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特色饮食
苗族饮食礼仪

苗族饮食礼仪谈起神秘而又古老的少数民族苗族,很多人第一印象都会马上想到“苗蛊”。
民俗学家认为几乎所有苗族人都笃信苗蛊,只不过地区不同相信的程度深浅不一。
所谓苗蛊其实指的是一种俗称“草鬼”的东西,而可以操控“草鬼”的苗女则被称为“草鬼婆”。
如果从历史渊源上来讲苗族至少已经诞生4000多年。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苗族人口口相传,他们的祖先是华夏文明初祖蚩尤。
他们原先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但因为蚩尤与黄帝大战之后失败,苗族人不得不离开发源地,并不断向西南地区迁移最终定居于云贵高原。
相比较于其他少数民族来说,苗族不仅有独立的民族语言。
而且还有自成体系的文化发展,以及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
从这个角度来看苗族在历史中的发展,以及对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从来都未间断过。
苗族一直都与中国历史文化捆绑发展,从苗族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实也出现过很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比较杰出的代表人物。
盘古、伏羲、蚩尤、夸父、讙兜等,上古时期的传说人物都出自古老的苗族。
而老子、屈原、项羽、蓝玉、沐英等真实历史人物,也都是苗族中极为优秀的代表。
从盘古开天辟地一直到现代社会,苗族曾先后建立过三苗国、楚国等,在我国历史上相对来说较为强大的国家。
尤其是老子、屈原、项羽三位重量级人物,更是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作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大贡献。
可以说从远古传说时代至现代社会,苗族人都在积极参与中国历史发展。
并且在古代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独具苗族本土特色的文化习俗。
华夏文明初祖蚩尤后裔苗族文化习俗文明和习俗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其实都是非常抽象的文化概念。
但是相比较以文明来说习俗文化更容易被理解,因为习俗的重要依托就是地域,以及生活在特定地域中的人物行为。
农业劳动时可以产生农俗文化,日常饮食中也可以孕育出独特的食俗。
苗族作为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以其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为中国习俗文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虽然从原则上来讲苗族习俗具有小众化的特点,但是在大约1000万苗族人的心目中,苗族文化习俗对他们来说才更具有重要意义。
苗族美食文化探秘

苗族美食文化探秘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
除了传统的服饰、音乐和舞蹈之外,苗族的美食文化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秘苗族美食文化的背后故事。
一、苗族饮食的特点苗族饮食以农作物为主,如玉米、水稻和薯类等。
同时,苗族人民也以畜牧业为主要的经济活动,因此肉食在他们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
苗族饮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多样的食材苗族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差异大,因此当地的食材多种多样。
无论是山区、丘陵地区还是平原,苗族人民都能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来获取丰富多样的食材,包括野菜、野果和山珍等。
2. 采用多种烹饪方式苗族人民善于利用当地的食材,并采取多种烹饪方式。
常见的烹饪方式有烧、炒、蒸、煮和烤等。
这些烹饪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同时也能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3. 辣味独特苗族人民喜欢吃辣,辣味是苗族美食的鲜明特点之一。
他们善于利用辣椒、胡椒等调料,使得食物更加富有香味和辣味。
辣椒不仅能增添食物的口味,还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
二、苗族传统美食苗族的传统美食丰富多样,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传统美食:1. 苗族酸汤鱼苗族酸汤鱼是苗族的传统名菜之一,以其特色的酸味而闻名。
酸汤鱼主要由低粱面、糯米粉等原料制作而成,配以鱼肉和酸菜煮制而成。
此菜色泽金黄,酸香适口,回味无穷。
2. 苗族酸汤米粉苗族酸汤米粉也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美食之一。
制作过程中,将纯天然的发酵剂低粱面糊倒入蒸锅,蒸熟之后用布包好,在置于砧板上,用擀面杖将之擀薄, 切成一块一块像大汤圆一样。
最后将酸辣水煮开倒在米粉上即可食用。
3. 苗族糍粑苗族糍粑是一种糯米制品,是苗族人民在传统节日和婚礼等重大场合上的必备美食。
糍粑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配以花生、碎肉、豆沙等作为馅料,蒸制而成。
糍粑口感糯软,馅料丰富,是苗族人民喜爱的美食。
三、苗族饮食文化的意义苗族的美食文化代表着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苗族是中国民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他们独特而丰富的传统饮食文化深受人们喜爱。
苗族的传统饮食结合了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和特色。
1. 粮食作为主要食材:苗族人民以粮食为主要食物,主要种植稻谷、玉米、薯类等作物。
其中以稻谷最为重要,几乎每餐都会有稻谷制成的米饭或米饼。
苗族人民非常擅长制作各种食品,如粑粑、酥糖等,这些食品都离不开粮食的支持。
2. 丰富多样的腌制食品: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中的腌制食品也是其特色之一。
他们以猪肉、牛肉、火腿、鸡蛋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腌制方法制作出许多美味的腌制食品。
苗族人民常常将这些食品作为佐餐或小吃,增添饮食的风味。
3. 丰富的手工面食:苗族人民非常擅长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面食,如面条、饵块、猫耳朵等。
这些手工面食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并结合一些蔬菜、肉类等搭配制作而成,口感独特,风味鲜美。
苗族人民通常会在节日或重要场合准备这些手工面食,以犒劳自己和招待客人。
4. 酒文化的独特表达: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中,酒文化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苗族人民非常喜欢饮酒,并且有着丰富的酒文化。
苗族人民制作的米酒、糯米酒和甜酒都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
在苗族的婚礼、葬礼和节日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在庆祝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 食材的多样性:苗族人民居住在山区,这使得他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食材。
他们采摘山上的野菜、山珍,捕捉山区的鱼虾蟹等海鲜。
这些丰富的食材为苗族人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饮食选择,并且让他们在饮食中享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味道。
综上所述,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以粮食为主要食材,善于腌制食品,擅长制作手工面食,强调酒文化,同时还有丰富多样的食材。
这些特点使得苗族的传统饮食文化独具魅力,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而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
他们以粮食为主食,注重天然、健康的食材,追求饮食的多样性和美食的独特口味。
以下将对苗族传统饮食文化进行探讨。
一、苗族餐桌上的主食1. 粑粑:苗族人民的主食之一,是一种用糯米制作的圆形食物。
制作粑粑时,先将糯米蒸熟,然后用木槌将米压成糯米糍粑,形状饱满。
粑粑具有浓郁的米香味,口感糯而不腻,常常被用来搭配其他菜肴一同进食。
2. 饭饭:除了粑粑,苗族人民的日常主食还包括大米饭。
他们喜欢用大米蒸煮成香喷喷的白米饭,配以各种炖煮的菜肴,形成一顿丰盛的饭菜。
二、苗族的饮食习惯1. 崇尚天然和有机食材:苗族人民重视食物的自然属性,倡导食材的原汁原味。
他们喜欢使用有机食材,例如当地山区的野生蔬菜、天然的蘑菇和水果等。
他们认为这样的食材更加健康和营养丰富。
2. 注重食物的颜色搭配:苗族人民在摆餐时非常注重食物的颜色搭配。
他们喜欢将各种有颜色的食材拼凑在一起,以增加餐桌的色彩和视觉的美感。
这种注重颜色的饮食习惯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食的追求。
三、苗族的特色菜肴1. 酸汤鱼:这是苗族的传统菜肴之一,制作方法独特。
选取新鲜的草鱼烹制,配以苗家特制的酸汤,酸中带辣,鲜香可口。
酸汤鱼不仅具有苗族地方特色,而且被认为具有消食、开胃的功效。
2. 腊味干脆豆腐:这是苗族餐桌上常见的一道小吃。
制作方法是将豆腐切成薄片,然后晾晒至稍微干燥,最后用腊味煮熟。
这道菜肴口感酥脆,豆腐的嫩滑与腊味的香味融合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四、苗族的饮食节庆活动1. 苗年吃斗鸡饭:苗族的新年传统习俗是吃斗鸡饭。
斗鸡饭是一道由苗家传统黄酒、糯米、鸡肉等食材烹制而成的美食。
每逢新年,家庭会准备斗鸡饭,一家人围在一起享受美食,共同迎接新春佳节。
2. 田园节的苗族美食展:田园节是苗族的重要节日,届时会举办苗族美食展。
展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苗族传统美食,如苗族酸汤鱼、粑粑等。
这是展示苗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人们了解苗族饮食的窗口。
苗族饮食习惯都有哪些

