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内涵及重要意义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时间:2011年02月01日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赵永贤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我要评论建国以来,我国高校领导体制几经变迁。
1989年,中央决定公办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这一领导体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20多年来,保证了我国高等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学校的持续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
实践证明,这个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必须长期坚持。
然而20多年来,这一领导体制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有些同志对其内涵的认识还不到位,在表述中和实践中人为分割“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这一有机整体,有的甚至怀疑实行这一领导体制的必要性。
又如,党委和校长的职责、职权界定还不够明晰,党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等议决事项和程序还不够规范,导致少数高校领导班子不够和谐,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这一领导体制的实质和内涵,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提升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
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点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三层含义:第一,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第二,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第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要保证党委的集体领导,又要支持校长独立行使职权。
在实践中,对于这一体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决策与执行的关系把握党委和行政的定位在高校管理系统中党委处于最高层,负有对学校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作出决策的责任;校长处于执行层,负有接受党委的领导、执行党委的决议、把党委的目标决策化为具体行政措施的责任。
从权力分配角度看,这是高校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
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一些见解
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一些见解摘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部署,是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学校治理、提高中小学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刻理解它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系统规划此制度的实践路径,促进改革的落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校长;负责制;见解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人才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管理体制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具有重要意义。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可以确保学校与党的教育方针相一致,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因此,本文通过对对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旨在推动理论探索与创新,为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
一、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重大意义(一)优化学校治理机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将党的领导与学校管理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学校治理结构。
通过明确校长的职责和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提高学校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可以积极引领教师团队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且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可以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要求,加强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
在这种制度下,校长作为党的重要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和任务,必须时刻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学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做出积极贡献。
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路径.(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深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要清楚认知党委领导是校长负责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性质的保障,能够为学校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决策,保障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致性,也要意识到校长负责制是党委领导实施的关键,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负责人,肩负着具体的管理职责。
校长负责制工作落实情况报告
校长负责制工作落实情况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行校长负责制,以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校长负责制的工作落实情况,特就此向领导和广大教师汇报,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一、校长负责制的概念和意义校长负责制是指将学校的管理权交给校长,校长担负起全面领导学校工作的责任。
其主要目的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校办学效果。
实行校长负责制,旨在激发校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心,使其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校长负责制的工作落实情况自我校推行校长负责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校长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下是具体情况:1.教育教学方面:校长在教育教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认真负责地制定了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校长关注教学质量,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评估工作,以确保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保证。
同时,校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道德修养,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校长充分发挥了对师资队伍的管理和带领作用。
他们注重选拔优秀的教师,为学校争取到了一批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校长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并严格执行,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校长还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和教学经验。
3.学校管理方面:校长充分发挥了对学校管理的领导作用。
他们制定了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校长注重学校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校长还加强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管理学校。
三、校长负责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根据对校长负责制工作的分析和评估,我们深感应该进一步解决以下问题:1.校长的能力和素质不尽如人意,有些校长在管理和领导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应加强校长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关于自治区中小学校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自治区中小学校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的通知》精品文档XXX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新党组通字〔2006〕46号为切实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促进自治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结合我区中小学校实际,现就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深刻认识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作用在自治区中小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自治区决策。
实践证明,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对自治区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经验的总结,是做好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工作的根本保障。
