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论(07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把握和运用,即是否蕴涵着自然、社会和 历史之“真” 2)客观对象是否符合人类功利目的,是否顺应社会和历史的发 展(符合社会历史之善) 3)对象的感性形式本身是否符合(形式)规律,对象的内容和 形式是否和谐,对象是否以独特的感性形式体现了人的智慧和 才能。
总之,凡是在历史上真正获得社会普遍承认的美的事 物都有这样的特点: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真); 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的社会功 利性(善),有利于人们通过感性形式直观自身的本 质力量,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形式以及与这种形式相互 和谐的内容。
本章小结
本章《美感》部分,主要运用马克思主 义美学原理阐释了人类审美意识的形成、 美感形成的主客观因素。从静态构成上 分析了美感的心理因素,从动态上分析 了美感的过程。从“类”上把握了美感 的本质,而从个体性上又把握了美感的 特性;本章还论述了审美趣味以及审美 标准问题,强调了审美趣味个性中的共 性,以及审美判断标准主观中的客观性。
情感
审美情感以日常情感为基础,在生理快 感的层面上有相通之处,但它从直观的、 狭隘的个人功利中升华出来,蕴涵了更 为丰富、深刻的社会性。 背景知识 审美情感依附于客观对象,是审美意识 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在感知的触发下, 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对审 美心理活动起着推动作用。
表现性情感的产生——历史上的观点
纪念的文身现代最流行 的,便是将情人或恩人 的名字刻在身上。 美容的文身先天性的疤 痕,可以用文身遮掩; 眉毛稀薄的女孩子,也 可以用文眉补。 自我英雄意识的文身为 表达强烈的英雄主义, 或作为强势的表征,文 身被视为勇者的行为。
发奋激励的文身在身 上刻出激励的文字或 者具备向上意味的图 案,以随时警惕自己。 美感的文身完全讲求 美感及艺术价值;把 身体化为一尊彩绘的 雕塑。
格式塔的基本特征
格式塔由部分组成,但不等于是各部分 的简单相加,一个格式塔是完全独立于 成分的全新的整体,是从构成成分中 “突现”出来的。 格式塔具有“变调性”。一个格式塔即 使在它的各组成部分,比如大小、方向、 位置等改变的情况下,它仍然存在(或 不变)
Dog,pig,chack,duck, goose,sheep
第七讲:美感的产生和发展 第八讲:美感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第九讲:美感的心理要素 第十讲:审美欣赏的一般过程 第十一讲: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的标准 本章小结
美感
狭义美感:审美主体对当时当地客体存 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具体感受, 即审美感受。 广义美感:又称审美意识,包括审美感 受,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 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等所共 同组成的意识系统。
人的感觉与动物性的感觉迥 然有别:人的感觉是一种自 只是由于属人的本质的 由的感觉,它保持与对象的 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 距离,因而能进行静观。 主体的、属人的感性的 人的感觉具有理性的深度, 丰富性,即感受音乐的 能在直观形式中包含着理解。 耳朵、感受形式的眼睛, 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 简言之,那些能感受人 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 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 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 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 象力,从而把有限的感觉能 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 产生出来。——《手稿》 力推向无限丰富的体验。 “人的感觉”是在长期的社 会实践中渐渐获得的
审美知觉的特征
不同于观看事物的普通方式 全神贯注于知觉对象本身,而不是离开对象做 自由联想 自我与知觉对象混为一体,分辨不出自我和对 象 与意欲隔断 不固着于事物中真实的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 仅仅是或主要是关注对象的外形或外观 放弃用概念思维
想象
想象可分为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或再造性 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等。
再造性想象: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 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 理功能。 创造性想象:脱离再造性想象,运用创造性思维而 产生的原来所没有的新的表象。
想象在审美意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 以说,它是审美意识中的核心因素。如果说感 知为进入审美世界打开了大门,那么想象则为 进入这个世界插上了翅膀。
做鬼,基本上很难
第十讲:审美判断标准的问题
美感的特性
1)明显的个人直观性,是主体凭借感官直接把握和感受 对象的外在形式所产生的经验,而不是靠科学经验和 伦理道德经验。 2)突出的个性差异,美不依赖于个人意识而存在,但客 观对象能否引起人的美感却是与人的审美心理等相关 的,所以,个性在审美活动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3)对个人现实功利的超越性,即美感不是因为直接满足 了个人现实的功利目的而产生的愉悦感,而是在对实 用功利超越的基础上,在对对象形式感的满足中所感 受的超个人的情感和理性。美感因此具有人类或社会 共通性。
移情说:代表人物立普斯,认为在审美过程中主体 可以通过积极的情感投射,将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转 移到对象身上,与对象融为一体,从而产生美感。 客观性质说,以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为代表,人为事 物之所以具有情感性质就是因为事物本身的线条、 色彩声音等具有相应的结构性质,而不是由主体的 联想或移情决定的。 结构同形说:在格式塔学派看来,外部自然事物和 艺术性质之所以具有人的情感性质,主要是因为外 在世界的力(物理的)和内在世界的力(心理的) 在形式结构上“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两种结构 质料不同,但都是力的结构,所以会在大脑生理电 力场中达到合拍、一致或融合,使外部事物与人类 情感之间的界限模糊,取消了精神与物质的隔膜, 外部事物就有了人的情感性质。