苗族饮食习惯都有哪些
苗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里的一个,苗族少数民族分散在世界各地,在中国贵州、老挝、美国等等地都有分布。
苗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那么苗族饮食习惯都有哪些呢?
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
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
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
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
过去,由于山区缺少食盐,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终年淡食,只能以酸辣调味,日久形成习惯。
苗族人尤其喜欢吃酸,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制酸汤、酸菜、酸辣,腌制鱼肉,苗家的酸汤鱼肉嫩汤鲜,清香可口,闻名遐迩。
苗族喜饮酒。
平时劳作之余,喝一点酒,舒筋活血,消除疲劳;亲友来访,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必以酒待客,久之形成了一套喝酒的传统习俗和礼仪,很多地方的苗族宴饮和敬酒时,还有唱酒歌的习俗。
湘、桂、黔交界地区的苗族还流行喝油茶,它不仅是苗家待客时必备的饮食佳品,而且还是平时饭前饭后的一种特制饮料,有些地方甚至以油茶当
中饭吃。
湘西、黔东北和重庆南部则将炒米茶作为过年节时饮用和招待亲友贵宾的高档饮料。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苗族饮食习惯都有哪些。
其实关于各民族的饮食习惯我们通过了解民族有需要注意哪些风俗习惯是都可以知道的。
希望大家能对其有所了解。
苗族饮食风俗 苗族人的日常饮食习惯是啥

苗族饮食风俗苗族人的日常饮食习惯是啥
>苗族的日常主食有大米、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等。
副食则为西南山区常见的瓜果蔬菜。
黔南、湘西和广西的苗族因为地势原因,多产水稻,因此主食以大米为主,而黔北、黔西的苗族则是靠山吃山,日常主食多以玉米、荞麦、高粱等适宜于山地生长的杂粮为主。
饮食偏好苗族人嗜酸,这是苗族饮食习惯中最大特色之一。
这种习俗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西南苗人身处大山之中,交通的不便利,以及四季分明的气候,使得他们发明出储存食物的方法便是腌制,吃不完的时令蔬菜和肉类,苗人会用坛子腌制起来,通常可以存储三五月甚至好几年。
在苗族农家中,每家每户都有坛子菜和酸汤。
坛子菜的种类各式各样,从蔬菜瓜果到鸡鸭鱼肉,基本上都能做成坛子酸菜。
苗族人喜酸,酸辣子、酸鱼是苗人的大爱,在烹制新鲜蔬菜时,也常常喜欢拌以酸汤及酸菜沫,以调味。
这种饮食习惯的形成与山中缺少食盐有关。
离不开酒的民族苗族人嗜酒,在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酒。
有烧酒、甜酒、泡酒等多种,其中烧酒最为普遍。
逢年过节,招待宾客,酒是苗家的必备。
黔东南的“拦路酒”习俗更是具有特色,进入苗寨的宾客,在寨子门口,要饮下苗族同胞用牛角装着的酒,方才能进入寨子中。
“拦路酒”是苗族人表达好客热情的方式。
苗族的饮食文化

