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现代世界专题三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力量 美国 俄罗斯 欧盟 日本
力量变化
惟一超级大国,积极 推行单边主义 不再是超级大国 欧元启用,合作深化 经济稳定发展,保持 着经济大国地位
对多极化的影响
无法解决多种问题 促其重视多边合作 政治军事影响犹在 影响力不断发展 经济大国谋求政治 /军事大国地位
中国 改革开放,实力增强 政治经济影响加强 其它发展 国家众多,联合自强;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中国家 印\巴等国影响较大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理解 “世界格局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 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 过程”?世界多极化有何积极影响? 提示: 1.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这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方式非常独特) 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 呼声越来越高。 2.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日本崛起
(二)表现 1、经济上:从1956年1972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 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2、政治上: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从20世纪80年代起,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 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三)影响 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 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 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 的冲击。
专题三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战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
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
2.20世纪60/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 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3.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
苏东剧变,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终结
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欧盟建立 二、日本的崛起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 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或:中国的振兴),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 的趋势。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一)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战争劫难的欧洲面临 着严重的政治与经济危机,昔日试图争夺欧洲乃至世 界霸权的欧洲列强已沦为二等或是三等国。战后的美 苏对峙使西欧各国既要面对苏联与东欧的威胁,又要 在依赖美国援助的同时面对美国的经济与政治控制。 反思历史,展望未来,欧洲统一成为西欧国家的共识 2、 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随着自身实力的恢复与 增强,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要求改变战后初期受 美国支配的局面。 3、同时,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 展
4.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 逆转,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 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兴起的历史背景
1、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 架。 2、二战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 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 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3、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 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4、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 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美苏对抗以冷战 形式进行的原因)
(三)含义 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 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 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四)原则和宗旨 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五)影响 标志: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 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 事务的局面。
二、日本崛起
(一)原因
①“冷战”爆发后,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 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②战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存的封建因素, 为经济腾飞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 ④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采取了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 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⑤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 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货以及美国的援助,对日本经 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关键动力。 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我们应该 怎样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 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 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 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三、缓和与动荡并存 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 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表现: 1、旧有矛盾凸现
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
2、新的不稳定因素出现 (1)霸权主义与恐怖族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战
发展的
1.(核恐怖平衡)在半个世纪里没有 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 技革命) 1. 世界 ( 2. 世界 核战 的 . 了世界 平(在 发展 )
战)
六、“冷战”下的国家关系
(一)背景: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对峙 (二)表现
1、政治上:导致一些国家分裂 (1)1948年,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制造了朝鲜分裂,南北 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 (2)1949年在美苏支持下,德国分裂。先后成立西德、东德 2、军事上: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妥协,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3、美国在亚洲发动“热战”,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二、“冷战”概念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战争外一切手 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核心内 容)。
三、“冷战”信号
1946年3月,丘吉尔“铁幕演说”发出了 “冷战”的信号。
四、美苏冷战形成的具体表现
领 美国 苏联 域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政 1947年3月12日 治 提出杜鲁门主义 经 济 军 事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二)形成
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 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2、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署《巴黎和 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3、1957年3月,上述六国又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条约于1958 年1月1日生效,六国正式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 同体。 4、1965年4月8日,六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三个共 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67年条约生效,正式成立欧共体 5、1993年,成立欧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军 事领域。
• 19C六七十年代推动多极化趋势的政治经济力量 主体 地位的变化 特点 重大影响
欧共体 1967年走向联合 (欧盟) 日本 第三 世界 中国 60年代末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 1961年不结盟运 动诞生的推动 1971年26联大恢 复合法席位 经济政 经济上:与美国竞争 治实体 政治上:推行独立外交 经济 实体 国家 众多 政治 大国 瓦解 改一边倒外交,行以日 美为轴心全方位外交 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 国际政治舞台(兴起) 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 力越来越突出 弱化了两大阵营的对 抗,推动了多极化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形成四个观点: 形成四个观点: 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的最主 ( 1 ) 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的 最主 要因素是实力,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 要因素是实力,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但关键因 经济; 素是经济; 东欧剧变、 ( 2 ) 东欧剧变 、 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 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中, ( 3 ) 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中 , 认识到制定符合本 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呈现出“一超多强” ( 4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呈现出 “ 一超多强 ” 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它的最终形成将是 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制
含义: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 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实质: 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 美苏的势力范围。 标志: 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和维持以欧洲大国均势为 主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 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辨析比较
1、不同:
冷战与热战关系
冷战,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经济上 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体制,但其活动不 包括战争。 热战:就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括战争”而 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的大环境中采取的军 事行动。
2、相同:
“热战”的目的仍然是遏制社会主义,所以它不是 “冷战”的结束,而是一种扩大。
(三)欧洲共同体形成后政治经济联合的表现 1、建立关税同盟 2、实行共同的外贸、农业政策 3、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4、加强科技合作 5、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作制度 (四)影响 1、经济上: 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2、政治上: 走向一体化。外交上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 欧政策,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
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和政策上的错误, 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②直接原因(主要原因): 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 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③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 ④催化剂: 1991年“8.19事件”
二、苏联解体后,如何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欧洲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影响 标志冷战正式 开始和两极对 峙的出现
1948年4月开始 苏与东欧国家成立 政治政策的 实施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协会” 经济运用 1949年美等西方 1955年苏等八国 标志着两极 12国成立北约 签订《华沙条约》 对峙格局 成立“华约” 正式形成
战
积 极 影 响 消 极 影 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背景 ①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 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 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二)兴起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 塞尔和印度总统尼赫鲁举行会谈,提出不结盟 主张。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 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源自文库
社会主 随着60年代中苏 义阵营 关系恶化而瓦解
整体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三足鼎立挑战两极格局和美国霸权, 政治上第三世界和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制约着两极格局
考点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世界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变的根本动因 ①前苏联经济的衰落及其解体直接导 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②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是世界格 局由两极走向多极的主要标志。 ③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多极化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