在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坚持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在中小学校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疆地处多民族聚居的内地,中小学校始终处于反分裂.精品文档反渗透的前沿,“三股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鼓吹“圣战”,传播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与我争夺青少年,对中小学校的侵蚀和渗透从来没有停止过。
因此,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维护中小学校稳定和自治区社会的稳定,是关系事。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把中小学校的领导干部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是维护新疆稳定和祖国统一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近年来,各级党委认真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是,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一些地方落实得还不够好,有的学校党组织对自身职能的定位不准,决策议事机制不健全,民主管理措施不到位,等等。
因此,各级党委要站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在中小学校全面贯彻落实。
对校长负责制的正确理解
对校长负责制的正确理解——专题讲座建立和完善责任制,是邓小平同志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指出“关键是建立责任制”。
“要从上到下建立岗位责任制。
这样工作才能有秩序、有效率,才能职责分明。
”许多学校管理的通病是责任不清,不讲效率,要求不高,议而不决,决而下行,行而无效,管理不善,指挥不灵,然而查究起来,又无人承担责任。
因此责任制在学校的落实,是学校管理的关键。
本文就校长负责制落实略抒己见。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肯定了“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是,校长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学校党组作为政治核心起保证监督的作用,教职工通过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
实施完整的校长负责制,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校长负责制中的几个问题。
1、校长的中心地位与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校长是中心,党支部是核心,不能正确理解“中心”与“核心”的关系,是校长负责制不落实的常见问题。
一些学校就出现了“两心”现象,校长与支部书记争权夺利,互不服气,各搞一套,互不认帐,造成班子不团结,工作难开展的局面。
一些学校是“两心少一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软一硬,即校长。
书记谁硬听谁的,谁硬谁起主导作用,反正只要不发生问题,过得去就行,一旦有事又互相推诿扯皮。
还有一些学校“两心合一”。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享有充分的权力,无拘无束,表面上避免了党政矛盾,实际上难以合理发挥行政体系和政治体系各自的作用。
有的学校就出现了校长兼书记大权独揽,滥用权利,营私舞弊,搞乱学校的情况。
校长为中心是校长的个人责任和科学管理所必须的统一领导及权责统一。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首长,对内主持全面行政工作,对外代表学校,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同时兼负与上述权力相应的责任。
这使得校长职,权、责统一,校长的责任制得以保证,强化了行政指挥系统,有利提高学校工作效率,但是,校长不能撇开党支部,要以党支部作为政治核心和参谋部,在重大决策和行政过程中要依靠党支部的参谋和支持,并自觉接受党支部的监督。
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研究和思考
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研究和思考摘要探索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教育体制改革任务。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负责制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一项重要内容。
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校党委和行政的决策权限分工,修订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形成学校内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相互支撑和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法》已经明确规定高校领导体制是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是如何明确高校党组织的领导职能和校长的职权,避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领导班子机构重叠、效率不高等现象,仍是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校党委和行政的决策权限分工,修订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形成学校内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相互支撑和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一、明确校党委和校长职权明确校党委和行政决策的权限分工,完善学校的咨询、决策、执行及监督系统,形成学校内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相互支撑和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首先,正确理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党委领导是一种主要以思想、政治、组织领导为主的适度领导,掌握学校的改革、发展大局,决定学校重大各项事务,支持校长独立行使职权。
党委对高校进行统一领导,只限于对学校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这个度以内,而对高校的改革、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领导等这些方面的具体管理工作则由校长全面负责。
另一方面,校长负责是全面负责,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等行政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种有限负责。
作为高校法定代表人的校长,既要向党委负责,向师生负责,又要代表学校向政府、社会负责。
这种负责是在党委领导下这一层面、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负责。
其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键是正确处理好党委和行政、书记和校长、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高校应贯彻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高校应贯彻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者:陶然来源:《群众》2016年第03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对于贯彻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着非常全面的阐述以及十分精准的要求。
但是在我们现实的工作语境中,仍然存在着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种种认识误区,这往往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有的甚至阻碍了高校科学、和谐、平稳、有序地发展。
特别是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向着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迈进的当下,抓好高校顶层设计,以系统思维来贯彻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刻不容缓。
走出三种认识误区误区一:校长是法人。
出了问题,校长的责任。
在接触到的一些高校同仁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念:“校长是法人,校长说要这样办,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校长是法人,但同时也必须在党委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
并且对校长的责任范围以及议事决策程序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所以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地将所谓的拍板“一股脑”推在校长的身上,更不能因此夸大校长的权力范围。
试想,如果这样的思想误区,恰恰遇上一个喜欢独断专行、任性而为的校长,那么学校的章程、规定岂不就成为了“一言堂”?如果说部门在办事的时候,是如此体现“校长意志”,又怎能了得?出了问题,板子固然该打谁打谁,可是被损害的学校利益、师生利益,又岂是问责就能挽回的?误区二:开了“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形成的就是“组织决议”。
此处所说的“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是那些与《实施意见》中的要求大相径庭的会。
《实施意见》中所说的议事决策规则,是全面贯彻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保证。
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该怎么开?什么内容该上会,如何上会,如何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集中商议、民主决策?如果对于这些要素,我们只有形式上的满足,而没有实质上的到位,那么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本该坚持党委正确领导,体现公平公正、科学民主议事决策的工作单元就成了“形同虚设”的“走过场”,甚至反倒可能成为个别高校领导意图“个人意见凌驾于组织之上”的“华服”。
法规概论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理解
对我国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理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质是确立党委在高校的核心领导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的重要作用。
它体现了党委领导同校长负责的辩证统一。
在这一领导体制下,党委既是政治核心又是领导核心。
它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领导的有效形式。
这一体制中的“党委领导”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从党委在学校的地位来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立了党委在学校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的地位。
