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震看中国政府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的伟大创举——四川汶川大地震大营救启示
区,在不断发生的余震 中组织大 营救 ,
稳定 了人心 ,稳定 了大局。
险, 打通生命线。
( 2) 动 用 全 国 民航 空 运 争 分夺
秒 ;利用空军力量紧急空投空降 ,努力 营救偏远山区乡村 的灾 民。 ( 3) 利用水路运送抢 险人员 ,转
( 2) 国家最高领导人 胡锦涛立 即
面积山体滑坡 ,交通全面阻塞瘫痪 ,因
指示尽快救 民救灾 ,迅 速成立 由温家宝 总理任总指挥的抗震救 灾总指挥部 。地 震 发生 几小 时 内温 总理就 飞抵 四川 震
此 打通 出路是攻坚战的关键 。在救灾指 挥部统一 的指挥下 ,利用大型现代机械
一
(1 1 )接受 国际款物援助 ,接受 国
心 ,众 志成城 ,抗震救灾 。这是世界
际救灾医疗救援 队 ,交流救灾经验 ,加 快救灾进 度 ,提高救灾效能。 大 营救需 要大 的战 略 、战术 ,也 需要具体的谋划与举措 。这场与天斗 、 与地斗 、与艰 难险阻的大 自然搏斗的伟 大 “ 人民战争 ”中 ,不仅显示了中国人 民的意志 、信 心和勇气 ,而且也 显示 了 中国人民的谋 略智慧和创新能力 ,显示 了中国共产党坚强的执政能力 和政府工 作的高效能和高度负责任精神。
仅对 中国 、 而且对全世界将会产生超常
的影响和持久 的作用 。在这场 中国式的
震救灾机制 ,强调对灾 民的大营救 ,
得了时间
,
赢得了民心 ,赢得 了舆论j
,
效 、最大规模的抗震救灾 ,在
水 中 、勇敢坚韧中、全民大营
危机公关前期大营救工作中 ,究竟有哪
些成功 的思维理念 、经验措施 、决策谋
从汶川地震中看中国政府的危机公关
Page � 12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 一、处理措施 � 二、成功之处 � 三、不足之处 � 四、相关建议
Page � 14
案例分析
一、处理措施
� 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 � 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伤员,开展心理干预大行动 � 国务院发出公告,5月19日到21日为全国哀悼日 � 媒体报道及时透明 � 请权威地震专家在各大媒体上介绍地震情况及防震知识 � 开放和欢迎国际社会的援助
Page � 11
事件回顾
� 四)、国际组织援助
欧盟--欧盟人道主义援助办公室决定通过红十字国际 委员会等机构向中方提供200万欧元紧急援助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基金会提供30万美元紧急援助 国际奥委会--国际奥委会捐款100万美元援助,后又 于2008年8月2日与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奥委会在北京向四川 地震灾区捐款800万美元
Page � 9
事件回顾
二)、国内社会援助情况:
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截至2008年9 月25日12时为止)总计594.68亿元,实际到账款物总计 594.08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268.80亿元 捐赠区 国家电网 2.1亿元,全国证券期货行业 1.01 亿元,荣程钢铁 1.1亿元,台塑集团 1亿元,恒基地产李 兆基1亿元,中国石油 1.03亿元,加多宝集团(即王老吉 企业) 1亿元,等等。(均为人民币)
Page � 35
拓展链接 � 启示:
� 加强危机预警以及安全防卫 � 及时的建立危机处理中心 � 在遭遇危机事件时,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公开 � 政府领导人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危机事件做出反应 � 设立纪念日或者哀悼日,使民众铭记灾难的受害 者
Page � 36
感谢您的关注!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案例一、有A、B、C、D四家企业,为了确定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特做了市场调查和分析,随机抽样调查了1000名公众,结果如下:A企业:900人知道,720人赞扬他。
B企业:800人知道,160人赞扬他。
C企业:200人知道,180人赞扬他。
D企业:100人知道,10人赞扬他。
问题:1、计算四家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给四家企业进行市场定位。
3、分析这四家企业的现状。
4、规划四家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案例二、地震与公共关系案例2008年是中国的本命年,这一年距建国整整59年,按民间算法,新中国虚岁已经60了,接近一个甲子年,所以,这两年是中国的转折年。
2008年发生了很多事,奥运是喜事,要邀请各国选手共赴体育盛会,这是国家的公关,通过奥运,世界的人们更加了解中国,中国更加开放也会获得更多的机遇;08年的地震是灾难,处理不好,会有各种危机。
这次大家看到,温总理第一时间来到震灾现场,安抚灾区民众。
随后,19日连续三年的国难哀悼日,也让所有人感到的人文精神。
可见,中国政府地震的危机公关非常出色。
面对地震的时候,无论是卷看还是救灾我发现,很多企业表现不尽相同,也在“地震公关”中取得了不同的效果,以下五个案例仅供参考:王石&万科万科第一时间捐了220万,但王石在博客上回复网友时,认为“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这番带有赌气的话,在网民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网友甚至认为“王石该不该引咎辞职”。
最近,王石道歉了,而且还表示“再投入1个亿投入灾区重建”。
虽然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不过想想,当初1000万再加上几句真心的慰问,就能过得去,可现在即使再投1个亿,也弥补不了万科品牌的伤害。
1千万的公关,做成了1个亿,效果还大打折扣,几乎是负面的。
坦白地说,这是一次失败和被动的公关。
辽宁女&久游网久游网是家很本分的公司。
他们的高管没有象王石那样大放厥词,也在默哀日按照要求关闭了游戏服务器,可是他们还是遭遇到了公关危机。
浅谈地震灾害中政府部门的危机公关——从山西运城地震事件谈起
