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粒 土壤团聚体 土壤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粒,土壤团聚体及土壤质地间的关系

土粒的结合状态形成土壤结构,而土壤结构又是土壤肥力的核心.

土粒成分包括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有机质颗粒,微生物和酶.

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

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4、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土壤质地: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中国土粒分级主要有2个:

1、前苏联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简明系统)常见的几种分级机制

将0.01mm作为划分的界限,直径1——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而<0.01mm 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常见的几种分级机制

2、科研中常用的分级标准是:这个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共8级:2~1mm极粗砂;1~0.5mm粗砂;0.5~0.25mm中砂;0.25~0.10mm细砂;0.10~0.05mm极细砂;0.05~0.02mm粗粉粒;0.02~0.002mm细粉粒;小于0.002mm粘粒。

国际三级制

根据砂粒(2—0.02mm)、粉砂粒(0.02mm—0.002mm)和粘粒(<0.002mm)的含量确定,用三角坐标图。

简明系统二级制

根据物理性粘粒的数量确定。考虑到土壤条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对不同土类定下不同的质地分类标准。在中国较常用。

土壤中的礦物質通常是由形成土壤的母質岩石所供應,亦有部份可能是從沉積物中獲得。主要是母質岩石經過風化作用後所形成的。大颗粒常由岩石,矿物碎屑和原生矿物组成,细颗粒主要由次生矿物组成.是形成土壤结构的基础物质.

土壤中礦物顆粒大小影響土壤質地、疏水程度和透氣程度。

根據礦物質的體積大小,可以分為下列四種﹕

黏粒→顆粒直徑少於0.002毫米

粉砂粒→顆粒直徑0.002毫米至0.05毫米

幼砂粒→顆粒直徑0.05毫米至0.25毫米

粗砂粒→顆粒直徑0.05毫米至2.0毫米

有機物質

土壤有機物質包括動植物死亡以後遺留在土壤中的殘體、施入的有機肥料和經過微生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

土壤中有機物質的轉化過程主要由微生物負責。微生物將複雜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簡單的無機化合物供植物吸收。

土壤中有機物質可分為兩大類﹕

a.殘落物(Litter)→植物的枯枝落葉或動物的屍體,分解作用並未開始。

b.腐殖質(humus)→半分解的殘落物,呈黑色或褐色。

腐殖質佔土壤中有機物質的70-90%,對土壤的肥力影響很大。同时它也是土壤有机胶体

的主要成员。土壤有机胶体是土粒中最细小的成分,可使土粒团聚起来形成结构.即土壤团聚体.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由土壤胶结成粒状或小团块状,大体成球形。这种结构在表土中出现,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是肥沃土壤的结构形态,其具有水稳性、力稳性和多孔性。其直径一般在10~0.25mm之间,<0.25mm的团粒成为微团聚体。

关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目前有俩种研究结论:Elliott认为土壤大团聚体首先形成,小团聚体再形成于大团聚体内部的有机质颗粒周围;或者有机质分解,大团聚体破碎后直接形成小团聚体。Tisdall和Lades则认为大团聚体是微团聚体形成后在根系和菌丝的缠绕作用下形成的。二者的相同点在于,土壤颗粒的团聚时生命和非生命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有机无机复合体是团聚体形成的基础。大团聚体是在松结合态有机物质与多糖的参与下形成的,微团聚体则主要受尽结合太有机物质和粘粒的影响。当土壤中无机胶体较多时,有机物质的作用主要是改善土壤结构,形成〉5mm的水稳性大团聚体;无机胶体则主要形成1~5mm粒径较小的团聚体。

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土地利用方式,有很多研究都表明土壤耕作会一定程度破坏团聚体结构,退耕还林的土壤因为大大减少了认为扰动,而在5到10年间土壤团聚体的量会有显著的增加。其次是土壤微生物:细菌产生的多聚物可以吸附土壤颗粒;通过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的真菌丝可以胶结土壤颗粒;微生物群落间或微生物与植物根系间相互作用,使土壤团聚体变得稳定。

土壤团聚体作为土壤的基本形成单位,其研究价值和意义都是举足轻重的。

土壤质地:将土壤的土壤的机械组成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其中,砂土抗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系统

结合中国土壤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前苏联的卡庆斯基的质地分类。对石砾含量较高的土壤制定了石砾性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将砾质土壤分为无砾质、少砾质和多砾质三级,可在土壤质地前冠以少砾质或多砾质的名称。

由此可知,土粒在有机胶体及水的作用下形成土壤团聚体,部同粒径的土粒和不同大小的土壤团聚体构成了不同质地的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