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丛神经阻滞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1.神经解剖颈丛由C1-C4神经的前支(腹侧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处,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始端的前方。

颈丛分为浅丛和深丛。

浅丛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位置表浅,散开行向各方,其穿出部位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一个阻滞点。

浅丛的终末分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支配枕部、耳廓、颈部、肩部和胸部上部的皮肤感觉。

深丛主要支配颈深部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最重要的分支为膈神经,由C3-C5颈神经的前支组成,其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腹心包,还发出分支至膈下面的部分腹膜。

2.适应证颈丛支配区域手术操作,镇痛。

3.患者体位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4.探头类型高频线阵探头5.扫查与进针方法(1)浅丛:探头横向倾斜置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大致平环状软骨上极水平可见颈浅丛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部,此为阻滞部位;同时可见绕过胸锁乳突肌后缘出现在该肌肉浅部的耳大神经。

采用平面内法,经胸锁乳突肌后缘进针。

(2)深丛:探头横向倾斜置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平甲状软骨上缘(相当于C4水平),与胸锁乳突肌后缘基本垂直缓慢向中线移动探头,神经位于颈动静脉之间,可用彩色模式鉴别动静脉。

采用平面内法,经胸锁乳突肌后缘、颈内静脉外上方向颈总动脉方向进针。

6.注意事项颈深丛非常靠近颈交感神经链,误阻滞该结构可引发霍纳综合征。

(本文内容参考自《Comprehensive Atlas of Ultrasound-guided PainManagement Injection Techniques》(Steven D.Waldman)中文译本《超声引导下疼痛注射技术图解》(马辉,许华))。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第六章神经阻滞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神经丛、神经干周围,暂时阻断其向中枢和外周传导冲动的功能,从而产生局部区域感觉、运动功能的消失,称为神经阻滞麻醉。

第一节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囊腺瘤切除术;气管切开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甲状舌骨屡等皮肤及皮下浅表手术;颈部椎板减压。

2 禁忌证呼吸道不能保持通畅的颈部手术;小儿及不合作者均不能选择颈丛阻滞麻醉。

二解剖颈神经丛分浅丛和深丛,由颈1-4(C l-4)脊神经前支组成。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经过椎动脉后面到达横突尖端,过横突后,这些分支与上下相邻的脊神经分支连接,形成一系列的环。

浅丛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从筋膜下穿出至表面,其分支主要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深丛在斜角肌间隙与臂丛神经处于同一水平,并同为椎前筋膜覆盖,主要支配颈部肌肉和其他深部组织。

麻醉时浅丛、深丛神经均应给予阻滞,才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

颈神经丛阻滞范围包括整个颈部、头的后部、肩及胸上部,犹如披肩样范围。

三操作步骤(一)穿刺点定位1 深丛 C2穿刺点在乳突下约1.5 cm、向后约 1cm处;C4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会点;C3穿刺点在C2-4连线的中点。

2 浅丛在C4穿刺点。

(二)操作程序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的颈丛阻滞点和局麻药剂量。

1 三点法颈前阻滞法:传统的颈深丛阻滞法。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两上肢自然下垂、紧贴躯干;在肩背部垫一薄枕便于暴露颈部穿刺部位。

用记号笔标记C2、C3、C4;消毒铺巾,左手示指尖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7#注射针头依次穿刺;C4横突比较浅、进针2一3 Cm即可触及颈椎横突,患者述有异感更可确认,针尖稍稍退离骨质避免损伤骨膜,左手拇、示、中指固定针头,右手持含局麻药注射器注药,注药前、中、后注意轻轻回抽,观察有无血液或其他回流液;然后再行C2、C3阻滞。

浅丛阻滞可在C4深丛阻滞完成后将穿刺针退至皮下组织,突破胸锁乳突肌腹(将胸锁乳突肌提起便于操作)分别向头端及尾端各注人局麻药4一5ml,单侧总量不超过10ml。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42.中 ® <务戌法考 2021 耳 29 象苐 22期(Jiinesf-Jmmii'il “f’n.aimia an(丨rHsahi丨itv• 2021. ' A 表12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差异对比(i±s)组别安種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骨折愈合时间(W)观察组30 61.74 土 14.6168.17 土 13.5048.17 土 10.02 25. 17 土5.01对照组30 95.67 ± 18.0305.49 ±20.3298.67 ± 18.61 30. 17 ±6.17 t8.0028.37813.086 3.445P0.0000.0000.0000.0015.2 2组术后6个月随访愈合情况比对:随访6个月,比对2组愈合情况,观察组愈合良好率为96.67%,明显较对照组 73. 33% 高(P<0.05),见表 2。