河 津市 、万 荣县交 界 (55N,107E)发生 48 3. 。 1. 。 . 级 地震 ,震源深 度 1k 【。地 震发 生后 ,互联 网、 2i l n 1 电视 、广播 、报纸 等媒 体都进 行 了及 时报道 ,尽 管 本 次地震 并未造 成 明显 的人员伤 亡 ,但 是却受 到 了
的公共关系危机。20 . — ,我国四川汶川县发 0 8 51 0 2
生里氏 8 . 0级特 大地震 ,造成 69万人 死 亡 ,18 . .万 人 失踪 ,直接 经济 损 失高达 8 5, 41 4亿元【。正是这 5 】
政府部门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样一场罕见的特大地震,相关业务部门在震前未能
浅谈地震 灾害 中政府部 门的危机公关
— —
从 山西运城地震事件谈起
徐 占品,郭子辉
(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 三河 O5O ) 62 1
摘 要:2 1.1 4上午,山西河津市发生 4 00 . 02 . 8级有感地震,运城全市普遍有强烈震感。媒体对震情进行报
道的 同时,也发布 了山西省地震局 此前 两天针对 民众 的地震传言进行辟谣的新 闻。这两条新 闻的同时 出现将 相关的地震部 门置于被 动地位 。此后 ,新 闻媒体又报道 了山西省地震局对辟谣事件的解释 ,再一次将政府部 门 推进公众 的信任危机之 中。整个事件 的发生发展过程,都体现 了我国部分政府 部门危机 公关意识薄弱,缺 乏与媒体和公众进行 良 性互动的经验,因此,政府部 门亟待加强新 闻素养和危机公 关意识。 关键词 :新 闻传播;危机公关;新闻素养;山西运城地震
时 间 ,相 关政府 部 门陷于 公共 关系危 机之 中 。
从两次地震看政府的危机公关
是处理危机的关 键。因此 , 政府必须快速反应 , 果决行动 ,
否 则 会 扩 大 危 机 的 影 响 范 围 ,甚 至 可 能 失 去 对 全 局 的控
制。
3真诚沟通原则。 . 在信 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公众获
【 要 】依据危机公关 5 摘 s原则 , 对汶川大地震 和山西省运城地震政府所采取不 同的危机应对方式做 以 分析对比, 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运 用正确的危机原则进行危机公 关的重要性 。
【 键词 】地震 ; 府 ; 机 公 关 ; 比 关 政 危 对 【 中图 分类 号 】 D l 【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I 文章 编 号 】10 — 06 2 1 )4 0 5 — 2 09 3 3 (0 00 — 0 0 0
取信息的渠道不再 限于官方媒体 , 网络 、 手机等非政府信
息平台使任何企图掩盖真相的努力都徒劳 自费。因此 , 政 府必须坦诚 、 真实地与公众沟通 , 告知事情的真相 , 消除公 众 的疑虑与不安 , 赢得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 4系统运行原则 。发生危机后 , . 在处理 主要危机时 , 也 不能忽视次要危机或由主要危机引发 的其它危机。在进行 危机管理时 , 政府各个部门必须统一认识 , 系统运作 , 同 协
【 作者简介】 李文纯(9 8 )男 , 17 一 , 山东莱 西人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 系与公共 事务学院 20 级 MP 07 A研究生 , 讲师 。 研
究方 向 : 共 管 理 ( 力资 源 管理 )公 人 。
・
5 ・ 0
地方已经出现即将 发生地震 的传 言 , 月 2 1 2日,山西省地
汶川地震的危机公关
第一 时间作 出各种 应急方 案 ,成 立应
身到 灾区指挥 救援 工作 ,把 人民 的生
震 。面对 突击其来 的地震灾 害 ,中国 减 灾委 启动二级救 灾应 急响应 。国 务 急指 挥小组 ,并 由温总理 任总指挥 亲 政府 以最快 的速度开 展了抗震 救灾 支 院 抗 震 救 灾 总 指 挥 温 家 宝 在 救 灾 工
2权威证 实、及时沟通—— 通 . 过 媒体 及 时 、公 开的 报道 ,让公 众知道震情的最新进展
在任何特大事故 及灾难期间 , 往往是传 言四起 ,消 息混乱 。发布了
闻媒介 的渠道 了解 中国 的地震灾情 实
况 ,并给 予 中国国际人道 支援 ,增强 了中国政府 的救援 力度 。 的危机处理 , 可总结为以下几 :
“ 人是 第一任 务” 、 “ 救 一分一 秒都 益高 于一切 。上述是 这次抗震 救灾取
国内外的新 闻媒体采访报 道 ,向世 界 政 府把抢救 灾区人 民的生 命放在 最重 如实 全面报道 地震灾情 的最新情 况 , 要 的 位 置 ,人 民 生 命 和 利 益 高 于 一 报道 的及 时性和 透明度赢 得了 海内 外 切 ,体现 了中国政府 对 “ 以人为本 ” 传媒 的信 任和 支持 。世 界各国通 过新 的深 刻 内涵 ,对人 民生命 的尊重 , 尽
发 言人 在5 1 曰北京 召开 的 国务 院 月 3
的安 定局面 ,隐瞒 了地震预测 结果 的
政党领 导胡锦 涛总书记 第一时 间作了
重要 的批示 ,温 家宝总 理第一时 间飞 导人对灾 害的高度 重视 ,有利于 中国
题 ,强调抗震救灾的核心任务是抓紧 新闻 发布会上 ,反驳 了为保证 奥运 前
凝聚危机 处理 的各方面 力量。
汶川大地震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考量
防灾委 员会应该起着 一个统筹规划 赔偿负担 , 降低了保费, 也 扩大保 险范围; 估计和测度 , 精算师分别就不 同类别 的巨 的作用 , 其主要职 责应为 :、 1 重视事前 防 另 一方 面 也 督促 公众 做 好 防灾 防损 工 作 , 灾 险根 据 不 同 的 区 域 、 地 和 建 筑 物 结 构 土 范, 开发和修建防灾 的公共产品 。吸纳优 避 免道 德 风 险 的发 生 。 秀人 才, 完善我国巨灾方面的研究技术和
由投保人缴费 、 政府补贴 。3 成立巨灾测 的传统与同舟共济的 民族文化 , 、 为顺应 和 收取 由当地保险公司经 过核保后收取 。 根
评 专项 小 组 , 对 不 同地 方 的 风 险 进 行 测 体 现 儒 家 的 互助 思 想 , 挥 社 会 主 义制 度 据 不 同地 方 的 收 入 水平 , 对 其 居 民 以一 发 只
的地位结合危机事件的特点共同决定了政府 全+
没有硝烟的战争。政府作为公共事 治性的特征,所以它担负着国家的经济职能、
承 政治职能和社会职 能。 基于这两方 面的共 同作 此次危机公关的特征和危机公关策略的有效 务的管理者,在 危机管理 中处于主体地位 ,
实施, 并提出改进政府危机公关的相关建议。
