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问答题必背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高考复习《经济生活》问答题必背重点

(特别提醒:在做问答题时,要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适当取舍、修改,不能机械照搬答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 影响价格的因素(P11—P13)

①需求影响价格。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②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增加,价格上升;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价格下降(注意:成本属于价值,成本增加,价值量会增加;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会降低。)

2.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P16 按新教材观点)

①调节产量。价格下降,减少产量;价格上涨,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增加其使用量;价格上升,减少其使用量。

3. 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P17—P18)

(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居民收入;③物价;④消费观念。

(2)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①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居民收入。

③消费水平与未来收入预期成正比,因此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④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是负相关的。因此要完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

⑤物价过高会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这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⑥消费心理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P29)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④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作用: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国家对待公有、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P35)(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发展非公经济,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014版观点)

(3)国家对待公有、非公经济的政策: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2014版观点)

4.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P39—P40)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企业要强化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此外,企业还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5. 就业的意义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P42—P43)

(1)就业的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就业,能增加收入,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⑤就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三角度: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

▲国家(党和政府):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②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③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政府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企业:

①要承担社会责任,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待遇。

②要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个人:

①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③要勇于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 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P61、P62)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收入公平分配,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④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P61—P62. 按2014版新教材观点)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社会公平分配奠定物质基础。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这段话可用“保合法”、“增低”、“扩中”、“调高”、“清隐”、“取非”来助记)

⑤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加大对农村区和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收入差距。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实现共同富裕。

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62)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4. 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P62—P63 按新教材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