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高教第三版)第五章酶(上)

合集下载

酶—酶的催化特性(生物化学课件)

酶—酶的催化特性(生物化学课件)
酶的催化特点
酶的催化特点
酶是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二者有共性; 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又在生物体内作用,因此酶的作用 又有特性。
2
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 2.它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化学
反应平衡。 3.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在反应前后不发生
改变。
3
酶催化作用特性
高效性 专一性
4
1.高效性
酶的催化作用可使反应速度提高106 -1012倍。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
2H2O2
2H2O + O2
用Fe3+ 催化,效率为6×10-4 mol/mol.S,而用过氧化氢酶催化,
效率为6×106 mol/mol.S。
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1克结晶酶在65C条件下可催化2吨淀粉 水解。
• (3)酸碱催化:
+
-COOH, -NH 3,
-SH,
+
OH HN
NH
广义酸基团 (质子供体)
-COO -,
..
-NH 2,
-S ,-
O-
:N
NH
广义碱基团 (质子受体)
(4)共价催化:
催化剂通过与底物形成反应活性很高的 共价过渡产物,使反应活化能降低,从 而提高反应速度的过程,称为共价催化。
酶中参与共价催化的基团主要包括 His 的咪唑基,Cys 的硫基,Asp 的羧基, Ser 的羟基等。
某些辅酶,如焦磷酸硫胺素和磷酸吡活的生理意义
避免细胞产生的酶对细胞进行自身消化,并使酶在特定的部 位和环境中发挥作用,保证体内代谢正常进行。
有的酶原可以视为酶的储存形式。在需要时,酶原适时地转 变成有活性的酶,发挥其催化作用。

《生物化学》——酶 (1)

《生物化学》——酶 (1)

《生物化学》——酶1. 同一生物体,同一组织细胞内催化功能、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不相同的酶为同工酶。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2. 酶和一般催化剂只能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点。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3. 不同的生物因代谢特征不同,有特异性不同的酶。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4. 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5. 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的80%时,Km等于1/2[S]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6. 温度从25~35℃增高10℃,达到活性能阈的底物分子数增加1~2倍。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7. 酶分子中能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的基团叫结合基团。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8. 体内酶是通过改变它所催化的反应平衡常数来调节反应速度的生物催化剂。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9.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去除。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0.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1. Vmax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反应速度。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12. 磺胺药的抑菌作用机理是直接干扰人体核酸代谢。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3. 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酶促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14. 酶可以促成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转移。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5. 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16. 酶活力的测定实际上就是酶的定量测定。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17. 从鼠脑分离的己糖激酶可以作用于葡萄糖(Km=6×10-6mol/L)或果糖(Km=2×10-3mol/L),则己糖激酶对果糖的亲和力更高。

酶(生物化学)PPT课件

酶(生物化学)PPT课件
详细描述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够与底物特异结合,并 通过催化反应将其转化为产物。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通常是高度保守的,对 酶的催化活性至关重要。
酶的专一性
总结词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性质 。
详细描述
酶的专一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它决定了酶在生物体内的 功能。一种酶通常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是因为 酶的活性中心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环境,只能够与特 定的底物结合并催化相应的反应。
食品保鲜
酶可用于食品保鲜,如抑制果蔬 中酶的活性,延缓成熟和腐烂过 程;也可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
降解。
功能性食品开发
酶可用于开发功能性食品,如通 过酶促反应生产低糖、低脂或高
纤维食品。
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有毒有害物质降解
酶可用于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和农药等, 降低其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危害。
的诊断。
药物生产
酶可用于药物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 如抗生素、激素和蛋白质药物等, 通过酶促反应提高生产效率和纯度。
生物治疗
酶在某些生物治疗过程中起到关键 作用,如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中, 酶可促进特定基因的表达或改变细 胞代谢。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加工
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 用,如淀粉的改性、蛋白质的水 解和油脂的加工等,可改善食品 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加工性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种利用计算 机模拟技术来预测和优化酶性能
的方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预测酶的 催化机制、反应路径和动力学行
为,从而指导酶的优化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其他技术结合, 如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 拟,可进一步提高酶优化效率。