视, 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的 沟通、 责任感和 使命感去开 展公关活 动。在危 机面 协调关系和树立形象的活动。 审视, 对危机的公关管理能力显然 已经成为现 二、 汶川大地震 中政府危机公关策略的实 前,人民群众自然会向政府寻求保护和安全 代政府必备的行政能力, 足政府职能的一个重 施 感。向公众提供保护, 让公众知情是政府的义
好地履行行政职能, 减少危机震荡, 提高公众 面: 随着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的发展和政府 职 认知, 公众利益 , ( ) 觉性。 当危机发生时 , 一 自 政府作 为国 实现 保持社会秩序 , 保障社会 能的转变, 政府危机公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安全 , 社会全面和谐 发展 , 人民利益 的忠实代表 , 自觉地有 一种 促进 而进行 的传 播 家机关 、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组织或个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应对和恢复措施,以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公共危机管理案例,探讨危机管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案例背景:2010年海地地震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了里氏7.0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了超过22万人死亡,30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这次地震是海地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该国的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破坏。
危机预防阶段在危机发生之前,海地政府和国际社会对地震的预防工作做得并不充分。
海地位于地震活跃带,地震风险较高,但该国的建筑标准和抗震设计普遍不达标,许多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此外,海地的预警系统和应急准备也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地震预警和疏散演练。
危机应对阶段地震发生后,海地政府立即启动了紧急响应机制,但由于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救援行动受到了很大限制。
国际社会迅速响应,派出救援队伍和物资援助。
联合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组织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医疗救助、食品和帐篷等。
然而,由于救援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协调不力,救援效率受到了影响。
危机恢复阶段地震过后,海地面临着重建家园的艰巨任务。
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重建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海地重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同时,海地政府也加强了对地震风险的管理,提高了建筑标准和抗震设计要求,以减少未来地震可能带来的损失。
案例分析1.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海地地震案例表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
这包括提高建筑标准、加强预警系统和进行应急演练等。
2. 应对策略的及时性:在危机发生后,迅速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减少损失至关重要。
这需要政府和国际社会迅速响应,提供必要的救援资源和技术支持。
3. 协调合作的必要性:在危机管理中,各方的协调合作对于提高救援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
汶川大地震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及建议
汶川大地震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及建议大凡遇到重大的自然灾害,都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这次汶川大地震,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大破坏性以及媒体的广泛宣传,将对中国以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重要的影响。
政治方面一是将进一步巩固中央的权威。
在这次危难中,中央政府体现了较高的组织效能,提升了中央的威望,有助于加强党的领导。
同时,震后重建等艰巨任务也需要中央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对干部领导能力将是一次考验和提升。
和平年代不同于战争年代。
在战争年代,血雨腥风已是习惯,但在和平年代,生命的消失就是一件大事。
在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面对死亡、恐惧,这对领导者的心理和能力都将是一次考验。
三是将进一步促进信息的公开化进程。
这次汶川大地震,新闻媒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公开性。
公开性的增加有利于民主进程的推进,也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公正性,因为公开性增加了监督的渠道和力量。
同时,公开性也有利于激扬良心和正义。
如唐山大地震,对中国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人员伤亡也不少,但对国人的影响就不如这次汶川大地震。
这里大量如实的文字报道以及生动的图片等,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和快速的传播,深刻震撼了国人的心灵,大大激扬了国人的同情心和慈爱心。
四是对独立和分裂将起到抑制作用。
团结就是力量。
