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拉格学派对索绪尔的思想既有吸收和继承,也有发展和创新。
他们用索绪尔的理论阐述音位的概念,用结构主义的观点解释语言成分等等,标志着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第一次被全面地应用于实际的语言分析之中。
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们在音位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
其代表人物—特鲁别茨柯伊的<<音位学原理>>中所总结的音位理论,是欧美语言学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
正如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特鲁别茨柯伊的音位学,就不可能有今日美国的音位学,犹如没有欧几里德几何,就不会有今日的现代几何一样。
”
布拉格学派(亦称功能结构主义)是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大流派之一,是“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力的西方语言学流派。
正如美国语言学者鲍林杰所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布拉格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从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理论研究、主要成就等四个方面对布拉格学派作简要的评述。
一、产生背景
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衰微
整体上讲,19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历史的方法比非历史的方法影响更加广泛。
裴德森在其名著《19世纪的语言学》中甚至没有论及洪堡特。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方法的局限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首先,历史方法过多注意语言个别语音和个别词形的原始形式,对
这些个别语音和个别词形与其他语音和词形的相互关系考察不够。
由于这种方法的关注点在于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语言的整体结构性和系统性往往被忽略了。
其次,语言的历史材料离我们越是久远越是残缺不全,而根据一些残缺不全的材料虚构原始语言形式往往会使问题简单化,并带有较多的主观随意性。
在语言学史上,一种方法的提出和发展往往是基于对已有的方法的批判性的继承的。
1911年,马泰修斯在布拉格发表了《论语言现象的潜势》的著名演讲,索绪尔在日内瓦讲授共时语言学,博阿斯撰写序言的《美洲印第安手册》在美国出版。
这表明共时研究的思想已经在同一个阶段在不同的地区产生的。
2、索绪尔理论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主要领导人马泰修斯的许多语言学思想和观点都与索绪尔非常接近。
比如:他强调语言的比较分析,但强调不能局限于历时的,更应该注意共时的、静态的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语言体系和语言体系发展过程中的结构上的规律性。
”这一思想是索绪尔思想的核心,是结构主义学派的灵魂。
3、俄罗斯语言学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的成立与俄罗斯语言学有一定的联系。
理论主张深
受俄罗斯咯山派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古尔特内的影响。
而且该学派的两位主要成员特鲁别柯依和雅柯布森都曾是俄罗斯学者,都在俄罗斯的学术环境中受到熏陶,并都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工作过。
4、布拉格学派的语言活动范围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活动范围甚广,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具有鲜明的国际性。
不但同苏联语言学界有较深的关系,且与西欧的学者和科学中心也有密切联系。
俄翼:特鲁别茨柯依《音位学原理》;雅柯布森:《语音定律的概念和目的论的标准》《语言和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德国学者:贝克《语言联盟》;比勒《语言理论》
法国学者:邦弗尼斯特《印欧语名词形式的起源》《印欧语施动名词和动作名词》
丹麦学者:布伦达尔《介词理论》《普通语言学论文集》;叶姆斯列夫《格的范畴》《结构语言学》
荷兰学者:格鲁特《作为功能科学的音位学和语音学》
塞尔维亚学者:鲁奇茨克
三、理论研究
1、共时和历时的研究
布拉格学派认为必须强调共时分析的优先地位,但又不能把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对立起来。
认识语言本质和特性的最好方法是对现代语言作共时分析。
因为只有语言现状才能提供详尽的材料,使人们可能有直接感觉。
共时描写也不能绝对排除进化概念,因为在共时分析部分,也总能察觉到正在消失的东西、现存的东西和正在形成中的东西。
他们特别强调:作为功能系统的语言观念,无论是为了重建,还是证明它的演变在对过去语言状态的研究中同样是要考虑的。
不能像日内瓦学派那样在共时方法和历时方法之间架上不可逾越的障碍。
我们在共时语言学中用功能的观点考察语言系统的要素,也不能把受过变化影响的系统置之不顾而去判定语言所曾经受过的变化。
认为语言变化只是一种偶然的破坏性的伤害,与系统观点毫不相干的想法是不合逻辑的。
语言变化往往以系统、系统的稳定和系统的重建等为目标。
所以历时的研究并不排斥系统和功能的观念,不考虑这些观念就是不完备的。
此外,该学派认为比较方法应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认为比较研究不应只限于发生学问题,如谱系问题和构拟问题。
还可用来发现语言系统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他们认为结构比较的方法既可以在亲属语言之间进行,也可运用于分析非亲属语言;既适用于历时分析,也适用于共时分析。
就共时分析来说,可比较各语言系统的结构规律,比较不同语言为了适应交际需要而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手段等。
与历史比较法不
同,他们的结构比较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进行语言结构类型的研究,为后来的语言类型学奠定了基础。
2、语言系统的研究
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从孤立的观点去研究,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必须考虑同一语言系统中的其他成分。
