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周练试题 (原创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周练一(命题:**)2017/2/21
考号:班级: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5分)
A.元勋(xūn)选骋(pìn)挚友(zhì)鲜为人知(xiǎn)
B.校对(jiào)赫然(hè)澎湃(pài)迥乎不同(jiǒnɡ)
C.楷汗(kāi)抹杀(mō)咳嗽(sòu)深恶痛绝(mù)
D.涉猎(shè)迭起(dié)筹划(chóu)义愤填膺(yīn)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
A .鲜为人知(很少) 大有所益(好处)
B .家喻户晓(了解) 呕心沥血(滴)
C .不以为然(这样) 可歌可泣(可以)
D .锋芒毕露(全)迥乎不同(差得远)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5分)
A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B . “铁榔头”郎平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C .他那锋芒毕露的处事风格,招来了许多人的非议。
D .每个学校都要重视安全问题,万不可不以为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5分)
A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己,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B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C.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白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C.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
(即«鲁迅全集»)
D.“刮目相看”这个成语出自«孙权劝学»。
6.下列作家作品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 «邓稼先»———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
B «说和做»———臧克家———诗人
C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呼兰河传»
D «孙权劝学»———司马迁———«资治通鉴»
7.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5分)
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
(比喻)
B.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拟人)
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
D.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引用)
8.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闻一多在集会上痛斥特务,骂得慷慨激昂,群众大呼过瘾。
B.闻一多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足不出户,埋头研究。
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三十年开车的经验,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车祸。
D.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表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综合性学习(16分)
9.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答题。
莫振高,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他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他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任教30多年来,莫振高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进入大学,先后筹集3000多万无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1)【点击师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
(4分)
答:
(2)【礼赞师魂】莫振高校长对都安教育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感动中国”颁奖词曾用“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来评价他,我们还可以用哪两句古诗词名句来礼赞他?(5分)
答:
(3)【感念师恩】为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小组自发合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
①大家都在“师恩情深”栏目中写一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请你也写一句:(3分)
②手抄报已设计了两个栏目,请你设计另外两个。
(不能直接用材料和题目中的四字词语作
答)(4分)
栏目一:师恩情深栏目二:恩师风采
栏目三:栏目四:
三、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0、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1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8分)
⑪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⑭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⑪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1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4分)
四、课内阅读(20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⑦段的内容。
(不超过30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的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闻一多在古代典籍的研究上取得了哪些硕果?(不超过25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⑦段和第⑧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第一次周练答案
1.A
2.C
3.D【解析】“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D 句将“不以为然”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是错误的,应改为“不以为意”或“掉以轻心”.
4.D
5.C【解析】C 项中的句号应放在括号后.
6.D
7.B(应是比喻)
8.D(“无动于衷”是贬义词,应该用“安之若素”)
9.(1)答案示例: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答案示例: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①句子中不得出现真实名字,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即可。
②答案示例:师生剪影师生故事课堂风景(不能直接用材料和题目中的四字词语作答,每空2分)
10、C(4分)
11、①迟、晚②怎么③再次、重新④等到、到(共8分,每个2分)
12、(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
13、年纪大;事务多。
(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4、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4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15.“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闻一多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16.这个题目总领全文。
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17.写作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并开始研究“古典新义”。
18.第⑦段和第⑧段是文章的过渡段,第⑦段总承上文;第⑧段总起下文。
第⑦段和第⑧段衔接紧密,过渡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