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激励机制
法与经济: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

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法律,本身就是人类历史长期博弈的结果,而且往往是富于效率的。
然而,对中国古代长久存在的连坐和保甲等制度,学界普遍持批评态度。
本文应用现代激励理论,对这些制度中蕴含的激励原理和连带责任及其施行的不断改进作了剖析。
在早期国家的控制能力低下以及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连坐和保甲制度属于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方式。
在“小政府”的前提下,连带责任有效地利用了分散化的信息,对维护国家的大一统以及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探讨了这些制度的边界、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上相关制度的影响,并对现代中国法中的显性和隐性连带责任作了探讨。
本文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信息成本是决定法律制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自然地,法律制度应该随信息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连坐保甲信息连带责任法律经济学一、问题的提出一个人应当就其自身所犯的过错,在其理性能够预期或者应当预期的范围内承担责任,这就是所谓的“罪责自负”,它是现代法上的基本原则之一。
尽管现代法律强调这种个人责任,但为他人行为负责的连带责任仍大量存在。
2001年的“南京冠生园事件”中,由于南京冠生园的伪劣月饼导致市场对几乎所有月饼厂家实施“连带性惩罚”。
一些学者将这一事件称之为“品牌株连”。
这是市场自发实施的连带责任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历史和现实中,不仅仅是在企业成员之间,在家庭成员之间、合伙人之间、邻里之间、共同行为人之间,都存在着基于法律规则和社会规范的连带责任[1]。
连带责任虽非中国独有,但中国可能是有史以来的各个国家中,连带责任实施的范围最广、时间最长、最严厉、对这一工具的依赖性最强的国家。
身份制度、家族主义和集体性责任,是中国古代家国一体制度的主要特点。
剑桥中国史认为古代中国法律的两大特征是等级化的身份社会和“集体责任”——“集体对其成员的犯罪负有不可分割的责任”[2]。
古代中国的连带责任是发达的,其原因在于它构成了社会的主要组织方式:一是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集体性惩罚,这主要表现在连坐制度上;另一是以地域关系为纽带的公共权力组织方式,即保甲制度。
信息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岀来,是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信息的性质:1、普遍性2、客观性3、无限性4、依附性(载体不可分性)5、可度量性6、可传输性7、动态性8、层次性信息的分类:(1 )按社会性分类: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
(2)按空间状态分类:宏观信息、中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3)按时间性分类:历史信息、现实信息和预测信息。
(4 )按载体分类: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
(5)按是否为公众知晓分类: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隐蔽信息) 。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经济的信息化。
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0%。
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克发表了《评信息经济学》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学科的诞生。
1961年斯蒂格勒、1962年马克卢普、1970年后阿罗等相继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发表了重要观点。
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P4)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信息的经济研究2.信息经济的研究3.信息(或信息学)与经济(或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第二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主要区别在于:人们是否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
已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的不确定性,或者根据对事实的客观分类有能力计算岀概率的随机状态,称为风险。
不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或者不能(至少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以某种实际概率值表述可能产岀结果的随机状态,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不确定性。
风险的量化(或风险的大小)是指:(1 )某种选择行为的可能的坏结果会给消费者造成的利益受损程度。
(2)某种选择行为的坏结果产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期望值:期望值是不确定条件下某一行为或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权数是每一结果发生的概率。
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找答案三

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找答案三1、名词解释信息甄别正确答案:委托人实现预订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别.2、单选通俗的讲,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
A.委托人怎样使代理人(江南博哥)为其实现效用最小化B.委托人怎样使代理人为其实现效用最大化C.代理人怎样使委托人为其实现效用最大化D.代理人怎样使委托人实现双方效用最大化正确答案:B3、填空题()是信息承包的首要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正确答案:个人本身4、填空题在练习的时间基础上,在计算时间内往常的徐立华或非序列化信息被称为().正确答案:计算信息5、单选关于博弈树的结,下列阐述正确的()A.每个结都表示参与人的一个决策时点B.前列集中的结都可以比较行动先后顺序C.任意结都可以比较行动先后顺序D.后续集中的结都可以比较行动先后顺序正确答案:B6、问答题简述道德风险的含义及其与逆向选择的关系.正确答案:道德风险也译为败德行为,指经济代理热在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逆向选择是人们在签订合同之前由于市场非对称信息的岑在导致出现的一种市场失灵现象。
而道德风险则是人们在建了合同关系以后,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使得合同一方的行为难以观察,从而产生了道德风险问题,她同样会导致市场的低效.7、填空题在对称信息条件下()不是一个有效激励机制,在对称信息条件下有小的激励机制又()、()和().正确答案:分成制;收取租金;劳动工资;目标产量承包8、单选按(),信息产业可以划分为专职信息部门和兼职信息部门。