党委是学校的最高领导集体。
除党委外,在学校中不能有别的核心,不能有凌驾于党委之上或与党委平起平坐的组织和个人。
党委和校长的关系当然是,也只能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校长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委充分尊重和发挥校长在学校的重要作用。
这是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所在。
其次,从党委的主要职责来看,党委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和决定学校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上。
党委要对学校工作中诸如改革和发展的规划和方案、年度工作计划、系处级以上干部任免、晋职晋级工作方案、经费预决算、基建大项目安排以及校生产和科研发展计划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并围绕党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规定的高校党委的主要任务就体现了党委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领导。
再次,从党委的领导方式来看,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所谓政治领导,主要是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对学校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所谓思想领导,就是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师生员工的头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
所谓组织领导,就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党和学校的各项任务。
这一体制中的“校长负责”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三都民中贯彻落实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
三都民族中学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中小学校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师教育系统实际,现就我校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意义实践证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需要,也是做好新形势下中小学校管理工作,推进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保障。
目前我校党组织健全,学校班子成员职责更加明确,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明显加强。
但是,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作浮于表面或被动应付;学校民主管理和决策议事机制不健全,等等。
因此我们要站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在中小学校全面贯彻落实。
二、明确职责,正确把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科学内涵中小学校党组织是党在中小学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中小学校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其主要职责:(一)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全校师生员工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坚持对党员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党性观念和党的先进性教育,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巩固阵地、抵御渗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三)充分发挥政治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宜决策与管理,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发展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研究决定学校党政领导的工作分工以及中层干部及教师的聘任解聘,负责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推荐、考核和监督;(四)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用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体师生员工,培养“四有新人”;(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党员队伍、教师队伍以及学生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加强学校政治纪律的管理与监督,处理学校带有政治倾向的问题,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六)领导学校的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妇委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做好校内统一战线工作。
如何理解“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
如何理解“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必然是既要有管方向、定决策的,也要有抓执行、抓具体的,这样才能决策有效率、干事有方向、部署能落实。
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是这样一个好制度、好机制。
评判一项制度的好与坏、优与劣,关键一点看其是否符合实际、适应实践。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性质的大学,其学校管理体制尽管不尽相同,但不论何种管理体制,其共同点就是不仅要符合学校的组织特点,更要能适应办学实践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
实践证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高校领导体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
这一制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巩固不能动摇。
一说到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党委领导”就是书记统揽一切;“校长负责”就是学校行政事务都应校长说了算。
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把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割裂开了。
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党委领导,是党委在高校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是党的集体领导、集体决策,不是某一个人包揽一切;校长负责,是校长和其他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自觉接受党委的集体领导,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等工作。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比较典型的说法,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是“领导的不负责、负责的不领导”,这种说法虽不无偏激之处,但也反映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职责不清的问题。
职责清晰,方能各司其职。
新出台的《加强和改善高校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从管方向、管全局、管干部、管人才以及党要管党等方面,明确了党委的10项工作职责,从抓教学、抓科研、抓管理等方面,确定了校长的10项工作任务,让领导的担当责任、负责的参与领导,理顺了党委领导、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解决职责上错位、工作上串位的现象。
关于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几点认识
关于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几点认识作者:郭明凯来源:《商》2015年第45期摘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我国高校领导体制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历史选择,贯彻落实好这一制度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促进高校科学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贯彻落实;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制;认识2014年10月,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了完善,并就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出了要求、作出了规定,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体现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要求。
实践证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高校科学民主决策的必要路径。
一、关于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当前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重要体现。
《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中明确指出:“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也提到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
可以这么说,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纪国法的明文规定,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重要体现。
(二)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办公厅《实施意见》的出台,是对我国原有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完善。
一方面,对“党委领导什么、怎么领导”、“校长负责什么、如何负责”进行明确,进一步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对高校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议事规则作出规定。
对校长负责制的理解
