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音乐的特点(较全面)
湘西花垣县苗歌的艺术特色

湘西花垣县苗歌的艺术特色湘西苗族民歌是我国多民族音乐中苗族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湘西苗族人民从古至今口传心授、代代衍展的湘西苗族本土音乐,是湘西苗族先祖及后人的心灵交流与对话,神秘而悠远,有着不可替代的民族文化价值和无穷魅力。
当地民众常即兴表现当时的情绪或叙述当地的事件,遇到举行仪式或集会时,男女对歌、日夜不休,但大都唱过即完,保存的很少,即便是流传下来的,也很不完整,词句传化或意境完全改变,没有定性。
专门用于宗教或婚嫁等所唱的歌谣,虽也全靠记忆力传诵,词句间不免有传化或改变,因经常演唱,其内容还是大致相同,保存的也较多。
研究湘西花垣县苗歌必须从构成其音乐上特殊民族风格的一切因素,如旋律、节奏、曲式、节拍等,以及研究这些外部形式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审美观念以及民族心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苗歌获得更深层的理解,才能够据此创作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的苗族音乐作品来。
在湘西苗族歌曲中,苗歌被分为韶唔、韶萨两个种类,即:抒咏性歌腔和陈述性歌腔。
韶唔即抒咏性的苗歌腔,也就是苗歌中的高腔。
湘西花垣县抒咏性苗歌是高亢的假声演唱,这种唱腔旋律起伏较大、咏唱性强、情绪饱满、高亢激越、抒情优美,婉转流利。
韶唔大都是一段曲演唱多段词的分节歌山歌体。
常以中音区引腔配上衬词噢、欧、呓等作腔,民间把这种引腔叫做帽子,帽子有长有短,这种帽子因苗歌内容和歌手不同而发生变化。
韶萨即陈述性的苗歌腔,因为就是苗歌中所说的平腔。
这类苗歌声腔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灵活性较强,速度可快可慢,婉转流畅、悠扬悦耳,是湘西苗族地区流行最广的歌腔。
在歌曲的开头一般也常根据歌腔形式和内容情节的需要引腔,有长有短。
苗歌演唱的语言苗语,属于汉藏语系,分为两个次方言,即:东部次方言和西部次方言,共有四十八个声母,三十五个韵母,有六个声调;湘西苗歌的调式很多,宫、商、角、徵、羽或大小调都有。
苗歌的曲式结构很完整,一般都是由上下句组成的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歌曲,也有复乐段和多段体的歌曲。
「湘西苗歌种类和特征」

湘西苗歌种类和特征湘西苗歌,苗语称作“萨”,它是湘西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清乾隆《永绥厅志》有记载“永苗风俗十条”“鼓藏跳至戊时乃罢,然后择寨旁旷野地处,男女各以类相聚,彼此唱苗歌,或男唱女和,或女唱男和,往来互答。
”清嘉庆二十五年严炳文《苗防备览》“风俗”中也有赛歌记述:“或有以能歌斗胜负者,男子出绸绢,女子出簪环以为乐,结对对歌,彻夜不休,以争胜负,胜者收取其彩,不善者不入队。
”一、湘西苗歌的种类苗歌按其演唱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古歌、情歌、礼仪歌、喜庆歌、生活歌等十多种。
按其歌唱腔调可分为高腔(苗语称“韶唔”)和平腔(苗语称“韶萨”)两大类。
两者歌腔各异,各具特色,都属山歌体,采用苗语演唱。
#、韶唔(高腔)旋律起伏大,在旋律发展进行中时常作八度内的大跳进行。
节奏较自由,近于散板。
一般只在野外作歌,歌手根据野外所处的环境,可站可坐演唱。
“韶唔”大都是一段曲演唱多段词的分节歌山歌体,常以中音区引腔配上衬词“噢、欧、呓”等作腔,民间把这种引腔叫做“帽子”。
“帽子”有长有短,这种“帽子”因苗歌内容和歌手不同而不同。
“韶唔(高腔)往往由高亢激昂的引腔作腔,紧接着乐句作连续大跳旋律进行。
虽然节奏较自由,但散而不乱,旋律婉转,抒情性强,曲调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韶萨”(平腔)旋律起伏不大,进行比较平稳,通常旋律在一个八度内进行,属叙事性歌腔,近于朗诵,是湘西苗族地区流行最广的歌腔。
虽然此歌腔有时接近于小调或说唱音乐,但其结构、润腔、即兴作词演唱等特点,仍可归于山歌体。
“韶萨”(平腔)苗歌开始也常以引腔作腔,根据歌腔形式和内容情节的需要,引腔有长有短。
“韶萨”(平腔)歌腔灵活性较强,速度可快可慢,演唱中常多加衬词作连接。
一曲反复演唱多段词较常见,一般在室内演唱,有时也在室外演唱。
此腔婉转流畅,悠扬悦耳,曲调含蓄幽雅,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二、湘西苗歌音乐特征分析1、湘西苗歌音乐的曲体构成:一般曲前是以音腔作腔,引入基本乐句。
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解读

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解读湘西苗族音乐是湘西地区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音乐形态。