表2 2组术后6个月随访愈合情况对比(n,%)组别例数优良差愈合良好率观察组3013(43.33)16(53.33)1(3.33)29(96.67)对照组3010(33.33)12(40.00)8(26.67)22(73.33)X1 6.405P0.0115.3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 36% ,而观察组为3. 33% ,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见表3。

表3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组别例数术后感染局部供血不足关节催硬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01(3.33)0(0.00)0(0.00)1(3.33)对照组304(13.33)1(3.33)3(10.00)8(36.36).X2 6.405P0.011讨 论四肢创伤性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g前主要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术2种治疗手段w。

有研究显示,90%以上四肢创伤性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后,骨折端都能自行恢复,但仍有5% - 10%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因局部供血 不足、术后感染、再骨折、骨折端分离等并发症,导致骨不连情 况发生,对患者患肢功能恢复造成严重影响A。

【转贴】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大家一起学习

【转贴】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大家一起学习

【转贴】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大家一起学习第七章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第一节概述疼痛是一种由急性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

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治疗。

神经阻滞术又称为神经阻滞疗法,它是在痛症患者的脑、脊神经的节、根、干、丛或末梢等处的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化学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滞神经传导功能,切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止痛、治痛治疗目的手段。

注射疗法是指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将合理组合的治疗药液注射到炎症灶的局部区域,通过直达局部的、相对高浓度的少量药物,取得控制甚或消除局部病灶效果的注射方法。

自大约200年前劳动人民发现古柯叶汁有伤口止痛作用,到1936年Rovenstin首次利用神经阻滞术治疗痛症,神经阻滞疗法经历了局部麻醉药的发现、发展,注射器的发明使用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近20~30年,神经阻滞疗法更是以其独特的手法、戏剧性的疗效促成了一个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疼痛(诊疗)科的新生与成长。

神经阻滞疗法既不同于神经阻滞麻醉,又不同于俗称的“封闭”。

神经阻滞麻醉要求所阻滞神经辖区手术操作时必须无痛,肌肉松弛,亦即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同时达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完善阻滞。

所用药液绝大多数为单纯的局部麻醉药,且局麻药的浓度远高于神经阻滞疗法所使用的浓度。

而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的局麻药仅需较低的浓度,多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

注射的药液除局麻药外,多伍用抗炎、营养神经或活血化瘀药;以及毁损神经组织的药物,如乙醇、酚甘油、多柔比星等。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通过阻滞痛觉冲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和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反应,改善局部血供,清除炎性致痛物质以消除炎症,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达到止痛、治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具有应用及时便捷,镇痛效果确切,阻滞范围随意可控,阻滞时效相对可调,阻滞操作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各种麻醉神阻法详解

各种麻醉神阻法详解

各种麻醉神阻法详解颈神经从神经阻滞1. 解剖颈神经丛由C1-4脊神经的前支组成,除第1颈神经以运动神经为主外,C2-4神经后根均为感觉神经纤维。

每一神经出椎间孔后,从后方越过椎动、静脉在各自横突间连结成束至横突尖端。

颈神经离开横突尖端后分为浅支和深支。

浅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岀颈筋膜,向前、上和下方走行,支配枕部、颈外侧区、肩部前侧和外侧的皮肤。

深支支配颈部肌肉和深层结构,并参与形成膈神经。

2. 适应证颈浅神经丛阻滞仅适用于颈部和肩部的浅表手术。

颈深神经丛阻滞适用于甲状腺手术、颈部淋巴结活检或切除、气管造口术等。

对于难以维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患者应禁用颈神经丛阻滞。

3.阻滞方法(1)颈浅神经丛阻滞:病人仰卧,去枕,头偏向对侧。

取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使用22G穿刺针垂直缓慢进针直至出现落空感,注射10ml局麻药即完成浅丛阻滞。

(2)颈深神经丛阻滞:病人仰卧,去枕,头偏向对侧。

从乳突尖至锁骨中点做一连线,此连线中点即为第4颈椎横突位置(相当于成年男性喉结上缘)。

乳突尖下方1-1.5cm处为第2颈椎横突。

2、4横突之间为第3颈椎横突。

在2、3、4横突处分别作标记。

常规消毒皮肤,使用22G穿刺针垂直进针直至抵达颈椎横突,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即可注射局麻药3-5ml。

