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工科院系个性化教育的创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高校工科院系个性化教育的创新思路高等学校的工科院系承担着为各行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校园文化中实施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最大潜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工科院系应结合学科实际,认真规划,反复研究个性化教育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力求有的放矢,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在个性化教育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把专业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特长兴趣和个人志向结合起来,通过调动人力资源、校企合作资源和校园文化力量等元素帮助学生挖掘创新潜能,使教学活动、校园文化的开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素质提高提供服务。为此,工科院系实施个性化教育不能盲目随意,应分阶段,分类别,确定有效地工作思路,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一、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建立个性档案
通过学生基本信息采集、心理健康调查、大学生涯规划设计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工作的开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性格品性、身心状况,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基本档案,摸清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帮助指导。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新生入学之初,以问卷形式对每位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内容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兴趣、爱好、特长、履历、家庭情况等,建立详细的个人电子档案。
(二)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咨询调查,并对反馈信息以不公开、保密的形式做好书面记录,了解学生的性格倾向和身
心发展状况。
(三)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各班主任“一对一”地指导学生依据专业要求、学习习惯,认真详细地填写大学生涯规划设计表,并依据前期调研总结的学生性格、爱好、兴趣提出意见和建议,有的放矢的作出指导,并以书面形式写出班级成员个性分析报告。
二、划分阶段,认清目标,有条不紊推进个性化教育开展
工科院系个性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是盲目从众、随波逐流的,应坚持以“尊重人才”、“尊重个性”、“发展个性”为原则,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搭建个性化教育培养平台。为使新生能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挖掘个人特长、认清发展方向,可将个性化教育分为前期准备和具体实施两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针对全日制在籍新生,周期为一年,具体时间为大一上、下两个学期。此阶段除对新生信息进行摸底调查外,院系将以系统的专业课教育、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发掘特长,激发潜力,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树立长期目标和各阶段目标。此阶段院系将安排各教研室定期开设专业教育讲座,帮助新生介绍专业知识,了解专业课程,并以“学术沙龙”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交流讲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使新生能够较快地熟悉专业前景,结合个人志趣,树立发展方向。
具体实施阶段:周期为三年,具体时间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到毕业离校为止,院系将充分考虑学生在大一的兴趣爱好、专业成绩、志向发展,将学生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特长型三大类型,为每
个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培养计划。此阶段院系将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学科资源、校企联合资源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最大的保障和便利。为实现“一专多能”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工科院系在尊重人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应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要途径,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兴趣发展,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
三、确立以“导师辅导制”为核心,以技能培养、特长拓展为辅助的工作思路,保障个性化教育实施
首先,对于专业兴趣浓厚、钻研能力强、成绩优异的“研究型”学生,院系应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确立“导师辅导制”,实行一对一培养计划。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工科院系的宝贵资源,为使现有的师资资源得到最大优化和合理运用,院系可为科研型学生配备专业导师,由学生主动选择满意的导师进行“一对一”专业辅导。“导师辅导制”由导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点、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以现有的教学计划为基础,由导师根据学习需要和钻研方向增减相关课程。如需加修课程,可由导师向学院提出申请;如果个别课程与研究方向无必要联系,不需要修习,可由导师出具证明,向学院提交申请,经学院批准后,可用加修的课程互抵相应学分。可见,“导师辅导制”不是单纯的“人盯人”指导制度,它为导师授课、学生学习赋予了权利,能极大地调动双方积极性。首先,“导师辅导制”由学生选择导师,可避免由“指派导师”行为导致的抵触情绪,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依据学生情况、学习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增减课程则赋予了导师
较多的权利,可使导师放开手脚,为学生提供更细致、合理的针对性指导。除完成导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外,“一对一”的专业辅导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学生可加入导师课题组,进行相应的科研工作。
其次,对于志在培养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学生,工科院系应坚持走校企合作道路,成立特色班级,专门制定教学计划,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工科专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地区经济,面向市场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走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与当地专业对口的企业单位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成立职业能力提升班,在实践中为践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诸多工科院系普遍进行的有益探索。在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工科院系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把满足企业需要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使校企合作深入化、成熟化,人才培养有的放矢,院系应明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和技术要求,改革、调整相关课程,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使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在实际操作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到校教学,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实训。“应用型”学生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工科院系重视市场需求的教学思路,体现了工科院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决心和成果。
再次,对于在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的特长生,院系应鼓励学生
选修兴趣课程,加深理论素养学习,引导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发挥所长。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竞技比赛,参与者既能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的能力,又能提高心态调整、思考与实践、人际相处、统一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为使特长生的个性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院系可建立特长生信息档案,充分利用校园活动的平台,为特长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为保障特长生个性积极彰显,院系应配备经验丰富、专业对口的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个性积极、健康发展。
四、加强制度建设,调动人力资源,为个性化教育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为保障个性化教育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院系还应不断寻求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新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工作水平:
(一)修订《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守则》,明确学生工作职责和内容,以制度保障个性化教育形势下学生工作有章可循。《守则》引导辅导员、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大学生涯设计指导、团日活动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寻找合理的培养途径,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
(二)在专业教师中普及个性化教育的意识,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尝试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指标。常规教学过程中,各教研室加强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