A.信息生产经营方式和信息产品不同B.专门化程度不同C.产业的先后和信息技术现代化程度不同D.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形态正确答案:B9、单选在阿克洛夫模型中()说明了假冒伪劣产品对市场的破坏作用:它有可能将好产品挤出市场,并最终摧毁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导致市场的萎缩。
A.理性选择B.对称信息C.激励机制D.不利选择正确答案:D10、填空题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属于()信息. 正确答案:私人11、填空题所有的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完全了解的博弈问题是().正确答案:安全静态博弈12、单选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工作,近年来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作者:陈慧敏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0期现代的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它是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型最重要的产物,,经济由原来的快速增长转向稳步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变成了知识工作者和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协作创新,创造更多价值,这一转型也给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本文就我国企业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一)缺乏系统的人才战略许多企业没有建立领导人才库或有效管理全区域的人才库,无法将公司业务真正地推向全区域或全国。
在公司在逐步发展到大规模经营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管理人员的能力资料,无法准确判断衡量领导的能力优劣点,也无法真正地开展人才盘点,在面对规模巨大的评鉴任务时,缺乏进行客观、迅速、高质量的评鉴能力,无法使人才管理体系落地。
如果一个企业的治理结构不清晰,决定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经常发生变化,容易导致核心管理层的调整和波动,核心力量的频繁变化直接导致公司经营思路的变化,人才体系建设从何谈起。
(二)人员冗余,更换困难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企业内部人员冗余和人才缺乏并存,一个部门里面真正优秀的骨干极少,有的员工属于无功无过地做着日常工作,甚至还有个别员工因各种原因属闲置人员不好处理。
除此之外,在许多企业中,企业最高主管及高管团队没有负起人才管理的责任,高管只关心每天的运营与财务结果,而不注重建立组织团队与人才队伍,部分公司欠缺高管,但在人才市场上和公司内部都无法找到合格的人才,企业负责人常常有一种感觉,好用的人似乎永远缺乏,现有的人永远满足不了需求。
对现任管理人员不满意,但没有更好的人接替,先勉强用着,这种情形一般发生在关键岗位的人员任用上,普通岗位员工无论是内部调动还是外部招聘都相对容易,可以很快更换,但是对机构负责人、重要业务渠道部门负责人等关键岗位的人员更换需要考虑到对业务发展和团队稳定的影响。
机制设计

机制设计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要点1.信息与激励。
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最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研究领域,它研究决策者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
信息的非对称性在很多领域存有,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
例如:银行不可能了解借贷者未来收入的全部信息,拍卖人并不知道潜在客户所愿支付的全部信息,政府在不太了解个人和企业纳税水平时必须制定税收政策等,这类现象称为外生信息不对称。
公司的所有者并不全部了解经营者资产营运信息,行政管理者也不了解下属是否在认真扎实地履行职责等,这类现象称为内生信息不对称。
不完全、非对称分布的信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经常被有策略的利用起来,所以,信息经济学研究集中在如何才能制定出能处理非对称信息下不同激励和控制问题的契约和制度。
在外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合同或契约,以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诱导他人“讲真话”;在内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另一方当事人采取准确的行为,形成“不偷懒”。
这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保险市场、信用市场、拍卖、公司内部组织、工资结构、税收系统、社会保障、竞争条件、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与激励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任何一种制度安排或政策,只有满足个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
威廉·维克里(WillianVickrey)的研究注重不同类型的拍卖者的特性以及他们如何被最优设计以创造经济效率。
他的努力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个领域已经扩展到实用范畴,如:财政部发售公债等。
20世纪40年代后期,维克里设计了一个模型表明能通过设计所得税获取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25年后,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Mirrlees)找到了能更彻底地解决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办法。
米尔利斯很快理解到他的方法能被应用到很多其它的类似问题。
这已经成为现代关于复杂信息和激励问题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激励机制概述

4.激励主体、对象与手段
在现代公司激励机制的设计中,激励主体包括两个层面, 即:激励主体I—企业所有者;激励主体II—企业经营者。
无论在哪个层面,激励主体只有了解激励对象的效用函数 ,向激励对象发出的激励信息与其效用函数基本一致,激 励措施才会有效。
激励对象也包括两个层面,即:激励对象I—企业经营者 ;激励对象II—企业员工。
(4)按激励的状态划分为静态激励和动态激励
静态激励:以前期绩效为标准来确定激励对象的工资,奖 金,福利,股权等。
动态激励:除了考虑前期绩效,还考虑有利的后滞观察时 机,如延期支付,职业生涯规划等。
(5)按激励持续的时间长短划分为短期激励和长 期激励。
短期激励:指激励延续时间较短,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与 企业当期效益相联系,对他们的当期贡献给予回报的激励 方式,如工资,福利,津贴等。
(3)按施压的不同方式划分为强制性激励和诱导性激励 。
强制性激励:主要是通过对激励对象施加某种外力,迫使 其沿着激励主体预期的目标和轨迹运行,带有不可选择性 。
诱导性激励:它同强制性激励正好相反,带有选择性,代 理人可以根据情况自己去进行选择,在选择中诱使代理人 自觉地努力实现委托人的目标。包括高额年薪的激励,人 力资本增值的激励,精神激励,经营成果进行激励等。