第五章 酶类--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五章 酶类--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五.酶的调节
变构调节 共价修饰调节 酶原 酶原激活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是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二、人们对酶的认识过程
1833年佩延(Payen)和Persoz从麦芽中抽提出一种对热敏感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将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被称为淀粉糖化酶(diastase),意思是"分离"。所以后人命名酶时常加词尾-ase。由于他们用乙醇沉淀等方法提纯得到了无细胞的酶制剂,并发现了酶的催化特性和热不稳定性,所以一般认为他们首先发现了酶。
三、酶的特性
酶是生物体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细胞内的蛋白质,90%都有催化活性。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一样,只改变反应速度,不改变化学平衡,并在反应前后本身不变。但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的无机催化剂相比有以下特点:
1.催化效率高 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106-1013倍。举例来说,1mol马肝过氧化氢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催化5×106摩尔过氧化氢分解,在同样条件下1mol铁只能催化6×10-4摩尔过氧化氢分解。因此,这个酶的催化效率是铁的1010倍。也就是说,用过氧化氢酶在1秒内催化的反应,同样数量的铁需要300年才能反应完。
在催化过程中,辅基不与酶蛋白分离,只作为酶内载体起作用,如黄素蛋白类酶分子中的FAD、FMN辅基携带氢,羧化酶的生物素辅基携带羧基等等。辅酶则常作为酶间载体,将两个酶促反应连接起来,如NAD+在一个反应中被还原成NADH,在另一个反应中又被氧化回NAD+。它在反应中象底物一样,有时也称为辅底物。
有30%以上的酶需要金属元素作为辅因子。有些酶的金属离子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易分离,称为金属酶;有些酶的金属离子结合松散,称为金属活化酶。金属酶的辅因子一般是过渡金属,如铁、锌、铜、锰等;金属活化酶的辅因子一般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如钾、钙、镁等。

生物化学-酶(习题附答案)

生物化学-酶(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1 核酶答案: 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2 酶答案: 酶是生物体内活细胞合成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3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答案: 抑制剂与底物化学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占据酶的活性中心,形成EI复合物,而阻止ES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

4 辅基答案: 与酶蛋白结合牢固,催化反应时,不脱离酶蛋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不易与酶蛋白分开。

5 辅酶答案: 与酶蛋白结合松散,催化反应时,与酶蛋白可逆结合,用透析、超滤等方法易与酶蛋白分开。

6 酶的活性中心答案: 酶与底物结合,并参与催化的部位。

7 酶原答案: 没有催化活性的酶前体8 米氏常数答案: 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9 酶的激活剂答案: 能提高酶活性,加速酶促反应进行的物质。

10 酶的抑制剂答案: 虽不引起蛋白质变性,但能与酶分子结合,使酶活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活性,这种使酶活性受到抑制的特殊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

11 酶的不可逆抑制剂答案: 与酶的必需基团共价结合,使酶完全丧失活性,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解除的抑制剂。

12 酶的可逆抑制剂答案: 能与酶非共价结合,但可以用透析、超滤等简单的物理方法解除,而使酶恢复活性的抑制剂。

13 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答案: 抑制剂与底物化学结构并不相似,不与底物抢占酶的活性中心,但能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14 酶活力答案: 指酶加速化学反应的能力,也称酶活性。

15 比活力答案: 每毫克酶蛋白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U/mg),也称比活性或简称比活。

二、填空题1酶的化学本质大部分是,因而酶具有蛋白质的性质和结构。

答案: 蛋白质,理化性质,各级结构2 目前较公认的解释酶作用机制的学说分别是、、和。

答案: 邻近与定位效应,底物变形,酸碱催化,共价催化3当酶的空间结构遭破坏时,酶的也被破坏,酶的活性。

答案: 活性中心,丧失4酶能与结合,并将其转化成,这一区域称为酶的。

答案: 底物,产物,活性中心5酶所催化的反应称为,在酶催化反应中,被酶催化的物质称为,反应生成物称为,酶所具有的催化能力称为。

生物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

生物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

生物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第一章糖类提要糖类是四大类生物分子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植物界。

糖类在生物体内不仅作为结构成分和主要能源,复合糖中的糖链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参与许多生命过程,并因此出现一门新的学科,糖生物学。

多数糖类具有(CH2O)n的实验式,其化学本质是多羟醛、多羟酮及其衍生物。

糖类按其聚合度分为单糖,1个单体;寡糖,含2-20个单体;多糖,含20个以上单体。

同多糖是指仅含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多糖,杂多糖指含一种以上单糖或加单糖衍生物的多糖。

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共价结合形成的结合物称复合糖或糖复合物。

单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C*)或称手性碳原子,含C*的单糖都是不对称分子,当然也是手性分子,因而都具有旋光性,一个C*有两种构型D-和L-型或R-和S-型。