苗族的饮食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它特色的饮食,同时每个民族里的每个地区的饮食也有所不同!接下来就不妨和X一起来了解下贵州苗族的饮食文化,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贵州苗族的饮食文化特点苗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菜是“盐粘捞”。
他们把粒大饱满的黄豆浸泡,然后拿到石磨上碾,一边推磨一边浇水,碾碎黄豆后流成生豆浆,然后将生豆浆放在纱布上过滤,放到锅里慢慢熬稠,取出拿到木模上压制豆腐,然后将青菜等蔬菜切细切碎,趁豆浆滚烫并且未完全凝固时倒入,用豆浆将青菜等蔬菜烫熟,放入食盐等佐料,待豆浆冷却凝固成豆腐后取出,放入芫荽、香椒、芝麻等佐料拌食,吃了能祛内火,清肺醒目,达到食、药两用的功效。
饮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有机组成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这个系统各个子系统中最显眼的。
“物质的第一性”,怒江流域各个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与各个民族交流、融合、承传、发展,在共性中烙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发掘、保留、革新各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使其营养更均衡,达到食、药、保健三位一体的功效,是改变民族饮食结构,弘扬民族饮食文化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使民族文化的内涵更为深刻、底蕴更为深厚,为创建旅游精品工程,打好域特色这张牌,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行之有效的举措。
因此,有计划、有目的的将一些民族菜肴保留、推广,使其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强化营养均衡、口感独特,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与健康生活

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与健康生活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苗族传统文化中,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苗族的传统饮食文化在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的同时,也注重健康生活的追求。
本文将从苗族的饮食特点、食材选择和饮食习惯等方面,探讨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
一、饮食特点
苗族的传统饮食以谷物和肉类为主,采用烹饪、腌制和蒸制等多种烹调方法。
谷类食物如玉米、高粱、稻谷等是苗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常见的肉类有猪肉、牛肉和鸡肉等。
此外,苗族的饮食中还包括丰富的野菜、野果和豆类等。
二、食材选择
1. 谷物类食材
谷物类食材是苗族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以玉米、高粱和稻谷最为常见。
苗族人民通常以玉米为主食,制作出许多美味的食物,如米酒、糯米饭和玉米粥等。
这些食物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2. 肉类食材
苗族人民喜欢食用猪肉、牛肉和鸡肉等肉类食材。
这些肉类通常用来烹饪各种菜肴,如酸汤鱼、红烧肉和烤鸡等。
肉类食材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必需的氨基酸,是保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重要营养来源。
3. 野菜和野果
苗族人民生活在山区,周围环境资源丰富,野菜和野果成为了他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野菜和野果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蕨菜、番薯叶和野蓝莓等,常用来制作凉菜或水果沙拉,为苗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三、饮食习惯
苗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他们非常讲究饮食的烹调方法和食物的。
【传统文化】苗族饮食简介 苗族五色米饭各种颜色的意义

【传统文化】苗族饮食简介苗族五色米饭各种颜色的意义【传统文化】苗族饮食简介苗族五色米饭各种颜色的意义海南苗族五色饭,俗称五色饭,又叫青精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5种颜色而得名。
它是壮族、侗族在过清明节和农历“三月三”歌节时,家家户户都蒸煮的一种糯米饭,是壮家用来招待客人祭祀祖先的传统食品。
海南苗族五色饭的作法五色饭存有白、徐、紫、黑、白五色,皆用独有植物汗液做为天然色素煮在米中,并放入特制的木蒸笼中条状。
1、黑色糯米饭,即用枫叶及其嫩茎之皮,放在臼中捣烂,稍为风干后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把叶渣捞出滤净,即取得黑染料液。
黑染料汁要放入锅中文水煮至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
2、徐染料,需用黄花汁(壮语叫做“花迈”)、徐栀子、黄羌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抽取。
将黄花汁煮熟,或将栀子炖煮放进水中煮沸,即为获得黄澄色的染料液,也需用黄羌洗净后与糯米煮均用力揉,可以得黄色的糯米(可以轻易煎,不必煮沸)。
3、红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种而叶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
叶片稍长,颜色稍深,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色。
4、抽取四种液汁出后,分别把不等量的米放进其中煮沸,等其上色后放进蒸笼中蒸约一个钟头,便可以滤出黑、白、徐、紫、黑(糯米本色)五种颜色的糯米饭。
这样搞出的五色糯米饭色泽艳丽、五彩缤纷、温润晶莹剔透,再加之它的滋润坚硬、味道鲜美、醇正豁达、且存有微甘,真是喝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用天然植物染成的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红兰草有生血作用,清代《侣山堂类辩》曰:“红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黄花饭”或栀子有清热凉血等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泄益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还说用枫叶煮成的青精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在当地人民生活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当 地居民的日常食品,也是节日庆典、 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的必备食品。
小吃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承载着传承 文化、维系亲情、增进友谊等重要意 义,同时也是苗族人民社交活动的重 要载体。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及前景
04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的文 化内涵和价值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与当地文化的联系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地的 历史、民俗、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许多小吃都反映了苗族 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例如,苗族的糯米饭团、糍粑等小吃,就与苗族的农耕文化 密不可分,而酸汤鱼、苗家酸菜肉丝等小吃则体现了苗族人 民的饮食文化和独特口味。
社交媒介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是当地人社交的重要媒介,通过共享美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 情。
文化传承
特色小吃不仅是当地的美食文化,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 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的制 作工艺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的原料和调料
原料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常用的原料包括糯米、大米、小米、玉 米、黄豆等谷物,以及猪肉、鸡肉、鸭肉等肉类。此外,黔 东南地区丰富的山珍和野菜也是特色小吃的重要原料。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腊肉炒饭
总结词
香气扑鼻,口感丰富
详细描述
腊肉炒饭是黔东南苗族的一道特色美食,以腊肉、米饭、蔬菜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炒制 而成。其香气扑鼻,口感丰富,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佳肴。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豆腐圆子
总结词
外酥里嫩,味道鲜美
详细描述
豆腐圆子是黔东南苗族的一道传统小吃,以豆腐为主 要原料,经过搅拌、煎制等工序制作而成。其外酥里 嫩,味道鲜美,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小吃。
苗族的特色美食

