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肾脏病病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继发性肾脏疾病诊断与治疗PPT
继发性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继发性肾脏疾病的概述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并发症及处理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 -XX
继发性肾脏疾病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继发性肾脏疾病是指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分类:根据病因不同,可以分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病因:糖尿病、高血压、狼疮等疾病均可引起肾脏损害 症状: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等指标
影像学检查: 如B超、CT、 MRI等,观察 肾脏形态、大
小、位置等
肾活检:通过 手术取出部分 肾脏组织进行
病理检查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观察肾脏形态、大小、血流情 况等
核素扫描:观察肾脏功能、病变情况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观察肾脏内部 结构、病变情况等
血管造影:观察肾脏血管情况,诊断血 管病变等
磁共振成像(MRI):观察肾脏内部结构、 肾活检:病理诊断,明确肾脏疾病类型
病变情况等
和程度等
病理学检查
肾活检:通过手术取出部分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金标准 尿液检查:通过尿液分析、尿沉渣检查等方法,了解肾脏功能及疾病情况 血液检查:通过血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等方法,了解肾脏疾病对全身的影响 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等方法,了解肾脏形态、大小、位置及病变情况
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控制血脂:使用降脂药 物,如他汀类药物等
控制贫血:使用促红细
胞生成素,如EPO等
控制电解质紊乱:使用 电解质补充剂,如钾、
钠、钙等
预后与康复指导
预后评估
预后评估的目的:预测疾病发展、 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情况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继发性肾脏疾病的概述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并发症及处理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 -XX
继发性肾脏疾病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继发性肾脏疾病是指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分类:根据病因不同,可以分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病因:糖尿病、高血压、狼疮等疾病均可引起肾脏损害 症状: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等指标
影像学检查: 如B超、CT、 MRI等,观察 肾脏形态、大
小、位置等
肾活检:通过 手术取出部分 肾脏组织进行
病理检查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观察肾脏形态、大小、血流情 况等
核素扫描:观察肾脏功能、病变情况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观察肾脏内部 结构、病变情况等
血管造影:观察肾脏血管情况,诊断血 管病变等
磁共振成像(MRI):观察肾脏内部结构、 肾活检:病理诊断,明确肾脏疾病类型
病变情况等
和程度等
病理学检查
肾活检:通过手术取出部分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金标准 尿液检查:通过尿液分析、尿沉渣检查等方法,了解肾脏功能及疾病情况 血液检查:通过血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等方法,了解肾脏疾病对全身的影响 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等方法,了解肾脏形态、大小、位置及病变情况
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控制血脂:使用降脂药 物,如他汀类药物等
控制贫血:使用促红细
胞生成素,如EPO等
控制电解质紊乱:使用 电解质补充剂,如钾、
钠、钙等
预后与康复指导
预后评估
预后评估的目的:预测疾病发展、 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情况
肾病综合征医学课件PPT
以维持肾脏功能。
营养不良处理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 低盐、低脂的饮食,同时补充
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04
肾病综合征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指导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 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 疗等。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尿常规 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康复计划。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 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 预防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调 节身体机能,增强身体免 疫力,预防肾病综合征的 发生。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 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 于维护肾脏健康。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心理支持与教育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 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肾病综 合征的病因、治疗和护理 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和预防意识。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与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 励支持,增强康复信心。
05
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与保健
02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 脂、优质蛋白为主,控制水摄入量。
控制感染
预防和控制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常用氢氯 噻嗪、呋塞米等。
糖皮质激素
营养不良处理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 低盐、低脂的饮食,同时补充
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04
