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学(本科)》16年6月考试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性病原:指以林木为取食对象的寄生生物。
2、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林木病害。
3、生理病害:由非侵染性病原引起的林木病害。
4、组织病变: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的异常变化,称组织病变。
5、症状:林木受生物或非生物病原侵染后其外表形态的不正常表现(寄主和病原)。
6、真菌的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
7、真菌的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
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8、锁状联合: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
不断向前延伸的一种特有形式。
9、专性寄生物(活养寄生物):从活的寄主组织上吸取养分,并在活组织上完成生活史,
寄主组织死亡后,寄生物即随之死亡或停止生长。
10、死养寄生物(纯腐生物):只能从死的组织或细胞中吸取营养进行生活的一类寄生物。
11、水平抗病性:指植物(或品种)对所有的生理小种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
12、垂直抗病性:指植物(或品种)对某些生理小种表现出的高度抗病性。
13、病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14、侵染循环:病原物从越冬(或越夏)的场所转移到寄主植物上侵染寄主,并进行繁殖到病原物再次进行越冬(或越夏)所经历的过程。
15、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从越冬地方向寄主植物感病点或寄主的一个感病点向另一感病点的空间移动。
16、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的病害。
17、复循环病害:即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的病害。
18、病害流行:某种林木病害在一定地区、一段时间内普遍而严重的发生。
19、生物防治:一切利用生物学手段来防治病害的方法。
20、重寄生:指抗生的微生物寄生在病原物上的现象。
21、化学防治: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22、避病现象:寄主植物的感病期与病原物的侵染期不一致,而使寄主植物避开病原物的侵染。
23、诱导抗病性: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诱发的限制病原扩展的特性。
24、过敏性坏死反应:指在植物的侵染点及其周围的细胞迅速坏死,这样就可以使活体营养生物的病原菌得不到营养而不能扩展或死亡。
二、简述题
1、病害与其它伤害的区别
(1)病害:生理扰乱-----组织病变-------形态病变
(2)伤害:无生理病变
2、林木病害防治的基本技术
(1)植物检疫;(2)林业栽培技术防治;(3)物理防治;(4)生物防治;(5)外科治疗;(6)化学防治
3、锈菌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点
担子菌亚门;(1)活养寄生菌;(2)多态型现象;(3)转主寄生现象
4、以松疱锈病为例说明锈菌的生活史
要点:引起松疱锈病的锈菌需顺序经历5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并需转主寄主才能完成全部发育过程。
(1)性孢子和性孢子器阶段(0):单核单倍体阶段
(2)锈孢子和锈孢子器阶段(Ⅰ):双核
(3)夏孢子和夏孢子堆阶段(Ⅱ):双核
(4)冬孢子和冬孢子堆阶段(Ⅲ):双核→单核双倍体
(5)担孢子和担子阶段(Ⅳ):单核单倍体
0、Ⅰ阶段在松上,Ⅱ、Ⅲ、Ⅳ、在茶藨子与马先蒿上。
5、病原物的致病机理有哪些?
(1)酶的作用;(2)毒素作用;(3)生长调节物质;(4)多糖类化合物
6、柯赫假定的步骤
(1)从病组织上分离病原物并进行纯培养;
(2)用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的健康植物上,给予适宜发病条件,观察是否引起原来相同的病害;
(3)从接种后发病的植物上,能分离到与用来接种的病原物。
7、松疱锈病的主要侵染特点和防治策略。
要点:(1)重叠侵染:一是锈菌的生活史期,锈菌每年都产生,二是夏孢子的重复侵染;
(2)转主寄生:松疱锈病的侵染循环需在两个寄主上才能完成。
以上两个侵染循环特点导致松疱锈病防治难度大,需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预防和控制其病害的发生发展。
(3)检疫:由疫区输出苗木要检疫,在病区附近不设松类苗辅。
(4)铲除中间寄主:切断侵染循环链。
(5)营林措施:修枝、间伐、抚育。
8、幼苗立枯病大发生的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要点:(1)苗木出土后一个月内,幼苗未木质化;苗颈幼嫩,易造成侵染
(2)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种芽和幼苗的呼吸和生长;
(3)病菌繁殖体的积累:由于该病的病程短,每次病程后残体中的病菌能大量积累作为爆发性病害的侵染来源。
(4)圃地管理:包括苗圃选择(考虑前作物)、细至整地,合理施肥,目的在于,不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增强其抗病性;
(5)土壤消毒:消灭侵染来源;
(6)及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在苗木木质化前错过高温高湿的气候;
(7)药剂防治:幼苗发病后,病程短,来势快,阻止其蔓延及病菌积累。常作药剂有:70%敌克松、波尔多液。
9、紫纹羽病和白纹羽病的症状特点(200-202)
紫纹羽病:
(1)病症:病根表面缠绕紫红色的网状物,并见紫红色的绒布状物的菌丝膜,菌丝体上有细小紫红色的菌核;病害扩到根颈后,菌丝体继续向上延伸,包围干基,菌丝体上产生微薄白粉状的子实层。
(2)病状:根系皮层腐烂,极易剥落,木质部初呈黄褐色,湿腐,后变为淡紫色,地上部分,顶梢不抽芽,叶形短小,发黄,皱卷曲,枝条干枯,最后全株枯萎死亡。
白纹羽病:
(1)病症:被害部表层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在近土表根际处展布白色蛛网状的菌丝膜,有时形成小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