对校长负责制的理解近年来,学校管理中对校长负责制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只要求校长在学校管理上一定要扮演好领头羊的角色,同时对校长运用管理手段,规范学校内部运行也有一定的要求,那么什么是对校长负责制呢?一、对校长负责制的定义对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在促进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方面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同时也要求校长按照法律法规、教育部门有关规定和学校章程的要求,制定并执行校务规划,策划发展略,协调学校内部各方资源、力量,保证学校内部和师生安全等方面的规范经营。
二、对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性1、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教育教学是核心任务,校长负责制能有效加强上级对学校的管理,使教育教学中的规范、标准逐渐得到落实,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优化学校管理结构学校是一个组织,需要有一个严密的管理结构来维持学校各方面的正常运行,对校长负责制的落实能够促进学校管理结构调整和完善,使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力和任务更加合理化、标准化、权责分明,为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3、推进学校品质文化建设从学校职能分析,学校不仅是教育人才,同时也应该是塑造人的品质、形成人的文化的场所,对校长负责制要求校长在学校内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学校品质文化建设注入正能量,树立学校内部的良好氛围和形象,也为全方位、多维化的培养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4、保证学校内部安全和稳定安全稳定是学校的基础,只有保证校园内安全稳定,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也才能为师生安心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对校长负责制要求校长必须积极负责,按照安全规定有序主导学校的安全工作,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建立稳定有序的管理体系,为增强学校在安全和稳定方面的管控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三、对校长负责制的实现1、构建健全的学校管理体系学校管理体系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运行质量和效果,通过对学校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有利于开展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管理,进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形态,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是对校长负责制落实的前置条件。
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理解与实践
(hni n esyo FnneadE oo i , a un000 ,C i ) Sax U i rt f i c n cnm e Ti a 30 6 h a v i a s y n
Ab ta t P n u i es e d n s ae e sh o ’ f i n a e r h fd cs n i nv rie .P icpe a mi s ae n sr c :C C i n v ri sa miit ts t c o l Sa a s a d h s t i to e i o u iest i t r h r h g i n i s r il d n t t i n i rs
Ke o d :u ie i d n s a o ;s s m r cp e S a mi s ain;C C la esi n v ri e y W r s n v r t a mi t t n y t o p i il ’ d n t t s y i ri e f n i r o P e d r n u ie t si s
a mi srt n i n v ri e . r cp e S a mi i r t n i b s d Ol e g ia c fC C,a d i se t l o i lme t h o e fC C. d n t i u ie t i ao n si s p i il ’ d ns a o a e i t u d n eo P n ti s h n se s n a mpe n eo h y o P i t t
Un e sa d n n a t e o rn i l ’ mi i cp e SAd ns a o c t i
Un r t e S se fCPC a e ’G uda c de h y tm o Le d r s i ne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再认识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再认识作者:王婧雯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年第06期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等学校一项基本的具有法律影响力的管理制度。
在高等学校长期的发展中,这项制度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实行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对于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务行政管理方面的影响性以及能动创造性,促进和繁荣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内涵所谓“党委领导”,是指党委集体领导,即党委总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集体讨论决定学校的一切重大事项。
党委是高校全局工作的领导核心,既是高校的政治领导核心,也是高校管理体制的领导核心。
所谓“校长负责”,是指校长对外是学校的法人,对内作为学校最高行政领导,在党委领导下全面主持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依法行使职权。
校长负责是落实党委领导的关键,校长不仅要自觉维护党委的领导地位和权威,还要充分维护高校法人权益。
在党委和行政领导的关系上,党委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党委要充分行使领导权,领导学校的全面工作;另一方面,党委又要充分调动校长和其他行政领导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监督并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只有这样,才能理顺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把党委领导和行政负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
校长既要尊重、维护党委的领导,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党委的集体决策,贯彻党委的决议,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实际工作中,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学校党、政一把手,各自工作职责不同,工作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决策系统和行政系统适度分离,不仅有利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而且有利于建立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内涵及重要意义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内涵及重要意义摘要:本文对高等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意义及其内涵进行了探索,阐明了正确理解和把握其内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内涵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实行有效领导的制度保证,也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根本制度。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于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高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完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及其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领导体制也几经变化,先后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第一种突出党委领导的体制,易流于党委包揽行政事务,行政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有悖于管理的规律;第二种强调校长负责,这种体制虽然责任比较明确,但可能产生校长独断等问题;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力求将党委集体领导与校长个人负责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长处,更加适合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
1.1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我国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建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推进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这种体制,在保证高校正常运作的同时,保持了高校稳定和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已经为高校发展历史所证明并为人们所认识。
1.2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重要的管理意义。
在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以在高校建立起一个决策科学、运行高效、保障监督有力的工作格局。
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
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作者:景芝玉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21年第01期所谓校长负责制,即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义务教育现行的校长负责制实施30多年来,推进了中小学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培育了一批有思想、有担当、有作为、有影响的优秀校长,也创建了一批文化内涵深厚、办学质量优秀的名校。
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基于此,开展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成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
当前,燕山教委党委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吹响了中小幼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集结号。
