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程创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课程创生
目录
教师的课程创生 我国中小学教师课程创生存在的严重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创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课程创生的内涵
教师的课程创生是指教师根据本地本 校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优 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等,在整个 课程运作过程中通过批判反思来实现对课 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意义 和课程理论持续、主动的变革、建构和创 造。
创生。 4.实现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进行课程创生。 5.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进行课程创生。
教师课程创生的课程论意义
1.课程观念的变革:由单一封闭静止走向多元开放和动态建构 。
2.教师课程角色的嬗变:由忠实执行者走向反思型建构者。 教师课程角色的嬗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
第一,教师是课程目标的反思型建构者。 第二,教师是课程内容和资源的反思型建构者。 第三,教师是课程意义的反思型建构者。 第四,教师是课程理论的反思型建构者。 3.课程运作价值取向的转型:由追求技术理性走向追求实践理 性和解放理性。
“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主张创生型的课程运作 模式,认为任何课程实践情境都是特殊的,课程运作过程就 是教师在与具体课程实践情境的交互作用中,通过批判反思 不断调整、改造外部提供的课程方案,进而主动建构课程目 标、内容、资源、意义和理论的过程。如此,课程运作就不 再是普遍性程序、步骤、方案的线性演绎。
因此,教师创生课程的两个关键是
(1)教师必须在与具体课程实践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充分理解 具体的课程实践情境,尊重课程实践情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 确定性。
(2)教师必须拥有课程自主权力。否则,即使教师具有创生课 程的愿望和能力,创生课程也只能是一种空想。而教师对课程情 境的理解、与课程情境的交互作用所体现的正是实践理性的精 神实质,即解放教师、赋予教师课程权力。让教师在批判反思中 主动建构课程,所体现的则是解放理性的价值取向。
我国教师的课程创生存在的严重问题
一、教师对课程的忠实实施及其批判性的失落
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实践行为与三级课程 开发政策、教师课程创生的理念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实践 中的教师对已有课程文本尤其是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很高, 基本上还是忠实地实施课程。
我国中小学的教师形成对课程的忠实实施是有其原因的:
由此可见,教师的课程创生不仅是行动意义的 ,还是理论和思想意义的,是实践和理论互动层面上 的创生。“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的提出,不 仅使教师由课程实施的创生走向课程实践全过程 的创生,而且使教师由课程实践全过程的创生走向 课程实践和课程理论并重的创生。
教师课程创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1.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师进行课程创生 2.国家课程的局限性要求教师进行课程创生。 3.课程实践的不确定性和境域性要求教师进行课程
境创设。
(2)课程展开过程中因境而生的即兴创造,这类似于教育 机智。如教师及时感知和捕捉课堂中生成性的课程事件,并 将之转化为促进学生深入探究的课程资源。
(3)新的课程材料、教具等的研制。 (4)新的课程实施模式和策略的建构。 (5)新的课程观念的提出和新的课程学说的创立。
根据创生对象的不同,教师的课程创生包括教 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意义、课程资源 和课程理论(理念)等的主动变革和创生。
二、教师对课程的无意识改变及其自为性的缺失
过选择、改编、拓展、补充、整合等方式对国家 课程的重构和改造;对国家课程内容的创新性理解; 对国家课程中各种文化偏见的批判与重建。
(2)对校本课程的主动建构和开发。如教师根 据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 资源,自主开发真正面向学生生活的课程。
根据创生结果的不同,教师的课程创生可以表现: (1)独特的课程教学设计和有目的、有意识的临场课程情
教师课程创生的核心理念 : 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充分发
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和提 升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师的课程创生有以下几个质的规定性:
(1)自觉性 教师的课程创生是教师有意识地在课
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甚至是课程 理念等方面所进行的变革和创造。其目的 是为了促进课程、学生和自身更好地发展, 而不是为了实现其他功利性的目的(如有利 于自己更好地控制学生,为了使学生在考试 中取得好的成绩等)。
首先, 国家组织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研发课程, 明确规定各 年级各学科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其次, 进行教师培训, 使广大教师理解并准确把握研发者、 设计者的课程理念和意图; 再次, 教师则按照这些理念和意图进 行课程实践以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最后, 根据实际实施的课程 ( 即教师实际传授的课程和学生 实际掌握的内容) 与专家研发的课程的吻合程度来评价课程实施 是否成功,吻合程度越高, 课程实施也就越成功。
中小学教师的课程自主权完全被剥夺, 参与课程变革的主观 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 对专家课程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被泯 灭, 对课程的个性化使用被严重限制, 于此, 教师在课程实践中很 难找到其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乐趣。不仅如此, 教师对专家课程 的批判性缺失无形中给学生树立了“榜样”, 导致学生对课程、 教材甚至是所有书本Baidu Nhomakorabea盲目崇拜, 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 意识。
(4)持续性 教师的课程创生要依赖和适应具体的
课程实践情境,而课程实践情境总是在不断 地变化和发展着,因此,教师的课程创生并非 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它伴随 于教师课程实践
的始终。
教师课程创生的外延及表现方式
根据创生程度的不同,教师的课程创生可以表现为: (1)对国家课程的主动变革和建构。如教师通
(2)批判性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
批判和反思现有课程的缺陷与弊端,并对之 进行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变革。因此, 它反对教师不加任何分析地实施专家开发 的课程或盲目地信奉专家提出的理论。
(3)全程性 教师的课程创生体现在包括课程决策、
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研 究等在内的课程运作的全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