因为在一个系统里,成分之间的关系经常受到影响并被其他的关系取代,这些变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持这一语言系统的平衡,这些变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持这一语言系统的平衡。
雅克布森同时还指出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具有完全平衡的系统,都有结构上的缺陷,但即使有缺陷,也并不影响用结构的方法研究语言。
相反,这正好符合语言系统作为一个动态的看法。
如果语言系统不是动态的,如果语言结构没有缺陷,语言也不可能发展。
语言系统不平衡的动态性是语言交际功能的必然结果。
使用语言谈论的这个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且越来越复杂。
因此,语言就要不断打破自己的平衡以适应这种复杂性和交际功能的需要。
3、语言功能的研究
功能和系统是布拉格学派的两句箴言,对语言进行功能和系统研究是他们的基本要求。
所谓功能是就语言在现实社会里的实际作用而言的,是言语活
动的目的和任务,照马泰休斯的说法“语言是服务于某一种目的的表达方式系统”因此,“进行语言分析,则必须运用功能的观点”。
具体而言,布拉格学派提出了以下三大理论:
(1)马泰休斯二功能说
1923年马泰休斯提出了二功能说,他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旨在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功能伴随着交际功能。
表现功能是个人情感的即时流露,旨在抒发说话人自己的情感或引发听话人的情感,是第二位的。
只包含有交际功能的语篇(比如科技语篇)是极为特殊的情况。
语言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根据交际功能的需要。
交际本身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交际,比如传达信息,陈述事件;另一种是呼吁的交流,比如要求、命令、疑问等。
(2)比勒的三功能说
1934年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布拉格学派成员之一的比勒提出了三功能说。
他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模式,即语言是一个人用来告诉另一个人某种事情的工具。
据此,一个语言行为一方面涉及作为交际功能的符号系统,另一方面涉及说话人、听话人和所要谈论的事情三个要素。
比勒没有赋予符号一种特殊的功能,他分别说话人、听话人和所谈论的事情三个要素赋予表现功能、呼吁功能和描述功能。
在语言行为中,三种功都存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中一种功能占主导地位。
重点
落在不同的方面时,语言就具有不同的功能。
当重点在说话人表达本身的情感时,比如痛苦时的叫喊、自发的感叹,语言具有表现功能。
当重点旨在影响打动听话人时,比如要求、命令,语言就具有呼吁功能。
当重点在谈论的内容时,语言具有描述功能。
语言对话情景的三个要素以及相应的三个功能可以图示如下:
对象和事物的状态(描述功能)
说话人(表现功能)………………听话人(呼吁功能)
符号
实际上,比勒德三功能划分同马泰休斯的二功能划分很相近,马泰休斯的交际功能含义更广泛,大体相当于比勒的描述功能和呼吁功能。
比勒的三分法有利于避免“交际”一次的多义性所可能产生的歧义。
(3)句展示功能
布拉格学派的功能研究还体现在句子分析上。
布拉格学派认为:分析句子,除了从语法的角度之外,还可以从功能的角度来进行。
这一观点具体体现在马泰休斯于1939年创立的句展示功能理论中。
句展示功能(亦称实际切分法)是布拉格学派采纳的从功能角度分析句子的方
法。
具体而言,它是从心理角度来看待句子的。
如
“friend like him i don’t like ”
(像他那样的朋友我喜欢)
这句话中,语法上的主语是“i”,而心理上的主语也就是要加以说明的话题是“friends like him ”。
句展示功能就是研究句子中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马泰休斯从所传信息的角度观察句子,认为句子包含两个基本的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位,即从上下文已经知道的事实或者设想已知的事实,这一部分不增加待传的新信息;第二部分是述位,它包含待传的全部新信息,并可以大大增加听话人的知识。
这种区分可以用来对比语言变体和不同语言的句子结构。
四、音位学研究
在语言学领域,布拉格学派的突出贡献在于音位学。
而这一学派有关音位学的理论在其代表人物之一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这一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该书于1938年7月发表在《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上,凝聚了他一生的精力,他共收集了二百二十多种语言材料,从中整理出一个元音系统(34个)。
该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特鲁别茨柯依把统一的语音学划分为两门科学即语音学和音位
学:语音学即是关于言语的声音的学科;音位学,即关于语言的声音的科学。
语音学只应该研究语音物理性质和心理性质,音位学则只应该研究功能方面,把音位学看成是对语音功能的研究,这样也就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开来,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2、明确了音位的定义
特鲁别茨柯依从语音对立和特征出发,认为音位是某种语言中最小的具有辨义对立特征的语音单位。
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位的三个特征:a具有区别性;b是最小的语音单位;c只能通过区别性特征来确定。
3、提出了划分音位的原则
特鲁别茨柯依提出了两条划分音位的原则:
其一,如果两个音不能相互替换或者相互替换之后就会改变词的意义或者把词歪曲到不能辨认的程度,那么它们就是不同音位的体现。
例如:汉语中的“piao”(飘)用不送气的“b”替换送气的“p”,就可以变为“biao”(标),便为了不同的词义,那么“p”“b”在汉语中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其二,如果两个音出现在同样的位置,并且能相互替换而不改变词义,则它们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
例如德语“ja”(是的)可以用
“jja”替换,其词义并未改变,只是将重读元音前的辅音延长以表示强烈的感情。
4、分析了语音特征
特鲁别茨柯依把各种语言中构成辨义对立的语音特征分为元音特征、辅音特征和非音质特征。
元音音位只能由元音特征组成,辅音音位只能由辅音特征组成,非音质特征总是附着在元音音位之上的,因而没有一个音位是只由非音质特征组成的。
