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环境地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铜仁地区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铜仁地区地处贵州省东部,是我国西南部较典型的山区,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其所管辖县、市、特区总面积18032平方千米,总人口360.72万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至数百万元,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近年来,随着土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加之气候的变化,地质灾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为了缓解或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本文将从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探讨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地质
环境条件的关系。
关键词:铜仁地区;地质灾害;环境现状;地质环境
作者简介:田亚刚,男,1989年生,学生(合肥工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铜仁地区是贵州省东部一个较典型的山区,生态地质环境复杂多样, 致使该区地层岩相组合极其复杂, 加之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储藏, 使得近年来的人为工程活动剧烈, 本已脆弱的地质环境进一步遭受损坏, 为了对该区业已损坏或正在遭受损坏的地质环境进行整治, 国家对该区注入了大量工作, 以县( 市)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于2000 年开始在该区展开了, 至2007 年 2 月止, 全区所辖8 县 1 市 1 特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已全面结束。通过上网查阅很多资料,进行总结,本人可以了解更多知识。从而对该区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现状、成灾特点、危险性、预防措施等因素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依据。希望能为地方政府等决策部门在该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提供参考, 使其总体决策、方略、针对性、可操作性,避免无的放矢。
1、地质灾害发育现状
对铜仁地区9县(市)1特区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表明, 该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 其中滑坡116处、崩塌(危岩)231 处、、泥石流74处、地裂缝11 处、地面塌陷54 处, 总计1532 处地质灾害。据初步统计, 自1990至2003 年, 铜仁地区共发生的1532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造成人员伤亡38 人, 损毁房屋11723 间, 搬迁1835 户7731人,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387. 27 万元, 因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有24682 户87612 人。目前各种地质灾害隐患点仍威胁人口118196 人, 房屋62018 间, 土地34321 亩, 受威胁经济约177058 万元。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区内可分为高中山、中山、低中山、低山和少量丘陵地形, 其中高中山地形主要分布在中部江口县梵净山地区及周边地带, 河谷深切、沟谷纵横交错, 水系发育, 面积约2200 km2, 占总面积的12 21% ; 中山、低中山地形主要分
布于松桃县、沿河县、德江县、石阡县、思南县、万山特区境内大部地区, 大部河谷切
割浅, 局部河谷切割较深, 树枝状水系较发育, 面积约9600 km2, 占
总面积的53. 21%; 低山地形主要分布于玉屏县、铜仁市、印江县、江口县境内
部份地区, 河谷切割较浅, 树枝状水系发育, 面积约5032 km2, 占总面积的2792%; 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铜仁、江口等碳酸盐岩地区, 面积约1200 km2, 占总面积的6. 66% 。中山、低中山的广泛分布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根据地貌成因类型, 将境内地貌划分为溶蚀地貌、构造侵蚀地貌、溶蚀
侵蚀地貌三类。溶蚀地貌: 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分布地区, 是区内主要地
貌类型之一。其形态为洼地、岩溶漏斗、峰丛峡谷、峰丛沟谷等, 地形变化较大, 面积约10020 km2, 占总面积的55. 60%。构造侵蚀地貌:
主要发育于碎屑岩地区, 地形切割强烈, 河谷发育, 密度大, 树枝状水系
发育。具#V∃字型沟谷, 脊状山地地貌, 面积约2003 km2, 占总面积的11 11% 。侵蚀溶蚀地貌: 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地带, 地形切
割较深, 冲沟发育, 密度大, 树枝状水系发育, 具#U∃或#V∃字型沟谷, 锥状、脊状山地地貌, 面积约6000 km2, 占总面积的33. 29%。溶蚀地貌、溶蚀
侵蚀地貌的广泛分布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2 2 地层与构造条件
区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凤冈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 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 以北北东向及北东向雁列式构造为主构成境内基本构造格架。
根据中国地震动态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属% 度区。境内出露地层有蓟县系、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分布于江口县梵净山地区, 为碎屑岩形成的浅变质岩; 南华系、震旦系地层分布于江口县、铜仁市、松桃县、石阡县境内部份地段, 为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类; 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广泛分布于区内中部和东南部地区, 呈北北东向展布, 为碳酸盐岩类夹碎屑岩类, 是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发育层位; 二叠系、三叠系地层主要分布
于区内西部的德江县、沿河县、思南县、印江县、石阡县境内部份地段, 呈北东向展布, 为碳酸盐岩类夹少量碎屑岩类; 第四系零星分布于河谷两岸、地势低洼及
缓坡地带, 为松散岩类, 是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层位。
3 地质灾害成因初步分析
综合铜仁地区各类地质灾害产生原因, 其成因大致可概括为基础条件( 主要为地形地貌条件、气象水文条件、人为工程建设等) 和诱发条件( 主要为暴雨和人类活动) 。
3.1 自然因素
铜仁地区内大部地段地形切割强烈、高差较大, 坡度较陡, 前缘
临空面较好, 特别是梵净山地区及周边地带, 河谷深切、沟谷纵横交错, 水系发育, 同时, 区内广泛分布的志留系页岩、泥岩等软质岩及第四系残坡积物等, 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地质条件; 而区内出的岩酸盐岩分布区, 地形切割强烈、高差较大, 坡度较陡加之断层、节理、裂隙较发育, 为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