感知 想象 情感 理解
审美感知的含义及作用
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感觉是美感的基础,指对事物个别特征的反应, 它是进入到复杂的审美经验的初级阶段。 知觉:是对事物各个不同的特征的完整形象的 整体性把握,甚至还包含对这一完整形象所具 有的含义和情感表现性的把握 。因此,它有选 择性、解释性和情感性的特点。 所以,感知使纯粹客观的对象充满了情感,把 客观世界从有限的物质形式转化为丰富多彩的 自由创造,人类的审美活动通过感知做桥梁, 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有限走向无限,从物质走 向精神。
审美判断标准的产生
在审美和艺术独立之前,审美判断的标 准和实用标准合而为一;独立的艺术生 产形成了独立的审美判断标准。因此, 它是在审美实践的基础上对审美经验的 总结,具有历史性,同时也具有主观性 和相对性,客观性和绝对性。
审美判断的标准
审美标准的客观性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1)从美以及美感的本质出发,可以发现,观照对象是否体现了
Fra Baidu bibliotek
第七讲 美感的产生与发展
本讲主要内容的理解请结合前讲《审美活 动的产生》,美与美感,是一个问题的 两个方面,侧重不同而已。在本质上是 一样的。
第七讲 美感的产生与发展
美感的产生以人类的产生为前提,因此,实践 特别是人在劳动过程中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美 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美感是人类超越有限功利限制的过程中逐渐形 成的,它不主要产生于对象的“概念”,而是 侧重于欣赏由多种形式组成的形象。从实用形 式感到审美形式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独立的艺术和以生产出现之后,人类完全意 义上的美感就已经诞生了,其后的发展主要表 现在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美感内容的日趋丰富 和深化以及人们审美感受能力的敏锐化和精细 化上
从鱼到符号的抽象
彩陶中对羊的钟情及其审美化 的抽象
文身八大理由 原始的求生目的原始人 生活在丛林中,与猛兽 共处,为求掩饰自己, 唯有将自己涂抹成大自 然的色彩或图案。 迷信的文身据说刻上某 种动物的形象或特别的 图案可以避邪或者增强 体能。 宗族的标志 许多部落民 族有文身的习俗,最常 见的是宗教的图腾,以 做辨认。
理解
审美理解包含了若干层次
对“虚”与“实”:对不同于实用状态的虚 幻状态的理解(艺术与生活) 对于审美对象的象征意义、题材、典故、技 法等的理解。 对形式中融合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
因此,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和多义性 特点 审美理解规约了审美中情感的方向,并 使审美意识进一步深化,从而达到和谐 自由的境界。
本章参考阅读书目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 杨恩寰:《审美心理学》 彭立勋:《美感心理研究》 [美]桑塔耶纳:《美感》 [日]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 梁一儒等:《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 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 李泽厚《美学四讲》中的“美感”部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 即 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 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 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 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 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 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 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 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 乞丐了。 鲁迅《祝福》
第八讲 美感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在客观方面,是对象的色、线、形以及 声等基本的物质因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 形成客观对象的审美条件,也是美感产 生的客观条件。 在主观方面,首先是以人的基本审美能 力的存在为前提,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 在为基础,同时与审美态度和审美环境 密切相关
第九讲 美感的心理要素
美感的四个要素
形式组合原则
部分与部分之间的
均衡与对称 节奏与韵律 整齐与对比
总体上的多样统一
在变化中相反相成
线条、光线和质地的对比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形”,德文 “Gestalt”的译音。英文往往翻译成“form”(侧 重于空间结构)或“shape”(侧重于部分之间的 排列关系)。中文一般翻译成“完形”。 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是经由知觉活动 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换言之,任何“形” 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或功能, 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
色
色:具有表情意义和象征意义。
表情:红色的热烈奔放,绿色的平静等,人 们对于色彩所产生的联想具有某种共同性。 象征:往往在特定文化语境中,同一颜色可 以获得不同的文化含义。如白色、红色在中 西方的象征意义就有所不同。
线条
不同性质的线条具有不同的审美特性. 如直线的阳刚、硬朗、稳定; 曲线的轻柔、婉转、优雅、流利; 折线的运动感等。
本章复习提要
概念:美感、审美态度、心理距离说、移情说、结构同 形说、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多样统一规律、审美无功 利说、共感 理解:
人为什么能对自然事物的形式产生美感? 如何理解美感的本质? 美感形成的客观条件有哪些? 美感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 试述审美理解的含义和作用。 美感与快感的关系怎样? 如何理解美感的“功利性”? 审美判断有没有客观标准?如果没有,为什么?如果有,应 如何把握? 如何理解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和共同性?它们的关系如何?