深丛阻滞一般只需阻滞1-2点。

也可应用改良颈丛阻滞法,即以第4颈椎横突为穿刺点,当针尖抵达第4颈椎横突,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一次注入局麻药10-15ml。

4.并发症(1)全脊麻和硬膜外麻醉:颈深丛阻滞时,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间隙所致。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短针,针尖一定要触及横突骨质,注药前回抽无脑脊液,分次少量注药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2)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麻药误入颈动脉或椎动脉是主要原因。

此外,颈部血管丰富,局麻药吸收过快,也可导致中毒。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局麻药用量,必须反复回抽无血后再缓慢注药。

(3)膈神经阻滞:最常见的并发症。

颈丛神经阻滞加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颈丛神经阻滞加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对 照组有 6例切皮时 自觉疼痛 , 加用
锁 骨 骨 折 固定 术 的麻 醉 方 法 很 多 , 以
局麻 药后开始手 术 , 中未感觉 疼痛 ; 术 另 3例分离骨膜 时出现疼痛 , 给予静 脉复合 药( 芬太 尼 0 1 g 佛牌 利多 5 g 后 , .m , a r ) 效 果不佳 , 给予氯胺酮注射液 复合 。对照组 有 6例 , 试验组有 2例分离骨膜时 出现疼
例。 方 法 : 院 后 均 查 心 肝 肾 电解 质 及 血 人
种植物蛋 白其不 良反应 主要 为机体 的抗
原反应 。表 现 为过 敏 , 部 注 射 部位 的 局 红 、 、 、 , 轻 度 的体 温 升高 , 肿 热 痛 有 多在 3. ̄ 75C~3 .  ̄ 85C。咽喉 痛 、 关节 痛 , 般 一
C ) 胸前外侧神经 ( C 、 。胸 锁关 、 C 、 c ) 节及锁骨 间韧带 、 肋锁韧带的神经支配为 锁骨 上 神 经 ( C ) 锁 骨 下 肌 神 经 C、 及 ( C ) C 、 。颈浅 丛神 经位 于 胸锁 乳 突肌 后缘 中点 , 从这点呈放射状分支 向前 即颈 前神经、 向下 即锁骨 下神 经 、 向后上 即耳
嗪 2 m ) ③差 为患者 感觉 明显 疼痛 , 5 g; 追 加辅助药后 仍不满意 , 或需加用其他麻 醉
方法 ( 加用局麻或用氯胺酮 ) 。
结 果
丛神 经阻滞加 高位 肌 间沟臂 丛神 经阻滞
麻 醉 用 于锁 骨 骨折 手 术 , 阻滞 效 果 明显 优 于 高 位肌 间 沟 臂 丛 神 经 阻 滞 。 关键 词 颈丛神 经 阻滞 臂 丛 神 经 阻 滞 锁 骨 骨 折 di1 . 9 9j i n 10 —64 . 0 1 o:0 36 /.s . 0 7 s 1x 2 1 .

颈丛阻滞-麻醉-2022年学习资料

颈丛阻滞-麻醉-2022年学习资料

02-器材:3.8~5cm长的22G短-斜面针-颈深从阻带-体位与颈浅丛相同-1.乳突-2.C 横突-3.胸锁乳突肌后缘-05-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环状软骨水平触摸到-C6横突,并与乳 连线。C2~C4进针点标记:C2:乳-突尾2cm,C3:乳突尾侧4cm,C4:乳突尾侧6cm。 消毒皮肤后,沿着已确认的各横突间的连线进行皮-下浸润。在定位手指间垂直于皮肤进针。不应偏向-头 进针。稍微偏向尾侧进针有助于防止穿刺针意-外刺向颈髓。缓慢进针直到触及横突。此时,退针-1~2 m并固定好穿刺针,回抽无血后注射4~5m1局麻-药。拔针后,-按顺序在不同节段水平重复以上步骤
颈浅丛阻滞带及围术期管理-患者仰卧位或者半坐位,-头转向阻滞对侧。-1.乳突-标志-2.胸锁乳 肌的锁骨头-和体-3.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进针深度大约1cm-1、治疗巾和纱布-2、20ml 射器,-消毒皮肤后,沿着胸锁乳-与3.8cm长的25G-突肌后缘皮下分别向垂直-针连接-器材作-3、5ml注射器用-技术-方向、头侧、及尾侧呈扇-形各注射5ml局麻药.-于皮肤局部浸润、无菌手套,记-号笔,尺子-颈浅丛阻滞不适感较小,进针前可予以适-当镇静,阻滞起效时间10~1 分钟,头颈部-手术时,避免过度镇静-7
07-平面内进针-由于目标神经位置表浅,平面内-技术(从中间或者侧面进针)和平面外-技术都可以 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注射12ml的局麻药,确认注射-点是否合适,然后再注入剩下的-10~ 5m1局麻药包围神经丛。-02-平面外进针
如果神经丛看不清楚,可以选-用胸锁乳突肌下法。针进到胸锁-乳突肌下方,针尖直接到胸锁乳-突肌和 前筋膜之间,靠近胸锁-乳突肌后缘。调整针尖位置,注-提示-射局麻药,并使二者分层,由于-因为颈 丛常常显示不清,所以该阻-颈浅丛是纯感觉神经,因此不需-滞并非一定要看见神经丛。即使图像-要高 度局麻药。-上神经丛位置不确定,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注射10~15ml局麻药也可获得-可靠的效 。-颈浅丛位于臂丛的上方,可通过识别-斜角肌、臂丛或椎前筋膜作为超声图-像上的标志。