1.苗家酸汤鱼
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道佳肴,因其制作方法简单、美味可口、食后开胃、味美汤鲜,现已延伸到酸汤鸡、酸汤鸭等。
酸味菜肴近年来还走出苗岭深山,在许多大中城市成为一道独特的饮食风景线,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2.苗族油茶
苗族分布区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苗族以大米、小麦、包谷等为主食。
苗族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
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有所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不一而足,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3.油炸粑粑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油炸粑粑是先把粘米和少量的黄豆浸泡后,打成浆状,再把打好的稠浆舀入铁皮制成的模具内放入滚油中炸,呈金黄色即可。
4.苗乡龟凤汤
龟,中国古代将其作为吉祥长寿的象征。
龟的甲壳称龟板,为名贵中药材,龟肉益阴补血,弘景曰:“作羹肤臛大补。
”以龟肉同仔鸡合烹而成的“龟凤汤”是一款高级的滋补佳品。
成菜汤汁白稠,味道醇香鲜美,龟鸡肉质柔软细嫩,是筵席上的珍贵名馔。
5.万花茶
万花茶,一提到万花茶我们就联想到苗家热情的笑容,用万花茶待客是苗家独特的习俗,万花茶是苗家敬客的上乘饮料,万花茶清香沁人心脾,喝一口,余馨经久不散,风味独特,别具一格。
万花茶还具有另外一番风采,苗家小伙子和姑娘用它来表达之间的爱慕之情。
苗族的饮食文化范文

苗族的饮食文化范文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以下是对苗族饮食文化的介绍,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苗族的主要饮食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红米、高梁、玉米、蔬菜等作物,且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食材选择。
苗族人民喜欢辣椒,炖鱼是苗族传统的菜式,他们认为鱼肉可以祛火、助消化。
二、特色菜肴:1.苗寨酸汤鱼:这是苗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一道菜,特点是酸辣可口。
选用新鲜的山猪肉、山鸡肉、山鸽肉等,配以辣椒、豆腐、芋头等炖煮,再加入酸汤调味,酸辣味浓郁,颇具风味。
2.苗族酸蘑菇:苗族人民喜欢采摘山上的蘑菇,将其配以特制的酸汁制成一道酸辣口感的菜肴,酸味鲜美。
3.软糯香米饭:苗族人民以种植红米而闻名,红米是苗族人民主要的主食,煮熟后米粒饱满、柔软,具有特殊香气。
4.酸豆角炒肉:苗族人民喜欢用酸豆角炒肉,豆角经过腌制后入味,与肉类一同炒制,色香味俱佳。
三、特色烹饪方法:1.酸汤烩:苗族人民常用酸汤作为调味料,用来烩制各种菜肴。
酸汤有助于开胃消食,增加菜肴的鲜味。
2.自然煮:苗族人民注重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常使用慢炖的方式进行烹饪,以保持食材的营养和口感。
3.酸辣炖煮:苗族人民喜欢辣椒和酸味,所以他们经常使用辣椒和酸汤来炖煮菜肴,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风味。
四、饮食节庆:苗族有许多饮食节庆,其中最重要的是“苗族芦笙节”。
在这一传统节日中,苗族人民会敬奉神明,接受祝福和庇佑。
人们会准备盛宴招待客人,其中包括山间的野餐、烧烤和饮酒等。
这是苗语族人民欢庆丰收和交流感情的时刻。
总结起来,苗族的饮食文化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红米为主食,喜欢辣椒和酸味,善于使用酸汤烩制菜肴,注重保持食材的原味。
他们的饮食文化不仅反映了地域特色和民族习惯,同时也是苗族人民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正是这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使得苗族的饮食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之一。
苗族饮食习惯

苗族饮食习惯苗族是中国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生活习惯、风俗礼仪和饮食文化都十分有特色。
在饮食方面,苗族的饮食文化已经积淀几千年,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那么,苗族饮食习惯具体有哪些呢?首先,苗族饮食以米饭为主,米饭对民族的影响也非常大。
在苗族人的生活中,米饭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而且在传统习俗中,将米饭捏成一粒粒小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其次,苗族对荤食的需求也比较高。
他们喜欢吃猪肉、牛肉、鸡肉等肉类食品。
在各个节日和婚丧嫁娶等隆重场合,苗族更是奉上鲜美可口的烤乳猪来招待来宾。
同时,很多苗族人也会自家养鸡、猪、牛等家禽家畜,以满足日常需求。
除此之外,鱼、蛤蜊、虾等海鲜也是苗族人喜欢的食品之一。
苗族人居住的地区除了湖泊和河流众多之外,还有大量的淡水湖泊和雨林水系。
因此,这些地区的苗族人可以轻松获得当地自然水域中的各种鱼类和贝壳类海鲜。
通常情况下,苗族人喜欢把饮食看成一种享受和娱乐。
他们希望做出味道鲜美、具有个性、让人难以忘记的菜品。
因此,苗族美食非常独特,包括了苗族自创的火锅、酸汤鱼、酸辣米线等地方美食。
这些小吃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口味,在味道和风味方面都非常有特色。
此外,苗族人的饮食文化也和中国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在一起。
苗族人非常注重饮茶的仪式和方式,通常情况下,苗族人喜欢用木盘、扁盘、木碗等器物来装茶,用枣子、核桃、芽菜等来饰盘。
在饮用茶时,他们非常注重品评茶的色、香、味、形等方面。
因此,在苗族人茶的制作方法和品尝方式方面也有着其独特的民俗内容。
总之,苗族饮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苗族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体现了苗族人民在饮食文化上所取得的创造性成果,也为中华饮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注入良好的元气。
苗族特色小吃

