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

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

知识点:

1、当代文学的分期:“十七年”文学(1949~1966)、“文革”文学(1966~1976)和新时期文学(1976 ~)。

2、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召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

⏹3、文学思潮: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

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文学思潮有两类:一类是就文学与外部关系而言的,如主张文学为革命的,称为革命文学思

潮;另一类是就创作态度、创作方法而言的,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三大思潮。

第一节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

⏹知识点:

⏹1、社会(政治)的转折:社会制度由新民主主义迈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上经过社会主义

改造,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2、文学的转折:“一统化”。四十年代的国统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和解放区文学经过整合,左

翼革命文学凭借其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也凭借政治权力的支持,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合法存在的文学事实。

⏹“十七年”文学思潮概况:

⏹1、表现为鲜明的统一化和一元化状态。

⏹2、在两个前提的确立中进行:

⏹确立以《讲话》精神为主体内容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地位;

⏹对已有各样的历史形态的旧有美学观念进行清理。

⏹十七年文学的抉择:

⏹中国当代文学需要面对与传承的三个文学传统与资源:五四新文学传统与资源、30年代文学

传统与资源、延安工农兵文学传统与资源。

⏹三种文学传统与资源在新的时代政治语境中面临重新定位。

⏹在十七年文学发展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文学运动与批判,都从清理和重建两个方面呈现出社

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生成过程和发展轨迹。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简介:胡风,原名张光人,是“七月派”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其文艺思想的核心为“主

观战斗精神”。

⏹批判进程:

⏹1、(1936~1948)自由化论争时期。胡风与党的文艺负责人在思想见解有分歧,但能较正常、

平等地展开论战。

⏹2、(1948~1954)文艺思想的大批判。平等的讨论不再有,论争已升格为批判,胡风只能以

检讨、申诉的形式进行辩驳。

⏹3、(1954~1955)走向政治审判台。由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最终演变成政治的判决。

胡风等人正式被定性为“反革命集团”,胡风被捕入狱,造成新中国罕见的冤假错案。

知识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思潮)梳理

⏹现实主义(R e a l i s m)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在欧洲形成的一种创作方法

或文学思潮。

⏹最根本的内涵是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是作为浪漫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

⏹1、批判现实主义是对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批判,而启蒙主义是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批判。代

表作家有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人间喜剧》、《复活》等。

⏹2、革命现实主义:20年代末与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得到了有力的倡导与发展。在这

一过程中﹐向文学的现实主义提出了加强与工农大众实际生活的联系﹑自觉地揭示历史发展趋向﹑表现无产阶级理想等要求。代表作有茅盾的《子夜》等。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源自前苏联,1935年被移植到中国,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历时

40余年。(第14页)

⏹4、“新写实”:20世纪80年代后期,产生了“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的新的历史形态。它弱

化了经典现实主义的批判性,滑向自然主义的写实。反对“典型化”,而展示生活的“原生态”。

代表作为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

四、“双百”方针与反右派运动

⏹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7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

⏹两个事件形成奇妙的因果关系:“双百”情势下的出格言论成为被打成右派的缘由。

⏹“双百”方针提出期间,出现了两类作品:

⏹一类是直面现实矛盾,“干预生活”的作品。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另一类是突破长期封锁的人情、人性的禁区,开掘人物的情感世界。如宗璞的《红豆》就是

描写革命与爱情冲突的作品。

五、60年代的文艺批判

⏹2、“怎么写”——创作方法问题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两结合”、典型论。

⏹典型论:经历了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上是类型说;18世纪后,开始了

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则给典型注入了“党性”的原则。

⏹类型化原则: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文学类型化与大众文化及文化产业化、文学商品

化有关。比如好莱坞电影。

⏹“中间人物”论:先进的、落后的群众数量始终是少数,中间群众占大多数。创作文艺作品时

要更多地反映大多数中间人物。(第12页)

⏹60年代文坛在对于柳青《创业史》中“中间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讨论中,邵荃麟提出“写中

间人物”的见解。该见解被断章取义地理解为以“中间人物”反对“英雄人物”,被江青等人列入“黑八论”并遭到严重批判。

第二节“文革”文学思潮

⏹《纪要》(第18页):践踏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全盘否定了我国30年代、建国后十七

年的文学成就。

⏹思考:为什么一大批之前被肯定的作品却成了批判对象?(如赵树理小说、《红日》等。)

因为革命是不断进行的,革命每前进一步,斗争目标都发生变化,在向着更纯粹的目标行进的过程中,“革命”向“反动”移位也不是无法理解的。

⏹“三突出”美学原则的批评标准: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的中突出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根据“三突出”的原则,主人公必须像形高大、胸怀宽广,是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没有缺点的形象,总之是一个完人。比如《金光大道》的主人公的名字就直接叫“高大泉”。

⏹“三结合”的集体创作方法: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

样板戏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

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

⏹视频:江青与《智取威虎山》

补充:“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潜在写作(“地下文学”):拒绝按照统一的意识形态指令写作,回到真实的情感世界。作品

以手抄本的方式流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