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8登临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登临词二首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内容赏析】“槐枝啼宿鸟,冷烟浓。”槐枝里投宿的鸟在啼叫着,冷烟浓密,残

霞消失,暮色苍茫。“啼”字、“冷”字表明词人对暮秋景色的主观感受,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小楼愁倚画阑东”,这句带出一个“愁”字,表明自己是怀着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的,为的是迎候月光,排遣愁绪。下句“月”字之上冠以“黄昏”二字,表明了这时候不是月光如水,而是凄冷的朦胧的月光,又听到透过碧云风传来的笛声。这首词上片写景,从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到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下片写情,曲折而形象地抒发自己的忠愤,构成了全词悲切婉转的情调。

桂枝香

[常识·速览]

]

识作者

[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

荆公,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文学中具有

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

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

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登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

]

探背景

这首词应当作于作者被罢相任知府期间。作为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

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

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文本·精析]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在文章开头有何作用?

【答案】(1)起句“登临送目”领起上片词意,表明此下所写的都是亲眼所见,为词拓

出一个高远的视野。

(2)“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

“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3)此时此景,登斯楼也,则情以物迁,辞必情发,这就为下片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

时间做铺垫。

结构思路型

篇章的结构包括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曲笔入题——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

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

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

【答案】“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这是“繁华竞逐”而亡国的一个典型事例,举其典型,概括其他。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意思是说,隋军大将韩擒虎已经攻到了陈朝的国都 (即作者现在所登临的金陵)的城门之外,而陈朝的皇帝陈叔宝还和他的宠妃张丽华在寻欢作乐。这是诗人的典型化了的艺术语言。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实际情形是,陈、张躲藏在井里,隋军攻入后,才把他们从井里拉上来俘虏了。从文

学艺术的角度看,杜牧的诗句,更为真实。词人当然也深明此理,所以依然以之入词。“悲恨相续”,极有概括力,说明像陈朝这样的事例是前后相继发生的,并非特例。

3.有人说这篇诗歌立意高远,请阅读全诗具体分析。

【答案】作者不是沿袭传统的登临怀古,客观地慨叹兴亡,而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用政治家的锐利目光,总结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教训,直斥现实朝政的积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政见。但是词中的议论全都是用史实说话,用形象说话,毫无说教之感。这首词是艺术作品,毕竟有别于政治论文,因作者能融政治识见于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寓政治批判于所叙写的史实之中,读来很有浑然天成之感。

4.这首词中有哪几处用典?有什么作用?

【答案】(1)“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2)“千里澄江似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3)“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刺当朝执政的官员,仍不思进取,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名句·鉴赏]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鉴赏】“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

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如此雄壮宽广的气度,如此开阔旷远的视野让读者不禁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可谓异曲同工。正如林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