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肩锁部手术中的效果

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肩锁部手术中的效果
2 结 果
近年来 , 随着交通事故 和坠落伤 的增多 , 锁 骨 骨 折 及 肩 锁 关 节 脱 位 等 肩 锁部 外伤 患者 越 来 越 多 。 传 统 的麻 醉 方 法 常
选用颈丛神经阻滞 , 但 常 存 在 阻 滞 不 全 。现 将 笔 者 采 用 颈 丛
组 间 显 著性 分 析 用 x z 检验。
神 经 阻 滞 。所 有 患 者 均无 穿刺 部 位 感 染 及 局 麻 药 物 过 敏 史 。
肩 锁 部 的 神 经 支 配较 为 复 杂 , 同时 受 颈 丛 和臂 丛 神 经 的 支配 , 所 以肩 锁 部 手 术 患 者 的 麻 醉 一 直 是 比较 困难 的麻 醉 【 l 1 。
总结报告如下。 l 资 料 与 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o 0 8 — 1 2 - 2 0 1 2 — 0 9在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行
醉 效 果 优 者 2例 ( 8 %) , 良8 例( 3 2 %) , 差 1 5例 ( 6 0 %) 。 两组
优 良率具有统计学差 异( P < 0 . 0 5 ) 。
锁 骨 手 术 区域 皮 肤 为 颈 丛 神 经 的分 支 锁 骨 上 神 经 ( C , 、 C ) 支
配, 肩锁关 节的支配神经 为腋神经 ( C 、 C ) 、 肩胛上 神经 ( C 、 C ) 、 胸前外侧神经 ( C 、 C 、 C , ) , 胸锁关节及锁骨间韧带 、 肋 锁 韧带 的支配神经为锁骨上 神经 ( C , 、 C ) 及锁 骨下肌神 经 ( C 、 C ) 。 所 以, 单 一 的颈 丛 或 臂 丛 神 经 阻 滞 , 达 到 成 功 阻 滞 的 成
[ 2 0 1 3 - 0 1 - 2 0收 稿 , 2 0 1 3 - 0 2 — 1 9修 回】 [ 本 文 编辑来自: 董冰嫒] 临床 医学

医院麻醉科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技术规范

医院麻醉科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技术规范

医院麻醉科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技术规范颈丛神经阻滞【解剖】颈丛由C1-4 脊神经前支构成,C1 重要为运动神经,其它均为感觉神经,分深丛和浅丛,从椎间孔穿出后,经颈椎横突分叉处,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筋膜,分为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颈前神经和锁骨上神经(内侧支、中间支和外侧支),支配区域为枕、颈及胸肩上部,呈披肩状。

【适应证】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但病变侵及气管,颈部巨大肿瘤,不合作者或穿刺部位感染者不适宜采用。

【操作办法】1.体位:仰卧,头偏对侧;2.定位:病人昂首,显露胸锁乳突肌,穿刺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外静脉交叉处(相称C4 水平,平甲状软骨上缘);3.穿刺办法:取6.5 号针,穿刺点处作皮丘,与皮肤垂直进针,在颈前筋膜前方寻找横突,此时病人有酸胀感,回抽无血也无脑脊液后缓慢注入局麻药。

【局麻药浓度及剂量】1.2%利多卡因20ml 及1%地卡因4ml,加生理盐水16ml,即为1%利多卡因和0.1%地卡因混合液,每侧8~12ml。

在40ml 混合液中加入1:1000 肾上腺素2滴(7 号针),如遇甲亢、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脏病患者则不加肾上腺素;2.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或单纯用0.25%布比卡因,不加肾上腺素,剂量同上。