苗族特色小吃我们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不同的种族,小吃美食也是不同的,有些小吃美食可能是当地的特色小吃,但是有些小吃已经是红遍全国各地,苗族通常也是有很多的小吃美食,但是对于苗族不了解的人,可能不清楚苗族的饮食,更不清楚苗族特色小吃有哪些?苗族特色小吃苗族饮食以酸辣为主,食物多采用腌制法,蔬菜和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辣味的。
特色小吃:油茶,油炸粑粑,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松桃烂糊桥米豆腐民国二十年左右,蓼皋镇南门厨师黄昌贵(绰号“烂糊桥”),善烹调,他将此米豆腐加工工艺从打米磨浆到上锅制作等一系列程序进行改进后,使其色泽玉绿,富有弹性,切成小方颗,久煮不老,色形如初;再佐以胡椒粉、姜、葱、红辣椒面、精肉脆哨,食之细嫩可口。
每日一旦上市,顾客盈门,争相购食,供不应求。
县城过去请客,常为早面(鸡汤银丝面)、夜酒(席面)、中午条(糕饼典果),自烂糊桥米豆腐出市后,客人则要求吃他的米豆腐以代替早面午茶,至晚上开席,即便满桌珍肴也显乏味了。
本地出外深造的学子或远居商旅,即今在港、澳、台、美、欧的松桃人,每每来信念及烂糊桥的米豆腐,以为珍贵。
松桃卤鸭松桃卤鸭,亦称蓼皋卤鸭,为民间名特食品,数百年来,不仅为地方群众喜爱,且已扬名境外。
受到中外食客的青睐。
蓼皋卤鸭色泽金黄,皮酥肉嫩味鲜,以色香味俱全享誉湘黔渝川四省(市)边区。
松桃卤鸭可趁热吃,也可凉了吃,搁置三五天时间是不打紧的。
若将凉了的卤鸭子在油锅中涮一下,色泽金黄,皮酥肉嫩味鲜,以色香味俱。
苗家三色饭配料:山兰糯米1500克、桑叶500克、红蓝藤叶500克、黄姜1500克、椰浆1罐、白糖适量、小山棕叶若干片。
特色:黄、黑、红三种天然颜色相映成趣,有药味甘香,饭团甜滑,形态美观,极具苗族风味色彩菜系:1、桑叶、红蓝藤叶分别用水浸煮1.5小时,至水分别着黑色和红色时捞出叶渣,色水待用,黄姜捣烂,挤液浆,加入温水500克,浸出黄色2、山兰米淘净滤于水分,分成3等份,分别放进3种不同颜色的色液中,浸泡8小时,染上颜色为止,将米捞出滤干水分3、三种颜色的山兰米分别上笼隔水蒸(米中不再加水),约1.5小时至熟选取出,趁热将椰浆分成3等份,加入3种饭中控匀4、取小山棕叶1片平铺盘中,取3种米饭各50克,分3面捏成金字塔(三角)形,饭中加入适量白糖,将棕叶顺势卷起,包住三色饭便成。
苗族有什么饮食文化

苗族有什么饮食文化苗族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等为辅,杂以养麦、大麦、燕麦、高粱等。
嗜酸辣咸,好烟酒茶。
以下便是店铺为大家所带来的苗族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希望各位会喜欢!苗族饮食文化知识苗族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等为辅,杂以养麦、大麦、燕麦、高粱等。
嗜酸辣咸,好烟酒茶。
饲养家禽家畜,种植各种蔬菜。
苗族是一个以水稻为主粮的民族,用水酒接待贵客,以鸡、鸭为招待客人的佳肴,而鸡心和鸭心又被看成是最贵重的部分。
云南地区苗人多吃菜饭,即将玉米面拌水反复蒸制,拌入青菜再蒸,香且软。
养面多蒸粑粑、烤粑粑,做疙瘩面汤、凉粉。
邱北苗人多吃米面饭,将大米与养面混合蒸饭吃。
也吃燕麦(大麦)炒面、糯高梁粑粑。
贵州苗民大米是主食,杂粮比重不大,但黔西北地区多食玉米、养麦、燕麦、马铃薯。
湘、黔、桂一带的人好吃乌米饭(用南浊的茎叶捣烂债计,拌到糯米中蒸制,饭粒乌亮)、粽子。
黔东一带人好用野生植物的花、叶染成五颜六色的糯米蒸成饭,称“姐妹饭”,在过“姐妹节”时吃。
湘西苗家早餐和午餐称做“吃茶”,平日以素食为主。
苗族喜爱用盐和茶油。
贵州一带苗民多吃酸辣汤菜。
烹调方法多为煮或烤。
因历史上受缺盐之苦,好腿酸菜。
坛腿酸菜就有20多种,例如盐酸、糟辣、酸辣等。
酸场煮鱼是苗家风味名菜,就是用酸汤煮制鲜鲤鱼。
贵州南人善将鱼或肉腊制或掩制。
喜欢做酸鱼或酸肉。
香茅草烤鱼也很有名,将巴掌大的鲜鱼剖洗净,用葱、姜、蒜、辣椒、花椒、油、盐等调成酱状物,塞入鱼腹,外裹香茅草,文火烘烤而成,皮黄骨酥,别有风味。
湖南苗家年节吃肉食品多分部位烹任,例如头、爪做一碗,肝、舌、肥肉、瘦肉各做一碗等等。
苗家还擅于制做豆鼓、豆腐、灌肠、面酱等。
好吃火锅,每有佳品,必架起小锅,放进蔬菜、肉、豆腐等,边涮边蘸辣椒盐水吃。
采集野生植物也是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例如野汉菜、野辣椒、牛百头菜、马蹄菜、毕蛇菜、野三七、多根、野墓头、养菜、鸡窝菜等或煮或炒,可单吃也可与肉一起煮制。
苗族饮食历史

苗族饮食历史
苗族饮食文化历史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省。
苗族
以其独特的文化和饮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苗族人一直以来都注重饮食文化,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饮食惯。
他们最喜欢的饮食是米饭、肉类、面食、蔬菜和水果。
米饭是他们最重要的食物,因为这是他们最常见的食物,也是他们最喜欢的食物,他们会用米饭和其他食物一起烹饪出各种美味佳肴。
苗族人还有许多传统的烹饪方法,他们的烹饪主要采用烧烤、煎炸、烹调和蒸煮等方法。
他们的烹饪菜肴极其丰富,有各种各样的菜肴,如烤鱼、烤肉、烧鸡、炒蔬菜、煮鱼等等。
苗族人也喜欢吃一些特色小吃,如米翻糕、芹菜饼、糖糕、香菇煲、糯米糕、猪肉片等,这些小吃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他们也是苗族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苗族人也有自己的饮料文化,他们最喜欢的饮料是茶和酒,他们喜欢在节日或重大场合时喝茶和酒,这在他们的文化中是很重要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苗族的饮食文化在历史上一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惯,他们吃的东西也很丰富多彩,尤其是他们的特色小吃,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
苗族的
饮食文化也与他们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饮食惯反映了他们的风俗惯,体现出他们的文化精神。
苗族传统饮食