这次汶川大地震,充分显示了国家的力量。
国家的强大是个人和地区强大的基础。
自由离开合作的优势,自由只能是软弱的。
平等、合作、协商是实现真正自由的基本前提。
过分的强调自由只能是自私主义和短视主义。
五是将促进危机管理进一步加强。
重大危机将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次大地震,对一个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有可能是毁灭性的,不存在再有其它选择的可能性。
这些年国家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并结合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惨训,加强危机管理将是下一步国家发展需要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
经济方面一是从经济总量看,总体是一个大损失,但对不同行业,影响有所不同。
国家的财富存量要受到大损失,如房屋、道路、桥梁等各种受损坏的基础设施等都需要重建。
论地震后政府的危机公关对企业的启示
略, 将损 失降低到 最小。将重点分析政 府的危 机公 关策略 , 而 引中到 企业在 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机 管理 中值得借 鉴和 探 索的危 机公 关技 从
能。
关键词 : 危机公 关 ; 危机 管理 ; 企业危机 ; 危机预警 中图分 类号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23 9 (0 8 0 —0 80 1 7—1 8 20 ) 90 3 -3 府 的公信力和支 持度 。政府公 共关系 的核心 是塑造 政府形
的事件 , 都属于危 机型公关范畴 。 机公关管 理活动 已经 是 危
2汶川地震 存 的突 发性 或灾 难性 的事 故与 事件 。对 政府 而 言 , 机 是 已经发挥 了举 足轻重的作用 。中 国政府 在 5・1 危 危 机 中进行 的公 共 关 系活 动 , 体现 了 以政府 为 公关 活动 的 对政府 执政能力 的考 验 , 可 以成 为政 府 树立 良好 政府 形 也
社会上存在 的重大 问题 等 内容 与公 众进 行 的沟通 与 人 的身上 上海 辞书 出版社 1 7 版《 9 9年 辞海 》 的解释是 : 危 法令 、 交流 , 注意与 引导 社会舆论 , 维护政 府与公 众之 间 的融 洽与 机“ 批潜伏 的祸机 , 指生死 成败 的紧要 关头 ” 。从 本质 上讲 ,
危机事件信息及 应 对措 施 , 足公 众 在危 机 中 的信息 知情 或在危 机发生时尽 可能减少损失 而制定 的较 为全 面具体地 满 处理和 控制 的书面计 划 , 包括 危机管 理 权 , 而赢得公众 对 政府 的理 解 、 从 支持 和配 合 , 现转 危 为 关于危 机事件预防 、 实 安。
维护社会 的安定 团结 与政 府体 系的平 衡与稳 定 , 从而 危机指对一个社 会系统 的基本 价值 和行 为准则 架构产 生严 协调 , 塑造政府 的最佳形象 与声 誉 。 中国特 色 的政府 公共关 系 有 重威胁 , 且在时 间压力和不确 定性 极高 的情况 下 , 并 必须作 作 为塑造政府形 象 的艺 术和 沟通 政府 与公 众 联系 的 中介 , 出关键决策 的事件 。 伴 随着政府对危 机公 关 的逐 步改 善 , 政府 危 机公 关 的策 略 就社会 组织 而言 , 机则 是 指危 及 组织 利 益 、 象 、 危 形 生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应对公共危机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应对公共危机提要基于对汶川大地震的认识,本文分析了公共危机的特点。
通过中美日三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个案,探讨公共危机管理主体,即各国政府处理自然灾害的不同应对措施和不同后果,总结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在应对公共危机上所具有的优越性。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汶川大地震;政治体制一、汶川大地震暴露出的危机特点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罕见的公共危机和社会危机,波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和外交等领域,这场危机暴露了公共危机的特点:1、公共危机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公共危机在人们毫无准备和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发生。
理论上人们虽然可以猜测某个危机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当今的社会发展程度和科学技术能力很难准确地预见危机的实际发生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2、公共危机的发生具有威胁性和破坏性。
危机是对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社会组织构成重大威胁的事件,并妨碍社会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甚至造成社会组织短暂性的瘫痪,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
3、公共危机的迅速性、紧急性或紧迫性。
危机的到来往往具有超出人们想像的速度,使人们根本无法躲避。
危机给予社会组织进行有效决策和回应的时间极短,这就要求社会组织具有很强的危机管理能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并控制局面。
4、处理公共危机的艰巨性。
不仅表现为应对危机的人、财、物和技术手段的严重缺乏,而且表现为政府责任部门实施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弱小和措施的失误。
5、消除公共危机留下的消极因素,恢复公共秩序,恢复社会常态,消除危机对社会的影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阶段。
二、中美日三国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时的个案分析当一个国家遭逢不测时,各种批评会伴随着同情不期而至。
