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士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作者:周梦,童艳,余元清,孙丽

【关键词】临床护士短缺原因对策

目前,我国临床护士短缺,而护理专业毕业生却对护理专业无足够的认同感,有一部分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即放弃临床护理工作,选择从事护理相关行业或其他行业,如医药代表、化妆品销售代表等,造成护理专业后备人才的隐性流失,浪费了高等护理教育资源;另外,在职的一部分护士也纷纷离开了护理岗位。本文旨在分析与探讨此种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护理管理者及医院领导参考。

1 原因分析

1.1 护生流失原因分析

1.1.1 专业思想不牢固护生报考护理专业的动机、目的是复杂的,有的是羡慕护士工作,有的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有的是屈从父母的意见等,总之,对护士工作的认识带有盲目的成分,护士毕业后不愿从事护士工作。

1.1.2 护理特色不突出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基本采用压缩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后加挂护理专业课的模式[1]。这种模式实质仍是传统的医学模式,注重基础医学知识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护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培养的毕业生既不像医生又不像护士,影响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思想不稳定,最终造成护理人才的流失。

1.1.3 人文、社会科学的成分较少如适合护理人才培养的人际关系学、心理学、行为学、美学等课程开设较少,忽视了心理、社会行为等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不能体现“人”这一护理基本概念的含义,造成了学生对护理服务对象的认识偏重于生物学的层面。护理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已渗透到人文与科技、道德伦理与社会价值中,表达着人情与理性的深刻关系[2]。护理本科课程设置中人文、社科成份的欠缺,直接影响了护理学生的质量,护生工作后难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发展而改从其他行业。

1.1.4 学科独立发展意识不强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医生的助手层面,工作以打针、发药、量血压为主。忽视护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即使在本科教学计划中,护理科研的涉及也很少,全国50%以上的院校没有涉及护理科研教学。另外,选修课开设较少,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最大比例达33.3∶1,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趋势,使护生的知识结构单一不全,创新意识、科研意识不足,不利于护理学科的整体发展及护生本身的多元发展。

1.2 护士离职原因分析

1.2.1 护士配置不足按1∶0.4的标准计算,医院的标准配置是每40张床位一个病区,应当需要16名护士,而大多数医院都没能达到这个标准。忙碌中的护士们,都像是踩着风火轮在“作战”,医院里不少的“燕尾帽”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还没取得资格证的实习生、进修生。按照规定,在获得护士资格证以前,这些护士只能做一些护理的辅助工作,而不能单独实施侵入性的医疗操作如打针。但实际上,

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面对大量的患者,没有经过注册的普通护士、甚至是实习生都参与了一线操作。很多住院治疗的患者都感觉护士比医生还忙,除了打针、发药,护士基本上不会在病房多停留。护士配置不达标,直接影响了护理质量,护理质量难达国家标准,导致病人对医疗服务不满。护士配备不足,一方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则导致病人缺少优质的护理。由于护士工作量大,很多必要的护理程序不得不被省略。护士的紧缺,还使得各大小医院病房中家属的数量总是远远大过患者,病房中还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护工的身影。护士除了打针、发药外,和患者的接触少之又少,护理作用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临床护理水平正在滑坡。诸如此类临床护理现象,导致一部分护理人员身心疲乏,难以坚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自动离职。

1.2.2 医院重医轻护原来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原则被大多医院忽视了。医生握有诊疗、开药的权利,他们是为医院产生经济效益的主体,这几年医院特别讲求经济效益,护士所做的工作再辛苦,在经济效益方面也体现不出来,就使得护士在医生面前一直都扮演着从属者的角色。

1.2.3 待遇偏低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有编制的护士开始减少,合同制护士逐渐增多,直接导致了护士待遇低下。待遇低下,护士就没有归属感,不论是收入还是地位,都和医生差了很多,她们安不下心来,护理人才也就流失得很厉害。很多女孩子即使来了,做了一段时间,到后来都觉得去机关、去企业比待在医院熬夜好,还能得到起码的尊重,而在马斯洛关于人的五种需要中最重要的是自尊和受

人尊敬的需要,护士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评价,极易导致护士心理失衡,最后表现出对病人和工作失去原有的热情,越来越多的护士最后选择了离职[3]。 2 对策

2.1 改革护理职业教育内容

2.1.1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课堂教育上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适时穿插医德医风及“南丁格尔”精神教育,用崇高的信念陶冶学生情操,使其感受自己职业的意义,热爱护理专业,自身无专业歧视。

2.1.2 调整学制护理专业教育虽需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但不是临床医学的辅助学科。为此,天津医科大学、石河子医学院、大理医学院等先后尝试四年制护理本科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临床学院护理系,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提出“以人为中心,前后整合”的四年制护理教育,采用交叉式教学模式、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深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为加强我国护理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多元化护理,对处理自然与人文科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护理学与医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2.1.3 整合课程按系统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是近年医学教育改革中的新趋势。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放弃了传统的课程构建形式,按系统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将专业护理课程分为:护理学Ⅰ(人与社会)、护理学Ⅱ(生殖)、护理学Ⅲ(营养与排泄)、护理学Ⅳ(呼吸与循环)、护理学Ⅴ(活动与休息)、护理学Ⅵ(意识与感觉)[4],使课程间的衔接更紧密,学科内容有机结合,符合国际护理

教育改革的趋势。

2.1.4 强化实践护理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护生一毕业就要接触和从事相关工作,因此护生在校期间,必须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各院校都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护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实践性很强的护理新课程,如《急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另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实验及操作课的比重。

2.1.5 增开选修课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各医学院校都列出了合理的选修课程。如《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药理学》、《护理科研》、《护理美学》、《护理英语》、《症状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营养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病案操作》、《口腔护理学》、《护理科研讲座》、《医学法学》等。

2.2 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待遇

2.2.1 增加编制应该增加护士人员的编制,减轻工作负担,让她们的心理、生理机制得到调整和恢复。卫生行政部门还应对医疗机构执行医院护士与病床比进行严格监督,对不达标者进行处罚。

2.2.2 改变收费应适当合理提高护理费用,使护理不再成为造成医院亏本的工作。医院应调整收费项目的比例,如提高诊疗、护理等核心医疗的费用,降低药费、仪器检查等费用。在不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使其得到高质量的医治和护理,并把患者亲属从病床前“解放”出来。另外,社会应给予护士与医生同样的尊重,明确界定其工作范畴,尽可能减少护士所从事的非护理工作,使护士能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