因此含n个C*的单糖有2n个旋光异构体,组成2n-1对不同的对映体。

任一旋光异构体只有一个对映体,其他旋光异构体是它的非对映体,仅有一个C*的构型不同的两个旋光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单糖的构型是指离羧基碳最远的那个C*的构型,如果与D-甘油醛构型相同,则属D系糖,反之属L系糖,大多数天然糖是D系糖Fischer E论证了己醛糖旋光异构体的立体化学,并提出了在纸面上表示单糖链状立体结构的Fischer投影式。

许多单糖在水溶液中有变旋现象,这是因为开涟的单糖分子内醇基与醛基或酮基发生可逆亲核加成形成环状半缩醛或半缩酮的缘故。

这种反应经常发生在C5羟基和C1醛基之间,而形成六元环砒喃糖(如砒喃葡糖)或C5经基和C2酮基之间形成五元环呋喃糖(如呋喃果糖)。

成环时由于羰基碳成为新的不对称中心,出现两个异头差向异构体,称α和β异头物,它们通过开链形式发生互变并处于平衡中。

在标准定位的Hsworth式中D-单糖异头碳的羟基在氧环面下方的为α异头物,上方的为β异头物,实际上不像Haworth式所示的那样氧环面上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吡喃糖环一般采取椅式构象,呋喃糖环采取信封式构象。

封面、目录、概要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打印版)

封面、目录、概要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打印版)

封⾯、⽬录、概要王镜岩《⽣物化学》第三版笔记(打印版)⽣物化学笔记王镜岩等《⽣物化学》第三版适合以王镜岩《⽣物化学》第三版为考研指导教材的各⾼校的⽣物类考⽣备考⽬录第⼀章概述------------------------------01 第⼆章糖类------------------------------06 第三章脂类------------------------------14 第四章蛋⽩质(注1)-------------------------21 第五章酶类(注2)-------------------------36 第六章核酸(注3)--------------------------------------45 第七章维⽣素(注4)-------------------------52 第⼋章抗⽣素------------------------------55 第九章激素------------------------------58 第⼗章代谢总论------------------------------63 第⼗⼀章糖类代谢(注5)--------------------------------------65 第⼗⼆章⽣物氧化------------------------------73 第⼗三章脂类代谢(注6)--------------------------------------75 第⼗四章蛋⽩质代谢(注7)-----------------------------------80 第⼗五章核苷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86 第⼗六章 DNA的复制与修复(注8)---------------------------88 第⼗七章 RNA的合成与加⼯(注9)---------------------------93 第⼗⼋章蛋⽩质的合成与运转--------------------96 第⼗九章代谢调空------------------------------98第⼆⼗章⽣物膜(补充部分)---------------------102(1)对应⽣物化学课本上册第3、4、5、6、7章。

生物化学(董晓燕第三版)酶化学总结及练习

生物化学(董晓燕第三版)酶化学总结及练习

本章介绍了酶的特点、酶催化反应的类型,阐明了影响酶活性与催化高效性的主要因素及机理,并简单讨论了酶的应用。

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等特点。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但也有以RNA为主要成分的核酶和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酶。

酶蛋白与辅因子结合形成全酶,酶反应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取决于脱辅基酶蛋白,而辅因子决定着酶催化反应的类型和性质。

酶可以用习惯命名法和国际系统命名法来命名,根据酶促反应性质不同,酶被分为六大类。

酶的活性部位由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组成,结合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催化部位决定酶的催化活性和效率,因而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行使催化功能的结构基础。

酶的激活可以通过打断一个或几个特殊的肽键,使酶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三维结构,例如酶原的激活;也可采用别构剂的作用改变酶的构象,进而调节酶的活性,称为别构效应;有些酶可在其他酶的作用下,将酶结构进行共价修饰,使酶活性发生改变;在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可以通过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酶分子可以利用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修饰。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包括酶蛋白侧链的修饰、酶的亲和修饰和酶的化学交联;酶分子的遗传改造分为酶分子的非理性设计和理性设计两种。

酶催化作用高效性的本质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其催化机理有酸碱催化、共价催化、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金属离子催化、静电催化及底物的形变和诱导契合。

解释酶专一性的学说有三种,其中“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分子具有一定的柔软性,较好地解释了酶作用专一性的特点。

酶促反应受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值、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

其中米氏方程是反映底物浓度与酶反应速率之间关系的动力学方程,Km是酶的特征性物理常数。

酶会发生可逆或不可逆抑制,其中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是常见的可逆抑制作用。

酶活力是指酶催化一定反应的能力,其单位为“IU”或“U”,可通过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同位素测定法等方法测定。

