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2.举例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所取得的成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灾害发生过程的视频、图片和资料,讨论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2.搜集资料,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救助与救援知识的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与自然灾害抗争的信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放映关于灾害的短片和课件

2.中国与世界救灾的相关图片

【学习重难点】

1.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3.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学法指导】

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减轻灾害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2015年4月25日下午14时发生8.1级大地震,现在让我们通过新闻短片了解一下尼泊尔的地震救援与救助工作。播放视频短片导入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概念和三大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储备救灾物资。(物质基础)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储备什么,储备多少;二是储备到哪里。

①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②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

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

探究活动:在中国铁路交通图上标出这10个储备基地,并思考10个基地这样安排的理由。

灾害集中地区和交通通达度。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专业救援队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专业救援技术和救援装备。

二、灾中应急

1.概念:

2.主要目的:

3.灾害应急的范围: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5.救灾应急预案

救灾应急预案的目的:

思考:我们家乡最有可能发生哪种自然灾害?为什么?针对此类灾害,应准备哪类救灾物资?最靠近哪个储备基地?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

①灾后恢复的主要目的:

②核心措施:

2.救济灾民的形式有哪些?

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

救灾工作方针:

救灾管理体系:

思考:灾后“重建家园”的意义是什么?

【课堂小结】

自然灾害的救援和救助有三个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这三个环节相当于“未雨绸缪”“雪中送炭”和“重建家园”的作用,在灾害救助中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

可。

【当堂检测】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救灾物资储备种类和储备基地的选择都是由受灾种类决定的

B.储备救灾物资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C.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交通通行能力

D.遇灾时若采用空运救援,从储备基地出发,最远的地方在4小时之内到达

2.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 )

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

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属于次生灾害源的是( )

①输油管②水坝③核电站④堤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2008年3月21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和策勒两县交界处发生里氏7.3级地震,倒塌房屋2363间,97603人因这次地震受灾。据此结合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此次灾害救援与救助的说法,你认为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

装备有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次救援中,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

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前两章了解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和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章是防灾与减灾,在该章第一节课学习了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防,学生在防灾减灾知识方面有了基础铺垫。已经形成了以图为载体进行知识获取的学习方法,习惯调用之前所学知识进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节课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兴趣较高。设本节课针对教学目标,结合最近发生的尼泊尔地震救援工作进行学习,可以更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可更好的掌握这节课知识。

效果分析

在课堂上通过限时训练获得的学习情况;个别谈话;检查学生学案完成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出改进的措施,

1.分析学生。

(1)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好。掌握知识的能力不错,限时训练成绩达标率较高。

(2)大多数学生学习主动、稳重,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合作学习的热情较高。

(3)多数学生有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比一个学生的智力因素更重要。

(4)学生的差异性较大,但可以通过作业补救校正。

2.分析教师。

(1)在备课方面,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结合所教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与要求;备课详细、实用,能依据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认真落实课程基本理念;采用电子备课形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在上课方面。努力将课程基本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教学目标达成较好、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较好。

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总能从教师身上找到根源与佐证。以后努力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素质。

教材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