(2).过程型激励理论
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选择何种具体行为的心里过程。 主要有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洛克的目
标设定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大致是围绕 目标—绩效— 满足这三个环节展开。 佛洛姆的期望理论 激励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自己的所得/自己的付出
他人的所得/他人的付出 进行比较
工的表现和成败,而是凭业绩论英雄,靠能力坐位子。其次激励机制
信息经济学论文

信息经济学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浅谈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激励机制摘要: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信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以信息形式存在,必然也能够在信息社会里创造它的价值。
本文作为《信息经济学》结课论文,限于篇幅,重点介绍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企业招聘中的具体体现及对策和企业激励机制这两大重点。
关键字:信息信息不对称理论激励机制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以企业招聘为例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核心已经聚焦于人才的竞争,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但往往当企业新招聘的某位员工入职时,发现他并不能很好地胜任该工作岗位的职责,缺乏与该岗位相匹配的很多能力,新员工也发现该岗位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导致新员工不久便离职的状况。
这既浪费了双方的时间成本,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其根本原因在于,招聘方与应聘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一)存在的问题1、招聘方缺少对招聘岗位的细致分析招聘岗位的正确分析是对一个岗位招聘的基本要求,是人力资源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只有正确分析工作岗位,列出胜任该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才能招聘到最适合该岗位的人才,使得人尽其才。
但现实中,很多企业往往没有认识到招聘岗位分析的重要性,对工作岗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分析。
2、招聘方的招聘手段比较单一要想全面地了解一个人,仅仅通过面试一种手段是无法达成的,现实中,很多企业往往仅通过面试这一种手段来考核应聘者,面试虽然有它的优点,但通过面试仅仅能够了解应聘者的性格、气质等方面,而其他的很多方面却无法通过面试来考核,因此,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招聘手段来考核求职者。
3、应聘方没有提前很好地了解招聘企业很多应聘者往往是在寻找工作时临时抱佛脚,没有提前去深入地了解所应聘的企业,仅仅是通过登录企业的网站查找表面的一些公开信息,对企业的环境、实际运作等情况缺乏深入细致地了解,往往导致与预期期望相差巨大的现象。
经济学激励理论

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与人才开发人才开发工作虽然是系统工程,但着力点主要是两个:人才挑选与激励。
一个做到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组织,将充满活力和竞争力,会更有效地实现组织宗旨或目标。
挑选和激励人才,在研究层面就构成了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力资源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员工激励、员工薪酬等理论,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对于新兴的经济学激励理论吸收不多。
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吸收经济学的激励理论。
如此,一方面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完善,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企业、公共部门的人才开发工作。
经济学激励理论的贡献在2004年去世的法国经济学家让-雅克·拉丰在其巨著(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在经济史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
由此,他认为在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著述中就已经包含了激励思想。
不过,激励理论的产生,更大的推动力来自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理革命”,即现代企业史上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现象。
这一现象导致了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企业所有者如何挑选和激励经营者。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激励理论获得很大发展,并与博弈论、非对称信息市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相互影响,汇成了西方现代经济学的信息经济学流派。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中,如施蒂格勒、纳什等三位博弈论专家、莫里斯与维克里、斯蒂格里茨、斯彭斯、阿克劳夫等,都在信息经济学也即激励理论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
经济学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逻辑分析起点是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激励理论把信息掌握少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反之即代理人。
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卖东西的人可能欺骗买东西的人而使买者遭受损失,这将导致市场失灵。
经济学在理论上将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归为两类: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在人才挑选和激励层面上,逆向选择意味着选出来的并不是最优秀或合适的人;道德风险表现为选出来的人不努力工作。
信息经济学_习题集(含答案)

《信息经济学》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 信息经济学作为正式学科概念是在()提出的。
[ ]A 20世纪30年代B 20世纪40年代C 20世纪50年代D 20世纪60年代2. 信息经济学的诞生是以()的发表为标志的。
[ ]A 《信息经济学评论》B 《资本的性质》C 《信息与经济行为》D 《国富论》1. 3. 信息经济学见诸文字的最早的启蒙思想是在以下哪本书中提出的。