肾病综合征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指导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 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 疗等。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尿常规 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康复计划。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 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 预防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调 节身体机能,增强身体免 疫力,预防肾病综合征的 发生。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 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 于维护肾脏健康。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心理支持与教育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 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肾病综 合征的病因、治疗和护理 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和预防意识。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与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 励支持,增强康复信心。
05
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与保健
02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 脂、优质蛋白为主,控制水摄入量。
控制感染
预防和控制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常用氢氯 噻嗪、呋塞米等。
糖皮质激素
肾脏疾病ppt课件
病理机制
继发性肾脏疾病的病理机制与原发病相关,如糖尿病肾病中高血糖引起的肾小 球基底膜损伤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遗传性肾脏疾病
病因
遗传性肾脏疾病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具有家族聚集性。
病理机制
遗传性肾脏疾病的病理机制与特定基因的突变有关,如 Alport综合征、多囊肾等。
肾脏疾病的治疗
04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肾脏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控制病情。
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透析技术的改进、肾移植手术 的规范化等,都为肾脏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
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肾脏 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通过对患 者的基因组、表型等进行全面分析,可 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
总结词:定位诊断
详细描述: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对肾脏进行定位诊断,了解肾脏形态、大小、结构等 方面的异常,有助于发现肾脏肿瘤、结石等病变。
病理学检查
总结词:明确诊断
详细描述: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肾 脏疾病的金标准,包括肾穿刺活检、 组织学检查等,可了解肾脏病变的性 质、程度以及病因等情况。
VS
精准医学
精准医学的理念是通过精准的诊断和精准 的治疗,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在肾脏疾 病领域,精准医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 准确地诊断疾病、预测病情进展和评估治 疗效果。
预防策略与公共卫生措施
预防策略
预防是肾脏疾病控制的重要手段。通 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慢性病 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肾脏疾病的发 生率。
肾脏疾病的病因与
03
病理机制
继发性肾脏疾病的病理机制与原发病相关,如糖尿病肾病中高血糖引起的肾小 球基底膜损伤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遗传性肾脏疾病
病因
遗传性肾脏疾病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具有家族聚集性。
病理机制
遗传性肾脏疾病的病理机制与特定基因的突变有关,如 Alport综合征、多囊肾等。
肾脏疾病的治疗
04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肾脏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控制病情。
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例如,透析技术的改进、肾移植手术 的规范化等,都为肾脏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
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肾脏 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通过对患 者的基因组、表型等进行全面分析,可 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
总结词:定位诊断
详细描述: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对肾脏进行定位诊断,了解肾脏形态、大小、结构等 方面的异常,有助于发现肾脏肿瘤、结石等病变。
病理学检查
总结词:明确诊断
详细描述: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肾 脏疾病的金标准,包括肾穿刺活检、 组织学检查等,可了解肾脏病变的性 质、程度以及病因等情况。
VS
精准医学
精准医学的理念是通过精准的诊断和精准 的治疗,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在肾脏疾 病领域,精准医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 准确地诊断疾病、预测病情进展和评估治 疗效果。
预防策略与公共卫生措施
预防策略
预防是肾脏疾病控制的重要手段。通 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慢性病 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肾脏疾病的发 生率。
肾脏疾病的病因与
03
病理机制
继发性肾脏病PPT
诊断
继发性肾脏病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也有助于诊断。
02
常见继发性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
总结词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功能。
病治疗的个体化和精细化。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继发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新药研发
随着对继发性肾脏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 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药物靶点,并开展新 药的研发工作。这些新药可能针对特定的炎 症反应、细胞增殖和纤维化过程,以减轻肾 脏损伤和促进修复。
临床试验
为了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 严格的临床试验。这些试验通常分为Ⅰ期、 Ⅱ期和Ⅲ期,以逐步验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 性。在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密切监测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以确保药物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详细描述
