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标和人教版化学教材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新课标和人教版化学教材的变化

及对教学的影响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情况介绍

1、更加贴近化学的本质

(1)导言

实验版: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修订版: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课程性质

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3)课程的基本理念

强调:国家意识、民族意识。

实验版:让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修订版:让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2、突出探究

修订版:4.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3、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标准(实验版)标准(修订版)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3、认识物质的多样性。3、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

化物。

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

成氧化物、酸、碱、盐。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4、教学建议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重写或调整了“实施建议”,增加了11个典型案例。

(1)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修订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了教学目标的撰写,对广大教师把握教学的方向很有实际意义。

并列举了“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课时教学目标。

(2)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3)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标准,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并列举了“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课后教学反思。为广大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提供了范例。

二、教材修订说明

(一)修订依据:课程标准、课题研究、教材回访、审查意见。

(二)基本原则

1、增强逻辑性、可读性、趣味性。

2、探究过程的理解、再认识。

3、更新知识内容。

4、更加贴近学生。

5、注意知识的衔接。

(三)修订内容

1、增加提示性边框栏

新版教材增加“方法导引”栏目,如“观察方法(实验)”、“数据处理”、“配平方法(技巧)”、“分类方法”等。

2、内容顺序调整

原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和第四单元“物质结构的奥秘”顺序调整、整合。

3、规定了必须完成的学生实验

规定了至少应该完成的学生实验活动: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燃烧的条件

(4)金属的物理性质与某些化学性质

(5)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6)酸、碱的化学性质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去除

强化安全规范操作,如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改为描述、老师演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增加“连接仪器装置”。

4、重视化学学习的意义

(1)重视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如增加温室效应正作用的介绍。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对化肥农药的正确认识与合理使用。1965年,美国科学院发表研究报告说,DDT使用20年来,至少拯救了5亿人的生命。同时,DDT非常稳定,分解速度极慢,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和致癌。

(2)资源危机意识和能源危机意识

提供相关资料,如中国稀土:储量第一、生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1970年,中国稀土占全球总储量的比例为75%,到2005年下降为55%,近几年持续下降,到2009年,进一步下降到31%。不仅要讲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更要提出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偏少,渗透资源危机意识和能源危机意识。

5、避免“低幼化”“城市化”倾向。

三、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1、重建教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常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多年来,主导和控制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是一种被人概括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几乎成为大多数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们的思维定势,极大地束缚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带来巨大的惯性阻力。

信息时代的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知识剧增使得人们不可能在数量上进行追逐。教育部吕福源副部长曾多次强

调:“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创新人才的最重要的特征不是掌握更多的已有知识,而是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会运用知识去创新。”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它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该重建课堂,以学生周围的世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把“知识”放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