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心电图知识及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要点
积极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对防止心室扑动与颤动 的发生很重要,紧急处理分为4步: 1.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包括药物与电转复 2.寻找基础原因 3.消除可逆性因素,如低血钾、缺血等 4.预防复发
护理要点
通知医生,严密观察心电监测并做好护理记录 病人若无意识丧失,让病人频繁用力咳嗽,这 种方法偶而能使心律转复。 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 疗(如利多卡因),注意药效。 如果没有脉搏跳动.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和 除颤术。 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要应用埋藏式自动心脏复 律除颤器或射频消融术及外科手术治疗
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 “f”波在V1和II导较易识别, “f”波频率在350-650bpm , RR 绝对不等
护理要点
及时告知医生,做好详细准确的护理记录。 安慰患者,嘱其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吸氧 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医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如:洋地黄类药物,以减少继发性室性心动过 速。 给予同步电转复 鉴于药物和电转复都有较高的栓塞并发症发生, 应指导患者应用抗凝药的注意事项
心电图的导联线
1、肢体导联
双 极 肢 体 导 联 单 极 肢 体 导 联
额面六轴系统
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臵
一、心电发生原理 与心电向量概念
(一)心电发生原理: 1、静息电位:外正内负(-90mV,呈极化状 态);
2、动作电位: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膜内外离子 发生流动,产生动作电位。包括除极化和复极 化两个过程; 除极:0期:Na+快速内流 1期 复极:1期:K+一过性外流 0期 2期 2期:Ca++缓慢持
正常心电图
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除极、复极顺序
窦房结(激动起 源)
心房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蒲肯野纤维 心室
R
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的特点:
P波在II,avF导联直立, 在avR导联倒臵P波:电 压<0.25mV,时间为 0.06~0.12s,每一个 QRS波群前均有P-R间 段:0.12~0.20S 节律: 规则 心率:60~100次/min QRS波群:0.04~0.10s avR
心房除极的方向
I I
avF
II
第一步 : 找“P”波
找有没有 “P”波, 即是否存在? 如有“P”波 ----- 是否按规律出现? 频率? “P”波波型特点是否正常:
Ⅰ、Ⅱ、aVF、V4-V6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随便。
时间: ﹤0.12s
振幅: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tfv1 >-0.04mm· s
3期 4期 续内流 3期:K+快速外流 4期:调整恢复到 静息电位水平
(二)心电向量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称为 向量。 心肌细胞电生理过程中产生的电量,既有大 小,又有方向,称为心电向量。
空间心电向量环的形成
全部心肌细胞激动产生的心电向量总和称综 合向量;所有综合向量的顶点划过的轨迹,构成 空间向量环。
窦性心动过速
频率快而规则的P 波,每分钟在100次以上。QRS波紧 跟P波之后,形态正常。 P-R间段:0.12~0.20
护理要点
做好护理记录,继续观察心电监测示波变化 评估血流动力指标.例如:血压、中心静脉压 等。 避免诱因,减轻病人焦虑,嘱其卧床休息,重 视病人主诉。治疗原发病.例如:感染、脱水、 疼痛。 通知主管医生,必要时遵医嘱酌情选用镇静剂 或应用ß 受体阻制剂减慢心率
正常:0.32 —0.44s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静止
窦性静止
窦性静止
正常窦性心律
房性早搏
房速
正常窦性心律
房扑
房颤
正常窦性心律
房性早搏
房室交界性早搏
正常窦性心律
房室交界性早搏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正常窦性心律
I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性早搏
I房室交界性早搏 I度房室传导阻滞
正常窦性心律
房室交界性早搏 房性早搏 I I度房室传导阻滞 (I型)
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AVB
P-R间期大于0.20S, 无QRS波群的脱落。 节律规则,心率正常
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I型AVB(文氏现象)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心房节 律规则;心室节律不规则;一般心室率较慢。
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II型AVB
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 长,间歇性的QRS波群脱落节 律规则,数个P波才有一个 QRS波群。心房与心室率不 一样,一般心室率较慢。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 自律性异常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冲动传导异常
传导阻滞 折返现象:如房室结 性心动过速 传导紊乱:如预激综 合征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
心律失常的分类(按快慢分类)
快速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期前收缩(早搏) 扑动、颤动 缓慢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传导阻滞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 前后可见逆型P波,或看不见 P波 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护理要点
严密监测心电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正确识别心律失常的种类,描记监测条 图,通知医生。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阿托品增加心室率
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 没有P波,P-R间段不能测量 QRS波群宽大畸形,形态异常,时限增宽 超过 0.12s ;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节律 规则,频率100-250次/分

心电图的产生及分析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
心二科 胡营

心电图定义
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每一心动周期所产 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在人体的不同部位放臵电极,并通过导联线 与心电图机的正负极相连,记录心电图的电 路连接方法。
心电图的导联体系分肢体导联和胸导联两大 部分。其中,肢体导联又分双极肢体导联和 单极肢体导联。
缓慢出现的P波,频率在60次/分以下,QRS波紧跟P波 之后,形态正常。P-R间段:0.12~0.20
窦性停搏
P波:正常之P波会在窦性节律中出现,但却消失于窦 性停止的心律失常中 没有P波出现时便没有P-R间段 ,没有QRS波群 心率:一般是正常的,但也有过慢的情况
护理要点
严密监测心电监测:心率是否<60次/分,记录 长间歇的监测条图。告之医生 评估因心动过缓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的症状: 脉搏细弱,头晕,晕厥,气短,胸痛。 安慰患者,嘱其休息,遵医嘱给予吸氧。 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阿托品或异丙肾静 脉注射 必要时准备安装临时起搏器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正常QRS波群,频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逆型P波不易辨认,常埋藏于QRS波群中或位 于其终末部,P-R间段:不能测量
护理要点
及时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 减轻病人焦虑,嘱其卧床休息,遵医嘱 给予吸氧,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 详细准确记录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病 人的主诉及对应治疗 刺激迷走神经,以降低心室率。
什么是致命性心律失常?
