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特色体育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花杆
• 流行于贵州西部和云南部分地区的苗族中,以仁怀县一带的表演最惊 险。在二至三丈高的木柱顶端置一张作奖金的钞票,由一男子双足夹 花杆而上,头朝下再翻身头朝上,如此循环,吹笙不止,到顶端用脚 趾夹住钞票,再伸足亮相,然后蛇行而下,如钞票掉落,则仍置杆顶, 待后人领奖。
踩鸡蛋
• 贵州仁怀县后山一带“踩花山”活动的内容之一。先在地上放3个鸡 蛋,表演者在鸡蛋上赤脚来回吹舞芦笙。每一动作仅由一或二个鸡蛋 交替支撑全身而鸡蛋不碎,令人惊叹。
耍棍
• 耍棍,也就是以棍为武器进行的一种武术活动。棍,一般用竹或圆木 做成,以手掌可握为宜,长约2米。耍时,先要横向握棍向观众示意, 然后才按正式套路展开动作,时打时挡,时伸时拉,时左时右,时前 时后,有攻有防,令人目不暇接。在有的地方,耍棍还可以两人对打, 一进一退,一攻一防,动作敏捷,让观众连声叫好。在昭通市的威信 县一带,流行一种扭棍比赛,由两人执棍相对,棍棒相交,反向扭转, 看谁能将对方扭翻或使对方脱手。这也是耍棍的一种方式。
苗族特色体育运动
班级:骨干1308班 学号:1330030818 姓名:张勇法
苗族
•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 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 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 山环水绕,大小田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 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 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 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 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 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 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 敌人,不得不将文字抹烧,抹源自文库,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 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的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坝点 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 油桐等。
拳术
拳术是苗族武术的基础,苗拳属南拳范畴 练习苗拳一有要领歌,二有拳谱。
湘西苗族武术。它是一种以提高搏斗技能为主旨而又能 “健体延寿”的全能运动,是湘 西苗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气势刚烈,步法稳健,招法多变,劲力突出,发 招狠绝的特点。
舞狮
• 舞狮是苗族地区最盛行,苗族群众最喜欢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若逢 正月玩年、“四月八”、“赶秋”、“上刀梯”、“椎牛”等,各寨 的后生们要舞狮子来参加。随着简洁明快的锣鼓点子,一只只纹彩斑 斓、威风凛凛,怒目相视的狮子或闪或扑,或趴或跃,忽面扬蹄嘶鸣, 忽而龀牙裂嘴,从四面八方赶到“出闹势”(苗语称开展群众性文体 活动叫出门热)的地方。 • 苗族的舞狮活动流传很久,相传苗家古代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狩猎 是他们十分重要的生产活动。有一次,一位老猎户带领青年猎手上山 打猎,在密林中遇上一群猛虎凶猛地向猎手们扑来,箭射完了,火药 打光了,只有用短刀或徒手同猛虎相拼。在这十分危急的关头,突然 从林中跳出一对狮子,几个纵跳翻扑,鸣声如雷。 • 舞狮最精彩的是狮子比武和狮子翻桌两项。 • 舞狮告一个段落后,主人要烯放鞭炮, 迎接客人就餐,要拿出香醇 的“包谷烧”,白白的糯米粑,可口的酸肉酸鱼热情招待。
气功
• 苗族的气功,要数两河乡桐木村的气功队最为有名。 • 这个武术队诞生于倒牛寨,此地在一千二百多米的摩天岭半山腰上, 地势十分队要,居住在这里的三、四十户人家皆姓麻。 • 本寨气功大师麻胜珍练就祖传的气功绝技,其弟子要数麻兴思练功最 为认真,功夫过硬,他曾带气功队到湘川黔边境表演,也曾随县里的 绝技团到省城、深圳等地演出,受到好评。 • 他们表演的节目有以下几项: • “击顶碎石”:就是用四块崭新的青砖牢牢地抵住表演者的下巴,另 四块火砖也死死地压在他的头顶,一个虎背熊腰的小伙子,双手抡起 八磅大锤,瞪着圆眼摒住气,香准砖块,“哼”地 声猛击下去,刹时 间,上下两叠砖纷纷断落于地,表演者的天灵盖和下巴丝毫无伤。 • 此外还有:“赤卧钢钉”、“掌削顽石”、“独指通砖”、“气断钢 丝”、“轻身若无”、还有“汽车过身”、“肚皮切菜”、“肚皮砍 柴”、 “缨枪刺喉”、“赤卧钢叉”等。
斗水牯牛
• 苗族斗水牯牛的习俗在清代史籍上有较多记载,其历史相 当悠久。苗族民间至今仍然盛行斗牯的风气。凡是在祭祖 或过年过节时,人们都互相邀约把水牯牛牵来斗牛场相斗 取乐。苗族民间的斗水牯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双方牛 主商量合适之后,就各由一斗牛手把水牯牛牵到场上来, 使二牛头对头,使其比角相斗。如果两牛不斗,双方人员 就拍打牛屁股,促使其相斗;如果斗赢了,观众热烈喝采。 另一种是使两头披挂绿的等水牯牛相碰斗,即由一斗牛手 牵着一头头戴草凳的水牯牛等候着;另由一斗牛手牵着水 牯牛在三四丈远的地方,让其头朝前方,然后把牛鼻绳一 解开,碰水牯牛就拚命向前方的等水牯牛冲撞,斗成一团。 如果两斗牛得难解难分,采用拉牛脚办法使两牛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