审美趣味
所谓审美趣味是指主体在美的欣赏和判断中,对某些 对象或对象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喜好或偏爱而形 成的具有个性的兴趣和品味。
1)审美趣味有个性差异,它由主体的生理和因素和后天的心理 因素等决定,差异性表现在形象感知、对象选择、内容领悟等 方面 2)审美趣味还有时代、民族共同性的一面,它往往体现为一个 时代或民族的审美理想。由于特定社会实践内容和方式的不同, 审美趣味就有了时代性和民族性。 3)超越时代和民族的美感:对象本身的客观属性——真正的艺 术品质和审美形式以及主体社会实践内容和方式的共同性、人 类审美能力的遗传和发展等决定了美感超时代和民族的可能性。
美感的一般过程
起始阶段(呈现阶段):借助对客观对象感性 形式的感知,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中呈现。这 种“呈现”以感知为出发点,却以主体的审美 态度为前提。只有在审美态度中,主体才能以 全部的身心感受对象的形式。 实现阶段(构成阶段):在这个阶段,主体在 最初对对象形式感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 和客体的情感融合,通过想象等心理能力产生 了与客体的“共感”。 发展阶段(评价阶段或再创造阶段):这个阶 段是审美主体调动审美情思和想象,结合自己 的理解,对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的自由发现和 挖掘,追求弦外之音、像外之旨,它立足对象 而超越对象,具有鲜明的再创造的特点。
总之,凡是在历史上真正获得社会普遍承认的美的事 物都有这样的特点: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真); 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的社会功 利性(善),有利于人们通过感性形式直观自身的本 质力量,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形式以及与这种形式相互 和谐的内容。
本章小结
本章《美感》部分,主要运用马克思主 义美学原理阐释了人类审美意识的形成、 美感形成的主客观因素。从静态构成上 分析了美感的心理因素,从动态上分析 了美感的过程。从“类”上把握了美感 的本质,而从个体性上又把握了美感的 特性;本章还论述了审美趣味以及审美 标准问题,强调了审美趣味个性中的共 性,以及审美判断标准主观中的客观性。
情感
审美情感以日常情感为基础,在生理快 感的层面上有相通之处,但它从直观的、 狭隘的个人功利中升华出来,蕴涵了更 为丰富、深刻的社会性。 背景知识 审美情感依附于客观对象,是审美意识 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在感知的触发下, 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对审 美心理活动起着推动作用。
表现性情感的产生——历史上的观点
纪念的文身现代最流行 的,便是将情人或恩人 的名字刻在身上。 美容的文身先天性的疤 痕,可以用文身遮掩; 眉毛稀薄的女孩子,也 可以用文眉补。 自我英雄意识的文身为 表达强烈的英雄主义, 或作为强势的表征,文 身被视为勇者的行为。
发奋激励的文身在身 上刻出激励的文字或 者具备向上意味的图 案,以随时警惕自己。 美感的文身完全讲求 美感及艺术价值;把 身体化为一尊彩绘的 雕塑。
格式塔的基本特征
格式塔由部分组成,但不等于是各部分 的简单相加,一个格式塔是完全独立于 成分的全新的整体,是从构成成分中 “突现”出来的。 格式塔具有“变调性”。一个格式塔即 使在它的各组成部分,比如大小、方向、 位置等改变的情况下,它仍然存在(或 不变)
Dog,pig,chack,duck, goose,sheep
第七讲:美感的产生和发展 第八讲:美感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第九讲:美感的心理要素 第十讲:审美欣赏的一般过程 第十一讲: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的标准 本章小结
美感
狭义美感:审美主体对当时当地客体存 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具体感受, 即审美感受。 广义美感:又称审美意识,包括审美感 受,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 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等所共 同组成的意识系统。
人的感觉与动物性的感觉迥 然有别:人的感觉是一种自 只是由于属人的本质的 由的感觉,它保持与对象的 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 距离,因而能进行静观。 主体的、属人的感性的 人的感觉具有理性的深度, 丰富性,即感受音乐的 能在直观形式中包含着理解。 耳朵、感受形式的眼睛, 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 简言之,那些能感受人 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 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 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 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 象力,从而把有限的感觉能 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 产生出来。——《手稿》 力推向无限丰富的体验。 “人的感觉”是在长期的社 会实践中渐渐获得的
审美知觉的特征