致命性心律失常又称恶性心律失常:它是根据严重心律失常 的程度和性质分类的一类心律失常,是严重的有致死可能性 的心律失常,需要紧急处理。 分类:①在致命性心律失常中,90%的是室性心律失常,如 持续性室速和室颤,多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后果。 ②其他导致致命的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 (大于3-5秒)、严重的二度以上的方式传导阻滞、严重的室 内传导阻滞、如三束支组滞或严重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心 室停搏约占10%。 心脏性猝死绝大部分是由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的。 (致命性心律失常又称恶性心律失常,是指易导致猝死或血 流动力学障碍的心律失常 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第二步 : 看PR间期 正常值:0.12 — 0.20 Sec
第三步 : 看qRs波
1 . qRs波有没有, 是否存在?
如有qRs波 ----- 是否按规律出现? P波与qRs波关系如何,是否恒定?
2 . 看qRs波波型特点是否符合正常:
肢导联特点,看心电轴是否正常 ,有无左偏或右偏 胸导联特点 ,V1V2 rS型, V5V6 qRs型 有无异常Q波。
护理要点
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和血压,配合医生使用静 脉药物(如:异搏定、西地兰)。注意药物的 使用方法。当转为窦律后,需密切观察心律、 率的变化,观察血压是否恢复正常 对于休克、胸痛或突然发生心力衰竭或已知预 激综合征患者,应立即行同步电转复。 健康宣教,避免诱因,防止复发。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F” 波在II、III、avF导联清晰,频率 在250-350 bpm,AV传导比例不 定,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房室阻 滞。
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型)
正常窦性心律
I I I度房室传导阻滞Biblioteka Baidu
I I I度房室传导阻滞
正常窦性心律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静止 室速
扭转性室速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静止 室速
正常窦性心律
室性早搏
恶性室性早搏RonT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室性早搏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室扑动
没有P波,QRS与ST-T无 从分辨。但尚有一定的波 形时。节律规则,心室率 150-250bpm,称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频率达到250-500bpm,波 形及振幅均不规则,呈混 乱的波动时称为心室颤动 (根据波形振幅的大小可 分为粗颤和细颤)
护理要点
室颤,室扑发生时,立即进行有效地胸 外按压,呼叫医生和其他护士,迅速准 备除颤器进行非同步除颤,一般为360J (单相波),200J(双相波)。转为窦律 后,遵医嘱给予胺碘酮稀释后静脉泵入。
由于心脏冲动 的频率、节律、 起搏部位、传 导速度与激动 次序的异常而 使心脏活动的 规律发生紊乱, 称心律失常。
心搏骤停心电图形式:
1、心室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 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这种心搏骤停 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心室颤动如能立 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2、心室静止: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 房波 3、心电-机械分离: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 节律。
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P-P间期相等,R-R间期相 等,P波与QRS波群无关。P 波频率大于QRS波群。一般 心室率较慢
护理要点
严密监测心电监测,识别心律失常的种 类,做好护理记录,通知医生。 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药物控制心 室率,改善症状,防止阿-斯综合征发 作。常用药物有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伴发阿-斯综合征时立即锤击心前区, 进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等复苏处理, 以及行紧急导管起搏术
房室交界性逸搏
P波在Ⅱ、avF导联常倒臵,可以埋 藏于QRS波中,也可QRS波之后, QRS波与窦性心律时相似。结性逸 搏心律频率40-60bpm,快于此范围 称交界性心动过速。
3 . 时间: 正常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振幅:aVR的R波一般不超过0.5mV。
aVL与aVF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 I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 的R波小于1.2mV,aVF的 R波小于2.0mV。
第四步 : 看ST段
有否偏移? 正常多为一等电位线
ST抬高: V1、V2<0.3mv V3<0.5mv 其余<0.1mv
ST压低: <0.05mv
第五步 : 看T波
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 若V1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振幅:多 1/10 R
第六步 : 看QT间期
从Q波起点至T波终末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 所需时间
室颤/无脉搏室速处理程序
初级ABCD(基础CPR和除颤)
3次除颤后仍为持续或复发室速/室颤
次级ABCD(进一步评价和治疗)
肾上腺素1mgiv,3~5分重复或 加压素40IU iv,1次 再次除颤(1次)
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 利多卡因 镁剂(低镁)、普鲁卡因胺 考虑应用碱性药物 再次除颤
窦性心动过缓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心室的异位 搏动点 宽大畸形的QRS波 ( >0.12S)提前出 现,完全性代偿间 歇
护理要点
严密观察心电监测,识别并详细准确记 录室性早搏的出现次数和形态 评估血流动力指标 评估及监察血清电解质 通知医生 询问患者感觉,重视病人主诉 治疗原发病因 使用利多卡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