3年前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13年前的阪神大地震,让美国、日本这样救灾机制健全、国力雄厚的政府领教了社会对其救灾不力的激烈批评。
但中国政府这次举全国之力的赈灾意志和行动却让世界大吃一惊,以往饱受西方媒体指责的中国政府赢得了世界媒体一致的正面评价。
论汶川地震期间政府的危机公关与形象塑造
对一个社会系统得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 , 并且在 事件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 , 必须对其做 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 在一定程度上 , 危机是功能失调导致 的极致现象 。 危机公关我认为就 是一个危机管理的过程 , 它包括 如下的几个阶段: 危机预 防、 危机准 备、 危机处理 、 危机善后 。这是一种很理想 的模式 。一般在危机 出现
中图 分 类号 : 6 D3
一
文献标 识码 : A
、
事件
20 0 8年 5月 l 日下午 l 2 2 4时 8分 , I 川发 生 80级 地 震 , 四川 汶 I . 北
京、 重庆 、 湖南 、 北、 湖 山西、 陕西 、 河北 、 等近半个 中国有 震感。 据不完 全统计, 截至 2 2日 l 9时, 汶川特大地 震遇难 5 2 9人, 53 受伤 2 16 80 6 人 , 踪 2 9 9人 。 失 44
党地位 的巩 固也有着重要得作用 。那么什么是形象呢 ?根据公共关 系 学 者 的 定 义 :“ 个 组 织 的 形 象 ,意 味 关 键 公 众 对 该 组 织 所 持 的态 一 度” 。也就是一个组织 的政策 以及行 为在公众心 目中留下的 印象 。 古
会 公众 对 政 府 组 织 印 象 的 总 和 。2 世 纪 ,随着 屯 子 政 府 治 理 方 式 的 】 出现 现 代 媒 体 的 发 展 , 府 现 象 将 更 多地 展 现 在 世 人 目前 , 要 求 中 政 这 陶政 府 , 外 塑造 成 为 一 个 权 威 的大 国 。 内 , 对 广 大 民众 之 时 , 对 对 面 也 中 国 的理 解 , 都起 到 很好 的影 响 。 在 上 述 危 机 应 付方 式 中 , 体 现 了 现行 体 制 “ 中 力 量 办 大 事 ” 既 集 的 效 率 优 势 , 挖 掘 出适 应 新 形 势 的 管 治 手 法 。 最 令 人 印象 深 刻 的 , 又 无
浅谈政府危机公关管理机制建设——雪灾和地震的警示
政府危机 管理和危机公关能 力已经刻不容缓。我 国政府应 当树立危机意识 , 建立危机预警机 制和完善相关的 法律 法规 , 设立独立 的危机 处理 机构和机制 , 建立相关的新 闻发布制度 , 做好政府危机公关 , 构建政府危机管理体 系。
【 关键词 】 危机意识 ; 府危机 管理 ; 政 政府危机公 关
一
以及危机处理运作机制 , 做好政府危机公关与宣传 , 建立相关 的法律 和 监督机制 并总结相应 的危机管理的经验等 。而此次南方大面积的雪灾
、
危 机 的 涵 义 及 其特 点
1 危 机及 其 特 点 、 作 为公共危机 , 其危害性和 破坏性 面积之大 , 突发性 和紧 急性之快 , 社 荷 兰莱登大 学危机 管理 专家乌 里尔 ・ 罗森塔 尔认 为, 危机是 一种 会性和扩散性之强 , 产生很多链条式的反应 , 充分暴 露了我国政府危 机
20 年 5 l 08 月 2日下午 l 4时2 8分 , 四川省 汶川县发 生 80级地震 , 危害则具有扩散的特点。 .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的背后 折射出我国地 震预警机 制的不完善 及政 府 () 4 危害性和破坏性 。这是 公共危 机的本质 特征。一个 事件或一 在面对危机处理时存在一些 不足之处 。今年年 初雪灾 突然 降临 , 于 个状态之 所以被称 为公 共危机就在于人们正 常的工作和 生活秩序受到 由 我 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应对危 机和突发 性事件 时经验 不足 , 国没有 影响 , 我 基本的价值观 受到威胁 , 果不加 以及时控 制 , 如 一个 群体或 一个 相关的配套机制进行调整和规 范 , 也没有 相关 的法律措 施去进 行危机 社会就有 可能被 肢解 , 发生混乱 。如 果没有 负面影响 , 事件 或状态就不 的管理 , 从而在雪灾的面前暴露 我国政府 的危机公 关和 管理能 力的 效 能被称之 为危机。 率低下 , 职权不清 , 危机机制运 作方面运 转不快 等 问题 。因此 , 我国政
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看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行使 职能过程 中的理念 和行 为所 获得 的社 会公 众信 任程 度 , 是政府 的影 响力 和号召力 , 它是 政府行政 能力的客观结 果 , 体现 了政府 丁作 的权威性 、 民主 程度 、服 务程 度 和 法治 建设 程 度 ;它 也 是 民众 对 政 府 的 评 价, 反映了民众对政府 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民众对政府 的信 任有利于建 两者之间的可动合作机制 ,能够增进政府抵 御风险 、 化解矛盾 的能 力 , 是促进经济 发展 和社会繁荣 的社 会资本。反思政府公信 力在公共行 政中的价值 , 致力于构建 良好的政府公信力 , 是每一个 旧家的政府 、 每一个历史 阶段 的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 的问题 , 是大势所趋。…
me n t b e h a v i o r s . I n t h e We n c h u a n e a  ̄ h q u a k e. C h i n a ’ S g o v e  ̄ l — me n t i s wi d e l y p r a i s e d , a n d g o v e r mn e n t c r e d i b i l i t y wa s f u r t h e r i mp r o v e d, b u t t h e r e a r e s t i l l s o me p r o b l e ms t o b e s o l v e d . Vi e wi n g o u r g o v e r n me n t ’ S b e h a v i o r i n t h i s d i s a s t e r , we a r e f u 1 1
o f ho p e f o r t h e c o ns t r uc t i o n o f g o v e r n me n t c r e di bi l i t y .