[ ]A 《资本的性质》B 《信息的经济理论》C 《信息经济学》D 《国富论》4. 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 乔治。
斯蒂格勒B 约翰.豪尔绍尼C 乔治.阿克洛夫D 维克瑞5. 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存在的标志是什么。
[ ]A 1979年首届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研讨会的召开;B 1976年,美国经济学会将“不确定性和信息经济学”作为一个类目列为《经济文献分类法》第026项;C 1970年,乔治.阿克洛夫的次货市场理论的提出;D 1959年,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6. 信息经济学产生的标志是[ ]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的发表;B 乔治.阿克洛夫提出了分析二手汽车市场的“柠檬”理论;C 纳什提出“纳什均衡”的概念;D 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的出版。
7. 信息经济学进入拓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 风险理论B 次货市场理论C信息系统选择理论 D 信息搜寻理论8. 不属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 ]A 均衡理论B 预期效用理论C 次货市场理论D 博弈论9. 传统信息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是[ ]A 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B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C不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D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10. 信息泛指一切事物运行的状态和方式,是从哪一个层次认识信息的。
[ ]A 本体论层次B 认识论层次C 知识差层次D 主观意识层次11. 从狭义的角度看,信息就是传递中的()。
[ ]A 时间差B 空间差C 知识差D 数据12. 信息是关于事务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应,是从()层次认识信息的。
管理经济学信息与激励

管理经济学信息与激励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学科,主要通过分析各种经济环境下的激励机制和信息传递,来帮助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效益。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有效的信息与激励机制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管理经济学中的信息与激励,以及它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信息是企业决策的基础。
在现代经济中,信息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企业需要通过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不同的经济主体拥有不同的信息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和利用信息,以降低不对称性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竞争情报等手段来获取行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市场趋势和竞争环境。
同时,激励是管理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在企业中,一般会采用薪酬制度、晋升机制等激励手段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激励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某些员工更容易受到激励,而另一些员工很难被激励到。
道德风险是指员工可能会利用激励机制来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了企业整体利益。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企业需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激励与绩效挂钩,即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来确定薪酬和晋升。
这种做法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绩效。
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团队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合作奖励和竞争机制来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例如,企业可以设立团队目标,并根据团队的表现来奖励,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信息与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广泛。
首先,在市场营销中,信息对于企业的销售和推广活动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信息,企业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其次,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对于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非常重要。
第三章-非对称信息经济模型

行为、类型或信息 防盗措施 努力耕作 努力工作 经营管理 努力学习 贪污腐败
市场需求、投资决策 销售策略、客户信息
健康状况 作业情况 产品质量 工作能力 教育水平 质量保证 不同的赔偿办法
(二)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
第一: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 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确立 彼此的关系和利益。
事后(ex post) 隐藏行动的道德 隐藏信息的道德
风险模型
风险模型
不同模型的应用举例:
模型 隐蔽行为的 道德风险
隐蔽信息的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信号传递 信息甑别
委托人 保险公司 地主
经理 员工 教师 公民 股东 经理 保险公司 父母 买主 雇主 雇主 买主 保险公司
代理人 投保人 佃农
员工 经理 学生 政府官员 经理 销售员 投保人 孩子 卖主 雇员 雇员 卖主 投保人
另一方面,代理人利用委托人难以观察到的私人行 动(如是否在工作上真正努力,是否改变原有的行动规则 等)而获得信息优势地位。这种信息优势地位的获得通常 是代理入在签定委托—代理合同后采取的有利于自身收益 (但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私人行动。
例如,当一家企业(用户)与某跨国信息服务公司签 订长期信息咨询服务合同后,后者可以利用前者不能观察 到的隐蔽行动,隐蔽地提高自身效用,如适当减少信息搜 集的来源,或者不再聘请高薪信息分析员为该企业从事咨 询服务等。
委托-代理的信任比较: ——美国商店的退货承诺 ——奥地利火车站的检票
——路边求助者的困境 ——假离婚买房 ——公费医疗制度
讨论:为什么民营企业最初多数都是家族制企业?
