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怎样繁殖后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蚯蚓怎样繁殖后代
蚯蚓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节的后侧,有两对精巢囊,每一个囊内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个,通过隔膜上的小孔与后一对的贮精囊相连;贮精囊两对位于第11节和第12节内,精细胞在精巢中产生后,先进入贮精囊中发育,待成熟后再回到精巢囊,由精漏斗经输精管排出。

两条输精管,在13节后,两两平行,当行至第18节与前列腺的支管和主管相会合,由雄生殖孔排出,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面两侧。

雌性生殖器官有葡萄状的卵巢一对,附着在第12、第13节隔膜的后方,成熟的卵落入体腔,经第13节内一对卵漏斗,通过较短的输卵管,至第14节会合,而由雌性生殖孔排出,雌生殖孔只有一个。

另外,在第6至第9节内,有受精囊2或3对,为接受和储存异体精子的场所,开口于6至9节间腹部节间沟两侧。

蚯蚓虽说是雌雄同体,但由于性细胞成熟时期不同,故仍需异体受精。

蚯蚓的雄性生殖细胞先成熟。

成熟后两条蚯蚓要进行交配,交配时,副性腺分泌粘液,使双方的腹面相互粘着,头端分向两方。

雄性生殖孔与异体受精囊孔相对,精液从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通过对方的受精囊孔进入受精囊内。

交换精液后两条蚯蚓各自分开。

待卵成熟后环带分泌粘稠物质,在环带外凝固而成环状粘液管(蚓茧),成熟的卵由雌生殖孔排至蚓茧中。

当蚯蚓作波浪式后退运动时,蚓茧相应逐渐向前移动,当移至受精囊孔处精子逸出,在茧中受精。

蚯蚓继续后退,
最后蚓茧离开身体,两端封闭而留在土中。

每个蚓茧有1~3个胚胎,2~3周内孵化。

如环境不适宜,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

(见图17)
在自然界,蚯蚓的繁殖多在8~10月份。

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如果土壤温度、湿度适宜,饵料充足,可以常年繁殖。

蚯蚓经过交配后,一般7~8天便开始排卵。

每排1~3枚卵,便分泌粘液将几枚卵裹在一起,形成十个蚓茧,1条蚯蚓可以产生许多个蚓茧。

蚓茧多为椭圆形,一般只有半粒绿豆大,壁由粘膜硬化而成,又薄又软。

蚓茧埋藏在土中,在温度适宜时,孵化成幼蚓。

蚓茧常和蚓粪混在一起,分散在培养器中各个角落,如果任其在原地孵化,不仅孵化率低,而且孵出的幼蚓与成蚓混合生长,不利于饲养管理。

因此,应将蚓茧收集起来,单独进行孵化。

收集蚓茧时,先在离蚓粪和旧饵料较远处,投放新饵。

二天以后,大部分蚯蚓都会被引到新饵处觅食。

这时,可将旧饵处的土层挖开,将土中蚓茧和蚓粪收集取出。

收集到的粪、茧混合物,应堆放在陶土盆中,混以潮湿土壤,盆上盖上湿稻草,遮光保温,静待蚓茧孵化。

一般在20℃时,经过2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成幼蚓。

等到幼蚓大批孵化后,再用优质饵料诱集在一起,放进新的培养容器中进行饲养。

蚯蚓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节的后侧,有两对精巢囊,每一个囊内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个,通过隔膜上的小孔与后一对的贮精囊相连;贮精囊两对位于第11节和第12节内,精细胞在精巢中产生后,先进入贮精囊中发育,待成熟后再回到精巢囊,由精漏斗经输精管排出。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2对,很小,位第10及11体节内的精巢囊(seminal sac)内,精漏斗2对,紧靠精巢下方,前端膨大,口具纤毛,后接细的输精管。

2管于第13体节内合为一条,向后伸,开口于第18体节两侧,为雄性生殖孔。

前列腺(prostate gland)一对,位雄生殖孔一侧,前列腺管开口于输精管末端,分泌粘波与精子的活动和营养有关、精巢囊与其后第11及12体节内的贮精囊(seminal vesicle)相通,贮精囊内充满营养液。

精巢产生精细胞后,先入贮精囊内发育,待形成精子,再回到精巢囊,经精漏斗由输精管输出。

蚯蚓的精子与卵不同时成熟,故生殖时为异体受精,有交配现象。

交配时两个个体的前端腹面相对,头端互朝相反方向,借生殖带分泌的粘液紧贴在一起。

各自的雄生殖孔靠近对方的纳精囊孔,以生殖孔突起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

交换精液后,二蚯蚓即分开。

待卵成熟后,生殖带分泌粘稠物质,于生殖带外形成粘液管,排卵子其中。

当蚯蚓后退移动时,纳精囊孔移到粘液管时,即向管中排放精子。

精卵在粘液管内受精,最后蚯蚓退出粘液管,管留在土壤中,两端封闭,形成卵茧、卵在卵茧内发育。

卵茧较小,如绿豆大小,色淡褐,内含1~3个受精卵。

蚯蚓为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受精卵经完全不均等卵裂,发育成有腔囊胚,以内陷法形成原肠胚。

经2一3周即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在自然界,蚯蚓的繁殖多在8~10月份。

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如果土壤温度、湿度适宜,饵料充足,可以常年繁殖。

蚯蚓经过交配後,一般7~8天便开始排卵。

每排1~3枚卵,便分泌粘液将几枚卵裹在一起,形成十个蚓茧,1条蚯蚓可以产生许多个蚓茧。

蚓茧多为椭圆形,一般只有半粒绿豆大,壁由粘膜硬化而成,又薄又软。

蚓茧埋藏在土中,在温度适宜时,孵化成幼蚓。

蚓茧常和蚓粪混在一起,分散在培养器中各个角落,如果任其在原地孵化,不仅孵化率低,而且孵出的幼蚓与成蚓混合生长,不利于饲养管理。

因此,应将蚓茧收集起来,单独进行孵化。

收集蚓茧时,先在离蚓粪和旧饵料较远处,投放新饵。

二天以後,大部分蚯蚓都会被引到新饵处觅食。

这时,可将旧饵处的土层挖开,将土中蚓茧和蚓粪收集取出。

收集到的粪、茧混合物,应堆放在陶土盆中,混以潮湿土壤,盆上盖上湿稻草,遮光保温,静待蚓茧孵化。

一般在20℃时,经过20天左
右,就可以孵化成幼蚓。

等到幼蚓大批孵化後,再用优质饵料诱集在一起,放进新的培养容器中进行饲养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

蚯蚓遍布世界各地,多达2500多种,我国已发现和定名的蚯蚓有150种左右,但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多,主要养殖种类是正蚓科爱胜蚓属的赤子爱胜蚓。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

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

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温度对蚯蚓的主要作用是影响其新陈代谢,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和产卵量。

如前所述,蚯蚓产卵的最适温度为21℃-25℃。

温度过低,产卵数明显减少。

在适温范围内,温度升高,则产卵数增加,但是在超过25℃时,产卵数又逐渐下降。

在温度控制适宜的条件下,蚯蚓全年都能生长和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