酶的一般分离纯化过程为:细胞破碎、酶的抽提、浓缩和纯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活力(enzyme activity): 也称酶活性,是指酶催 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特定条件下测) 酶活力的大小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化 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两者呈线性关系。 酶促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
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单位:浓度/单位时间
44
一、酶活力与酶促反应速度
六、酶的分离纯化
某一个酶的分离纯化分为4 步。 步 骤 1 6 20 6/20 2 4 10 4/10 3 3 5 3/5 4 2 2 2/2
p337
总活力(U) 总蛋白质(mg) 比活力(U/mg)
酶的提纯过程中,总蛋白减少,总活力减少,比活力增高。
每一步比活力 酶的纯化倍数:第一步比活力
酶的回收率: 第一步总活力×100%
26
p326
一、酶的命名 系统命名
系统名应包括底物名称,反应性质以及反应名称,最后 加“酶”字。若作用的底物有两种,则须同时列出,并 用“:”将其隔开;若作用物之一为水,则可略去。底物的 名称必须确切,L、D型及α、β型均应列出。
p327
27
二、酶的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EC编号) p327
常用pH测定法,跟踪反应过程中H+变化的情况。
50
六、酶的分离纯化
酶的分离纯是酶学研究的基础。 与纯化。 判断分离提纯方法的优劣的两个指标:总活力的回收,
p337
酶的分离纯化即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包括酶制剂的浓缩
比活力提高的倍数。
选 材 保 存 破 碎 抽 提


分离纯化
低温下进行!
51
28
1.氧化还原酶类: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p329
通式:AH2+B→BH2+A
其中:A为质子供体,B为质子受体
如:乳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
乳酸+NAD+→丙酮酸+NADH2 2.转移酶类:催化底物之间基团的转移反应.
通式:AR+B→BR+A
其中:R为转移基团,R不为2H
如:己糖激酶、转氨酶、脂酰转移酶、糖基转移酶等
第六节 酶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 结合糖
2
成酒 发酵 装瓶
3
Discovering Enzyme (1991) p.22
酶 的 应 用 比 酶 的 研 究 具 有 更 长 的 历 史
磨粉 去糠 打碎
麦芽 萌发 浸润
生物化学的产生
p319 • 生物化学是在解决Liebig和Pasteur关于发 酵本质的著名论中产生的。
根据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由酶学委员会规定,将
酶分为六大类:
1、氧化还原酶类:
2、转移酶类:
A.2H + B=A + B.2H
A.X + B=A + B.X
3、水解酶类:
4、裂合酶类:
A-B + H2O=A.H + B.OH
A-B=A + B
5、异构酶类:
6、合成酶类:
A=B
A + B + ATP=A-B + ADP + Pi
解: 1毫升酶液中所含的活力单位数=1×240=240 (U) 1克酶制剂中所含的活力单位数=240×1000=240,000 (U)
48
四、酶的活力单位,比活力的计算实例
若将淀粉酶制剂进行凯氏定氮测得其含氮量为:
1克的样品中含氮0.146克,
求该酶的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SA)
金属离子: Fe2+ 、 Fe3+ 、 Zn2+ 、 Cu+ 、 Cu2+ 、 Mn2+ 、 、
Mn3+、Mg2+ 、K+、 Na+ 、Mo6+ 、Co2+等。 有机化合物:NAD+,NADP+,FAD,生物素,卟啉等 根据辅因子与酶蛋白的结合情况分为两类: 辅酶(coenzyme):与酶蛋白结合较松,可透析除去。 辅基(prosthetic group):与酶蛋白结合较紧。 酶蛋白决定酶专一性; 辅因子参与化学反应,起递氢、递电子、原子、基团或金属 元素的“桥梁作用”,辅因子决定了酶促反应的类型。
21
22
三、酶的类型 (p325)
1、单体酶: 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分子量较小。
2、寡聚酶: 由几个甚至十几个亚基组成(偶数),
亚基可相同也可不同,亚基间以次级键相连,分子
量较大,单独的亚基没有酶的活力。
3、多酶体系: 由几种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催
化一系列反应连续进行。这类酶复合体分子量很高,
52
每一步总活力
单纯酶类(simple enzyme):仅由蛋白质组成。
脲酶、溶菌酶、淀粉酶、 脂肪酶、核糖核酸酶等 复合酶类 (conjugated enzyme): 复合酶=蛋白质+非蛋白质成分 全酶=脱辅酶+辅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Cu2+、Zn2+)、 乳酸脱氢酶(NAD+)
18
p324
酶的辅因子主要有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
生 物 化 学
第五章 酶 Enzyme
1
本章提纲
第一节 第一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二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酶学概论 概述 概述 酶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概述 单糖 单糖 第二节 单糖 酶的专一性
第三节 第三节 寡糖 寡糖 第三节 寡糖 第四节 酶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 第四节 第四节 多糖 多糖 第五节第五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五节 结合糖 第四节 多糖 结合糖
31
6.合成酶类:也称连接酶类,催化两种或两种以上
p331
化合物合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需吸收能量,
通常与ATP的分解相偶连,ATP分解产生能量用于合
成反应。
通式:A+B+ATP→AB+ADP+Pi