北京市房山区星城小学作为燕山地区第一批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校,在燕山教委党委领导指导下养正、育正并轨,积极探索实践。
作为学校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和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在小学开展试点的主要参与者,我在经历了文件精神的学习、实施细则的制定、运行流程的梳理等一系列工作后,通过本文谈谈个人体会与收获,以及试点工作对学校带来的变化与影响。
明确一件事最初听到“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时产生过疑问:首先,开展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通行校长负责制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其次,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是什么关系?对此,我通过学习文件精神,以及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领悟,不仅解答了疑问,还提升了自己对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定位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探索建立集党组织集体领导和校长行政负责两个优势为一体、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充分发挥校长积极性的一种领导体制,是对中小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一次重要变革,其核心要义是落实党组织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
同时,还要健全党组织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用制度来保障在党的领导下、校长主持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执行党组织关于学校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小学校园中的党组织也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中的党组织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力量,履行着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等重要任务。
作为执掌学校大权的校长,如何正确履行校长职责,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带领党组织做好工作,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校园管理工作的基础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小学校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制度。
它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校园中的党组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保证校园中的各项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1.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校园管理工作的必要措施校园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学生们的教育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而党组织作为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力量,具有推动校园管理的重要作用。
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党组织在校园管理中的发挥作用,完善学校的管理体系,提升校园管理的水平。
2.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原则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点,而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更是一个重要原则。
在校园管理中,校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着党的领导原则,通过校长的带领下,党组织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推动校园管理水平的提升。
3.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规范校园管理的基础规范校园管理,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是校园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而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可以带来相应的规范效果。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党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协同校长共同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应扮演的角色在党组织领导下,校长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责任人,其职责和作用不仅仅限于管理一所学校,同时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国家各项改革事业的重要力量。
而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后,校长应扮演的角色如下:1.突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在党组织领导下,校长应扮演突出党组织领导作用的角色。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沿革、内涵界定与实践创新探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沿革、内涵界定与实践创新探究作者:杨波,祝湘陵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9期杨波,祝湘陵(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
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两个重要构成因素。
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贯彻落实这一领导体制的核心和要旨,在执行中必须明确党委和行政的定位,科学划分党委的领导职责和校长的行政职权;正确处理党委书记和大学校长的关系,规范党委的定期换届工作;切实加强党委和行政制度匹配建设;并加强高校学术权力建设,避免行政权力对其进行干涉,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制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66-03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制度沿革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历经七次调整,即: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的一元化领导、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试行校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每次体制的变革和调整都是根据当时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应运而生,都为探索并促进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发展提供了选择的路径,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以及某些领导体制存在的历史局限性,没能持续存续下去,但其实践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探索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于199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后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的党的建设的通知》中确定并开始实施的。
之后,1996年中央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高校党建法规性文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其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99年1月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内涵及重要意义摘要:本文对高等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重要意义及其内涵进行了探索,阐明了正确理解和把握其内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内涵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实行有效领导的制度保证,也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根本制度。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于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高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完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及其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领导体制也几经变化,先后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第一种突出党委领导的体制,易流于党委包揽行政事务,行政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有悖于管理的规律;第二种强调校长负责,这种体制虽然责任比较明确,但可能产生校长独断等问题;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力求将党委集体领导与校长个人负责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长处,更加适合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
1.1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我国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建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推进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这种体制,在保证高校正常运作的同时,保持了高校稳定和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已经为高校发展历史所证明并为人们所认识。