在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的信任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对合同的承诺和规则的承认和自觉遵守; 2、敬业精神,诚信为本。 例如 :新老留学生刷盘子;
《信息经济学》选择题(DOC)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信息经济学》练习测试题库二、单项选择题1.消费者调查不同的商家以及了解不同牌号商品所需要的时间成本是 b 。
A.个别成本B.机会成本C.社会必要成本D.现实支出成本2.首次提出知识产业的概念的是美国信息经济学家 b 。
A.斯托尼尔(T.Stonier)B.马克卢普(F.Machlup)C.霍肯(P.Hawken)D.波拉特(M.U.C.Porat)3.按照 d 标准划分,当代信息技术可以分为软技术和硬技术。
A.技术传输方式B.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C.处理信息的方法D.实物形态的有无4.物质和能源的高消耗是 c 的特征。
A.信息经济B.数字经济C.质能经济D.后工业经济5.在信息经济中,企业管理中的主导型要素是 c 和技术。
A.土地B.资金C.人才D.自然资源6.信息作为经济资源,其创造财富的功能表现为参与创造财富和对 a 的替代与节约。
A.质能资源B.信息资源C.实物型信息资源D.文献型信息资源7.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是 a 。
A.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B.传统经济受信息经济制约C.传统经济依赖于信息经济D.信息经济完全脱离传统经济8.传统西方经济学关于信息条件的假设是 c .A.不对称信息B.对称信息C.完全信息D.不完全信息9. 我国著名学者乌家培在“信息经济学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信息经济学按其研究的性质,可分为 c 。
A. 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B. 产业信息经济学和区域信息经济学C. 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应用信息经济学D. 计量信息经济学和消费信息经济学10.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A. 信息产品B. 信息经济C. 信息活动D. 信息科学11. a 是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A.信息产业B.信息商品C.信息科学D.信息市场12.信息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的经济科学,信息经济学属于 b 的范畴。
A.生命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D.人文科学13.信息经济学是一门 a 学科,有关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与学科体系目前还处在研究探索和创立形成的过程之中。
不对称信息理论·激励机制与企业制度安排

理论信息 经济学
应用信息 经济学
绪论 信息经济学的对象、体系和方法
可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广义信息经济学和狭义信息经济学。
广义信息经济学
狭义信息经济学
信息产业(部门)经济学
微宏信 观观息 信信产 息息业 经经经 济济济 学学学
信计软通邮 息算件信电 技机经经经 术经济济济 经济学学学 济学 学
教文新出情知专科
由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来自经济学界和信息科学 界的各个相关领域,而且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研 究各自关心的信息经济问题,因而使得信息经济学研 究范围和领域很难统一,信息经济学的有关文献和成
绪论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果给人以复杂纷纭、内容迥义的感觉,信息 经济学的内容也千差万别。
我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 年代,涌现出许多从事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中 青年专家。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几本信息经济 学中文版著作问世,风格迥异,带有明显的 专业偏重性,因此要挑选一本合适的教材实 属不易。
信息下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经济理论。
不对称信息理论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信息的不对称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不对称 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信息的内容。
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看,不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 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分别 称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
绪论 信息经济学基础
§3.信息经济学基础
一.不确定性 当 二一 .项 风经 险济决策产生且只产生一种可能结果时,出 现 信 三的 息 .结 经 信如果 济 息果是 学一确将个定市经的场济;参代当加理一者人项的面经风对济险的决偏随策 好机产 分状生 为态两 三可种 种以以 :用 上 某 风 信 信四息种结 险 息 .数概果 厌 的 国学率时 恶 理 民模值、 论 经,型不表风定济在确示险义帐同定一,爱可户性传那好以体就递么和近系过出这风似程现种险地中了随中表,。如机性述果状。 为任态:意就信给称息出为就一个是风知传险识。 效用经 外 风 递 度S五 六x是S当济生 险 中 ..0,SS不不 与 的 效费风 只0x的-要S确确 不 知 用希险信0=能定定 确 识 及尔就息△够源S性性定差效-是>确克,0分性用:(不,定生d拉S为的函e能0且效用另是成克g{外区数确r外S△于体ex一的生别的定eS某系}个信不:含地o≤个f知息确义知{识用经kS定道nx度户济}o时性,wS;系lx,,和但e统d△那效用内能g自Se么对生够)身于不预。范S确测0是围定到信之性的息外,: 的 事 效当用不 件S是确 状0-S人定 态x=们性 ;△S的。’>0价, 值且观{△念S’在} ≤对{策S0}活时动,△中S’的对综于S合x是表信现息,, 内 S它0是生 综S不 合不 x的确 地确信定 表定息货源币性明性收,局:是益生S中既x是成人不S于0的对能某信风确个息险定货用经币所地户济收持知;益系的道统态,自度也身。不范能围货预币之测收内益 的 到当不 的︱确 事S定 件x-S性 状0︱。态=△。S,且满足lim△S=0时, Sx对于S0,或S0对