从汶川地震和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从汶川地震和“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摘要: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在我国频频发生,本文通过介绍我国政府应对、治理汶川地震及三鹿奶粉的公共突发事件,凸显了我国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应对与管理能力的提高与成熟,最后结合实际阐述了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当前,由于社会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现代性,对人类社会现有状态的每一个领域哪怕是很小的领域都带来了第 1 页共 6 页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以至于在任何地点发生的局部危机在电子技术网络的扩散效应下,都很快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转化为公共危机,由此而带来社会秩序的巨大震荡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
近几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非典”风波沸沸扬扬的才渐渐淡去,各种小煤窑的坍塌事件和瓦斯爆炸又暴露出新的问题,苏丹红一号火速登场,猪肉球杆菌紧随其后,2008年年初波及大半个中国的低温雨雪灾害,紧随其后的“3·14 ”西藏打砸抢事件,“5·12”汶川地震、三鹿毒奶粉举世震惊,去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蔓延又让人们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之中……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发生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已达6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GDP的6%。
可以说,公共危机已成为现代政府行政管理面临的常态环境,能否迅速、有力、有效地在危难中寻找契机、谋求更大的发展已成为检验政府应对危机能力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一、公共危机概述公共危机是指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突然引发的,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价值规范和共同利益,在极短的时间内必须做出果断决策的破坏性事件,又称突发、敏感、灾难性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大体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由于危机事件波及面广、破坏性大,往往威胁到公民的人身安全,引发社会恐慌,造成严重后果。
浅析政府危机公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政 府 的报告 , 某些 时候 , 政府 出于部 而在 下级 门利益 , 送危 机信 息时 , 及 时、 确 , 在传 不够 ; 隹 甚 至迟报 、 漏报和 瞒报 , 致使上级 政府 无法及 时、 准确获得信 息并做 出决策 , 影响了时效。 横 向上 , 力部 门化 、 门利益化 等 不良现 象 受权 部
和媒体 广泛 关注 ,而 在此 次危机 事件 的处理 中, 当地政府 不仅没 有未雨绸 缪 , 没有及 时 也 制定 应急 方案 , 导致 了舆论 “ 一边倒 ” 的结 果 , 好像开发商和政 府相互勾结 , 置群 众利 益于不 顾, 政府诚信和公众利 益都 受到威胁 。
二、 获取或发布的信息不准
影响, 政府 各部 门、 各地 区之 间信 息 交流 有 时
评 论权拱手{ ^, 各种 谣言甚嚣尘 上。最 [ 听凭
典型 的例子就 是 2 0 0 3年的 “ 非典 ” 。以往 , 官 方 处置突发事件 有 “ 黄金 2 4小时 ” 之说 , 即在
一
六、 应对危机的各类人才不足
是危机公 共人 才不足。 目前 , 多地方 许
些领 导干部 的政治众事 件 习
惯 用“ 兵来将 挡 , 土掩 ” 水来 的强势 态度解 决 。 b ̄ , 事件发展 之初 , B o翁安 t 当地政府 本有 机会 顺利 化解 , 事件 消除于 萌芽状 态 , 然采 将 但贸 取 了强硬 措施 , 公安部 门推上 一线 , 使矛 将 致
盾进 一步 激化 , 事态急剧恶 化 , 失去控制 。 最终 石 宗源怒 斥有关 方面用专 政手段 解决人 民 内
水危机事件、 上海“ 钓鱼执法” 事件折射政府及相关部 门在应对危机和突发性事件 时
政府危机公关
政府危机公关⼀、政府危机公关在公共关系学中,有⼀种公关叫做危机公关,不管是个⼈、企业或者是国家(政府)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怎样公开公正并迅速化解危机,便是危机公关的主要内容,危机公关处理不当,会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下降;引发民众恐慌,使事态进⼀步扩⼤,甚⾄失控;严重破坏政府形象,⽽如果处理得当,会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增加民众同政府间的凝聚⼒,美化政府形象,巩固政府的统治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危机已由⾮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挑战。
近年来,从“⾮典”到“甲型H1N1流感”,从“哈尔滨⽔污染”到“汶川⼤地震”,从“西藏打砸抢事件”到“新疆‘7.5’事件”,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威胁着⼈民群众⽣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政府职能中⾄关重要的⼀项,⽽政府危机公关则⼜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2003年春天,中国⼤地特别是北京、⼴东、⼭西、内蒙古、河北等省市,⼀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对我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扰。
3⽉份,北京地区的疫情已⼗分严重,但⼀⽅⾯由于“两会”的召开,另⼀⽅⾯北京市政府主要负责⼈⼜对严重的疫情进⾏了消息封锁,基本上没有采取有⼒措施,导致社会谣⾔四起,⼈⼈恐慌。
4⽉20⽇是⼀个转折点。
党和政府在这⼀天就“⾮典”问题采取了⼀系列果断措施:以坦诚、负责的态度将“⾮典”疫情如实、客观地公告天下;分别免去张⽂康、孟学农卫⽣部部长和北京市市长的职务;对“⾮典”患者和疑似病⼈进⾏免费的治疗和隔离。
4⽉20⽇前后,政府的态度和⾏为截然不同,⼈民对政府的评价也相去甚远。
下图是北京市民对政府4⽉20⽇前后表现的打分情况[1]:1、概念危机与公共危机从公共关系学的⾓度讲,危机是指组织发⽣的损害其形象和利益,并给其带来损失及严重后果的事件。
公共危机即指⼀个事件突然发⽣,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
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的政府协调问题研究
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的政府协调问题研究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且复杂度极高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涉及多方参与,包括各级政府及行政系统内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公民、媒体、企业等,目前我国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基本已经形成。
在各方力量汇集参与地震灾害救治下,政府作为核心主导力量,其如何有效协调行政系统内部以及社会外部参与是决定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我国已有的地震灾害相关法律的梳理,从政府内部协调和政府外部协调两个视角,围绕救援人员、救灾物资和信息传递三个关键要素构建了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政府协调的分析框架模型。
根据已有的制度设计,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协调有其应然状态:即政府内部协调讲求由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为指挥协调机构,在内部协调过程中通过上下联动、职能分工的横纵协调行为达成对救援人员、信息和物资等的协调。
政府外部协调是通过在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由其下设的工作小组或部门进行职能对口协调管理。
