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语文教学本真追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本真追求

摘要:当前,语文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化,教学中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人文教育的情形愈演愈烈,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渐渐失去了它的本真追求。如何凸现人文精神教育,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充分发挥它的求知和育人功能,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育之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90-02

当前,在高考指挥棒的高压下,语文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化,教学中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人文教育的情形愈演愈烈,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渐渐失去了它的本真追求,在它的影响下,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变得渐趋冷漠、脆弱和自私。是什么让语文教育丢失了文化灵魂呢?从大的层面来说,是我们的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出了问题,从小的层面来说,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偏离了方向。面对制度问题我们无能为力,但作为语文教育的实施者,我们完全能够把语文教育的求知和育人完美结合起来,不断追求语文教育塑造灵魂的使命,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教育的本真追求呢?

1.要融合生活,突出语文特色,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准确把握语文的学科属性,要把语文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真谛。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提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中也指出,”用生活来补充文本,让生活的知识库与学习的知识库互相交融,实现语文与生活的对话,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

1.1充分发掘和利用影视作品中丰富的语文知识,以激活课堂。比如,在讲成语题时,我曾引入了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一个情景:有一天,乾隆考小燕子的成语,她把”三十而立”理解成”三十个人排排站”,把”羊缝鹰围”理解成”一只老鹰围攻一只羊,把羊吓的钻进石头缝里去了”,这样一讲,学生即能从中明白:理解词语不要望文生义,只看它字面上的意思。同时,也能激活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指导学生常翻阅报刊,获取鲜活信息,以激活课堂。一次我去听一语文老师的课,只见老师拿了一摞报纸站在讲台上,神情激动地跟同学们讲着徐本禹”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覆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责任”。田世国”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孙必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位位鲜活的英雄形象,深深地

感动教室里的同学们和我,整个课堂异常地静,只见学生脸上的泪水恣意流淌。

其实,除了影视作品和报刊杂志外,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如优秀的广告词,大街小巷的标语,手机的短信,网上的留言……老师只要通过内引外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适当地把它们引入课堂,就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凸显语文学科的文化品格,充分发挥语文教学”铸魂”、”育情”功能

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语文课堂不仅是语文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突出”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同时,我们也要把语文课打造成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生活天地,让语文课充满”人情味”。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很多学生认为学而无用。为什么学生会有

这种感觉呢?就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了文言知识的传播,而忘了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没有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愫,从而使得教学只见冰冷的知识,不见情感的流淌。如果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例如:学习《雨霖铃》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学习《陈情表》时,可从中体悟”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忠孝伦理道德之美,学习《出师表》时,可从中领会诸葛亮的”受恩感激”之情……

总之,语文教学始终要融入”人文味”,注入”人情味”,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

3.完善对话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师生民主、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关系来确定。”《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为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多向互动,才能让思想撞击火花,让情感不断升华。

对于这一点,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先哲们都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和学生的对话就充满了智者的善良与幽默,《论语》中记录了许多这样事例和言论,如在问学生志向和想法时:”尔何如?”言及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作为一个教师,他真挚,谦虚,讲究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西方大教育家苏格拉底,他在与学生的对话与论辩中,总是使”双方均可自由地思索”,让学生萌发对真理不懈探求的动力。这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都非常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形成,教学中,都使用”善意的争辩”,循循善诱,使学生获得真理。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对话和互动,必须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自由地追求真理,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4.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重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关闭的心智,促进全面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技能、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应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尽力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设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上《尊生》时,教师可通过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文章讲了哪些人哪些事?课文中尧舜让天下给子州支父、子州支伯,他们的回答有相似之处,庄子为什么要这样写?庄子为什么那么重视保全生命?比较儒家的”舍生取义”,庄子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尽相同,你觉得哪一种更有价值?在整个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