公司统一领导,对并购类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进行归口管理。 各业务中心(含直管单位)自行管理和组织其下属企业开展的并购类
投资项目后评价。 并购类投资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配合,并对其提供的自评价报告及相
关信息负责。
5
3.2 制度的主要要点——管理原则
客观公正原则
--原则上应“独立第三方评价方式”,聘请 的合格第三方或专家不应与被评价项目有 关联关系。
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 实施主体负责配合 价工作
五章十条
3
3、制度内容
题纲
1 适用范围
2 约束对象
3 岗位分工
4 管理内容 4.1 管理原则 4.2 组织形式 4.3 评价内容 4.4 评价方法 4.5 评价流程
5 附则
4
3.1 适用范围、约束对象和岗位分工
第一章 适用范围 第二章 约束对象 第三章 岗位分工
Source: Roland Berger & Partners
汇报完毕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感谢!
16
该方法是逻辑维度评价
前后对比:对比并购类投资项 目的实际效果与项目的预定目标, 或对比并购类投资项目实施前后 的企业的相关指标,找出偏差和 变化,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和经 验教训。
有无对比法:对比并购类投资 项目的实际效果与测算的无此并 购类投资项目条件下的相关指标, 找出变化,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和经验教训。
法合规性评价
价
价
项目投资效率评价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8
3.4 制度的主要要点——评价内容(续)
(五)可持续性 评价
(六)对标分析 评价
(七)成功度 评价
(八)经验教训 对策建议
内部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 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标 成功度评价的过程 可供推广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外部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与行业最佳水平的对标 成功度评价的结论 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9
3.5 制度的主要要点——评价方法
(一)逻辑框架法
(二)纵向对比法
(三)横向对比法
是一种理解从投入到产出之间 因果关系的有效工具。 逻辑模型包括投入、活动、产 出、成效和影响等5个关键要素。 对一个项目投入一定的资源, 以便其展开必要的活动;至少一 些活动会获得一定产出,比如产 品或者服务;通过这些产出应该 会带来某种变化。
该方法从时间维度评价
作为对纵向比较的补充,将并 购类投资项目实施后企业的相关 指标与在同一时期未实施并购类 投资项目的同类企业相关指标进 行比较,或将并购类投资项目实 施后企业的相关指标与行业相关 指标的平均情况进行比较,找出 差异,分析原因,有助于得出结 论和对标学习。
该方法从空间维度评价
10
3.6 制度的主要要点——评价流程
1
制定年度 工作计划
2
制定工作 计划
3
制定工作 大纲
4
5
制定实施方 提交自评价
案
报告
Biblioteka Baidu
6
开展现场调 研
7
8
提交并验收 收尾与成果 后评价报告 应用
总结梳理, 明确后评 价组织形
制定年度计 式
划
评价方式
列支相应经 工作里程
费预算
碑
明确后评价专 制定后评价技 项目单位履行 进场听取情况 提交后评价报 落实审核意见
适用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全资、控股 或具有实际管理权的境内外企业(以下简称“所属企业”)。
约束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开展并购类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并购类投资项目”是指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以投资项目形式利用现金或
者有价证券等方式获取外部标的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股权或资产,并 最终实现对该企业的控制或重大影响,包括合并、收购和接管等形式。
12
4、总结——指引体系
Why 评价目的
总结经验教训 实现管理提升 考核和追责重要参考
What 评价内容
项目决策 实施过程 效率效果 可持续性
Who 评价方式
独立第三方评价方式 上级管理单位评价方式
Effect 评价效果
跟踪落实 成果应用(考核、分享)
咨询服务评价 满意度回访
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引 5W2H1E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 价工作指引》审议汇报
集团公司投资管理部 2015年10月
1、制度的背景和必要性
2005年6月,国资委编发了《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该指南为贯彻落实《国 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精神,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中央企业提高投资 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规范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推动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 立,是中央企业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资料归档,支 付尾款。
PP DD CC AA 循循 环环
11
3.7 制度的主要要点——附则、附件
方法、工具、模板 1234
证据链
《后评价工作大纲》模板 《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模板
专家意 见
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价框架开发指南
档案资料
《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模板