【并发症】1.药液误入硬膜外腔可引发高位硬膜外阻滞,如误入蛛网膜下腔即刻呼吸心跳停止,意识消失,解决见全脊麻;2.局麻药毒性反映:由于颈部血管丰富吸取过快或误入血管引发,症状及解决见局麻药毒性反映;3.膈神经阻滞:双侧膈神经阻滞可致呼吸困难,应予以面罩供氧;4.喉返神经阻滞:可致声嘶或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内可恢复;5.Horher's 综合征: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面部血管扩张,鼻塞,皮肤干燥,短期内无需解决;6.椎动脉损伤引发出血;7.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1)镇静和镇痛药:根据病情用安定、氟哌啶或哌替啶等;(2)吸氧,对高血压患者局麻药中毒避免加肾上腺素;(3)必要时用心律平、慢心律、美托洛尔或西地兰等。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头部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

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第第第药。

8.耳颞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道与颞下颌关节之间或近耳部的颧弓上缘约1cm的发际处,也可在颧弓中点下1cm 处,触到颞浅动脉的搏动。

在颞浅动脉搏动点的同一水平处进针,刺入深度约0.5cm.9.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经眶外缘至上唇上缘重点做一连线,再经瞳孔中心做一垂直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进针方向应朝外上,稍偏后,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角平均约为30度。

10.颏神经阻滞麻醉经瞳孔中心垂直线,与下颌骨上下缘中位线的交点为穿刺点,进针方向应向前内下,稍偏后,与该处皮肤表面的角度约45度。

颏孔的开口方向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移和后移,在临床实施阻滞定位时应予考虑。

颈部神经阻滞途径:1.颈丛浅支阻滞途径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神经点)处穿刺进针。

2.颈丛深支阻滞途径ⅱ. C 2、C 2横。

处进 5. 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临床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常用气管旁入路,即在胸锁关节上2.5cm 与前正中线外侧1.5cm 相交处向第7颈椎横突基部穿刺,用手指将颈总动脉推向外侧,针尖遇骨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

常可出现Horner 综合征,并要注意防止气胸、全脊麻和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

脊柱区(3阻滞麻醉)1.硬膜外隙阻滞麻醉(1)后正中穿刺法①部位:椎骨棘突之间进针,与棘突方向一致②层次:皮肤 → 浅筋膜 → 深筋膜 → 棘上韧带 → 棘间韧带 → 黄韧带 → 硬膜外隙(2)旁正中穿刺法①部位:正中线旁1.5~2.0cm②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背阔肌腱膜→竖脊肌→椎板间隙→黄韧带→硬膜外隙(再进针→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2.蛛网膜下隙穿刺和腰麻(基本同硬膜外隙阻滞)①穿刺部位:L2、3,L3、4或L4、5腰椎之间②层次:硬膜外隙→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腰椎区域)3.骶管阻滞麻醉俯卧位,将示指和中指的掌面放在两个骶骨角上,以45°角在两个骶骨角之间刺入,当穿刺针碰到骶骨时,应改变针的角度(男性几乎与皮肤平行成5°角进针,女性成15°角进针),向前进针(T1~4)﹣3=Moore深度,即达四边孔附近,回抽无血,即可注药4.正中神经阻滞(1)肘部阻滞: 肘关节伸直,平肱骨内、外上髁之间切取肱动脉搏动,在其稍内侧垂直刺入3~5cm,出现异感后注入局麻药。

改良法用于颈丛神经阻滞论文

改良法用于颈丛神经阻滞论文

改良法用于颈丛神经阻滞【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90-01文献介绍颈丛神经阻滞法,多以前中斜角肌间沟为定位标志,进针方向都是垂直于皮肤[ 1 ],此法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保证阻滞效果,加之部分病人肥胖颈短,更给具体操作者带来困难,我通过学习《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 2 ]掌握了一种提高颈丛神经阻滞成功率的方法,进行颈丛神经阻滞50例,成功率达96%,未遇并发,兹介绍如下。

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第4、5颈椎横突,分别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平甲状软骨上缘平面上下,第4颈椎横突前后结节分别位于横突前内侧、后外侧,结节较小且平坦,结节间距较窄,于体表触摸前后结节间无凹陷感,第4颈神经紧贴着后结节前内侧出横突沟,而第5颈椎横突前后结节较大且突出,结节间距较宽,于体表触摸前后结节间有凹陷感,据下图可明确第4、5颈椎横突与甲状软骨之间的关系。