它是苗族人民生活和工作的产物,承载了苗族文化与历史的痕迹,是苗族人民寄托情感、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湘西苗族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体现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还深刻地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本文将从苗族音乐的特点、表现形式以及蕴含的民间知识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苗族音乐的特点在湘西苗族地区,音乐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音乐形态具有鲜明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原始朴素:湘西苗族音乐的原始朴素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体系,其音乐形态朴实自然,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和改变,保留了原始的特质。
在苗族的农耕生活中,他们以自然界为依托,在音乐中也体现出与大自然的融合与和谐。
2. 多样性:湘西苗族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形态,不仅有歌曲、舞蹈等,还有独特的乐器演奏和节庆音乐。
这些音乐形态各具特色,有的欢快活泼,有的悠扬动听,有的婉转缠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苗族音乐世界。
3. 富于感情:湘西苗族音乐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歌曲和舞蹈中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对亲情、爱情的表达,这些情感是苗族音乐的灵魂所在。
二、苗族音乐的表现形式1. 歌曲:歌曲是湘西苗族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苗族人民以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情感。
在歌曲中,他们表达对家园的眷恋、对劳作的热爱、对生活的期盼,也表达爱情、友情等。
苗族的歌曲旋律多样,有的欢快明快,有的悠扬婉转,有的高亢激昂,每一首歌曲都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情感与希望。
2. 舞蹈:舞蹈也是湘西苗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苗族人民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苗族的舞蹈中,既有婉转缠绵的舞蹈,也有激昂豪迈的舞蹈,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情感寓意,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苗族音乐1

风 俗 歌
分节日风俗歌曲与生活风俗歌曲两种。赛歌和 器乐演奏是苗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基本内容。黔东南 清水江一带流行的“龙船节歌”围绕龙船节的起源 和意义进行歌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体裁形式。 其词体是5字2句为以段,曲式是呼应式上下句 结构,上句带有特殊的衬腔向高音跳进,下句落入 低声区,引出群声齐唱,带有一个呐喊性的音节作 为收束,情绪红火炽烈。在生活风俗歌中,各地都 流行伴嫁歌、出嫁歌和丧歌、哀歌、孝歌等,名称 基本相同。
哭 嫁 歌
在生活风俗歌中,各地都流行伴嫁歌、出嫁歌和 丧歌、哀歌、孝歌等,名称基本相同。
《开声哭妈》词: 我的妈吔 我的父母吔 豌豆开花绿茵茵 我娘开声我开声 我娘开声回报我 你女(儿)开声不忍心 一颗星星缩下山 哪个不晓娘心不宽 一颗星星缩下土 哪个不晓娘辛苦 老人后头锦鸡平 哪个锦鸡离得山 哪个依女(儿)离得娘 当门有个放鱼塘 放鱼塘里有缘恩 不是今年半年春 早晨多打二碗米 把你的女(儿)带出礼 黑来多挑二起油 把你依女(儿)带出头
游 方 歌
《情妹卡撒》
情妹站在天边像竹笋美丽, 亭亭玉立似竹排一样整齐。 谦虚讨歌故意把红线拦, 只怕阿哥的词薄唱不出。
游 方 歌
游方所唱的歌曲都有一定的程序和内容。 如第一次见面唱见面歌,双方唱自谦的内容; 再次见面时唱相思歌开头。第三次见面以后才 通过对歌探询对方的婚姻状况。
随着双方感情的增进和遇到各种挫折,唱 出许多歌,如相恋歌、婚誓歌、断心歌、逃婚 歌、断情歌、分心歌、抗婚歌、诅咒歌等。
苗族音乐分类:
苗族音乐共分为4类:民歌、说唱、舞蹈音乐、器乐。