糖尿病肾病通常在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其症状包括 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 压,减少蛋白尿,以及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高血压肾病
总结词
高血压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肾脏血管病变,进而影响 肾功能。
详细描述
高血压肾病通常在长期高血压患者中发生,其症状包括蛋白 尿、水肿、肾功能不全等。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减少蛋 白尿、保护肾功能等措施。
力,可以促进肾脏的修复和再生。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是一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在继发性肾脏病的治疗中 ,个体化治疗旨在根据患者的病因、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和基因型等因素,制定最
继发性肾脏病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也有助于诊断。
02
常见继发性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
总结词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功能。
病治疗的个体化和精细化。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继发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新药研发
随着对继发性肾脏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 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药物靶点,并开展新 药的研发工作。这些新药可能针对特定的炎 症反应、细胞增殖和纤维化过程,以减轻肾 脏损伤和促进修复。
临床试验
为了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 严格的临床试验。这些试验通常分为Ⅰ期、 Ⅱ期和Ⅲ期,以逐步验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 性。在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密切监测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以确保药物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详细描述
糖尿病肾病通常在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其症状包括 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 压,减少蛋白尿,以及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高血压肾病
总结词
高血压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肾脏血管病变,进而影响 肾功能。
详细描述
高血压肾病通常在长期高血压患者中发生,其症状包括蛋白 尿、水肿、肾功能不全等。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减少蛋 白尿、保护肾功能等措施。
力,可以促进肾脏的修复和再生。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是一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在继发性肾脏病的治疗中 ,个体化治疗旨在根据患者的病因、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和基因型等因素,制定最
继发性肾脏疾病护理查房PPT
03
护理查房目的与流程
目的
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治疗效果 发现护理问题,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加强医护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护理水平
流程
查房前准备:了 解患者病情、检 查结果、治疗方 案等
查房开始:护士 长或医生带领护 理团队进入病房
查房过程:观察 患者病情、询问 患者感受、检查 治疗效果等
分类: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可分为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间质疾病等
病因:包括感染、免疫、代谢、遗传、环境等因素 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炎症、免疫、代谢、遗传、环境等因素
发病原因
肾小球肾炎:免疫系统异常 导致肾脏炎症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导致肾 脏血管损伤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导致肾 脏损伤
药物性肾损伤:长期使用某 些药物导致肾脏损伤
遗传性肾病:基因突变导致 肾脏功能异常
感染性肾病:病毒、细菌等 感染导致肾脏损伤
临床表现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 蛋白,可能与肾脏损伤有 关
水肿:身体组织出现水肿, 可能与肾脏功能受损有关
高血压:血压升高,可能 与肾脏疾病有关
贫血: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
肾功能不全:肾脏功能受 损,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
护理计划: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措施、护理目标、护理 评估等。
护理措施:针对护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护 理等。
护理目标:根据护理计划,设定护理目标,如减轻疼痛、改善呼吸困难、提高营养 状况等。
护理评估:定期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护理质量。
药物相互 作用:注 意药物之 间的相互 作用,避 免不良反 应
肾脏病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理PPT医学课件
2023 WORK SUMMARY
肾脏病临床表现及其 发生机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目录
• 肾脏病概述 • 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 肾脏病的发生机理 • 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 • 预防与日常保健
PART 01
肾脏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一 系列疾病,可导致肾功能减退或丧失 。
遗传因素与基因突变
遗传因素在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遗传性肾脏 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基因突变可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从而引发肾脏病。这些 突变基因可能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自噬等过程,参与肾 脏损伤和纤维化的发生。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了解遗传因素有助于对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为个 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保持低盐、低脂、低蛋白、低磷的饮食习 惯,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根据医生建议控制每日水分摄入量,避免 饮水过多加重肾脏负担。