方法:患者平卧,去枕,头转向阻滞对侧,术者立于颈部阻滞侧,常规消毒铺巾,左手食指于胸锁孔突肌后缘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下方扪摸横突,触及有凹陷感的横突再往上一节扪摸横突若横突无凹陷感,据此可以确定该横突为第4颈椎横突,左手食指尖触及该横突外侧缘,右手持穿刺针以紧贴左手食指尖进针,进针方向垂直于水平面,进针深度达2-3cm后,遇坚实的骨质感说明已触及横突后结节或横突沟,针尖靠近第4颈神经此时病人颈部常有酸胀感,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即可注射局麻药8-10ml,阻滞多能成功。

若未遇骨质感可在紧贴指尖上下寻找直至触及骨质感方可注药。

体会:上述颈丛神经阻滞法,穿刺点定位进针方向明确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只要能确定第4颈椎横突,进针方向垂直于水平面,针尖触及骨质感,就可以确保阻滞成功。

此法可避免药液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间隙,也可避免针尖偏入横突内侧误伤颈总动脉,颈内静脉,阻滞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等并发症,导致颈丛神经阻滞失败。

可掌握此法的关键在于铭记:1、第4颈椎横突的确定方法,2、紧贴食指尖垂直于水平面进针,3、针尖务必触及骨质感。

颈丛、臂丛、腰丛等神经阻滞口诀歌

颈丛、臂丛、腰丛等神经阻滞口诀歌

颈丛、臂丛、腰丛等神经阻滞口诀歌颈丛神经阻滞口诀歌一、解剖颈丛分支有深浅,分布范围较广泛,组成颈1到颈四,放射分布是特点,颈横耳大和枕小,锁骨上像披肩。

颈深丛,较复繁,和脑神经有关联,舌咽迷走副神经,舌下和颈交感,形成复杂吻合网,颈从犹如系列环,每环又分深浅支,故此又分颈深浅。

二、阻滞三针法:作穿刺,并不难,胸乳肌后划直线,在线中点作标记,标记以上分两段,下端即为阻滞处,然后标出1、2、3。

三点垂直把针进,神经就在横突缘,距皮2-3厘米,针碰骨质有手感,分别注药3毫升,出现异感更完善,此举称谓三针法,一目了然很方便一针法一针法,更简单,弄清标志是关键,C2相当下颌角,舌骨水平约C3,甲软骨上缘是C4, C6横突最明显,一次注药较省事,穿刺定在C4-3 ,由于只能做单侧,临床应用受局限,颈浅丛,要穿刺,胸乳肌后来定点,把肌轻轻捏起来,神经就在肌后缘,放散注药10ml ,根据情况来增减,双侧可以同阻滞,这是深丛区别点,并发症一、全脊麻,最危险,颈丛阻滞应避免,一旦穿刺失了误,多数病人要遇难,原因进针过于深,再则针尖内后偏,出事多见一针法,学好解剖再操练二、穿刺针,入血管,神经阻滞较常见,针抽回血别注药,麻药入血毒性添三、膈N阻滞不稀罕,重时呼吸有困难,双侧不能同麻醉,如果阻滞较危险,四、颈丛穿刺勿过深,药物逾量不安全,喉返迷走被麻醉,声音嘶哑是特点五、Horner征,很常见,瞳孔缩小眼下陷,结膜充血鼻不通,颜面潮红不出汗,麻药扩散难估量,乃是阻滞颈交感,勿须处理可自消,细心观察更安全。

臂丛神经阻滞口诀歌臂丛阻滞,临床常用,一般进路,分为三种,腋窝肌沟锁骨上,各种操作法不同,腋路方法易掌握,穿刺定在腋窝顶。

先让病人行军礼,触摸动脉有波动,朝向动脉把针进,针碰血管绕路行,动脉两侧找异感,触电感觉针不动,动脉上下来注药,可用三四十毫升,动脉后壁别忘掉,也应注药是10ml,适用前臂作手术,没有严重并发症,个别出现效不佳,远侧神经再补充,反复穿刺伤血管,动脉血肿易形成。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周围,阻滞七传导冲动,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

下面介绍颈神经丛阻滞和臂神经丛阻滞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颈神经丛阻滞适用于颈部手术的麻醉、颈部肿瘤或神经性疼痛治疗。

操作时,病人仰卧,头向对侧偏转并向后仰,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颈浅丛阻滞需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做一皮丘,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同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10ml。