特鲁别茨柯依是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元音系统特征的:a部位特征(音位特征):按部位的不同,元音可以分为八个音色类(唇化元音、非唇化元音、前元音、后元音、唇化前元音、唇化后元音、非唇化元音和非唇化后元音)。
b开口度特征。
任何语言的元音系统中都具有不同开口度的音位对立,可分为不同的“响度级”,如开元音、闭元音等。
c共鸣特征。
共鸣特征可以说明元音的纯与不纯,它能把唇元音和鼻化元音或者带喉头作用的元音区别开来。
同样,特鲁别茨柯依也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辅音系统的语音特征的。
a部位特征。
部位特征主要包括舌根——舌背音、舌尖——齿音、擦音和唇音,此外还有边音、颚音、舌音、喉头音等。
b方式特征。
方式特征包括塞音、擦音和响音。
c共鸣特征。
辅音系统中唯一的共鸣特征与鼻化关联,并由此形成了口音和鼻音的对立。
对于非音质系统特征,特鲁别茨柯依提出了“音节负荷者”的
概念,即是指音节中负荷辨义的非音质特征的部分。
区别句子的非音质特征包括句调、区别句子的音域对立、句中重音和停顿。
五、雅克布森的区别特征学说
从上面对《音位学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语音的“区别特征”最早源于特鲁别茨柯依,其后在50年代,雅克布森运用声谱分析的成果,创立了“区别特征”。
语言交际中,任何最小的区别性都使听话人面临二中选一的情况。
雅克布森等人在《语音分析初探》一文中提出了“对分法理论”及“区别特征学说”。
他们分析了世界上许多语言,把最小对立体归纳为12对区别特征,即元音性——非元音性、辅音性——非辅音性、鼻音——口音、聚集——分散、突发——延续、粗糙——圆润、急停——非急停、浊音——清音、紧张——松弛、顿音——锐音、升音——平音、降音——平音。
雅克布森的音位对分法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纷纷引用和评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有的用以建立某种语言的音位系统;有的对雅克布森提出的十二对区别特征加以修订;有的以此来设计语音的识别方案,用电子计算机来识别和筛选输入的语音等。
六、主要成就
布拉格学派作为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其取得成就是
举世瞩目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了欧洲结构主义的发展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同属于欧洲结构主义,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欧洲结构主义的鼻祖是索绪尔。
索绪尔的理论诞生于20世纪头10年,但是查阅欧洲结构主义的历史时不难发现,3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语言学才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
在布拉格学派诞生以前,索绪尔关于“系统”的概念并未在语言学中产生实质的影响,发挥实质的效用,只是在布拉格学派成功地运用索绪尔的“系统”概念,创立了音位学理论之后,才使“系统”理论充分显示其深远的意义。
从这一点来说,布拉格学派继承了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观,这一继承过程同时也宣传了索绪尔主义,以至于40年代末,美国语言传至欧洲时,欧洲的几乎所有的语言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索绪尔主义的色彩。
因此可以说布拉格学派推动了欧洲结构主义的发展。
2、音位学上的成就
布拉格学派在语音研究方面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表现在:第一,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开来,指出语音学是研究言语的声音,音位学是研究语言的声音;其次,解决了划分音位的方法,通过研究最小的语音对立体,总结了12对语音区别特征,提出了区别特征学说。
第三,
布拉格学派在音位研究中取得明显效果的结构主义原则和方法,对语言学的其他部门,如句法学、词汇学、语义学等的研究,都很有启迪。
3、功能分析上的成就
布拉格学派在句子的功能分析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对以后的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马泰休斯提出的句展示功能上。
4、其他成就
布拉格学派还提出“语言联盟”的理论,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发展了功能区分体系,引入了标记和无标记这两个术语,后来的语义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等根据各自的体系借鉴和发展了这两个术语;发展了语言分析的普遍理论体系;该学派提出的要加强对标准语理论、术语和功能语体的研究,以指导整个语言文化工作的思想对于今天语言学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提倡把最新的理论运用于从中学开始的语言教学的思想对于目前的应用语言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将结构和功能同时纳入语言研究之中;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音位学,为后来语言学的研究开启了数理的传统,丰富和发展了语言研究的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著作类
封宗信:《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廖美珍:《语言学教程精读精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钱军:《结构功能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林玉山:《现代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论文类
赵永峰:《经典重温——布拉格语言学派的历史与现实》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第一期
王伟:《布拉格学派评介》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月
李诗芳:《布拉格语言学派说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
转自http://210.45.32.7/xiweb/wyx/xu/html/yuyan/20097821234783. htm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