适量运动
规律作息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 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肾脏病的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和日常保健知识,提高患 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水平。
PART 04
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尿液分析
通过检查尿液中的蛋白质、红 细胞、白细胞等成分,初步判
断肾脏是否受损。
血液检查
检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 素氮等,评估肾脏的排泄功能 。
肾脏病临床表现及其 发生机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目录
• 肾脏病概述 • 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 肾脏病的发生机理 • 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 • 预防与日常保健
PART 01
肾脏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一 系列疾病,可导致肾功能减退或丧失 。
遗传因素与基因突变
遗传因素在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遗传性肾脏 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基因突变可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从而引发肾脏病。这些 突变基因可能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自噬等过程,参与肾 脏损伤和纤维化的发生。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了解遗传因素有助于对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为个 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保持低盐、低脂、低蛋白、低磷的饮食习 惯,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根据医生建议控制每日水分摄入量,避免 饮水过多加重肾脏负担。
适量运动
规律作息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 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肾脏病的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和日常保健知识,提高患 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水平。
PART 04
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尿液分析
通过检查尿液中的蛋白质、红 细胞、白细胞等成分,初步判
断肾脏是否受损。
血液检查
检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 素氮等,评估肾脏的排泄功能 。
继发性肾脏病PPT课件
弥漫性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
间质纤维化 高血压: 27%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作用应该能覆盖24小时,无明显峰值,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
尿微量白蛋白>200ug/分或>300mg/24小时
0
4
8
12
16
20 24
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肾内血管硬化等
临床症状与预后的关系
• 预后不佳的危险因子: -大量蛋白尿尤其是持续性肾病综合征 -高血压 -患病时已有肾功能损害等
餐后血糖 = 基础血糖 + 进餐相关血糖 为避免营养不良,可考虑同时服用α酮酸-氨基酸制剂 肾脏受损时,应尽量避免服用口服降糖 尿微量白蛋白>200ug/分或>300mg/24小时
狼疮性肾炎的相对发生率
• Ⅰ型
<1%
ⅡA及ⅡB共 26%
Ⅲ型
18%
Ⅳ型Biblioteka 38%Ⅴ型16%
VI型
1%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 肾上腺皮质激素单独或与免疫抑制药物合 用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首选药物
病理:GBM明显增厚,系膜基质增宽,荒废的肾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移植存活率与普通患者无区别,移植后移植肾狼疮复发率相当低,无活动性狼疮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作肾移植。
• 提示预后不良: 预后不佳的危险因子:
-大量蛋白尿尤其是持续性肾病综合征
-高血压
-患病时已有肾功能损害等
广泛新月体形成 II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 “原位性”免疫复合物 一天一次,有效作用24小时
可为循环免疫复合物或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 30-4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在患肾病后20-30年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遵循指南建议, 尽早启用基础胰岛素 II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本期常出现在糖尿病病程 0~2 年
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
间质纤维化 高血压: 27%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作用应该能覆盖24小时,无明显峰值,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
尿微量白蛋白>200ug/分或>300mg/24小时
0
4
8
12
16
20 24
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肾内血管硬化等
临床症状与预后的关系
• 预后不佳的危险因子: -大量蛋白尿尤其是持续性肾病综合征 -高血压 -患病时已有肾功能损害等
餐后血糖 = 基础血糖 + 进餐相关血糖 为避免营养不良,可考虑同时服用α酮酸-氨基酸制剂 肾脏受损时,应尽量避免服用口服降糖 尿微量白蛋白>200ug/分或>300mg/24小时
狼疮性肾炎的相对发生率
• Ⅰ型
<1%
ⅡA及ⅡB共 26%
Ⅲ型
18%
Ⅳ型Biblioteka 38%Ⅴ型16%
VI型
1%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 肾上腺皮质激素单独或与免疫抑制药物合 用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首选药物
病理:GBM明显增厚,系膜基质增宽,荒废的肾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移植存活率与普通患者无区别,移植后移植肾狼疮复发率相当低,无活动性狼疮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作肾移植。
• 提示预后不良: 预后不佳的危险因子:
-大量蛋白尿尤其是持续性肾病综合征
-高血压
-患病时已有肾功能损害等
广泛新月体形成 II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 “原位性”免疫复合物 一天一次,有效作用24小时
可为循环免疫复合物或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 30-4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在患肾病后20-30年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遵循指南建议, 尽早启用基础胰岛素 II期:正常白蛋白尿期。 本期常出现在糖尿病病程 0~2 年