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激励机制

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激励机制在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和激励机制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在经济交易中,一方拥有更多或者更好的信息,而另一方则相对不了解或者了解有限。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会导致市场失效,因为缺乏信息的一方可能无法做出最佳的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激励机制的应用可以帮助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的形成和影响信息不对称可以在各种经济交易中出现,例如购买商品、签订合同或者进行投资。
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隐藏信息:一方拥有另一方不知道的信息,例如卖方了解产品的真实质量,但买方无法准确判断。
2. 信号传递:一方通过行为或者信息的传递,有意或者无意地传递虚假或者有偏差的信息,以获得更好的利益。
3. 隐藏行动:一方可以通过隐藏自己的行动,来获得不公平的优势。
信息不对称会对经济交易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包括:1. 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会破坏市场的有效运行,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和市场效率低下。
2.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使得购买者无法准确评估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从而导致购买次品或低质量产品的可能性增加。
3. 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交易一方的道德风险增加,例如保险公司无法准确评估投保人的真实风险水平。
二、激励机制的作用和应用激励机制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通过建立正确的激励,使得信息不对称双方能够做出最佳决策。
激励机制可以应用于各种经济领域,例如雇佣关系、股权激励和公司治理等。
1. 雇佣关系中的激励机制在雇佣关系中,雇主和雇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通过制定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雇员的工作动力,使其更好地为雇主创造价值。
例如,为员工设定奖励和晋升机制,将其与绩效挂钩,会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2. 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机制,通过将公司股份分配给员工,以激励员工为公司的成功做出贡献。
这种机制可以使得员工对公司的利益更加关注,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增加公司的价值。
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案例)课后学习

• 在参与约束下,雇主可以确定雇员将提供多
少产量。由于雇主想刺激雇员选择在既定约 束下发挥最大剩余劳动x,
max f (x) s( f (x))
x
• 使满足式要求。在一般情况下,雇主希望雇员选择 的x恰好满足约束条件;即:
s( f ( x)) c( x) u
将此式代入目标函数;就出现无约束的最大化问 题
如果劳动者使s(f(x))一c(x)=f(x)一R - c(x) 最大化,那么,劳动者将选择上式 所确定的劳动水平,而这恰好是土地所有 者所希望的。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 劳动者来说,努力劳动优于不劳动,而不
劳动又优于偷懒。
当信息不对称时,如果委托人将技术 租给代理人,那么,代理人能够得到支付 了固定租金后剩余的全部产量。 如果产量存在随机分量,则意味着代 理人将不得不承担随机因素引发的所有风 险。如果代理人比委托人更希望避免风险, 那么,这种激励机制只能是一种低效率的 机制。在一般情况下,为了获得风险较小 的收入,代理人往往愿意放弃一小部分剩 余利润。或者,代理人要求委托人承担部 分风险,以此维持委托—代理关系。
• 如果向工人支付市场出清的工资W* ,他们 就有偷懒的刺激。即使他们被发现而被解 雇,但他们仍可能在另一厂商处以W*找到工 作,此时,解雇的威胁并不构成工人的成 本,因此他们也就没有有效工作的刺激。
• 下图显示了劳动市场的偷懒。
工资
对劳动的需求
SL 无偷懒约束
We
DL Le 劳动市场的偷懒 L*
案例2 国有企业的管理
1定义 国营企业(State Enter):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 企业,企业财务与政府预算有联系,国家所 持有的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 国家主办企业(State-sponsored):按照特殊法 律创办的国有独资企业,与国营企业类似; 国有企业(State-owned):按照公司法设立,国 家拥有控股地位。
信息经济学

十五.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一不可控制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
十六.1.外生不确定性: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范围之外的不确定性。2.内生不确定性:产生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范畴之内,影响经济系统操作效用的不确定性。3.政策不确定性:一种对经济运行具有明显影响的特殊形式的外生不确定性。