苗族传统饮食苗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饮食习惯。
苗族传统饮食是他们丰富多样的文化中的一部分,代表着他们对自然和食物的热爱与尊重。
以下介绍了苗族人民饮食的特点和经典菜肴。
一、江米酒江米酒是苗族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饮品之一。
它是由苗族人民用特殊方法发酵制成的,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制作江米酒的原料是当地特产的江米,经过清洗、浸泡、磨糊等步骤,再加入酒曲进行发酵。
江米酒酒液晶莹剔透,口感醇香甘甜,有一定的度数。
苗族人民通常在重要节日和婚庆仪式上饮用江米酒,它代表着团结、祝福和庆祝。
二、酸汤鱼酸汤鱼是苗族传统美食中的瑰宝。
它以清淡酸辣的口味和鲜嫩的鱼肉而闻名。
制作酸汤鱼时,首先选取新鲜的鱼类,如鳕鱼、草鱼或鲤鱼等。
鱼肉经过正确处理后,加入辣椒、藤椒、姜、蒜等多种调料制成汤底,然后再将鱼肉和蔬菜放入锅中炖煮。
酸汤鱼俨然成为苗族宴席上的一道必备佳肴,它的酸辣口感令人回味无穷,也展现了苗族人民对鱼类的独特烹饪技巧和口味偏好。
三、酸豆角米粉酸豆角米粉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之一。
苗族人民喜欢食用米饭和米粉,而酸豆角则是他们平日菜肴的不可或缺的调料。
酸豆角是一种酸味适中的蔬菜制品,经过苗族独特的腌渍技艺制成。
制作酸豆角米粉时,苗族人会先将发酵好的豆角切碎,然后加入米粉和适量的调料进行搅拌烹饪。
这道传统美食口感酸甜可口,是苗族人民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苗家糌粑苗家糌粑是苗族传统饮食中的糕点类食品。
它是用糯米磨制而成,类似于现代的糕点或面食。
苗家糌粑有多种吃法,可以拌成凉菜、蘸酱吃,也可以蒸煮后配以各种食材制成多样的糌粑菜肴。
无论是作为主食还是甜点,苗家糌粑都是苗族人民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总结苗族传统饮食是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它代表着苗族人民对自然和食物的热爱与崇敬。
江米酒、酸汤鱼、酸豆角米粉以及苗家糌粑等经典菜肴展现了苗族饮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关于苗族饮食文化有哪些

