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案例《渔歌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滋市实验小学校本教材----- 《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

《渔歌子》教学案例

【教学构想】

(一)文本解读

《渔歌子》是松滋市实验小学校本教材----- 《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第十二课,这首词传唱悠远。作者是唐代词人张志和。他既是词人,亦是画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称赞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所以,他的笔下是诗情画意:雨中青山、空中白鹭、两岸桃花、水中渔舟、青笠绿蓑……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雨垂钓图”。画面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渔歌子》一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淡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词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

核心价值观目标:

体会这首词中描绘的宁静恬淡的美景,感受作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情怀,体会作者高远淡泊的志趣。

(三)设计思路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仅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更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在指导学习这首古词时要弱化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设计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最后出示张松龄写的《和答弟志和于赋歌》这首词,进行比对读,让学生更能走近张志和,读懂《渔歌子》。

【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一、读出词中“画”,感悟“悠然自得”的渔翁。

1、我们也学过一些古词,你会背诵哪些?

生背诵《忆江南》《清平月乐.村居》

知道它们的词牌是什么吗?相同的词牌每一句的形式和字数也就一样,词和古诗不一样,句子有长也有短,也叫长短句。

2、复习以前学过的诗词

指导背诵《小儿垂钓》《江雪》

师:蓬头稚子的钓钩钓起的是满心的期待与快乐,柳宗元的钓钩钓起的是满江的凄清与孤寂,唐朝词人张志和的钓钩钓起的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

3、读通读顺词

(1)词牌“渔歌子”中的“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不读轻声,齐读。

(2)按照自读要求来读这首词。(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遍,不读错字,口齿清楚;第二遍,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第三遍,试着读出词的韵味。在读中理解孩子们没见过的“箬笠”“蓑衣”

师:嗯,口齿清楚、字正腔圆。这首词中有两个词不太常见,你读得很准。一个是——生:“箬笠”。

师:请你把这个词带到句子中领着同学们读一遍。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知道“箬笠”是什么吗?

生:这两个字都是竹字头,应该是竹子做成的……(犹豫,说不出来了)

师:你很会观察。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

生:“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用来挡雨和阳光。

师:很好。“箬笠”就是竹子编的竹帽,斗笠。

师:还有一个词,他读得也很准——

生:蓑衣。

课件出示“箬笠”“蓑衣”图片

4、抓词“眼”赏析词句,感悟诗境。

(1)抓词“眼”,找景物

师:同学们,一首诗有一首诗的诗眼,一首词有一首词的词眼。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一个关键的词吗?

生:不须归。

师:“不须归”是什么意思?

生:不必回去。

师:不必回去,不愿意回去。张志和为什么不愿意回去?

生:因为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把他迷住了。

师:拿出你的笔,找一找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把它圈出来。

师:圈了哪些景物?

生: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2)理解词句的意思,用积累的语言描绘画面

师:一共是九种景物。景物很美,你能把这美丽的画面告诉大家吗?

生:高大雄伟的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展翅飞翔。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这句词读懂了。但是要注意,南方的山清奇俊秀,用高大不是太合适,明白了?

师:谁还能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西塞山?

生:连绵起伏的西塞山。

师:让我们看到了山的形态。

生:翠色欲流的西塞山。

师:让我们看到了山的颜色。

生:云雾飘渺的西塞山。

师:诗情画意。

师:白鹭呢?什么样的白鹭?

生:自由翱翔的白鹭。

师:让我们看到了白露的动态。真棒,你让画面动起来了。

师:还能加点声音吗?

生:欢叫的白鹭。

生:引吭高歌的白鹭。

师:谁能把这个句子连起来说一说。(生犹豫)把你们刚才说的用进去。

生:在云雾飘渺的西塞山前,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着。

生:在翠色欲流的西塞山前,一只只白鹭在翱翔。

师:你的描述啊让我想起了杜甫《绝句》中的一句诗——一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出示句子)杜甫笔下的白鹭是在什么地方飞?

生:青天上。

师:对,晴朗的天空。

师:那西塞山前的白鹭又是在什么环境中飞?

生:(略有迟疑)在斜风细雨中。

师:雨中的西塞山是什么样的?

生:诗情画意的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在展翅高飞。

师:再加上声音。

生:在细雨中,西塞山宛如披上了一层薄纱。山前,有一群群引吭高歌的白鹭在飞翔。师:你的描述让这句诗变成了一幅画,老师把这幅画送给你。

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也把其他的景物说具体,加上颜色、动作、声音,让这幅画更丰富、更多彩?同位之间交流交流。

生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

生:清澈见底的流水里桃花婀娜多姿……

师:别急,重新说。

生:清澈见底的流水岸边桃花婀娜多姿……

师:注意语序,先说花吧,什么样的花?

生:婀娜多姿的花。

师:怎么样?

生:婀娜多姿的花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旁盛开着。

师:接着说。

生:水里养着肥美的鳜鱼。

师:好的,把它连起来说。

生:婀娜多姿的花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旁盛开着,水里养着肥美的鳜鱼。

师:这就说清楚了。还有谁来说?

生:火红的桃花映着碧绿的流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水中,肥美的鳜鱼正悠闲地游来游去。

师:她的描述让我想到了白居易的一句词——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出示图画)这是你描绘出来的画面。

师:还有吗?接着往下说。

生:思考。

师:还有什么美的画面?

生:在细细的雨中,吹拂的风中,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夫在垂钓,不愿意回家。

生:一艘小船上,一个渔夫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闲地垂钓。师:我喜欢你“悠闲自得”这个词,你怎么就从景物中读出了一个悠闲的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