1.2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重要的管理意义。
在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以在高校建立起一个决策科学、运行高效、保障监督有力的工作格局。
通过党委的集体决策,有利于学校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决策的慎重性与合理性。
高校管理是一个行政过程,当然需要实行行政决策,否则就没有管理秩序和效率。
然而对高校建设以及改革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建立一个集体研究决策的机制,通过民主集中制,依靠集体智慧决定重大问题,以防止偏误。
同时还需要有一个行政监督机制,防止个人的独断专行,并在出现误差后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实施救济。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是将校长个人行政负责与党委的集体决策以及对行政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是高校管理过程最优化的有效形式,符合管理规律。
2、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们党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确立下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是高校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有效制度,是高等院校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向前推进的重要保证,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但在实践中,虽然这一制度实施已有多年历史,但校长和党委的权利边界却一直不明晰,党政之间的矛盾和不协调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班子的整体合力。
要预防和制止这种情况的产生,必须深化对制度的理解,正确认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内涵与关系。
2.1深入理解党委领导的内涵。
首先,党委领导是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要求和体现。
高等教育作为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更能充分体现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的执政地位。
其次,这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性质和要求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服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50多年的高校发展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削弱了党的领导,学校的发展就要受到影响,国家就容易出现不稳定。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是适应我国高校性质、任务与管理实际的有效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三,党委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其职责主要是把握方向、统领全局、决策大事、选配干部。
其领导职责主要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人选,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这是《高等教育法》赋予高等学校党委的领导职责。
2.2正确认识校长负责的内涵。
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对“校长”概念的正确理解。
《高教法》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高校校长在高校中的法人地位,也就是说,高校校长是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
二是对“负责”内涵的正确认识。
就是指“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高校校长握有与其责任相一致的权力。
如对各项工作的决策权、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和奖惩权。
从上述“校长负责”的内涵及其职权范围可以得出如下认识:第一,“校长负责”是“双向”负责。
“双向”,是指对内、对外两个方向。
对内,校长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工作,要向学校党委负责,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负责;对外,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负责。
第二,“校长负责”是“有限负责”。
这个“有限”是指校长在一定的层面和一定的范围内负责,即在“党委领导下”这一层面、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这一范围内负责。
第三,“校长负责”是“分工”负责。
这个“分工”主要是指党政分工。
是中共党员的校长,在党委内部按照党内分工,认真履行“个人分工负责”的职责;非中共党员的校长要在党委领导下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同时,校长要注意发挥副校长和行政部门负责人的作用,在校长的统一指挥下分解责任、分工负责确保校长职权的全面落实。
2.3统一认识、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之间的关系。
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之间的关系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党委领导是核心,党委处于学校的政治核心和领导地位:校长负责是关键,校长及行政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并在党委领导下行其职、负其责。
这一关系是确立党对高校领导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既不能动摇,更不能颠倒。
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共同构成完整的高校制度,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面都是片面的,都是没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制度。
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党员校长一般是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校长负责是实现党委领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求党委书记懂业务,校长政治合格,或者说书记更强调政治上强,校长更强调业务过硬。
作为高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制度,不允许执行落实中出现因校而异、因人而异的现象。
3、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内涵的重要意义。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只是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只有真正掌握了其理论精髓,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才能确保其发挥应有的效果。
3.1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是实施这一领导体制的基础。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内涵理解的不深不透,可能会出现:一是把“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对立起来。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执行起来随意性时有发生,工作中缺乏沟通和交流,而导致党政思想上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校长的依法行政作用都被削弱,使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丧失掉实际功能:二是把“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割裂开来,虽然党委与行政在领导职责、管理手段、工作方法等方面有不同,但是“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是高校领导体制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有的认为党委的任务就是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行政事务不需过问,完全交由校长负责,有的认为校长受党委领导,凡事必须经过党委研究决定,这种只强调一方的重要性,忽视另一方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人为地将“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割裂开来,必然会扰乱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三是把党政职能混淆起来,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一方包办代替另一方的问题,要么党委会就是“一揽子会”,大事小事统统端到党委会上来研究决定,导致以党代政,党委包揽行政工作,要么行政脱离党委的领导,对事关学校全局的重大事项不提交党委会研究决定,导致行政越权行使了党委的领导,这种党政职能混淆的后果,必将削弱党对高校的领导,也会制约行政的管理权力。
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就会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
3.2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是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的基础。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否认真贯彻和落实,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
在党政班子中,书记和校长的关系是矛盾的焦点,书记和校长是党政班子的领头人,书记和校长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要坦诚想见、开诚布公,经常交流思想,在处理各类问题和决策之前,要事先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其次是正职和副职的关系,正职和副职要自觉摆正位置,正职要充分尊重副职,信任和支持副职,副职要积极配合正职,以此形成成员之间的协调、团结与融洽的工作关系。
因此,领导班子要牢固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的事业为重,加强理论学习,用共同的政治目标来统一班子成员,用学校全局的利益来约束个人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坚强的领导核心,从而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适合高校的科学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使其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