1、民歌 苗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主要有飞歌、酒歌、游方歌(又 叫马郎歌)、理俗歌、祭祀歌、儿歌等歌声。歌声高亢嘹亮,热情奔 放。其音乐既有刚毅、率直、粗狂、豪放的一类(以飞歌为代表), 又有柔情、委婉、细腻、深沉的一类(以游方歌为代表)。声乐有酒 歌、情歌、嘎百福歌等。 乐器有木鼓、铜鼓、芦笙等。
浅析贵州苗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贵州苗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作者:王润霖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09期摘要:苗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有着特殊的文化特征。
贵州苗族民歌在音乐中承载了其文化的内涵精髓,表现出极具民族特征的音乐形态。
本文将从贵州苗歌的分类和贵州苗歌的音乐要素两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苗族;民歌;种类;要素一、苗歌的种类从苗族音乐的形式分类,主要分为歌曲和乐曲;从音乐的社会功能分类,苗族民歌可以大致分为祝酒歌、山歌、叙事歌、婚恋歌几大类。
(1)苗族山歌:山歌是苗族民歌的一大类型,它多是由苗族人民在生活、劳作和闲暇时歌手就地取材的即兴之作,所以带有十分淳朴真实的情感。
山歌经常用于民间的娱乐休闲和思想情感的抒发,能反应出苗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2)苗族酒歌:苗族的酒文化是苗族人民的一大特点,人们往往在节日、收获、迎宾等候都要拿出来自家酿制的米酒交杯对饮,在酒席上苗族人民通常会吟唱苗族酒歌加以助兴,内容大致是欢迎宾客、歌颂民族英雄或祖宗的业绩等。
(3)苗族婚恋歌:苗族婚恋歌又称游方歌,由于苗族同姓同宗不能结婚,所以男子求偶经常需要去到别的寨子通婚,故称游方。
游方歌中又分初会、赞美、求爱、盟誓、送别等类别,歌曲通常由男女对唱,使用假声,歌曲婉转动人,传情达意。
(4)苗族叙事歌:此类歌曲常在户内演唱,其特点为曲调平缓,歌词中配有长诗体,通常多次重复一段固定旋律,搭配以不同歌词,形成一段完整的故事,通俗易懂,曲律优美。
此外,苗族音乐还常常细分有飞歌、白天歌、丧葬歌、儿歌、古歌、酒歌、劳动歌、牯脏歌、夜歌、开禁歌、盘歌(拉歌)、丧歌、鬼歌、龙船歌等。
二、音乐要素除开音乐题材之外,音乐中最重要的便是音乐本身的各项音乐要素,苗族音乐之所以成为苗族人民特有的音乐,就是因为它音乐血液里有区别于其他音乐的“基因”。
(1)音与音程:苗族音乐基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调式上,但又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个性表达。
从声腔来说,以四声腔(5613)民歌居多,也有三声腔(135),调式以徵调式居多。
苗族古歌基本特征

苗族古歌基本特征
苗族古歌是苗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而闻名,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趣味。
苗族古歌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首先,苗族古歌主要以民歌形式出现。
苗族古歌多以短小精悍的方式表达主题,情感真实、直接。
它们不仅通过歌颂自然美、生活美、劳动美等方面的内容来反映苗族人民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思想和社会观念。
其次,苗族古歌使用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苗族人民用苗语演唱古歌,每一个音节都有它明确的意义,而且有很多音节是无法用汉字来表示的。
在歌曲中,苗族人民使用丰富的比喻手法、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使歌曲更具艺术感,并增强了听众对歌曲的共鸣和理解。
第三,苗族古歌的旋律丰富多样。
苗族古歌的旋律韵律优美动人,节奏感强烈。
苗族人民善于将自然界的声音、鸟鸣、风声等融入到歌曲中。
同时,苗族古歌也以其独特的音调系统著称,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苗族人民还通过音高、音量、音色等音乐元素来表达情感,使歌曲更富于感染力和感染力。
最后,苗族古歌富有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
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智慧和生活智慧的结晶。
它们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每一个苗族古歌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总之,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音乐表达方式。