关于苗族饮食文化有哪些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四川等地,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苗族人民主要以种植和渔猎为生,他们的饮食文化与土地、气候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下面将从苗族饮食的特点、主要食材、传统饮食习惯以及代表性菜肴等方面进行介绍。
苗族饮食的特点:1.口味独特:苗族人民喜欢酸、辣、麻、香等口味,特别是酸辣口味在苗族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
2.注重健康:苗族人民注重平衡饮食,尤其注重搭配荤素,以保持健康和强身健体。
3.节俭而雅:苗族饮食文化注重节俭、素雅,食材和烹饪方法都在保留简单的同时追求口感和营养。
主要食材:1.米饭:苗族人民以稻米为主要食物,米饭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
2.玉米:苗族人民种植和食用大量的玉米,常以玉米制成的米饭和糕点为主食。
3.土豆:土豆是苗族人民常食用的一种蔬菜,常用来烹制各种家常菜。
4.糯米:苗族人民喜食糯米,常用来制作传统的糯米饭和糯米粑等糕点。
传统饮食习惯:1.三餐:苗族人民一日三餐,早餐一般是米饭、米汤、米粥等,午餐和晚餐主要荤菜和素菜搭配。
偏远地区的苗族人民,则一般以早餐和晚餐为主,午餐较简单。
2.团餐:在苗族人日常生活中,团餐是重要的一种社交方式。
他们常常以宴席的形式招待客人,家庭团聚和节日祭祀等重要场合也以团餐形式进行。
3.喝酒:苗族人民崇尚喝酒,尤其是在宴会或重大节日上,他们会以喝酒的方式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好意。
代表性菜肴:1.酸汤鱼: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以酸、辣的口味独特。
制作过程中,选用新鲜的小黄鱼和多种酸味调料,炖煮后形成了独特的酸味。
2.锅仔鸡: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菜肴之一,以土锅炖煮而成,鸡肉入口鲜嫩,汤汁浓郁有味。
3.酸辣粉:是苗族地区常见的传统面食,以辣椒和酸水为主要调味料,其特色在于酸辣的味道,凉拌时既可作为冷菜,也可热炒或煮汤。
苗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地域特色以及对美食的独特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特色饮食——苗族腌鱼1、苗族腌鱼苗族腌鱼,又称糟鱼。
据民间传说,古代苗族要胞鱼,就把硬木大树截成段,挖空树心作容器,密封贮存。
古代胞鱼工艺较简单,佐料品种少,随着经验不断丰富,用具、调味品增多,使现代苗族腌鱼的色、香、味、形俱佳。
素有“一家吃腌鱼,香遍一条街”的赞美。
壮族饮食苗族的“腌胙肉”也久负盛名。
其制作方法是将肉洗净晾干,把粳米炒熟舂成粉,用一口小缸,铺一层粉,放一层肉,层层铺放,缸口用芭蕉叶封住,将缸倒置于地,缸口糊以黄泥,一般经过大半年就可取食,不必再烧熟。
有人在孩子出生时腌一缸肉胙,等到孩子长大结婚时才用来待客。
启封后的肉胙,透明发亮,坚硬结实,颜色鲜黄,吃起来清香爽口。
苗乡酸汤鱼饺:面粉加少许食盐、清水和匀揉光滑成为“子面团”,放面案上盖湿布“饧”10分钟。
角角鱼宰杀后,取净鱼肉捶成鱼茸,加入姜末、葱花、鸡蛋清、苦蒜、盐、味精、胡椒粉、芡粉搅拌均匀入冰柜冷冻备用。
然后将子面团搓条切成小剂子,擀成圆饺皮,包入角角鱼馅心,成饺子生坯。
锅烧酸汤,打去浮沫和渣汁,用盐等调正味后滴几滴木姜子油,倒入碗内。
锅另烧开水,下入饺子煮熟舀入大碗内,倒入酸汤,放少许芫荽即可。
风味特色是汤色鲜红,酸香可口,质地爽滑,馅心鲜嫩,为黔东南地区名小吃。
2、壮族饮食首屈一指的就要算是五颜六色、令人谗言欲滴的五色糯米饭。
每年的祭龙节、清明节等节日,家家户户都要选用当地的优质糯米,采来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草,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然后合而蒸之,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纯,象征生活的多姿多彩。
烤香猪也是壮族很独特的民族佳肴。
当地饲养的土种猪,因水土及原生态食料的影响,身短、脚矮、皮薄,肉质特别鲜嫩。
烤香猪就是选用这种10~15斤重的乳猪,使用当地出产的香梗稻杆熏烤成金黄色,然后配上当地产的香草、姜、蒜。
涂上生油,再用木炭烤熟而成。
这道菜吃起来皮脆肉软,香滑爽口。
壮族地区的活血食品也颇具风味。
宰猪时,将猪血置于洗净的瓦盆中,撒些盐,使之凝结。
然后将血切成小块,佐以上好米酒、姜、蒜,以除去其腥味,便可食用了,这种食法,据说是可活络补身。
三月三最爱吃的是五色饭和五色蛋。
五色饭是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等植物的汁液分别浸泡糯米,然后蒸熟制成的;五色蛋有鸡蛋、鸭蛋和鹅蛋,也分别染成五种颜色。
五色饭和五色蛋色彩鲜艳,表示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用于祭祀和待客。
此外,烤整猪、白斩鸡等,也都是壮族用以待客的特色佳肴。
3、乌孜别克族。
馕是主食,做法与汉族的烤烧饼相似,用面粉略加盐水稍稍发酵后烤制而成。
许多人在面内加入牛奶、清油、羊油或酥油,外脆内软,称为油馕。
此外还有肉馕、窝窝馕、片馕等。
奶茶是乌孜别克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
烧奶茶一般用铜壶或铝锅,将茶水煮沸,加入牛奶烧煮,加适量食盐即可,不仅止渴,还有驱寒、化食、生津的作用。
“纳仁”是由羊肉、面粉、皮芽孜为原料。
做法是先将煮熟的肉切碎,盛在盘中,再加上皮芽孜,洒胡椒和酸奶子,搅拌混合,浇肉汤,用手抓食。
据说这是最珍贵的食物,一般只在节日或请客时才做。
米肠子、面肺子是传统小吃。
其选料精细,制作费工,故又显其名贵。
做法:将羊内脏完整取出,羊肺洗至白净无色,羊肠翻洗净待用。
然后将调好的米、肝、心等馅灌入肠内。
洗面筋,把面浆灌挤入肺叶,加入调料。
然后将米肠子、面肺子、羊肚子及面筋一起放入锅内煮。
熟后取出切成片块,食时沾以酱油、醋、辣椒。
米肠糯鲜,面肺软嫩,香喷可口。
4、俄罗斯族。
黑列巴是一种面包,是俄罗斯族最古老、最尊贵的食物。
它的作法不同于一般面包的烤制,制作时先将酵母在温水盆中化开,然后加糖盐各一勺,再加入适量的干面粉搅拌成糊状,放置在较暖和的地方使其发酵,待盆里的面糊成泡沫状时,再加入干面粉和成团继续让其发酵。
等面再次发酵后,取出来揉成圆形或长圆条,放进烤盘盖上盖布再使之发酵,然后才放入烤炉或烤箱中烤熟,等其冷却后食用。
布拉其尕也是一种面包,是用面粉、奶油、砂糖和鸡蛋等原料搅拌发酵后烤制而成的,酥软香甜,营养价值很高,是俄罗斯族人常吃的一种早点。
“比罗什给”在俄语中是“馅饼”之意。