文章在对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协调的应然状态进行分析后,以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作为个案分析,从地震发生前、地震应急救援和地震恢复重建这三个阶段对政府具体协调行政系统内部和社会外部的过程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政府在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对救援人员、救灾物资和信息的协调情况,找出我国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协调存在的问题并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府协调的法律制度建设、提升参与主体灾害治理的正确意识、建构对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协调机制和进一步完善政府协调中的信息传递机制的建议,希望能对我国政府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成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地震与政府应对:政府机构的应急响应和管理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政府在地震应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响应和管理工作。
本文将探讨地震与政府应对的关系,阐述政府机构在地震应急响应和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政府在地震应对中负责组织和协调的任务。
地震发生后,政府需要迅速行动,组织各个相关部门和机构参与到应急响应和管理工作中。
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召开紧急会议等方式,集中统一指挥和协调救援行动。
政府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对于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和救援效果至关重要。
其次,政府需要进行地震风险评估和灾害预警。
政府机构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地震监测设备、遥感技术等,对地震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通过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政府可以提醒民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政府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是地震应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三,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救援和应急响应体系。
政府机构应当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培训,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快速行动、高效协作。
政府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机制,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救援工作。
政府的救援和应急响应体系是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键。
此外,政府还需要进行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
地震造成的破坏往往十分严重,政府需要组织力量进行紧急抢修和灾后重建。
政府机构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和机构的力量,为受灾地区提供基础设施恢复、房屋重建、生活物资供应等支持。
政府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对于受灾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地震应对中,政府机构的应急响应和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政府机构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迅速行动、高效协作,确保救援行动的有序进行。
其次,政府机构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能够及时了解灾情、资源分布等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同时,政府机构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危机公关能力,能够与民众、媒体等各方沟通和协调,保持信息畅通和社会稳定。
危机公关案例 台风地震
危机公关案例台风地震在突发事件中,政府的公共关系能力反映了一个政府整体的公关能力和水平。
信息化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关注度高,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面对爆发的陶情,政府公共关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这对危机事件爆发时刻下的政府公共关系能力提出了要求、产生了考验。
由于危机具有普遍性、突发性和严重性,因此危机公关的精髓在于把握信息主导权,引导舆论。
本文将通过分析“四川长宁60级地震”事件的角度出发,回顾实践,探索我国政府危机公关的困境与不足,总结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为政府危机公关水平提升,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出路。
一、回顾“四川长宁60级地震”事件政府危机公关(一)舆情扩散信息化自媒体时代,网络发布信息及其便捷,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布信息成为低,信息受众与信息发布者没有界限。
因此,舆情扩散在目前主要表现为网络舆情扩散。
在“四川长宁60级地震”事件中,网络舆情在危机发生后迅速攀升。
在危机发生初期,民众关注度极高,讨论量大,网络言论也呈现出直假难辨的特点。
如果政府危机管理没有很好的把握及时性原则,那么民众就很可能会容易接受不实消息,导致谣言迅速扩散开来。
由此可见,在危机事件发生初期,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关键时期。
因此,政府必须要把握主动性、及时性原则,尽可能快的阻止谣言的传播,防止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二)政府危机公关表现1.驳斥不实谣言地需带来的谣言已成次生灾害之一。
面对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的不实消息,相关的官方网络平台一一进行辟谣。
地震发生后不久,一段声称是四川手机报发来的消息传遍了当地及周边网专的微信群,内容是“预计6月18日凌晨3时12分将会有更大地震发生,预计地零级别头76级,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及通知身边朋友。
”辟谣工作的开展虽然不能完全打消民众的疑虑,但至少不会造成大范围的恐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扭转舆论方向。
在对政府危机处理工作的跟进报道方面,相关平台都有详细的跟踪报道,内容涉及事故伤一人数、现场救援工作、辟谣工作、受灾民众安置、以及救援中的感人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总理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他对人民利益的重视。
在报道中我们看到,总理爬上断墙,向被压在废墟下的民众喊话,鼓励他们坚持等待救援,以及温家宝安抚一群围着他哭泣的民众的画面。还有报道说温家宝向广场上摆放的遇难民众遗体三鞠躬,誓言“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也有未经证实的网上消息说,总理在都江堰探视倒塌学校现场时不慎摔倒,手臂受伤。这些报道不仅凸显了温家宝的亲民形象,也有利于稳定灾区民众情绪、动员各级政府和民众投入救灾,更体现了总理的确把人民利益放在自己心上。