通过苗族古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苗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苗族文化。
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解读

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解读湘西苗族是中国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音乐形态也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苗族音乐是苗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情感、思想和生活。
在湘西苗族的音乐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知识,通过对苗族音乐的民间知识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和音乐的内涵。
一、苗族音乐的特点苗族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节奏感强:苗族音乐节奏感强烈,常常伴随着击鼓、响板等乐器的节奏,音乐节奏跌宕起伏,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2.多样性:苗族音乐形态多样,有歌舞、器乐、民间音乐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3.富有情感:苗族人民热情豪放,他们的音乐也同样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表达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苗族音乐的民间知识1. 音乐节奏传承苗族民间音乐节奏传承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从古时候起,苗族人民就通过口头传唱和亲自示范的方式,将音乐节奏传承给后人。
苗族音乐节奏常常与农事生活、劳作活动等紧密相连,比如在播种、插秧、收割等环节中,都有特定的音乐节奏配合,这些节奏传承至今仍然延续着。
2. 音乐器乐传统苗族音乐器乐传统丰富多样,包括响板、芦笙、簫笛等乐器。
这些乐器在苗族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常用于庆祝节日、婚嫁仪式、丧葬仪式等重大场合。
苗族人民通过口口相传、一代一代传承的方式,将这些音乐器乐传统保留了下来。
3. 歌谣传承苗族歌谣是苗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有悠扬动听的曲调,又融入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感悟体会。
苗族歌谣常常以口头传唱的形式传承,内容涉及到生产劳作、家庭生活、爱情婚姻等各个方面。
通过歌谣的传承,苗族人民将自己的智慧和人生感悟融入到了音乐中。
1. 传承和保护苗族音乐的民间知识对音乐的传承和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苗族音乐的传统并没有通过书面文本或正式的学习途径传递,而是通过口述和亲身示范来进行传承,这样一来,苗族音乐的传统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后人接受和继承。
苗族传统音乐

苗族传统音乐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中,苗族传统音乐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就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乐器、演奏形式以及其对苗族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苗族传统音乐的特点苗族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声音特点在中国乐坛独树一帜。
苗族传统音乐以自然景观、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为题材,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其音乐形式多样化,包括歌谣、舞曲、器乐等多种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
苗族传统音乐的旋律优美且多变。
它常常采用多声部的编曲方式,音色丰富多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尤其是苗族的嗓音独特,清澈高亢,富有激情,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苗族传统音乐的乐器苗族传统音乐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以木鼓、芦笙、葫芦丝和苗族筝等乐器最为著名。