不同于观看事物的普通方式 全神贯注于知觉对象本身,而不是离开对象做 自由联想 自我与知觉对象混为一体,分辨不出自我和对 象 与意欲隔断 不固着于事物中真实的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 仅仅是或主要是关注对象的外形或外观 放弃用概念思维
想象
想象可分为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或再造性 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等。
再造性想象: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 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 理功能。 创造性想象:脱离再造性想象,运用创造性思维而 产生的原来所没有的新的表象。
想象在审美意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 以说,它是审美意识中的核心因素。如果说感 知为进入审美世界打开了大门,那么想象则为 进入这个世界插上了翅膀。
做鬼,基本上很难
第十讲:审美判断标准的问题
美感的特性
1)明显的个人直观性,是主体凭借感官直接把握和感受 对象的外在形式所产生的经验,而不是靠科学经验和 伦理道德经验。 2)突出的个性差异,美不依赖于个人意识而存在,但客 观对象能否引起人的美感却是与人的审美心理等相关 的,所以,个性在审美活动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3)对个人现实功利的超越性,即美感不是因为直接满足 了个人现实的功利目的而产生的愉悦感,而是在对实 用功利超越的基础上,在对对象形式感的满足中所感 受的超个人的情感和理性。美感因此具有人类或社会 共通性。
移情说:代表人物立普斯,认为在审美过程中主体 可以通过积极的情感投射,将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转 移到对象身上,与对象融为一体,从而产生美感。 客观性质说,以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为代表,人为事 物之所以具有情感性质就是因为事物本身的线条、 色彩声音等具有相应的结构性质,而不是由主体的 联想或移情决定的。 结构同形说:在格式塔学派看来,外部自然事物和 艺术性质之所以具有人的情感性质,主要是因为外 在世界的力(物理的)和内在世界的力(心理的) 在形式结构上“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两种结构 质料不同,但都是力的结构,所以会在大脑生理电 力场中达到合拍、一致或融合,使外部事物与人类 情感之间的界限模糊,取消了精神与物质的隔膜, 外部事物就有了人的情感性质。
感知 想象 情感 理解
审美感知的含义及作用
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感觉是美感的基础,指对事物个别特征的反应, 它是进入到复杂的审美经验的初级阶段。 知觉:是对事物各个不同的特征的完整形象的 整体性把握,甚至还包含对这一完整形象所具 有的含义和情感表现性的把握 。因此,它有选 择性、解释性和情感性的特点。 所以,感知使纯粹客观的对象充满了情感,把 客观世界从有限的物质形式转化为丰富多彩的 自由创造,人类的审美活动通过感知做桥梁, 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有限走向无限,从物质走 向精神。
审美判断标准的产生
在审美和艺术独立之前,审美判断的标 准和实用标准合而为一;独立的艺术生 产形成了独立的审美判断标准。因此, 它是在审美实践的基础上对审美经验的 总结,具有历史性,同时也具有主观性 和相对性,客观性和绝对性。
审美判断的标准
审美标准的客观性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1)从美以及美感的本质出发,可以发现,观照对象是否体现了
Fra Baidu bibliotek
第七讲 美感的产生与发展
本讲主要内容的理解请结合前讲《审美活 动的产生》,美与美感,是一个问题的 两个方面,侧重不同而已。在本质上是 一样的。
第七讲 美感的产生与发展
美感的产生以人类的产生为前提,因此,实践 特别是人在劳动过程中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美 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美感是人类超越有限功利限制的过程中逐渐形 成的,它不主要产生于对象的“概念”,而是 侧重于欣赏由多种形式组成的形象。从实用形 式感到审美形式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独立的艺术和以生产出现之后,人类完全意 义上的美感就已经诞生了,其后的发展主要表 现在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美感内容的日趋丰富 和深化以及人们审美感受能力的敏锐化和精细 化上
从鱼到符号的抽象
彩陶中对羊的钟情及其审美化 的抽象
文身八大理由 原始的求生目的原始人 生活在丛林中,与猛兽 共处,为求掩饰自己, 唯有将自己涂抹成大自 然的色彩或图案。 迷信的文身据说刻上某 种动物的形象或特别的 图案可以避邪或者增强 体能。 宗族的标志 许多部落民 族有文身的习俗,最常 见的是宗教的图腾,以 做辨认。
理解
审美理解包含了若干层次
对“虚”与“实”:对不同于实用状态的虚 幻状态的理解(艺术与生活) 对于审美对象的象征意义、题材、典故、技 法等的理解。 对形式中融合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
因此,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和多义性 特点 审美理解规约了审美中情感的方向,并 使审美意识进一步深化,从而达到和谐 自由的境界。
