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_高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晓1马英杰2魏新朋1

(1.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郑州人民医院)

【摘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肝病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加重肝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SIBO与肝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所谓的肠-肝轴中,一方面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门静脉入肝,另一方面SIBO使肠腔内的细菌通过肠壁易位到肠系膜淋巴结,进而对肝脏和其他远隔器官造成损伤。本文介绍了SIBO及其与肝病,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性脑病、肝细胞癌等的关系。

【关键词】SIBO;肠道微生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肝病

1肠道微生态及SIBO

1.1肠道菌群概述:人体肠道内栖息着大量微生物,这一包括细

菌、真菌及其他微生物体的肠道微生态系统与宿主产生物质流、能

量流及基因流,形成了共生关系,是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肠道微生物的数量、种类、栖息部位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人处于健康状态时,胃、十二指肠、空肠细菌的种类及数量

极少,主要为革兰阳性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

菌。回肠末端由于肠液流量少,蠕动减慢,细菌数逐渐增加,主

要含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类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等。至结

肠,细菌数明显增加,主要含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酸杆菌等,

且大多为厌氧菌。研究者用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检测出

健康成人的胃肠道细菌菌落数从上消化道的103/ml到结肠的

1014/ml,约有500 1500种不同种类的细菌,主要由厚壁菌门、

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及放线菌等组成,占总肠道菌群的

95%[1-2],而又将它们对机体的影响分为有益菌(如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有害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艰难梭菌)和

中间菌(如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

肠道微生物通过营养竞争、位点竞争、产生抗菌物质、形成

所谓的“肠道定植抗力”等起到一个生物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

生物的定植[3-5]。微生物可分解和吸收一些不被消化酶消化

的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为宿主提供营养需求;合成维生素K、B1、

B 2、B

6

、B

12

、C、叶酸、泛酸、核黄素等多种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如双歧杆菌、乳杆菌可以分解亚硝酸胺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可以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盐)为肠上皮细胞提供营养而助于上皮的修复、维持肠上皮屏障的完整性[6]。完整的肠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分泌的粘液及肠上皮杯状细胞分泌的粘蛋白、溶菌酶和防御素等细胞因子能够阻止细菌粘附于肠道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群易位,当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后,肠道菌群通过刺激Toll样受体诱导上皮细胞增殖,加固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从而减少病原菌对肠黏膜的损害。

新生儿出生时,胃肠道是无菌的,免疫系统几乎没有发育,随着肠道菌群的建立,肠道微生物释放的肽聚糖扩散至肠系膜淋巴结乃至全身淋巴结参与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从而促进宿主免疫系统(包括派尔集合淋巴结、黏膜淋巴滤泡和浆细胞)的成熟;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GALTs)、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gA,sIgA)、肠道辅助性T淋巴细胞、肠道免疫调节T细胞构成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又构建抵御肠道病原菌入侵的最重要防线。正常情况下,外界环境、肠道菌丛和宿主保持着一个动态平衡,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这个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出现肠道微生物种群、数量、活性发生异常并容易容纳外籍菌,出现菌群失调,包括菌群比例失调和细菌易位。菌群比例失调表现为产气荚膜梭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过度生长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受到到抑制,细菌易位表现为肠道各种微生物从肠腔原住地易位于消化道其他部位、肠系膜淋巴结或肠外其他器官。1.2SIBO:正常小肠肠道菌群,受到胃酸、胆酸、胆盐、胃肠道的节律运动、黏膜分泌(消化酶、抗体免疫物质)和更新脱落、粘液流动、肠腔电位等调节,仅有极少量的革兰阴性厌氧菌存在并维持着小肠的生态相对稳定。这些防御因素的一个和(或)几个发生变化,均会导致小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的改变。小肠细菌过增长(SIBO)是一种肠道内的细菌移位导致小肠内厌氧菌群数量增多或者种类改变的状态,表现为腹胀、腹泻、营养吸收不良以及小肠动力异常等的临床综合征[7]。引起SIBO的病因较多,成人报道较多的病因有胃酸减少或胃酸缺乏性、小肠壅积、小肠动力障碍。SIBO 出现加重或诱发小肠动力异常、黏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使肠源性内毒素吸收增加,继而造成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2肠-肝轴

胃肠道除消化、吸收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使其与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紧密关联,并被称之为脑-肠轴、肝-肠轴、皮-肠轴。其中“肠-肝轴”的概念[8]是1998年由加拿大学者马歇尔(Marshall)提出的,即当肠屏障功能受损,大量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门静脉系统,激活肝脏固有免疫系统如枯否细胞,后者释放一系列炎性因子,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从而进一步造成肠道黏膜及远隔器官损伤,因此肠-肝轴体系的健全有赖于肠道屏障功能和肝脏“去污”能力的平衡。正常情况下肠黏膜的屏障(即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功能是阻止肠道细菌及细菌产物等外源性物质进入门静脉的第一道“防线”[9],而对于那些逃逸胃肠黏膜免疫监视的抗原和炎性因子,肝脏的固有免疫系统则起到第二道“防线”作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肝肠有共同的胚胎起源:肝脏通过胚胎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