颈深丛阻滞则采用改良方法,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垂直方向进针,当穿刺达颈3或颈4横突后,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并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注入局麻药5~8ml,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颈交感神经阻滞合并霍纳综合征、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有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局麻药毒性反应、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臂神经丛阻滞有两种方法:肌间沟组织法和锁骨上阻滞法。

肌间沟组织法适用于肩膀和上肢手术,但对前臂及尺侧阻滞效果稍差。

操作时,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角肌,再往外可触到一凹陷,即为肌间沟。

穿刺针向背、尾方向刺入,有穿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证明定位正确。

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即注入局麻药15~25ml(含肾上腺素5ug/ml)。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局部血肿等。

锁骨上阻滞法适用于上臂、前臂及手掌部手术。

操作时,病人仰卧,双臂靠身体平放,头转向对侧,肩下垫一小枕。

在锁骨中点上缘1~1.5cm处进针,并向内、后、下方缓慢推进。

当触及第一肋骨或出现异感时,证明定位正确。

固定穿刺针,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20~30ml(含肾上腺素5ug/ml)。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气胸、血胸、局部血肿等。

腋路阻滞法适用于上肢手术,尤以前臂和手掌部位手术最佳。

操作时,病人仰卧,上臂外展9°,前臂屈曲9°,充分暴露腋窝。

神经阻滞麻醉培训课件

神经阻滞麻醉培训课件
能使用;
上臂阻滞效果较差,不适用于肩关节手术及肱骨 骨折复位等;
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
神经阻滞麻醉
50
锁骨上阻滞法
优点:定位简便,对肌间沟摸不清的病人适用。 缺点:气胸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多已被肌间沟阻滞法
取代。
神经阻滞麻醉
51
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
上肢及肩关节手术(锁骨骨折)或上肢 关节复位术,腋径路仅用于前臂和手的手术。
23
神经阻滞麻醉
24
神经阻滞麻醉
25
神经阻滞麻醉
26
颈浅丛阻滞法
定位:病人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在胸锁 乳突肌后缘中点作标记,即为穿刺点。
操作:由标记点垂直刺人皮肤,缓慢进针,遇一 刺破纸张样的落空感后表示针尖已穿透肌膜,将 局麻药液注射到肌膜下。也可以在颈阔肌的表面 再向乳突、锁骨和颈前方向作浸润注射,以分别 阻滞枕小、耳大、颈皮和锁骨上神经,一般每侧 用药量lOml左右。
神经阻滞麻醉
33
四、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麻醉
34
人们不断地使用他们的胳膊和手, 结果就使胳膊和手不断暴露而容易受损 伤;人们也不停地吃,人的胃从来就没 有真正空过。人们的动手倾向和他们不 屈不挠的食欲,造成了上肢损伤和饱胃 的病人像潮水一样,不停地涌入医院的 急诊室。这就是为什么麻醉学家如此偏 爱臂丛神经阻滞的原因。
是中等效能和时效的局麻药。 组织弥散性能、粘膜穿透力好,可用于各种局麻
方法,但使用的浓度不同。 最适用于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 成人一次限量:表面麻醉为 l00mg;
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为 400mg。 反复用药可产生快速耐药性。
神经阻滞麻醉
69
4.布比卡因(bupivacaine)

颈丛臂丛神经阻滞法第三次修改版

颈丛臂丛神经阻滞法第三次修改版

胸骨头锁骨头之后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之间肩甲锁骨肌之上第四个沟内锁骨中点上方2-3cm,垂直刺入皮肤并略向下推进腋动脉搏动最高点腋动脉旁,针体与腋动脉成20度夹角针头朝向腋窝方向刺入乳突与锁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即为C4横突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进针的部位与方向6-8ml 腋路20-25ml 30-35ml 颈深颈浅22G微型针头
5ml注射器针头
10ml注射器针头
10ml注射器针头肌间沟备注:颈浅从阻滞还可以是颈深从阻滞的补充,即针体从C4横突拔出直至使针头退出到颈阔肌肌膜的表面,再
网络高手阿敏制作,更多医学资料和信息更新请关注本人官方网站/p/夺帅1,医学书籍有
穿过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约等于乳突与锁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垂直刺入皮肤
5-10ml 注射器针头型号
注射液容量
穿刺成功的标志
面,再分别向乳突、锁骨、颈前、颈后四个方向注射药水5ml 学书籍有需要购买请到本人网店
穿过浅筋膜有突破感,再在横突附近寻找异感,触电麻木为异感,推注药水时有酸胀痛感穿过鞘膜有突破感进入鞘内有落空感,同样需要碰到神经同样需要寻找异感?
放手针体随腋动脉搏动而摆动,注射药水完毕可见梭形包块
触及横突有抵触感再稍许后退
穿过颈阔肌肌膜有突破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解颈丛神经阻滞(转载)
(2010-08-15 17:26:16)
(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颈丛cervical plexus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位于胸锁乳
突肌上部的深部,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