逻辑框架 报告及结论 访谈记录
评价方法 事实数据
2
2、制度概况
五
附则及附件
一
适用范围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
四
管理内容
《后评价工作大纲》 模板
二 约束对象
三
岗位分工
管理原则 组织形式
评价内容 集团公司统一领导 评价方法 鼓励业务中心自行管 流程步骤 理和组织
《后评价工作实施方 案》模板
并购类项目后评价框 架开发指南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 价报告》模板
7
3.4 制度的主要要点——评价内容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全程 回顾总结
(三)项目效果 评价
(四)项目影响 评价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决策阶段总结
执行时间 公司概况 交易方式
实施阶段总结
目标实现程度 实际执行效果 成功度评价
投后整合总结
项目决策和实施程序合 项目目标及实施效果评 项目风险管理评
How 评价方法
评价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How much评价费用
纳入项目二类费 纳入企业管理咨询费
When 评价流程
年度后评价工作计划 项目后评价工作计划 项目后评价工作大纲 项目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执行实施方案并验收
Where 评价场所
现场调研 问卷调查 面访座谈 案例研究
13
5、制度制定过程
明确后评价项目标准和触发条件 建立信息系统
未接受意见
与工程管理某些评审职能结合 明确费用来源 调整前期决策、并购实施、并购整合3个阶段划
分方式。
我我部部已已就就该该指指引引已已先先后后向向制制度度委委员员会会相相关关职职能能部部门门((包包含含制制度度委委员员会会、、投投资资委委员员会会成成员员)),,各各业业务务 中中心心、、直直管管单单位位共共计计1166个个单单位位征征求求了了意意见见。。
同年,集团公司制定发布了《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试行办法》,并于2008年、2014 年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完善,用于规范和指导集团公司投资后评价工作。集团公司于2006年第一次组织对收购 香炉山钨业的后评价工作,之后每年都组织牵头1-2个项目的后评价,截至目前共完成了11个项目的后评价 工作。
投资部在《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2011-2015年投资后评价工作指导意见》(2011)提出“通过‘十 二五’期间的投资后评价工作实践,继续探索并购和参股类、工程建设类项目后评价组织的实施形式、评价 内容、评价方法”;在2013年7月和今年4月组织的两次后评价工作研讨会也都提出并探讨了在固定资产类投 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制度和实践逐步完善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探索建立并相关制度,以指导和规范集团 公司的并购类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2005年
2006开始
初步建立制度 实践探索阶段
2006年 收购香炉山钨业
2012年 收购德国不莱梅 钢材加工中心
2012年 收购二十三冶
2015年初 纳入工作计划
2015年4月 第二次研讨会发
往征求意见
2015年10 提交审议发布
14
6、征求意见情况
反馈情况
落实情况
11家单位无意见 文字性修改意见全部接受并修改 同意但未修改
--若采用“上级管理单位评价方式”,内部 专家成员与被评价项目不得存在直接利益 关联,项目实施主体人员不得参与后评价 专家组,
科学规范原则
--后评价技术方案的设计应具有科学性、适 应性和可操作性,评价工作应该遵循规范 的程序。
--形成可交付的成果文件也应满足集团公司 及所属企业文档质量控制规范的范式要求。
家组组建方式 术方案。
内部签发程序 汇报
告征求意见并 和报告建议
签订咨询合同 明确分工及责 必要时征求意 踏勘现场
或委托书
任人
见并完善修改 查阅资料
申报后正式启 明确现场对接
动工作
安排
访谈交流
必要时交底
完善
成果应用
主导方审核验 对评价工作进
收报告
行总结
签发报告
所有后评价机构及专家人员均需在后评价工作中进行相应的责任声明
6
3.3 制度的主要要点——组织形式
第一种形式 集团公司主导组织
第二种形式
集团公司主导 +
业务中心组织
第三种形式
集团公司指导 +
业务中心主导组织
原则
组织方负责选择后评价机构(与其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或者筹建后评价专家组,并支付费用。 主导方对后评价成果组织验收。
国家相关规定和央企相关制度建设,尤其是工作实践,大多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领域。我司股权 类项目后评价仅有3个(个数占比27%)。国资委于2013年发布的《关于规范中央企业并购的意见》(国资发 改革[2013]30号)要求中央企业 “逐步建立并购后评价制度,在并购完成后三年内,对并购类项目进行系统 客观的评价”。但是截至目前,针对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价并无具体的指导意见或类似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后评价工作指南的指南,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均仍处于探索阶段。
集团公司统一领导,对并购类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进行归口管理。 各业务中心(含直管单位)自行管理和组织其下属企业开展的并购类
投资项目后评价。 并购类投资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配合,并对其提供的自评价报告及相
关信息负责。
5
3.2 制度的主要要点——管理原则
客观公正原则
--原则上应“独立第三方评价方式”,聘请 的合格第三方或专家不应与被评价项目有 关联关系。
并购类投资项目后评 实施主体负责配合 价工作
五章十条
3
3、制度内容
题纲
1 适用范围
2 约束对象
3 岗位分工
4 管理内容 4.1 管理原则 4.2 组织形式 4.3 评价内容 4.4 评价方法 4.5 评价流程
5 附则
4
3.1 适用范围、约束对象和岗位分工
第一章 适用范围 第二章 约束对象 第三章 岗位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