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农用地分等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评价(分等)单元:是农用地等级进行评定和 划分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内部土地质量相对 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差异。例如,不同地貌 部位的土地不划为同一单元;山脉走向两侧水 热分配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地下水、 土壤条件、盐碱度等土地因素指标有明显差异 的不划为同一单元。
• 产量比系数:是以国家指定的标准粮食作物为 基础,按当地各种作物单位面积最高理论产量 之比算的各种作物产品与标准粮单位折算的比
耕 地 分 等 技 术 流 程 图
二、分等的原则
• (一)综合分析原则 • (二)主导因素原则 • (三)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 (四)可比性原则 • (五)定量分析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 (六)分层控制原则
三、相关术语的定义
• 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 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 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 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 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由于各地养地方式难以统一, 因此这里的标准耕作制度主要指种植制度。
• (二) 耕地分等的技术流程
• 耕地分等是对耕地的综合评价,包括自然质量、经 济、生产力、利用程度评价等,在整个过程中穿插 体现,最终获得多层次的成果。充分利用有关部门 的经验和成果,在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的基础 上,进行耕地自然状况、利用状况、投入—产出 状况的补充调查。以国土资源部制定的《规程》提 供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等参数的计算成果为基础, 结合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等,对耕地进 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最后确定耕地等别。具体的分 等流程见图2-2。
• 耕地分等和定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分等侧重于反映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耕地潜在的生产力水平,要求在 全国具有可比性;定级侧重于反映耕地现实的生产力水平, 仅在县级行政区内具有可比性。定级是在分等的基础上进 行的,分等结果间接地反映了定级中相对稳定的因素部分, 但并非是定级的全部,定级必须结合实际,对分等参数 (如耕地利用系数、耕地经济系数)进行必要的修正,并 在考虑一些易变的自然质量因素的同时,考虑市场因素、 交通便利因素等。等别高低对级别有很大的影响,但级别 并非是等别的细分。
达到的最高产量。即在光温生产潜力基础上进一 步考虑降水的限制作用后的理论产量。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四、 耕地分等的方法及技术流程
• (一) 耕地分等的方法
• 经过外业调查、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后,首先要确 定标准耕作制度、指定作物、基准作物、指标区、 划分评价单元及确定各指标区的分等因素;然后编 制各指标区“指定作物——分等因素指标值—— 质量分”关系表,并用特尔菲法确定权重值,指定 作物稻谷(早稻或晚稻)各分等因素分级分值及分 等因素的权重值;最后按照分等数学模型计算出各 评价单元的地等指数,进行初步分等,经实地校核 调整后,确定各单元的地等指数和等别。
农用地分等(耕地)
一、农用地分等的概述
• 1、定义
• 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 均土地利用条件下,根据规定和程序进 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 用地等别。
• 2、任务
根据农用地自然、经济属性,对其质量 优劣进行评定,划分等级。
耕地分等的内涵
• 耕地分等是根据构成土地质量相对稳定的自然条件和 社会经济条件(以自然条件为主),综合反映不同自然 条件的耕地在不同经济条件和利用水平下的收益差异, 统一划分形成等别顺序和修正体系;侧重于反映因耕 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 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耕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土地利用系数:用来修正土地的自然质量, 使达到接近土地的实际产出水平的系数, 计算公式:(KLj为某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 土地利用系数;Yj为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 单产;Yj,max为第j种指定作物的全国最高 单产)。 “产量—成本”指数:计算公式为:(aj为 第j种指定作物的“产量—成本”指数,单 位为千克/元;Yj为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实 际单产,单位千克/公顷;Cj为样点的第j种 指定作物实际成本,单位为元/公顷)。 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Kcj为样点的 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aj为样点第j 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Aj为第j 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的全国最
气候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 其它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当地实际 光、热、水气候资源条件下,农作物群体所能 气候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 其它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当地实际 光、热、水气候资源条件下,农作物群体所能 达到的最高产量。即在光温生产潜力基础上进 一步考虑降水的限制作用后的理论产量。
图 2-2 耕地分等技术流程图
四、 耕地等别划分
4.1 耕地分等的理论基础 4.2 基础资料的真实性 4.3 指标区的划分 4.4 指定作物及其参数的确定 4.5 县域内等值区的控制 4.6 土地利用系数修正 4.7 确定作物理论最大产量及适用范围 4.8 复种指数的修正 4.9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耕地分等中的应用
光合生产潜力:假设作物具有理想的群体结 构,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热量、水分、 CO2、土壤养分等外界环境条件及农业技术 措施等都处于最佳状态,在作物光合器官以 最大效率摄取太阳光能的条件下,根据光合 理论测算的作物群体的最高产量称为光合生 产潜力。亦称作物产量的理论上限。 光温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 证,水分、CO2供应充足,其它环境条件适 宜情况下,理想作物群体在当地光、热资源 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亦即光合生
• 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 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 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 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 种粮食作物。
• 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 所涉及的作物。
• 指标区:是对区域内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各 种因素和因素组合,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 异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它指标区的最 小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