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理论与英语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理论与英语学习

作者:岳琼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9年第07期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理论,分析迁移的种类、影响迁移的因素及常见的英汉迁移现象,并提出促进英语学习中正迁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负迁移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语言迁移;英汉迁移现象;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1-0182-02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英语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仍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结合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理论,讨论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一、语言迁移的含义与理论背景

迁移作为一个心理术语,是指已获得的指示、技能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在外语学习中,迁移是指人们已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母语及其学习经历对学习新语言的影响。它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如果某个外语结构在母语中有对应结构,或母语对外语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在学习中就会出现正迁移。反之,就会产生负迁移。

早期的迁移研究强调心理官能的训练是保证迁移的根本条件。从Thorndike等人提出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开始,客观成分在迁移中的作用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系统的语言迁移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语言学家C.Fries和do。他们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出发,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强化,是习惯的形成,是新旧知识的联结。20世纪60年代末,Chomsky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假说和普遍语法理论:人类语言结构存在着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反映了人类的经验过程。随后,出现了D. P. Ausubel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之后,随着迁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扩展,学习的生态系统逐渐引起重视。生态系统即学习者学习时的客观情境,包括最初的学习以及后来的迁移中所涉及的物理的社会的情境。通过与学习者的相互作用,情境也成为完整的学习的一个有意义的组成部分。

二、迁移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心理学一般将迁移分为四类:顺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逆向正迁移、逆向负迁移。这些迁移在英语教学中比比皆是。如英语阅读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这属于顺向正迁移。英语句式学习中的温故而知新是逆向正迁移。记忆单词中产生的混淆遗忘现象为负迁移。

(二)影响迁移的因素

影响英语学习迁移的因素很多,包括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及知识的应用等。对于这些制约因素,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中,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影响新的学习或迁移的发生,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三、常见的英汉语言迁移现象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迁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语音层次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在发音和规则上及形式上是有着根本的分歧的。汉语的韵母19个,生母21个,英语的元音20个,辅音28个,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汉语没有像英语那样的辅音群;英语单词常以辅音结尾,而汉语单词则主要以韵母和n/ng结尾,因而中国学生读英语单词时习惯在辅音后面加上一个元音。

(二)词汇层次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意义有很大差异。母语词汇在词义方面的干扰比较突出,如:某些词汇在汉、英语中内涵或外延不一致;对词的蕴涵意义把握不准。初学英语者往往把汉语的搭配习惯错误地迁移到英语中去。

(三)句法层次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如按语气分,英汉都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按结构分,都有单句、复句。另一方面,这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及表现手法上都不尽相同。

(四)语篇层面

西方人的语篇往往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接着直线推进,且首尾呼应。而东方人的语篇模式则是迂回式,开篇从相关问题入手,陈述时委婉曲折,语篇发展呈“S”形。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交际原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如,在交往中,中国人遵循“自卑而尊人”的准则。又如,在英语文化中,交际场合要回避年龄、收入等个人隐私问题;而在汉语文化中,过问私事则是关心或友好的表示。

四、促进英语学习迁移的主要策略

在我国学习英语最普遍的场所是课堂,很少有英语习得那种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因此教师更需掌握和运用迁移理论,帮助学生认识英语的词汇、句子和篇章的规律。

(一)创设真实适宜的语言情境,遏止负面迁移

教学中应考虑到情境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充分创设并利用各种情境,以使语言迁移达到最大效果。教师要花费一定的工夫,在有可能发生负迁移的地方或时候,做好事前的启发诱导工作。创设适宜的实体或虚体情景,让学生产生丰富联想。借助于各种现代化教具,通过教师的形象描素,使学生进入英语环境中,把想象与思考交融在一起。

(二)提供参与语言交流的机会,促进合作学习

首先,教师可直接或间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参与语言交流活动的情境,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示范。其次,同辈群体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很有效的资源。学生之间经常对话讨论有助于迁移的产生。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由于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相对不利,缺乏实际使用外语的场合,因此,教师应强调并鼓励学生形成应用英语的意识,使其有意识地比较、分析语言输入与母语及已有语言水平的差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应用迁移。

五、结语

通过对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迁移的相关理论、分类及影响因素。同时,结合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利用迁移理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