本章参考阅读书目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 杨恩寰:《审美心理学》 彭立勋:《美感心理研究》 [美]桑塔耶纳:《美感》 [日]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 梁一儒等:《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 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 李泽厚《美学四讲》中的“美感”部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 即 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 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 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 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 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 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 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 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 乞丐了。 鲁迅《祝福》
第八讲 美感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在客观方面,是对象的色、线、形以及 声等基本的物质因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 形成客观对象的审美条件,也是美感产 生的客观条件。 在主观方面,首先是以人的基本审美能 力的存在为前提,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 在为基础,同时与审美态度和审美环境 密切相关
第九讲 美感的心理要素
美感的四个要素
形式组合原则
部分与部分之间的
均衡与对称 节奏与韵律 整齐与对比
总体上的多样统一
在变化中相反相成
线条、光线和质地的对比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形”,德文 “Gestalt”的译音。英文往往翻译成“form”(侧 重于空间结构)或“shape”(侧重于部分之间的 排列关系)。中文一般翻译成“完形”。 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是经由知觉活动 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换言之,任何“形” 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或功能, 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
色
色:具有表情意义和象征意义。
表情:红色的热烈奔放,绿色的平静等,人 们对于色彩所产生的联想具有某种共同性。 象征:往往在特定文化语境中,同一颜色可 以获得不同的文化含义。如白色、红色在中 西方的象征意义就有所不同。
线条
不同性质的线条具有不同的审美特性. 如直线的阳刚、硬朗、稳定; 曲线的轻柔、婉转、优雅、流利; 折线的运动感等。
本章复习提要
概念:美感、审美态度、心理距离说、移情说、结构同 形说、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多样统一规律、审美无功 利说、共感 理解:
人为什么能对自然事物的形式产生美感? 如何理解美感的本质? 美感形成的客观条件有哪些? 美感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 试述审美理解的含义和作用。 美感与快感的关系怎样? 如何理解美感的“功利性”? 审美判断有没有客观标准?如果没有,为什么?如果有,应 如何把握? 如何理解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和共同性?它们的关系如何?
审美趣味
所谓审美趣味是指主体在美的欣赏和判断中,对某些 对象或对象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喜好或偏爱而形 成的具有个性的兴趣和品味。
1)审美趣味有个性差异,它由主体的生理和因素和后天的心理 因素等决定,差异性表现在形象感知、对象选择、内容领悟等 方面 2)审美趣味还有时代、民族共同性的一面,它往往体现为一个 时代或民族的审美理想。由于特定社会实践内容和方式的不同, 审美趣味就有了时代性和民族性。 3)超越时代和民族的美感:对象本身的客观属性——真正的艺 术品质和审美形式以及主体社会实践内容和方式的共同性、人 类审美能力的遗传和发展等决定了美感超时代和民族的可能性。
美感的一般过程
起始阶段(呈现阶段):借助对客观对象感性 形式的感知,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中呈现。这 种“呈现”以感知为出发点,却以主体的审美 态度为前提。只有在审美态度中,主体才能以 全部的身心感受对象的形式。 实现阶段(构成阶段):在这个阶段,主体在 最初对对象形式感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 和客体的情感融合,通过想象等心理能力产生 了与客体的“共感”。 发展阶段(评价阶段或再创造阶段):这个阶 段是审美主体调动审美情思和想象,结合自己 的理解,对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的自由发现和 挖掘,追求弦外之音、像外之旨,它立足对象 而超越对象,具有鲜明的再创造的特点。