木鼓是苗族的代表性乐器之一,它是由一块大木头制成,中间凹陷,边缘打上细条。
演奏者用手敲击木鼓的边缘,发出浑厚悦耳的声音,常常用于伴奏歌唱和舞蹈表演。
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其形状如笛子,但比笛子长,共有13个音孔。
演奏者通过吹气和手指的协调配合,演奏出高亢激昂的旋律。
葫芦丝是苗族的特色乐器之一,外形如葫芦,由葫芦和竹管组成。
演奏者通过吹气和指法的操作,可以演奏出悠扬婉转的音乐,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苗族筝是一种古老的苗族乐器,形状与古筝相似,但音域更广。
演奏者通过弹拨琴弦,发出悠扬动听的音响,常用于伴奏歌唱和器乐演奏。
三、苗族传统音乐的演奏形式苗族传统音乐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独奏、合奏和歌舞表演。
独奏是一位演奏者用乐器单独演奏的形式,可以展示乐器的特色和演奏者的技巧。
独奏常常以器乐演奏为主,如苗族的筝独奏,以其高亢激昂的音乐形式常常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合奏是多位演奏者用不同乐器进行演奏的形式,常常需要演奏者之间的默契和协调。
合奏常常以乐队形式呈现,如苗族的乐队通常包括木鼓、芦笙、葫芦丝等乐器,通过不同乐器的和声和节奏感,演奏出富有层次感的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由于大多生活在山区,所以以激扬高昂的飞歌著称,如《苗岭飞歌》,但是情歌却是相当缠绵,如同情人在娓娓道出内心无限的寂寞和思念,如《方召情歌》、《假如你是一枝花》,除情歌外,祭祀歌曲,离别曲,祝酒歌等都是比较高的,大多都在E到A之间,另外,苗族歌曲只有五个调。
谢谢!苗族人民能歌善舞。
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
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
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
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
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要唱飞歌。
飞歌的歌词,每首一般在三十句左右。
一首歌中,常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等,但多数是五字句。
曲调有大致固定的谱子,拍节的长短与快慢有大致固定的格式,但有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在一首歌曲中开头较慢,第一句先快后慢,拖音渐高而长,第二句先快后慢,但拖音渐低而长,从第三句或第四句起,开始用中速唱下去,逐渐加快,唱到主要部分时,用快速连唱。
高潮唱完之后,用渐慢渐拖音唱一小部分,即接近尾声了。
唱到最后一、二句时,拖音渐低而长,飞歌开头一二句,中间接近高潮前的几句,收尾的一二句,一般都有拖音。
歌唱者可以尽情拖唱,拖音的长短,凭歌唱人一口气的长短而定。
飞歌曲调有挂丁、凯棠、湾水三种。
挂丁飞歌流行于巴拉河流域,四声微调式民歌,性格刚健,爽朗、热情、奔放。
凯棠飞歌主要流行于凯棠、翁项、地午一带,属四声音阶羽调式民歌,用大体相同的一个旋律,两个声部一先一后出现,摹仿式二部重唱、合唱。
高音区放在任意延长位置,高昂明亮,开朗激扬。
湾水飞歌,流行于清水江以北的湾水、万潮、炉山一带,属四音阶宫调式民歌。
旋律进行连续四度、五度大跳,音型贯穿全曲。
乐曲终止音低。
苗族情歌,苗语称"HXak Yex Fangb",四声音阶微低式,终止音拖腔,强弱起伏,低回婉转,抒情揉合。
多数为独唱和二人合唱,少数为对唱。
苗族声乐有酒歌曲调、大歌曲调、飞歌曲调、情歌曲调和丧歌曲调等。
酒歌声调柔和,拍节分明,抒情气氛浓。
一般是主宾二重对唱,也有混声合唱。
大歌声调高亢明快、豪迈奔放,嘹亮。
大歌于夜间进行,主宾二重对唱,声响传至三、五里。
飞歌声音高亢、明快、奔放,多用假声高歌。
多为青年男女游方道别后隔山对唱,或劳作间隙隔河对唱。
情歌曲旋律优美、婉转动听,抒情浓郁。
多为低声对唱,也有二重唱或混声合唱。
丧歌曲曲调悲戚,内容凄切感人,为妇女独唱。
芦笙歌传统曲调为舞曲,代歌曲、问询曲。
舞曲又分踩舞曲和赛舞曲。
踩舞曲典雅、庄重,声音浑厚、婉转柔和,多带尾声,五人吹奏,吹奏时有姑娘结伴踩芦笙;赛舞曲调节奏轻快,抑扬顿挫,声音明快、清脆,于比赛时吹奏。
有独吹、二人吹和四人吹奏。
木叶曲内容多为抒情,声音尖,清新,旋律婉转悦耳,多为单人吹或双人吹。
苗族主要的器乐芦笙,另有木鼓、铜鼓、唢呐、箫、笛。
每排芦笙为五支,以竹为料,长短不一,音阶高低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