众所周知,万利之上,人命至大,无价的生命高于一切。人民群众的生命权能否得到保护,是衡量一切的根本。在国家遭此劫难,生民之痛犹怜。在抗击特大地震灾害最艰困的时刻,老百姓唯念一个强大的国家,能令生民不死,令灾难止步。我们寄望一个组织良好、运转有序的政府体系,能使这突如其来的大灾变,不至于死伤相继,血泪相延。现代的文明规则告诉我们,对生命权的重视程度既可以表明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更说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专业传播者我们经常讲,当危机发生时,应遵循三大原则,即速度第一,客户第一,信息透明。在三大原则中,速度第一是最重要的一条法则。
在此次应对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过程中,个人认为,我们的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当危机发生时,首先就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行动要迅速,晚一分钟,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企业如此,政府更是如此。
中国30年以来最严重的地震正在演变成为一场规模巨大的灾难。仅在一个城市,就有超过1.8万人被掩埋在废墟之中。在受灾地区,70%的公路与桥梁现已无法通行。四川山区的数十万群众亟需紧急救援。
我国政府正在行动。
此次汶川地震,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在灾难(重大危机)面前的应对能力大大提高。
某权威媒体近日发表文章说,比较汶川大地震与30多年前的几次天灾,截然不同的是政府信息发布时效与发布方式。中国毕竟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这次大地震尽管让人伤恸,但也在苦涩中让人感受到一丝安慰:作为30年改革开放的果实之一,在大灾大难面前实现的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让中国在战胜灾难时更加自信,更加从容不迫,也更加万众一心。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让我们再看看一家企业的速度。
12日下午,当汶川受灾的消息传出后,家乐福中国区立即与成都方面取得联系。家乐福中国区高层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当即指示位于成都的五家门店向灾区紧急捐赠帐篷、棉被等救灾物品。同时,家乐福中国区将相关灾情通报法国总部。家乐福国际基金会随即决定,向中国受灾地区首批捐赠人民币200万元,用于救助受灾地区的人民。这是在汶川地震当天,大家看到的第一笔企业捐赠。回想前一阶段的“抵制风波”,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种种争议,大家看到,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一方有难,八方相助,有一些误解在消融,所有的力量在凝聚。
我国政府的反应速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急速度快。在地震发生后,胡锦涛作出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立即赶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解放军总参谋部的应急预案立即启动。
信息披露速度快。5月12日14时46分,新华网就发布消息: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北京通州发生3.9级地震。紧随其后,国内各主要门户网站的头条都有这些消息,让全国人民对异常情况有了及时和全面的了解。
最后,当危机发生后,对危机处理的报道一定要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真实、可信、互动。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播出去,并让民众能主动参与到报道中,将增加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利于民心的安定。
政府在这次大地震后积极发布灾情和救灾信息的做法取得成效,相对透明和及时的灾情信息发布使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地震没有造成明显的社会恐慌,各地秩序基本正常。下一页 查看 杨为民 的所有文章进入营销论坛与作者交流
信息公开不仅是救灾的需要,也是政府对人民知情权的尊重,这份尊重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地震局在第一时间把四川汶川发生地震通报社会各界,体现了政府、媒体信息透明、保障公众知情权的理念。知情权是指社会公众获得自身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的权利。特别是政府态度和措施的信息公开,不但能缓解公众心理压力和恐慌,还能检验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扑灭谣言速度快。汶川地震发生后,传言百出,其中有称北京当晚将发生余震,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但是,仅在汶川地震后2小时,国家地震局就公布,北京当晚发生余震传言不实,北京地区近期都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震发生到信息发布,到启动应急预案、抢险救灾,所有这些工作都在两小时以内启动。
政府各家媒体在灾情发生后几乎不停顿地发布最新伤亡数字和救灾消息,介绍防灾知识。中央电视台也以全天直播的形式报道灾情、传达高层指挥救灾的举措。各地政府都被动员起来向灾区调运物质或派遣救援分队,各地大学生和民众也纷纷捐钱或献血救人,大多数网民向灾区表示慰问和祝福,整体呈现出团结一致抗震救灾的社会氛围。
其次,当危机出现时,我们要遵循客户第一的法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首先是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一定要真诚,要急用户之所急。从解决问题出发,而不能让用户感觉是在踢皮球,相互推卸责任。
此次地震发生后,总理在提出四项要求中第一项就是: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他把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体现出领导人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影响了全国人民,我们看到,无论政府还是民众,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以及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投入到这场战役中。
中国救灾的方式与缅甸军政府令人震惊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缅甸政府对外国援救人员满怀疑虑,却又没有能力去帮助伊洛瓦底江三角洲150万面临饥饿与疫病的人民。缅甸政府应当遭到谴责。就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美国总统布什前天同声谴责缅甸军政府处理风灾反应迟缓。潘基文对军政府在风灾发生一个多星期后仍拒绝让外国援助工作者入境感到不满。
尊重公众知情权,及时向民众通报发生的重大事件,让老百姓知道更多的真相,把更多的东西透露给老百姓,不但不会引起混乱,反而会得到老百姓的理解。任何灾祸都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闭目塞听并不能将灾难抹杀。尊重公众知情权,把真相大白于天下,既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也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
回顾几年前,当SARS疫情发生时,由于政府没有考虑到新媒体的传播力量而对某些信息遮遮掩掩,导致出最后的被动局面。从此次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和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有关消息来看,这无疑是信息透明公开的典范。
期望政府能始终如一的坚持这三个原则,并将抗震救灾工作继续下去。
祈望灾区的灾情很快会受到控制,灾民很快能得到帮助。页查看 杨为民 的所有文章进入营销论坛与作者交流
相反,让我们再看一个在没有遵循“速度第一”这个原则的一个失败案例:
1999年6月9日,比利时120人(其中有40人是学生)在饮用可口可乐之后发生中毒,呕吐、头昏眼花及头痛,法国也有80人出现同样症状。已经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重大危机。
一般企业处理此类危机正确的做法大体有三步:一是收回有问题的产品;二是向消费者及时讲明事态发展情况;三是尽快地进行道歉。以此对照,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公司都做了,但却迟了一个星期,而且是在比利时政府做出停售可口可乐的决定之后。就连比利时的卫生部长范登波什也抱怨说,可口可乐这样全球享有盛誉的大公司,面对危机的反应如此之慢,实在令人难以理解。此次危机,给可口可乐在经济上和品牌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