继发性肾脏病的病理特点共73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继发性肾脏病的病理特点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出现,偶有纤维蛋白沉积(图 • 07—050)。 • 电镜:肾小球结构破坏,纤维素沉积,纤维组 • 织增生(图07—051)。
。
• (9)电镜检查呈现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图07—029~033)。 • (10)GBM内皮下大块条带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图07一()34)。 • (11)小管状、指纹状及颗粒状病毒样结构(图07—035~036)。 • 尽管上述各项对LN的病理诊断并非绝对特异,一旦出现,确有一定的
参考意义..
-
•
-
3
• 对狼疮性肾炎某些有诊断意义的病理特点虽然六型狼疮性肾炎与各自相 应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相似,但不尽相同,一些特殊病变支持狼疮性肾 炎的诊断。
• (1)病变的多样性和不均一性:各个肾小球病变有一定的差异(图07— 014),
• (2)病变的不典型性:与典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差异,如膜 型LN不但有GBM弥漫
• 组织病的一种。血清P-ANcA常阳性。肾脏累及率高达 80%。以血尿以及急进性肾炎为主要表现。
• 光镜:显微型多血管炎常使肾小球表现纤维素样坏死, 并可导致新月体形成,甚至呈现Ⅲ型新
• 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小叶间动脉和入球小动脉可见纤维素 样坏死(图07—046~049)。 免疫病理:病变动脉和坏死 的肾小球一般无
• 性增厚,并有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图07一015~016)。、 • (3)GBM内皮下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白金耳状结构(Wireoop)形成(图
07—017~018)。 • (4)肾小球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图07—019)。、 • (5)苏木素小体(hematoxyphil body)形成(图07—020~022)。 • (6)与肾小球病变不相称的肾间质炎症病变(图07—023)。 • (7)易出现小动脉炎(图07—024)。 • (8)免疫病理检查呈现“满堂亮”现象和多部位沉积(图07—025~028)
4
• 狼疮性肾炎的活动性病变与非活动性病变
• 肾小球的活动性病变:
• (1)严重的细胞增生(图07—037)。
• (2)毛细血管坏死(图07—038)。
• (3)中性粒细胞浸润(图07—039)。,
• (4)细胞核碎裂(图07—039)。
• (5)苏木素小体形成(图07—021)
• (6)白金耳样结构形成(图07一040)。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因自身抗原和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导致肾损伤,称为狼疮 性肾炎。由于受免疫复合物的多少、大小及机体反应状态的影响,各种肾小球疾病的 临床表现均可出现,肾小球的病变种类很多,可分为六型:
• I型狼疮性肾炎或正常肾小球: • 光镜:不能发现病变或仅有轻微病变;但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常有异常(图07—001)
。 • Il型狼疮性肾炎或系膜增生型LN: • 光镜: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轻至中度增生,可伴嗜复红蛋白沉积(图07一002~003)
。 • 电镜: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常见GBM的内皮下电子致密物。 • III型狼疮性肾炎或局灶节段型LN: • 光镜:病变肾小球可呈局灶性或局灶节段性坏死、增生或硬化性病变,增生性病变
(图07—044)。 • 肾小管间质的非活动性病变:纤维化。 • 肾血管的活动性病变:纤维素性坏死(图07—
045),. • 肾血管的非活动性病变:硬化。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Hale Waihona Puke -38-39
-
40
-
41
-
42
-
43
二、显微型多血管炎(mieroscopic polyangitis)
• 显微型多血管炎是主要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 一种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为结缔
致密物沉积。 • 狼疮性肾炎的免疫病理学特点虽然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形态特点多种多样,但
它们的免疫病 • 理检查具有共同特点,即①多种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
c1q以及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均可阳性,即呈“满堂亮”(full-house)现象 ;②多部位沉积(图07—025~028)。
2
• 电镜:细胞增生伴有多部位沉积的电子致密物。 • V型狼疮性肾炎或膜型LN: • 光镜:GBM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常伴有系膜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多部位沉
积的嗜复红蛋白,即 • 非典型膜性肾病(图07—011~012)。 • 电镜GBM增厚,上皮下、内皮下和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上皮细胞足
突广泛融合。 • Ⅵ型狼疮性肾炎或硬化性LN: • 光镜:50%以上的肾小球硬化,大部分肾单位萎缩(图07—013)。 • 电镜: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毛细血管襻破坏,有时尚可见不同部位的电子
继发于系统性疾病的肾损害
• 一、狼疮性肾炎 • 二、显微型多血管炎 • 三、Goodpasture综合征或肺出血一肾炎综合征
,抗基底膜抗体型肾炎
• 四、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 • 五、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 • 六、肝硬化引起的肾损害 • 七、高血压性肾损害 • 八.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
1
(一)狼疮性肾炎
常有嗜复红 • 蛋白沉积(图07—004~006),、 • 电镜:系膜区和GBM的不同部位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 Ⅳ型狼疮性肾炎或弥漫增生型LN: • 光镜:病变肾小球可呈弥漫性中度或重度系膜增生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膜增生
性、新月体性病变,伴有多部位沉积的嗜复红蛋白(图07—007~010)。
-
• (7)微血栓形成(图07—041)。
• (8)细胞性新月体形成(图07—042)。
• (9)GBM内皮下大块电子致密物沉积(图
• 07—043)。,
•
-
5
• 肾小球的非活动性病变: • (1)单纯的GBM增厚。 • (2)肾小球硬化。 • (3)陈旧性球囊粘连。 • (4)纤维性新月体形成。, • (5)单纯的GBM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 • (6)单纯的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 肾小管间质的活动性病变: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
。
• (9)电镜检查呈现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图07—029~033)。 • (10)GBM内皮下大块条带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图07一()34)。 • (11)小管状、指纹状及颗粒状病毒样结构(图07—035~036)。 • 尽管上述各项对LN的病理诊断并非绝对特异,一旦出现,确有一定的
参考意义..