三.信息经济学最为重要的两个奠基者:马夏克,施蒂格勒。
四.拓展时期三位杰出经济学家:阿科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奖)。
五.格罗斯曼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四个:1.与斯蒂格利茨共同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提出悖论。2.系统而富有成效地研究了信息在竞争中的重要性。3.对信息效率以及异质信息与商业周期理论做了进一步阐述。4.提出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噪声的合理预期理论。
二十三.可保风险: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并预测发生概率的风险,或者说具有某种已知风险水平的风险。能通过一定的市场形式转移。不可保风险:不能用统计方法或其他方法计算并预测发生概率的风险。目前还不能以市场形式转移。
二十四.企业转移风险的形式:1.保险公司。2.股票市场。3.其他风险转移制度。
二十五.企业不能通过股票市场完全转移其不可保风险的两方面原因:1.股票发行数量和流通领域的限制使一般股票市场承担的风险有限。2.在企业所承担的全部不可保险中,只有部分不可保风险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转移到社会股民的责任中,企业经营中出现的许多不可保风险仍然难以或不可能通过一般股票市场进行任何形式的转移。
二十八.信息的经济功能:1.以市场信号的形式显示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2.估计或确定经济关系。3.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和工具。
二十九.对于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的两个结论:1.共同知识使市场参与这成为市场活动中理性的价格接受者;个别知识推动市场参与者成为理性的价格支配着。在这种矛盾的信息交流中,社会稀缺资源得到不同效率的配置。2.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信息集合中可以被这些市场参与者自由获取的信息构成公共信息,而私人信息仅是某个市场参与者可以单独获得的信息形式。
激励制度的规范及制度化

所谓激励机制,就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应该提倡什么、鼓励什么、抑制什么、反对什么,各种行为的奖罚内容、力度以及如何操作,都规范化、制度化,通过相应的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奖罚条例等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形成涵盖内部各项工作、各岗位人员的管理系统框架结构。
约束也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反向的压力激励,但因约束也包括对-激励本身的控制约束,所以有时把约束与激励并列称激励约束机制。
一、激励机制的作用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原理、功能及相互联系,后移用于生物学和医学并延伸到社会科学。
然至今对机制这个概念没有完全认同的确定定义,大意是指一个系统的构成因子间-的启动—传动—联动—制动—反馈—调整—再启动,这样的自组织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有机传导和制约关系。
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对象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也就是激励的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有外部激励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这里主要指后者。
机制属上层建筑,对人有引导制约作用。
结构相关性原理指出了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之间的不平衡性。
系统结构是根据系统功能的需要而设计建立的。
但系统结构一旦建立-起来,便由该结构形成一系列实际的系统功能。
这样,系统实际具有的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
其与原来设计结构时所需要的功能是不同的。
所以结构决定功能的作用大于功-能影响结构的作用。
同样,激励机制的框架结构是根据系统目标的需要而设计建立的。
而激励机制框架一旦建成,便具有一系列的激励功能。
处于其中的每个人的思想行为-就要受到相应的激励,从而使所有的人都朝着框架所激励的方向努力。
一般情况下,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并不完全协调一致。
没有激励机制时,一件事对人感到有利即有激励就愿干,不利即无激励就不愿干,利大大干,利小少干。
另外即-使个人有需求,但横向比较觉得吃亏则也不愿干。
比较典型的是“三个和尚没水吃”。
吃水是一种需求,所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时,吃水的-需求并没变,但是一人挑水或两人抬水时都有“白吃”的人,出现不平衡,于是就没水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信息不对称 Asymmetric information
信息不对称:不同经济主体拥有的信息量存在差异,不 相等或不平衡。
信息不对称,至少有一个当事人的信息不完全。
信息不对称会严重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在极端情况下甚 至会造成市场交易的停顿。
当斯宾塞在哈佛大学读博士的时候,他观察到一个很有 意思的现象: 很多MBA的学生在进哈佛之前很普通,但经过几年哈佛 的教育再出去,就能比教授多挣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
哈佛的教育难道真有这么厉害吗? 斯宾塞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不仅仅具有生产性,更重要 的是教育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
教育程度方面,低能力雇员选择较低教育水平;高能力 雇员选择较高教育水平。 雇员把教育程度作为高生产率的信号,向厂商传递,以 获得与生产率相匹配的工资。