(二)颈丛的分支
颈丛的分支有浅支和深支。

浅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位置表浅,散开行向各方,其穿出部位,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一个阻滞点。

主要的浅支有:
1.枕小神经lesser occipital nerve(C2)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分布于杭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的皮肤。

2.耳大神经great auricular nerve(C2、3)沿胸锁乳突肌表面行向前上,至耳廓及其附近的皮肤。

3.颈横神经transverse nerve of neck(C2、3)横过胸锁乳肌浅面向前,分布于颈部皮肤。

4.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C3、4)有2~4支行向外下方,分布于颈侧部、胸壁上部和肩部的皮肤。

颈丛深支主要支配颈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

5.膈神经phrenic nerve(C3—5)是颈丛最重要的分支。

先在前斜角肌上端的外侧,继沿该肌前面下降至其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经过肺根前方,在纵膈胸膜与心包之
间下行达隔肌。

隔神经的运动纤维文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腹心包。

隔神经还发出分支至膈下面的部分腹膜。

一般认为,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

膈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
是同侧的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有窒息感。

膈神经受刺激时可发生呃逆。

颈丛神经阻滞体位:
颈丛神经体表投影与阻滞定位:
颈丛神经阻滞操作:
颈丛神经阻滞操作常规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宜于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甲状舌骨囊肿等颈部浅表手术,适用于锁骨内侧段骨折内固定术。

原发性甲亢、颈部巨大肿块且有气管压迫、气管移位者、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或颈椎病伴呼吸功能不全者视为禁忌。

精神极度紧张不合作者、小儿及年龄过大者(﹥75岁)也不宜选用。

2、操作常规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或安定10mg肌注。

②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

③测定基础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开放静脉通道。

④确定穿刺点: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

麻醉医师站在患侧,嘱患者作抬头运动,显露胸锁乳突肌,定其后缘中点或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为C4穿刺点;乳突尖下方1.5cm,胸锁乳突肌后缘定为C2穿刺点;C2与C4连线中点即为C3穿刺点。

每点注药3~4ml。

⑤颈浅丛阻滞:左手食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针头在C4点垂直皮肤进针,遇有轻度筋膜脱空感即达胸锁乳突肌的肌膜下,注药8~10ml。

⑥改良一点法颈深丛阻滞:即在C4穿刺,有骨质感停进针,即为C4横突,回抽无血或液体注药6~8ml,达到同样效果。

⑦常用局麻药:
1)1.33%利多卡因或1%利多卡因、0.1%地卡因混合液;
2)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或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
3)0.5%罗哌卡因。

局麻药内加入1∶20万肾上腺素,可延长麻醉药效,减低毒性,减少出血和预防血压下降,罗哌卡因可不加肾上腺素。

3、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①局麻药中毒反应:多因误入血管所致,严格掌握浓度、容量、注
药速度,因颈部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迅速。

注药前、中、后应回抽。

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停止注药,吸02,必要时面罩下加压供氧,危重病人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烦燥者安定10mg iv。

抽搐者2.5%硫喷妥钠100mg~200mg缓慢iv或抽搐停止即停,必要时用肌松药,直至惊厥、抽搐停止;支持循环,加快输液,合并低血压给予血管收缩药。

②全脊麻与高位硬膜外腔阻滞:可因局麻药液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所致。

深丛阻滞时,若针深已超过3~3.5cm仍未触及横突,不应冒然继续进针,应重新判定穿刺点的位置,进针方向角度是否有误或体位变动。

一旦发生全脊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症状立即支持呼吸与循环,面罩下加压供氧,呼吸停止者立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合并低血压则加快输液及应用血管收缩药。

③霍纳氏综合征: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无需特殊处理。

④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麻痹:前者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可自行恢复。

后者系膈神经累及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吸氧可缓解,行双侧深、浅丛阻滞,容易出现以上并发症,因此,原则上应避免同时行双侧深、浅丛阻滞,尤其是三点法(C2、C3、C4阻滞)。

⑤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局麻药内禁或慎用肾上腺素。

⑥椎动脉损伤引起血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