-
•
-
3
• 对狼疮性肾炎某些有诊断意义的病理特点虽然六型狼疮性肾炎与各自相 应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相似,但不尽相同,一些特殊病变支持狼疮性肾 炎的诊断。
• (1)病变的多样性和不均一性:各个肾小球病变有一定的差异(图07— 014),
• (2)病变的不典型性:与典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差异,如膜 型LN不但有GBM弥漫
• 组织病的一种。血清P-ANcA常阳性。肾脏累及率高达 80%。以血尿以及急进性肾炎为主要表现。
• 光镜:显微型多血管炎常使肾小球表现纤维素样坏死, 并可导致新月体形成,甚至呈现Ⅲ型新
• 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小叶间动脉和入球小动脉可见纤维素 样坏死(图07—046~049)。 免疫病理:病变动脉和坏死 的肾小球一般无
• 性增厚,并有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图07一015~016)。、 • (3)GBM内皮下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白金耳状结构(Wireoop)形成(图
07—017~018)。 • (4)肾小球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图07—019)。、 • (5)苏木素小体(hematoxyphil body)形成(图07—020~022)。 • (6)与肾小球病变不相称的肾间质炎症病变(图07—023)。 • (7)易出现小动脉炎(图07—024)。 • (8)免疫病理检查呈现“满堂亮”现象和多部位沉积(图07—025~028)
4
• 狼疮性肾炎的活动性病变与非活动性病变
• 肾小球的活动性病变:
• (1)严重的细胞增生(图07—037)。
• (2)毛细血管坏死(图07—038)。
• (3)中性粒细胞浸润(图07—039)。,
• (4)细胞核碎裂(图07—039)。
• (5)苏木素小体形成(图07—021)
• (6)白金耳样结构形成(图07一040)。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因自身抗原和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导致肾损伤,称为狼疮 性肾炎。由于受免疫复合物的多少、大小及机体反应状态的影响,各种肾小球疾病的 临床表现均可出现,肾小球的病变种类很多,可分为六型:
• I型狼疮性肾炎或正常肾小球: • 光镜:不能发现病变或仅有轻微病变;但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常有异常(图07—001)
。 • Il型狼疮性肾炎或系膜增生型LN: • 光镜: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轻至中度增生,可伴嗜复红蛋白沉积(图07一002~003)
。 • 电镜: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常见GBM的内皮下电子致密物。 • III型狼疮性肾炎或局灶节段型LN: • 光镜:病变肾小球可呈局灶性或局灶节段性坏死、增生或硬化性病变,增生性病变
(图07—044)。 • 肾小管间质的非活动性病变:纤维化。 • 肾血管的活动性病变:纤维素性坏死(图07—
045),. • 肾血管的非活动性病变:硬化。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Hale Waihona Puke -38-39
-
40
-
41
-
42
-
43
二、显微型多血管炎(mieroscopic polyangitis)
• 显微型多血管炎是主要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 一种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为结缔
致密物沉积。 • 狼疮性肾炎的免疫病理学特点虽然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形态特点多种多样,但
它们的免疫病 • 理检查具有共同特点,即①多种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
c1q以及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均可阳性,即呈“满堂亮”(full-house)现象 ;②多部位沉积(图07—025~028)。
2
• 电镜:细胞增生伴有多部位沉积的电子致密物。 • V型狼疮性肾炎或膜型LN: • 光镜:GBM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常伴有系膜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多部位沉
积的嗜复红蛋白,即 • 非典型膜性肾病(图07—011~012)。 • 电镜GBM增厚,上皮下、内皮下和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上皮细胞足
突广泛融合。 • Ⅵ型狼疮性肾炎或硬化性LN: • 光镜:50%以上的肾小球硬化,大部分肾单位萎缩(图07—013)。 • 电镜: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毛细血管襻破坏,有时尚可见不同部位的电子
继发于系统性疾病的肾损害
• 一、狼疮性肾炎 • 二、显微型多血管炎 • 三、Goodpasture综合征或肺出血一肾炎综合征
,抗基底膜抗体型肾炎
• 四、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 • 五、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 • 六、肝硬化引起的肾损害 • 七、高血压性肾损害 • 八.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
1
(一)狼疮性肾炎
常有嗜复红 • 蛋白沉积(图07—004~006),、 • 电镜:系膜区和GBM的不同部位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 Ⅳ型狼疮性肾炎或弥漫增生型LN: • 光镜:病变肾小球可呈弥漫性中度或重度系膜增生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膜增生
性、新月体性病变,伴有多部位沉积的嗜复红蛋白(图07—007~010)。
-
• (7)微血栓形成(图07—041)。
• (8)细胞性新月体形成(图07—042)。
• (9)GBM内皮下大块电子致密物沉积(图
• 07—043)。,
•
-
5
• 肾小球的非活动性病变: • (1)单纯的GBM增厚。 • (2)肾小球硬化。 • (3)陈旧性球囊粘连。 • (4)纤维性新月体形成。, • (5)单纯的GBM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 • (6)单纯的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 肾小管间质的活动性病变: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