A+B+ADP→AB+AMP+PPi
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催化的反应:
CH3COC0A+CO2+ATP→HOOCCH2COC0A+AMP+
酶活测定过程底物往往是过 量的,底物的减少量只占总 产 物 浓 度 斜率=浓度/时间=v
p335
量的极小部分,不易测准。
相反产物从无到有,只要测 定方法足够灵敏,就可以准 确测定。在实际酶活测定中 一般以产物的增加量为准。
时间
研究酶促反应速度,以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为准(底物消耗 ≤5%)。
一般在几百万以上。如,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三
种酶,四种辅酶);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六种酶,
多种辅酶)。每个单独的酶都有活力。
23
24
第二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p326)
一、酶的命名
二、酶的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
三、酶的分类 四、酶的系统编号
25
一、酶的命名(习惯命名和系统命名) 习惯命名
1. 依据底物来命名(绝大多数酶): 酶的习惯命名法不够 系统,不够准确,难 2. 依据催化反应的性质命名: 免会出现一酶多名或 水解酶、转氨酶、DNA 聚合酶 一名多酶的现象。为 此1961年国际酶学委 3. 结合上述两个原则命名: 员会(Enzyme 琥珀酸脱氢酶、丙酮酸氧化脱羧酶。 Commission,EC) 4. 有时加上酶的来源 提出了系统命名法。 蛋白酶、淀粉酶、脲酶 胃蛋白酶、牛胰凝乳蛋白酶
46
三、酶的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
• 比活力(SA):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
位数。
p336
• 单位:U/mg蛋白质。
• 酶的比活力是分析酶的含量与纯度的重要指标。 (酶纯化过程中)
47
四、酶的活力单位,比活力的计算实例
1克酶制剂稀释至1000毫升,取1毫升加入到240毫升2%的淀 粉溶液中,在30度,pH=6.0的最适条件下,进行酶解反应, 1小时后,溶液与碘不起反应。求该淀粉酶剂的活力单位数。 酶活力单位定义: 1活力单位=水解1毫升2% 的淀粉/小时的酶量
29
3.水解酶类:催化底物的水解反应
p330
通式:AB+H2O→AH+BOH
如:淀粉酶,脂肪酶,蛋白质酶等 4.裂合酶类:催化底物裂解或缩合反应(可逆), 通式: AB→A+B 如:醛缩酶,水合酶,脱氨酶等。
30
p331
5.异构酶类:催化同分异构体底物之间相互转换
通式:A→B 其中:A、B为同分异构 如:磷酸甘油酸变位酶、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等。 海藻糖合酶。
巴斯德(Pasteur)
李比希(Leibig)
4
酶的发现
p319
• 比希纳(Buchner)兄弟发现磨碎的酵母细胞或无
细胞酵母抽提液也能和酵母细菌一样,将糖转变
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这样才把争论统一起来。
• 当时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一种叫酵素的 物质,现在称为酶(Enzyme)。
5
Sumner 对酵素的发现有重大贡献
45
二、酶的活力单位(U, activity unit) p336
酶活力单位( U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 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 为了便于比较和统一活力标准, 1961 年国际酶学 委员会曾作过统一的规定:在最适反应条件下, 一分钟内催化1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 定 义 为 一 个 酶 活 力 单 位 , 亦 即 国 际 单 位 (IU) 。 1 IU= 1 μmol /min
PPi
32
二、酶的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的系统分类方法,国际酶学委员会还对每个
酶做了统一编号,一个酶只有一个编号,因此不会混淆。
酶的系统编号由“EC”加四个阿拉伯数字组成,每个数字 之间以“.”隔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