作法是:先将米饭蒸熟,牛肉切碎炒,放葱头及花椒、大料等调料。
然后把炒熟的牛肉与米饭混在一块搅拌成馅,和好面,用手拍成很薄的皮,包上馅,又拍成扁形的馅饼,烘烤至熟。
“苏波”在俄语中是“汤”或“汤菜”之意。
是俄罗斯族人最普通、最常吃的一道汤菜,分荤素两种。
尕德列得,又叫红焖肉饼,是用牛肉或羊肉、土豆、鸡蛋、干面包等原料制作而成,略带酸味,香而不腻,色泽亮丽,深受俄罗斯族人喜欢。
5、鄂伦春族。
1.“乌罗佗”,即煮肉,把肉切成大块用水煮,煮得七八分熟,肉里还带着血色,认为最好,用刀分割成小块,蘸盐水吃。
2.“乌鲁格日”,即炖肉。
把肉切成小块,骨头砸成小块,肉快熟时,可放些野菜和野葱。
3.“席拉兰”即烤肉,把一二尺长的木棍两头削尖,一头插肉,一头插入篝火旁,烤前或烤熟蘸盐吃。
4.“阿素”,即狍或犴、鹿的肺、里脊、头肉煮熟切丝,然后用脑浆拌,并加野葱花或食盐。
6、侗族的“洗澡肉”也别具一格。
杀年猪后,取膘肥肉厚处生切成片,大铁锅盛清水烧开,将生肉片沿锅边放入,主客围坐,各人面前置一放盐和糊辣椒面的调料碟子。
待肉片漂浮至锅面,将肉片捞出拌上盐和糊辣椒面即可食用,主人劝酒劝肉,酒香肉肥,欢声笑语不绝。
7、彝族的“坨坨肉”也特别有名。
其制作方法是将猪肉切成大块,大者可达半斤左右,用大锅烧煮,佐料是辣椒、花椒、姜、香料、盐、酱油之类,与汉族的红烧肉类似而更粗放、古朴。
煮熟后方葱花,或围锅而吃,或以大盆舀上桌面,以肉佐酒,随意受用。
“坨坨肉”一般在过年过节或待客时食用。
“洗澡肉”、“坨坨肉”的制作及食用方法,与古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相类,大有古人风范,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质朴、豪爽、好客的品格。
8、塔吉克族。
在肉食上,塔吉克族最喜欢用清水将较大的肉块煮熟,然后蘸盐吃,认为是原汤原味,民间把这种食肉的方法称为“西尔乌”(手抓羊肉)。
此外,那仁(肉块加面片或将牛奶、肉汤混制加面片)、“阿热孜克”(油餜子)、油饼、奶干、奶疙瘩、奶皮子也是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
塔吉克族特色食品主要有:酥油青稞馕,是高寒山区特产的青稞面加酥油制成的烤饼;酥油奶糊,是一种冷食,味道近似冰激淋。
还包括奶面片、奶面糊、油饼、抓饭、奶粥等。
9、普米族。
喝生肉汤是普米山乡常有的吃俗,颇有些原始社会的遗风。
不论谁,一旦上山打猎捕获獐子、麂子后,全村老小无一遗漏便欢聚到山上或寨子里,品尝主人剁制的“生肉汤”了。
只见主人割下野兽的胸肌或腿肉,用刀在木板上精心砍剁,越细越茸越好,然后拌些辣椒面、盐等佐料,到入凉水搅拌,便是大可进口的“生肉汤”了。
老者特别爱喝,仿佛喝人参汤一样,因为它能养精补神,消劳除伤,营养保持绝对的天然,似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普米人好喝茶,融白族“三道茶”和藏族酥油茶技艺为一体,制成了加入酥油、芝麻、细核桃米、盐等的普米式酥油茶,既有“三道茶”的浓艳,又有酥油茶的香腻,喝上一口,回味无穷,温暖在心。
再配上一种名叫“仲宗”的点心,真赛过英国人的喝午茶了。
“仰宗”是用燕麦做成的粑粑,外边抹上油,插在树枝上或放在火里烧烤而成,格外香甜。
外出做活时,普米人又喜爱用大麦面或玉米面炒熟的炒面拌苦茶充饥,是为“苦茶炒面”,即能填饱肚子,又能消除劳累,清爽精神,保健食品于此,真是再好不过了。
10、阿昌族。
火烤生猪肉和过手米线,是当地各民族喜好的风味食品,每逢节日、集会、婚丧喜事,阿昌族人民都要聚在一起尽情品尝,其做法和吃法都独特考究。
火烤猪肉,首先必须精选活猪肉然后仔细烧烤,食用时将半生半熟的火烤猪肉切成薄片,蘸上用较酸的酸醋(或酸腌菜水)、辣椒、蒜泥、姜泥、芫荽等佐料配成的蘸水,其味鲜嫩可口,肥而不腻,十分诱人。
火烧生猪米线(过手米线)一般是新鲜火烧猪肉,经过剁细斩茸,然后用酸醋拌熟,再加上碎花生米、猪肝、猪脑、粉肠以及各种调料如芝麻、大蒜、辣椒、芫荽、豆粉、酸水,最后拌和上柔软滑润的米线。
这种小吃酸辣可口,味道鲜美,别具风味。
阿昌族还编出山歌唱道:"户撒好,户撒好,户撒'过手'忘不了,吃了'过手'想'过手','过手'味道实在好"。
11、锡伯族。
发拉哈额分(发面饼).是每天都离不开的日常主食,其做法:面和得较柔软,面团发酵透后,将面团擀薄,,占在锅底,三翻九转即熟,其大小因铁锅的大小而异。
一般直径约三四十厘米左右,厚度为1厘米左右,烙发面饼,一般用生铁锅,掌握火候是关键,把握住火候,烙出的发面饼才酥软可口。
锅盔是锡伯族别具风味的食品之一,分发面和死面两种,无论是死面的还是发面的,里面都要掺加许多奶子、清油、猪或羊油、奶油。
鸡蛋等。
有的还加食糖,这样烙出来的锅盔特点是酥、软、脆,时间长了也不易发硬。
适于当作旅行食品,大小和发拉哈领分差不多,厚度则为2—3厘米,主要是用微火烤熟。
果子额分是过年过节的上等食品。
其做法:在发面里掺进用清油炒烂的南瓜泥、砂糖或蜂蜜、清油、鸡蛋等,等发好后,将面团擀薄并切条揉成比小指头还细一些,长约5—6厘米,在油锅里炸熟。
其特点:酥软,香脆,保存时间再长也不会干硬,始终保持酥脆的特点。
12、仡佬族。
农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虫节”。
这一天,家家饭桌上都摆着几盘别有风味的菜——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烧炒蚜米泥鳅等13、黎族。
竹筒饭即取下一节竹筒,装进适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里烤熟,用餐时剖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饭”。
若把猎获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盐,放进竹筒烧成香糯饭,更是异香扑鼻,是招待宾客的珍美食品。
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
“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
把生肉或生魚,混炒米粉,加入少許的食鹽,用陶罐封存。
發酵一個月後打開即食。
黎語稱“祥”。
“祥”是黎家腌制一種味道甜酸可口的酸菜。
14、拉祜族。
拉祜烤肉别具特色,原料过去多用野兽脊肉,现今多用牛肉、猪肉、鸡肉制作,制作与羊肉串大致相同,选好脊肉切成薄片,竹签穿串,抹料烘烤。
较为别致的是用鸡肉原料时是将全鸡切分成若干大块,然后用锤将骨敲碎,如江浙一带的敲鱼片,均匀地涂抹上花椒粉,辣椒面、蒜泥、姜汁、食盐、用竹棍夹起在炭火上烘烤。
烤制时要勤翻动,距炭适中,达到黄而不焦,脆而不枯,酥而不糊。
15、纳西族。
其中“麻补”(血米灌肠)是纳西族独有的特味品。
连最难处理的这一盆子猪血都加工制作成了美味佳肴。
外国美食家们称赞之云:“美味,纳西聪明。
”纳西人从“血米灌肠”(俗称“黑麻补”)引伸发展而制作成“白麻补”,是鸡蛋调拌糯米饭灌进猪大肠中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