逆向选择: 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时,出现违背需求定理的现象; 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 生产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时,出现违背供给定理的现象; 价格上升,供给量减少。
“逆向选择”的存在低质量产品把高质量产品逐出市场。 意味着市场的低效率和市场的失灵。
旧车市场 保险市场 劳动市场 ……
5. 旧车市场
刚买了一辆新轿车,但由于一个突发事件急需用钱,于是你决定把 这辆车卖掉。会发现,尽管车还非常新,但却不得不以大大低于其实 际价值的价格出售它。
分工、专业化和获取信息需要成本,使社会成员之间的信 息差别日益扩大。
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含义
①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不对称,即 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信息; ②交易双方对各自信息占有方面的相对地位是清楚的。 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缺乏相关信息,但可以知道相关信息 的概论分布,并据此对市场形成一定的预期。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关于市场参与者拥有的完全信息 的假设与现实情况是相违背的。
现实经济中,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需要成本,市场通讯 系统的局限和市场参加者施放市场噪声等主客观因素。 会严重地阻碍市场信息交流和有效的传播,市场参与者 只能拥有不完全信息。
2.不完全信息 incomplete information
产品质量与标准
高质量产品的销售者建立声誉,来向购买者传达产品信 息,让购买者相信他们产品的高质量。
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常根据企业声誉作出购买决策。
解企 决业 信 息 不 对 称
当一项生意很难建立或根本没有机会作出 声誉时,“标准化”——生产一种标准化产 品,以连锁经营方式或其他方式提供给顾客, 如麦当劳、肯德基等。
信息经济学_激励机制
一、信息不对称 二、市场信号及其传递 三、道德风险 四、委托-代理问题和激励机制
一、信息不对称 Asymmetric information
1.完全信息 complete information : 市场参与者对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即消费者与厂商在任何时点都能了解市场各种商品的供 求状态。
信号传递模型: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的信息难 以被信息劣势方完全了解。 信息优势方为了信誉,选择某种信号,首先将自己的信 息披露出来,以便信息劣势方识别。 劣势方在观察到优势方的信号后,与优势方签订合同。
中介服务业、猎头公司等,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 过传递可靠性信息而在市场上获益。
劳动市场里的教育
原因就在于买卖双方存在着质量信息上的不对称。 旧车市场,卖者的信息多于买者。
买者可能怀疑其质量有问题,卖者也可能为了把 “次品” 推销出去而不愿意告诉买者具体的质量状况。
从而质量不同的车可能按相同价格出售,买者只会按一 个平均质量支付价格。 高质量的旧车就不愿意出售,低质量的旧车充斥在市场, 导致买者进一步压低价格。高质车所占比重更少。
6.保险市场
保险市场,买方比卖方具有更多信息。 保险购买者清楚自己的情况,但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情 况难以全面了解。
健康的人知道自己风险低,不愿为保险支付高价; 不健康的人,愿意接受较高的费用。保险公司为弥补损 失被迫提高保险价格。
随着保险价格上升,投保人结构发生变化,健康好的投 保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若保险公司继续提高价格,投保 人结构会急剧恶化。 可能出现:所有想购买保险的人都是不健康的人。 这样保险公司出售保险无利可图,保险市场消失。
两种市场信号: (1)信息优势方发出:证明自己商品质量的信号。 (2)信息劣势方给出:甄别不同类型信息优势方的信号。
两种信号传递方式: (1)信号传递模型:信息优势方为了为了信誉而首先披 露自己的信息。 (2)信息甄别模型:信息劣势方发出信号以诱使优势方 披露信息。
2.信号传递模型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提出信号传递模型,因此获 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信号传递模型里,信息劣势方可以等待信息优势方主 动传递信息。
7.劳动市场
劳动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 雇主为信息劣势方,雇员为信息优势方。
在雇用前,雇主不知道谁的能力强。 雇主只好按照相同的工资招聘所有的雇员。
如果雇主降低工资,能力强的人就会离开。 随着工资降低,雇员人数在减少,能力结构发生变化, 低效率的雇员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二、市场信号及其传递
1.市场信号。
不完全信息: 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即由于知识能力的 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和将要 发生的任何情况。 而且,在相对意义上,市场经济本身不能生产出足够的 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
市场参与者拥有价格的不完全信息,价格不可能灵敏地 反映市场供求,市场机制因此失灵,市场出清不能通过价 格体系达到。
价格信号能缓解逆向选择问题,卖方通过 价格信号向买方传达产品质量信息。
厂商可以通过签订内容广泛的保证书来向 消费者传递质量信号。
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是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的一种 结构的延伸, 不对称信息是不完全信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为 信息在非对称结构上的不完全。
信息不对称发生在市场交易合同签订之前,导致市场交 易产生“逆向选择” ,存在交易风险。 发生在交易合同签订之后,会产生道德风险。
4. 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